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罪大明 第463章 变局(六)
热门推荐:
大日合欢诀
天道至尊:师父让我开图就无敌
黑心师兄别装啦,你的同伙全招了
超能黄金瞳
被宗门放弃后,步入巅峰
成为反派,我该做什么?
穿越洪荒首阳山
绿茶污我偷灵宝,反手炼进万魂幡
抄家流放?我搬空国库辅佐新帝
李琦突然放声狂吼:“弟兄们!散了罢!”一完,调转马头,猛抽几鞭,战马负痛之下疯奔而去。无论是那个鞑子,或是他麾下人马,都被这惊人之变弄得一时反应不过来。
片刻之后,数千清兵忽然大乱,四面八方溃逃而去,一彪人马紧紧跟在李琦之后。
战马嘶鸣,盛怒之下的鞑子顾不得去追杀四散逃窜的降兵,认准李琦逃跑的方向尾随而去。可怜那些习惯性跟从主将的士卒,爹娘生就的一双肉腿如何跑的过鞑子的战马?只听得身后蹄声愈急,鞑子呼喝之声愈近,忽地背后剧痛,栽倒地上。
李琦慌不择路,埋头只顾策马狂奔,也不知东南西北,反正只要不往满达海的大营跑就校风驰一阵,回望过去,但见鞑子和手下那数百精骑紧随其后,他心中暗暗叫苦,猛然听到破空之声大作,吓得他赶紧伏在马背上不敢抬头。
又奔驰了一阵,不知到了何处,李琦的骑术如何能与从在马背上长大的鞑子相比?眼看着距离越拉越近,李琦亡魂皆冒,拔了腰间佩刀,就欲自裁!
世上庸碌之辈到底占了绝大多数,李琦只是一个普通的兵将,因为对程处默忠心恳恳,这才获得领兵之职,可他十分缺乏临机应变的能力。在鞑子逼迫下,他本能的只想着活命,于是做出了如此荒诞之举。
如今眼看了就要落入敌手,李琦又担心承受鞑子对叛逆施加的非人折磨,为了减少痛苦,这才想到挥刀自刎。
正当抱定一死之心,李琦忽见前方一堵黑墙正移过来。他定睛一看,哪是甚么黑墙,分明是一支已经排好阵势的步兵!老无眼呐,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我李琦上无路,下地无门,还是自寻了断罢!
念及这里,李琦将刀往脖前一横,作势欲拉!不对!来的定然是明军!我若落在鞑子手里,保证是十死无生!可若是反正投向明军,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李琦双眼放光,立马高声喊道:“友军同袍救我!”他紧紧贴在马背上,奔到明军阵前,却是无人理他,这支部队所有人都望向他身后。李琦勒停战马回望去,鞑子的那数百精骑此时业已勒住缰绳,正向这边看来。
果然是菩萨显灵,否则哪有这般运气,正好遇上明军?李琦浑身冷汗湿透,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仍旧心有余悸。
鞑子那数百精骑突然遭遇明军,不知敌方虚实,因此停滞,等凝声细细观察,发现这部明军居然已经排开阵势,前面持枪立盾的步兵正虎视晓眈,身后弓弩手扣箭待发,阵形极为严密,破之必定艰难。
李琦在性命攸关之下,做出了毫无头脑的荒唐事,那鞑子暴怒之下,似乎也失去了理智,脑子里想的全是把李琦捉拿回营,活的不行,死的也要!否则如何向满达海交待?
那鞑子细想一阵,也不知打的甚么主意,竟派出一人,打马向明军阵前过来。
距离敌阵尚有百十步距离,那骑兵突然栽下马去,胸口一支铁箭,只露出半支箭杆!
鞑子大怒!连那光秃秃的半个头壳似乎也泛着红光!他派出一骑,本是想向明军索要叛将李琦,哪知这部明军二话不就动手杀人!他将弯刀一挥,正欲冲杀过去,却被部下劝住,明军已经有备,且我方骑兵不过四百,此处又是明军防区,不可恋战,应当早早退去为宜。
至于李琦,不过就是条狗而已,用不着计较。
犹豫不决之际,听得明军阵中一声呼喊,前头步兵齐步向前,兵器锐利,盔甲铿锵,竟有排山倒海之势!鞑子怒火中烧,又欲冲阵,部下苦劝才止,望着如墙而进的明军,狠狠一错牙,下令退兵!
可就在这时,异变又起,只见在鞑子背后有烟尘卷起,很快一支兵马映入眼帘,而在同一时刻,左右亦有兵马出现,转瞬间就把鞑子的四百精骑围困在帘郑
李琦看到数不清的明军把鞑子骑兵团团围住,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他在不经意中,竟然把鞑子带进了死地。
四面都有整齐的步兵方阵,只看那推进时整齐有力的步伐,便知是强军无疑。而鞑子骑兵无迂回突破的空间,下场已然注定。
这场围歼战发生的很意外,结束的却没有半点意外,四百鞑子精骑一个不剩的被消灭干净,等到明军打扫完战场,战斗前后加在一起也不过半个时辰。
通县城内一处大宅里的杂物房,李琦已脱去盔甲,只穿内衣坐于柴草之上。面前地上,放着几个空碗,尚有食物残留。此时的他,早已不见丝毫军人威仪,头散乱,面容憔悴,胡须上还沾着面屑,一双凸起的眼睛如死鱼一般,茫然的盯在地上。
房门嘎然作响,李琦立马从地上爬起,他看向门口,只见两名全副武装的士卒先进来,立于左右,随后便有二人进入屋内,其中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虽然只穿了一身普通的盔甲,但长得却是仪表堂堂,气度也是不凡,两道剑眉扬英,一双鹰眼夺人!
另一个是年过四十的中年人,一身将官甲胄,走起路来步伐稳健,盼顾生威,李琦一看便知这人应该就是通县的守将。
二人进来后,便有一名士卒随后而入摆上一条长凳,中年人坐了下来,年轻人则立在一旁,二人都不急于话,而是打量着李琦,过了好一会儿之后,中年人才开口问道:“你的姓名?军中职位?”
李琦听他语气平缓。心中稍安,躬身一揖,回答道:“罪人李琦,原本和家主一起效力在江北四镇之一的高杰军中,后来高杰身死,我军群龙无首,不得已投靠满清,今负罪来归,请大人看在......”
中年人正襟危坐,听到此处一口截断道:“什么叫做负罪归来?你明明就是被抓回来的!为了活命,真的鬼话张口就来,信不信本将现在就斩了你!”到后面,他虎目一瞪,语气十分的严厉。
李琦慌忙道:“我的全是实话,若是没有反正之心,前几日攻城怎么可能那般敷衍?”
中年人闻言一愣,惊讶道:“难道就是你攻城连云梯都不用,被一阵箭雨就射跑了?”
李琦连连点头,惊惶不安的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道:“没错,为了不想让贵军有损,所以才随便打一下以便应付鞑子。昨日那一战,也是我下令让所部人马四下散去。”
中年人像是见鬼般盯着李琦,若非他亲生经历了那两场奇妙的战斗,绝对不会相信李琦所言。这样一来,李琦还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不仅无罪,而且有功,因为是他用诡异的逃跑路线,十分巧合把四百鞑子精骑带进了某一支明军临时的宿营地。
片刻之后,数千清兵忽然大乱,四面八方溃逃而去,一彪人马紧紧跟在李琦之后。
战马嘶鸣,盛怒之下的鞑子顾不得去追杀四散逃窜的降兵,认准李琦逃跑的方向尾随而去。可怜那些习惯性跟从主将的士卒,爹娘生就的一双肉腿如何跑的过鞑子的战马?只听得身后蹄声愈急,鞑子呼喝之声愈近,忽地背后剧痛,栽倒地上。
李琦慌不择路,埋头只顾策马狂奔,也不知东南西北,反正只要不往满达海的大营跑就校风驰一阵,回望过去,但见鞑子和手下那数百精骑紧随其后,他心中暗暗叫苦,猛然听到破空之声大作,吓得他赶紧伏在马背上不敢抬头。
又奔驰了一阵,不知到了何处,李琦的骑术如何能与从在马背上长大的鞑子相比?眼看着距离越拉越近,李琦亡魂皆冒,拔了腰间佩刀,就欲自裁!
世上庸碌之辈到底占了绝大多数,李琦只是一个普通的兵将,因为对程处默忠心恳恳,这才获得领兵之职,可他十分缺乏临机应变的能力。在鞑子逼迫下,他本能的只想着活命,于是做出了如此荒诞之举。
如今眼看了就要落入敌手,李琦又担心承受鞑子对叛逆施加的非人折磨,为了减少痛苦,这才想到挥刀自刎。
正当抱定一死之心,李琦忽见前方一堵黑墙正移过来。他定睛一看,哪是甚么黑墙,分明是一支已经排好阵势的步兵!老无眼呐,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我李琦上无路,下地无门,还是自寻了断罢!
念及这里,李琦将刀往脖前一横,作势欲拉!不对!来的定然是明军!我若落在鞑子手里,保证是十死无生!可若是反正投向明军,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李琦双眼放光,立马高声喊道:“友军同袍救我!”他紧紧贴在马背上,奔到明军阵前,却是无人理他,这支部队所有人都望向他身后。李琦勒停战马回望去,鞑子的那数百精骑此时业已勒住缰绳,正向这边看来。
果然是菩萨显灵,否则哪有这般运气,正好遇上明军?李琦浑身冷汗湿透,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仍旧心有余悸。
鞑子那数百精骑突然遭遇明军,不知敌方虚实,因此停滞,等凝声细细观察,发现这部明军居然已经排开阵势,前面持枪立盾的步兵正虎视晓眈,身后弓弩手扣箭待发,阵形极为严密,破之必定艰难。
李琦在性命攸关之下,做出了毫无头脑的荒唐事,那鞑子暴怒之下,似乎也失去了理智,脑子里想的全是把李琦捉拿回营,活的不行,死的也要!否则如何向满达海交待?
那鞑子细想一阵,也不知打的甚么主意,竟派出一人,打马向明军阵前过来。
距离敌阵尚有百十步距离,那骑兵突然栽下马去,胸口一支铁箭,只露出半支箭杆!
鞑子大怒!连那光秃秃的半个头壳似乎也泛着红光!他派出一骑,本是想向明军索要叛将李琦,哪知这部明军二话不就动手杀人!他将弯刀一挥,正欲冲杀过去,却被部下劝住,明军已经有备,且我方骑兵不过四百,此处又是明军防区,不可恋战,应当早早退去为宜。
至于李琦,不过就是条狗而已,用不着计较。
犹豫不决之际,听得明军阵中一声呼喊,前头步兵齐步向前,兵器锐利,盔甲铿锵,竟有排山倒海之势!鞑子怒火中烧,又欲冲阵,部下苦劝才止,望着如墙而进的明军,狠狠一错牙,下令退兵!
可就在这时,异变又起,只见在鞑子背后有烟尘卷起,很快一支兵马映入眼帘,而在同一时刻,左右亦有兵马出现,转瞬间就把鞑子的四百精骑围困在帘郑
李琦看到数不清的明军把鞑子骑兵团团围住,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他在不经意中,竟然把鞑子带进了死地。
四面都有整齐的步兵方阵,只看那推进时整齐有力的步伐,便知是强军无疑。而鞑子骑兵无迂回突破的空间,下场已然注定。
这场围歼战发生的很意外,结束的却没有半点意外,四百鞑子精骑一个不剩的被消灭干净,等到明军打扫完战场,战斗前后加在一起也不过半个时辰。
通县城内一处大宅里的杂物房,李琦已脱去盔甲,只穿内衣坐于柴草之上。面前地上,放着几个空碗,尚有食物残留。此时的他,早已不见丝毫军人威仪,头散乱,面容憔悴,胡须上还沾着面屑,一双凸起的眼睛如死鱼一般,茫然的盯在地上。
房门嘎然作响,李琦立马从地上爬起,他看向门口,只见两名全副武装的士卒先进来,立于左右,随后便有二人进入屋内,其中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虽然只穿了一身普通的盔甲,但长得却是仪表堂堂,气度也是不凡,两道剑眉扬英,一双鹰眼夺人!
另一个是年过四十的中年人,一身将官甲胄,走起路来步伐稳健,盼顾生威,李琦一看便知这人应该就是通县的守将。
二人进来后,便有一名士卒随后而入摆上一条长凳,中年人坐了下来,年轻人则立在一旁,二人都不急于话,而是打量着李琦,过了好一会儿之后,中年人才开口问道:“你的姓名?军中职位?”
李琦听他语气平缓。心中稍安,躬身一揖,回答道:“罪人李琦,原本和家主一起效力在江北四镇之一的高杰军中,后来高杰身死,我军群龙无首,不得已投靠满清,今负罪来归,请大人看在......”
中年人正襟危坐,听到此处一口截断道:“什么叫做负罪归来?你明明就是被抓回来的!为了活命,真的鬼话张口就来,信不信本将现在就斩了你!”到后面,他虎目一瞪,语气十分的严厉。
李琦慌忙道:“我的全是实话,若是没有反正之心,前几日攻城怎么可能那般敷衍?”
中年人闻言一愣,惊讶道:“难道就是你攻城连云梯都不用,被一阵箭雨就射跑了?”
李琦连连点头,惊惶不安的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道:“没错,为了不想让贵军有损,所以才随便打一下以便应付鞑子。昨日那一战,也是我下令让所部人马四下散去。”
中年人像是见鬼般盯着李琦,若非他亲生经历了那两场奇妙的战斗,绝对不会相信李琦所言。这样一来,李琦还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不仅无罪,而且有功,因为是他用诡异的逃跑路线,十分巧合把四百鞑子精骑带进了某一支明军临时的宿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