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官道:主政一方 > 第892章 一次调研

官道:主政一方 第892章 一次调研

    郭诗瑶没说请,也没说打扰,连“借用”两个字都没带。

    组织部办公室顿时就像风口装了爆米花机,全是声音。

    “不是说书记带人来搞清洗吧?”

    “她怎么来了?不是还在西岭管调训的?”

    “西岭那边一把手走了,她也就被挪来填坑了呗。”

    没人敢当着她面讲,背后小道消息已经飘到了文件夹上面。

    那天下午三点半,组织部内部开例会,主持的是老副部长徐自山。

    会议照常进行,前面一堆流程讲了快二十分钟。

    等到“讨论干部认知机制优化方案”这一个环节的时候,徐副部长忽然笑了一声:“今天我们这边也迎来了新的同志,郭部长从西岭调过来,是老同事。”

    说着,他抬手做了个邀请的手势:“郭部长,要不您也讲两句?”

    新任组织部部长郭诗瑶没推辞,走到讲台前,手里只拿了一份A4纸,连ppt都没整。

    “我不讲开场白,直接说正事。”

    “今天讲‘干部认知机制’对吧?那我就先讲一个名字,吴晓川。”

    屋里不少人下意识抬头看她。

    “红花街道副主任,三年,调研笔记超3万字,社区调解500起,季度述职在群众投票中是满分。”

    “但组织系统三年来一次都没评优,理由是‘语言表达能力弱’、‘汇报内容结构不清’。”

    “我不是质疑评分标准,我只问一句:你们去他街道问问,有几个老百姓不认识这个人?”

    现场沉默了。

    “干部不是为组织活的,干部是为群众干的。我们组织要干的事,不是‘挑漂亮话讲得顺的’,是把真干事的人,找出来,扶上去。”

    “这是我来松海的第一句话。”

    说完她回到座位,扫了一圈,桌子上的茶杯都没再被碰过。

    会散之后,徐副部长私下找她说话,话一开口就是:“你这刀砍得太快了吧?”

    郭诗瑶瞥了他一眼:“我这不叫砍刀,我这是照镜子。”

    徐副部长压低声音:“书记是你人吧?”

    “不是我人,是我们一起做事的人。”

    “你这么推制度,不怕让人误会书记搞排挤?”

    “制度不是谁的,也不是为了谁的。”

    “松海要换血,我认,但不能搞得人心惶惶吧?”

    郭诗瑶正色说道:“你怕人心惶惶,那是因为你心虚。”

    一句话,把老徐噎得当场咳了三声。

    郭诗瑶头也不回地走了。

    当天傍晚,组织部系统群里出现了一条未署名的匿名吐槽:“干部考评搞什么认知评分?难道工作干得好不好要靠街坊邻居说?”

    五分钟后,郭诗瑶直接在群里回了一条:“你干得好,街坊就认识你。你没人认,那你再努力,组织也要打问号。”

    群里一片死寂。

    而就在第二天早上,许剑锋召集常委开干部会议时,点名让组织部汇报“认知机制初步改革方案”。

    会上,郭诗瑶站起来说:“我们准备设立‘认知反馈月’,所有副处级以上干部,随机抽取社区、单位、服务对象进行反馈问卷,并辅以视频采访做实地验证。”

    “同时推行‘组织挂点+群众推荐’双通道,并对历史述职数据进行回溯整理,设立‘实绩补录窗口’,把以前没讲清楚、群众却记得住的人,补回来。”

    说完她扫了一眼台下。

    “这不是替谁翻案,是替老百姓认人。”

    台下没人说话。

    宣传部部长王永军默默写了一行字,又悄悄划掉。

    许剑锋点点头:“可以,支持!干部不是念汇报,是干事情!我们不能让讲得好的人站在前头,干得好的人站在后面!下一轮述职名单,我要看到‘群众推荐’这一栏。”

    会散后,郭诗瑶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第一条信息就是张毅发来的:“书记问,旧部名单里你怎么还没动?”

    她回了五个字:“动得太快,像搞人事清洗。”

    过了两分钟,张毅回复道:“那书记说了,三天内把组织部内部调整方案送过去,他要签字。”

    她没再回,只默默打开一份空白文档,在文件名里打上标题:《松海组织系统第一轮结构调整草案(干部制度配套版)》。

    而在另一头,徐副部长收到了调岗通知:暂时挂职非实职岗位,理由是“轮岗锻炼”。

    他没吭声,关上了办公室的门。

    这个组织部,从今天起,换人了。

    清晨六点半,天刚蒙蒙亮,许剑锋穿着一件浅灰色夹克,跟张毅一起站在西郊科技园门口。

    没有车队,也没有陪同领导,连园区管委会都不知道他要来。

    张毅揉了揉眼:“书记,这时间点,保安都还没换班呢。”

    许剑锋看了他一眼:“我不看保安换不换班,我是来看项目有没有人上班。”

    张毅打个哈欠:“但凡知道你要来,估计昨晚通宵给你搭彩虹门了。”

    “我不需要彩虹,我要看泥巴。”许剑锋说道。

    园区大门口贴着一张项目施工公示,最上面印着“星沙数控二期工程”,下面写着动工时间是“去年十月”,完工时间“今年六月”。

    许剑锋盯着那张纸看了十秒,忽然问:“你看出来问题没?”

    张毅凑上去:“嗯……这字挺新……施工单位名字是新的那家……”

    “时间。”

    “时间?”

    “六月完工,现在都四月中旬了,现场连桩都没打,哪来的六月完工?”

    张毅顿时一愣:“书记,那咱现在进去?”

    “别惊动人。”许剑锋背着手往旁边小路走:“咱绕后面看看。”

    十分钟后,他们站在工地后墙边,隔着围栏一眼扫过去。

    整个现场静悄悄的,只有两台小型挖掘机,一台盖着油布,另一台底盘生锈,显然很久没动。

    张毅低声说道:“工地是假的吧?”

    “我问你,去年批的项目,为啥批了动工,现场还这样?”许剑锋问道。

    “我猜……可能就是拖,地没清完、审批没跟、钱没到位……”张毅说道。

    “猜没用,我要知道。”许剑锋转身说道:“回去找园区负责人,不要通知,让他来市委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