下书看 > 神罪大明 > 第406章 勾心斗角

神罪大明 第406章 勾心斗角

    吴三桂在抉择之中徘徊,李定国一样是犹豫难决。

    磨盘山之战,李定国取得了大胜,可自身伤亡也是不,于是对是否乘胜追击,收复失地产生了犹豫,不过这个时候若是能够得到朝廷的支持,那他一定会不畏艰险的发起反攻。

    可别得到朝廷支持,永历皇帝知道李定国取得大胜,却还是不敢返回,停留在云南和缅甸边境,李定国只能一面竭力恢复生产,补充部队所需,一面不断劝永历皇帝回来鼓舞士气,即使不驾临军中,至少做出一个姿态,不要坐实了别人眼中的逃跑皇帝。

    李定国还在劝中,提出了让永历皇帝去四川,四川土地丰饶,反清势力强大,前不久又传来重庆光复的消息,比起云南更适合作为光复大明的根基所在。

    而如果决定要去四川,李定国现在就应该开始转移人口,积蓄行军的物资,可他经历的连番战事后,已经是赤贫如洗,在经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他没有办法把力量转移到四川。

    李定国没有,永历皇帝却有,这个逃跑皇帝本事低劣,金银珠宝倒是收敛了不少,如果他愿意提供给李定国,转移四川的设想就能马上施校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永历皇帝要回来,可想让他放心的回来,李定国一定要把云南的清军赶跑,同时守得固若金汤。可真要这样,永历皇帝哪怕回来了,估计也不会去四川,对于四川的闯军各部,他的排斥担忧从未有过真正的消减。

    于是,李定国转移四川的计划等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只能选择暂时搁置,不过在失望之余,这些日子他的心情总体还是不错的。

    比起清军南下时的下危局,如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这主要还是得益于蒙山军的强势崛起。

    李定国迫切的想与秦风见面,并且双发达成共识,尽快的发动反攻,绝不能因为局势缓和而有丝毫懈怠。

    大明现在依旧是偏安一隅,实力也处在下风,可越是这样,越不能让鞑虏安定地方,明军需要不停的进攻。

    清廷占据的两湖、两广,那里都是中原人口密集之地,稳定下来后生产很快就能恢复,带来的用不完的粮草和军饷,甚至人心也会转变,从而让清军获得大量的兵源。

    明军不冲出去一战,迟早还是会被清廷压垮。

    李定国能够看出巨大的隐忧,可总体来远远好过李自成藏身商洛,张献忠蛰伏谷城时的情况,现在闯军和西军实力尚在,而且还拥戴永历子。明军无论抵达何处,只要能够占领一块地方就能补充兵力,只要满清主力不来就能建立统治。

    可惜,永历皇帝不是李定国,他脑子里除了自身安危外,其它的一律不想,最近还准备发一道圣旨给浙东的鲁王,恢复鲁王的监国的地位。

    这种招数实在是太明显,任谁都能看出其中的意图,不就是想要祸水东引,把清廷的注意力转移到鲁王那里,从而大大减轻永历朝廷的压力。

    李定国苦于自己目前不在永历皇帝身边,只能通过奏章极力表达反对之意,因为他知道这个招数绝对没用。

    永历皇帝目前代表了大明正统,下大部分人眼中都是这样认为的,清廷不会因为多出一个监国就放过他,再永历皇帝又没放弃帝位,只要他还是大明皇帝一,必定就是清廷的主要目标。

    另外,永历皇帝的这一招会刺激到张煌言,张尚书对鲁王忠心耿耿,肯定想大干一场,为鲁王将来问鼎帝位创造条件。不过东南还有个郑成功,他有不少地方都和李定国的思路相近,郑成功绝不会同意和他有大仇的鲁王重新登上监国之位。

    李定国估计永历的圣旨一下,郑成功和张煌言就要翻脸,福建沿海之地不定会上演一场西军当年的三王之乱。

    试问一国之君昏庸到这种地步,还有何必要追随于他?

    李定国却是不管永历子如何,既然拥立了他就只能文死谏、武死战了,盼望着白痴一样的永历能有开窍的那一。

    与此同时,永历皇帝在晚上做了一个噩梦,第二醒来后,也不派人去和李定国打声招呼,发疯般下令立刻越过边境进入缅甸。

    永历皇帝身边的军队以为是后方传来了战败的消息,已经顾不得守护子,全都马不停蹄的冲进了缅甸。

    缅甸方面原本对于大明子十分敬畏,可当看到退入境内的明军全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丝毫没有上国王师的风采,态度上也就不断的发生变化。

    在临时搭建的一张帐篷里,首辅马吉祥粗略的把李定国的奏章看了一遍,冷笑一声道:“晋王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子不愿回朝,还是因为他把昆明丢了造成的,他不思进取夺回昆明,反而整日催促子回去,还什么移驾四川,真以为能把子任意摆布不成?”

    送来奏章的使者声道:“晋王还是忠心的......”

    马吉祥身形一颤,差点忘了以晋王的权势,可不是他可以随意诋毁的,何况他也需要晋王抵挡清军的攻势,否则自己的命也就完了。

    当然,降清还是能够保住性命的,可马吉祥这个人从各个角度去看,他无疑都是一个人,但在气节上,这个人却也有高大的一面,他把对大明的忠诚看的比性命更重要。

    估计正是这个原因,马吉祥深受永历的信任,李定国知道马吉祥是个什么样的货色,也没有想过要对付他。

    马吉祥瞥了使者一眼,淡淡道:“晋王的忠诚,哪里需要外人来提醒我。”

    使者连连称是,识趣的退出了帐外。

    马吉祥又看了李定国的奏章一眼,心中稍有犹豫,想着清军吃了不少败仗,他的幕僚也分析过,清廷已经无力继续发动攻势,返回倒也不是不可以。

    可随着思绪一转,马吉祥还是决定留在缅甸,因为他担心回去之后,永历帝会同意李定国的建议,把皇驾转移到四川,而四川有一个能对马吉祥造成极大损害的人。

    那人正是文安之!

    文安之在四川一,马吉祥就不会入川,因为一旦进入四川后,以文安之的威信能力,肯定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永历帝的信任,到那时马吉祥这个当朝首辅也该退位让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