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官道:主政一方 > 第894章 翻车的干部

官道:主政一方 第894章 翻车的干部

    赵科长结巴了:“我……我审核了十五个预算……”

    “你审核了十五个,那你记得住前三个是谁送上来的申请吗?”

    “我……”

    “你坐吧。”郭诗瑶叹了口气,说道:“你这种讲述法,不如直接打印个文件贴屏幕上让群众自己看。”

    第二个上台的是园区项目部副科长,一个小伙子,怯生生地走上来,看了眼后台,拿起话筒。

    “我……我不是很会说,但我就说这两个月我干的事吧。”

    “我们园区有一个招引企业的园区配电改造项目,之前线路老旧,有两次跳闸。企业投诉很厉害,我接到反馈后,自己去看了两次,最后把变压器的事情协调了,整个线路改造完了。后来企业老板给我们办公室送了封感谢信。”

    底下几个媒体技术员都忍不住点了点头。

    郭诗瑶低头在本子上写了一行:“真实感好,记录。”

    接着三个人轮流试讲,有人磕巴,有人紧张,但都说得比赵科长那种死板稿子强得多。

    一个小时后,第一批直播结束。

    郭诗瑶没多说,只留下了一句话:“书记说了,这回谁讲真话,谁能让群众记住,年底评分就往上浮,谁在那装腔作势,回头就看不见他名字了。”

    晚上七点半,张毅回到办公室,打开内部干部群。

    里面已经开始议论了。

    “听说直播不能带稿?”

    “谁要是直播时出丑,后半辈子都完了。”

    “领导真的敢这么搞吗?”

    张毅冷笑一声,把手机锁屏前回了一句:“不敢搞的,已经在名单外了。”

    当天深夜,许剑锋坐在办公室里,把郭诗瑶发过来的试讲视频看完。

    他看完最后一个人讲述,放下手里的水杯,关掉播放器,只说了一句:“可以,能上了。”

    张毅站旁边说道:“书记,名单我这边已经整理好了,第一批五人,明天上午下发。”

    “发吧。”

    “那宣传口那边要不要打个招呼?”

    “不用,他们接到了,就得干;接不到,那就是没人干。”

    许剑锋抬头,看着那份厚厚的名单,点了点桌子:“等这次直播完,松海就不一样了。”

    张毅看着书记,忽然想起西岭那会儿第一场直播时,书记说过一句话——“谁敢站出来说实话,谁就配活在制度里。”

    现在轮到松海了。

    上午九点整,市委宣传部小礼堂里坐得满满当当。

    摄像机三台,灯光打满,后排临时搭了升高平台,就连技术员都站成了排。中间那块LEd大屏上,八个白字刷地一亮——“松海市干部季度述职直播第一期正式上线”。

    主持人是电视台一个播音部老员工,平时跑会议的,这会儿第一次当“述职直播主持”,开场都没敢念稿子,干脆照着流程一句话:“请第一位干部上台。”

    财政局赵科长站了起来,西装领子都已经被他拽皱了,脚步僵硬地走到话筒前头。

    他低着头看了一眼口袋里那张稿子,抖了一下,硬着头皮开口:“我……我是市财政局赵某,负责预算审核和专项资金调度工作。”

    “本季度,我们局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三保’支出和‘双碳’项目资金分配方面,做了积极努力……”

    话没说完,弹幕先炸了。

    “这是照文件念的吗?”

    “这话我去年就在市报上看过原文。”

    “财政局是不是没人了?怎么让个机器上来?”

    后台控制台那边,技术员小刘挠了下头:“部长,这要不要卡一下信号?”

    郭诗瑶坐在后排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支笔,头都没抬:“播到底,谁念到哪,我们就直播到哪,要是真翻车,那才说明制度动了真格。”

    前排一个社区观众代表嘀咕了一句:“我听了两分钟就想睡觉。”

    第二个上台的是园区那个年轻副科长。

    他一上台,先鞠了一躬,然后咧嘴一笑:“各位市民朋友大家好,我不是专业干讲稿的,我就说说我最近三个月干的几件小事吧。”

    “我们园区招商引了家外地电商企业,前期协调仓储地皮出了点问题,项目对接人脾气也不小,我前后跑了四趟,最后还带着人一起去谈了个晚上,签成了。”

    “现在他们已经交了第一笔进场款,预计六月落地。”

    “另外我还参与了两个小型基础设施维修,虽然不大,但我亲自验了工,也留了底单。”

    说到这,后台弹幕换风向了。

    “这小伙子说得实在。”

    “感觉像自己人。”

    “不是作秀那种。”

    郭诗瑶拿笔勾了一下名字,转头对张毅小声说:“这种干部,在旧系统里活得憋屈,在我们这就能往上提。”

    张毅点头:“书记说得对,制度要先给人松土,人才长得出来。”

    接下来的三位述职,各有各的表现。

    第三个是个发改口女干部,说得干脆利索,项目、流程、难点全讲到了,就是语气有点像念材料,但勉强能过关。

    第四个是住建局中层,一上来就大谈“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讲了一大堆空话,结果后台评论区直接刷屏。

    “您这是总结报告还是情感朗诵?”

    “报告这么写也就算了,说话也这么假……”

    “快进到下一位,听不下去了。”

    后台主持人跟现场技术人员对了个眼神,干脆把下一位提前准备好。

    最后一位,是街道办的一个老干部,看起来五十岁上下,上台后笑了笑:“我没啥文化,也不太会讲话。我就说一件事吧。”

    “前阵子我们辖区里有个独居老太太房顶漏雨,没人理。她天天去信访办闹,最后还是我去看了,房子是她自己家建的违建,政府不能修。”

    “但我觉得人都七十多岁了,住都住了二十年,房子都快塌了,我回头就拉了社区议事会凑了点钱,自己还找了个认识的瓦工,两个晚上给修了。”

    “老太太后来没再闹事,还给我们送了张纸条,说‘你们真是能帮人的人’。”

    说完全场安静了两秒。

    然后评论区突然疯狂刷新。

    “这才是我认识的干部!”

    “这哥们讲得跟我家楼下街道主任一模一样!”

    “给这位一个赞!能干、真诚、不作秀!”

    郭诗瑶把笔盖合上,回头看张毅:“这位写进档案,把这段事例挂到组织部干事例参考库。”

    张毅翻了翻名单:“他是群众推荐度第三高的人。”

    “那就说明这制度真管用。”郭诗瑶说道。

    直播结束,后台统计页面刷新——

    总观看人数:21.6万

    高峰同时在线:8.2万

    点赞数最高者:街道办述职老干部

    点踩最多者:财政局赵科长

    直播一结束,郭诗瑶第一时间把数据汇总打包发给书记。

    许剑锋看完,半天没说话。

    最后只回了两个字:“很好。”

    张毅一边收拾资料一边看群里评论。

    内部群里已经在疯传“书记钦点直播名单”的小道消息,有人发了个截图,说赵科长回单位后脸都黑了,还打电话找宣传部投诉:“为什么不帮我打字幕遮一下念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