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第985章 情报 2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第985章 情报 2

    茶香袅袅,却掩盖不住室内的交易气息。

    石田三成身边一个负责整理文书的中级文吏吉川明博,此刻正襟危坐,额角却渗出细汗。

    他对面坐着一位气度沉稳、商人打扮的中年男子,自称松下,来自堺港。

    “吉川大人,”松下抿了口茶,声音平和,“听闻石田奉行大人近日操劳国事,殚精竭虑。我堺港商会,对关白阁下的宏图大业甚是仰慕,愿尽绵薄之力。只是…这博多湾大军云集,粮秣转运、船只调配,头绪万千。不知奉行所近期可有什么…特别的难处?商会或许能疏通一二?”

    话语间,一个沉甸甸的钱袋被不着痕迹地推到了吉川明博的手边。

    吉川明博的手指在钱袋上轻轻一按,感受到那令人心安的份量。

    他咽了口唾沫,左右张望一下,压低声音:“松下君有心了。难处…唉,一言难尽。关白阁下铁令如山!可…岛津家送来的铁炮火药掺沙,德川家给的船是破船,长宗我部拖欠粮赋,陆路粮道还天天被‘山贼’劫掠!石田大人焦头烂额,天天在奉行所里咆哮,…”

    他顿了顿,想起石田三成最近对小早川部几艘快船去向的疑虑和碰壁,“…都有些压不住场面了。粮草转运不畅,后续大军的供给怕是要出大问题。石田大人甚至私下提过,若实在不行,登陆后只能…‘就地取粮’于朝鲜了。”

    松下眼神一闪,追问道:“哦?就地取粮?这…恐非长久之计吧?朝鲜又能支撑多久?关白阁下雄才大略,想必后续方略早有定计?”

    吉川明博摇摇头:“后续?现在只求先锋能按时登陆,打开局面!石田大人承受的压力太大了……”

    松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推过去一小锭金子:“吉川大人辛苦了。这些消息,对我们商会判断商路风险至关重要。若再有关于大军动向、粮草转运,或是…其他大人物的特别安排的消息,还请不吝告知。酬劳方面,绝对让大人满意。”

    “好说,好说。”吉川明博将金锭和钱袋迅速收起,脸上挤出一丝笑容。

    他不清楚这个商会的松下老板。是朝鲜人 了,还是大明人,不过,对于他来说,一点都不重要。

    他要得是银子。

    是金钱。

    实际上,大明朝在万历十四年,在天子的指示下,就已经开始对倭国建设情报网络了。

    不过,因为语言,文化的些许差异,情报网大多用的都是仇恨丰臣家族的倭国本国人,只有极少数的汉人。

    所以,这种情报传递上去,是需要经过层层筛查,来确定他的准确性。

    而浙江商人,毛利家的河村助,以及现在这个来自堺港商会的松下,都是情报人员。

    不过,他们隶属的组织却不同。

    浙江商人是浙江巡抚衙门。

    毛利家的河村助隶属于朝鲜,釜山营。

    堺港商会的松下,上线却是北京城在锦衣卫内部专门成立的海外情报机构东洋司。

    情报的汇聚与暗流的指向,纷纷都在告诉大明朝,倭国有了大动作。

    河村助的信鸽穿越风浪,终于抵达釜山的秘密联络点,随后情报被火速翻译,那份关于倭国大军万历十八年必攻朝鲜、以及小早川隆景意图对大明某地发动突袭的警报,釜山营的主将,将这份情报连同其他佐证,八百里加急送往汉阳城宁国公府李成梁本人处。

    汉阳城,宁国公府。

    凛冽的寒风从辽东吹了过来,让人骨子里面都感觉到寒冷。

    国公府大堂,高阔轩敞,黑檀木的梁柱透着沉凝的厚重感。

    墙壁上悬挂着巨大的《海东全舆图》和《倭国山川略图》,在这两幅地图的上面,还悬挂着一幅李成梁的画像,比地图都要大上不少。

    旁边则是一套擦拭得锃亮的明光铠与一柄出鞘半寸、寒光凛冽的戚刀。

    堂内燃着数个硕大的炭盆,噼啪作响,驱散了寒意,却更烘托出一种紧绷的、蓄势待发的氛围。

    李成梁,这位年逾七旬却依旧目光如电、腰背挺直如松的大明宁国公、朝鲜经略使,正端坐在主位的虎皮交椅上。

    他身着常服,但那股久经沙场、执掌生杀的气度,让整个大堂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几分。

    下首左右,分列着数十位将官。左侧是清一色的大明将校,甲胄鲜明,神色刚毅,眉宇间带着大明边军特有的剽悍与自信,右侧则是以李舜臣为首的朝鲜将领,虽服饰略有不同,但同样神情肃穆,眼神中燃烧着保家卫国的火焰。

    多年的共同操练与李成梁的铁腕整训,早已将他们锻造为一支令行禁止、可堪一战的劲旅。

    大堂内并非议事,而是李成梁在听取各处军报。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帅爷召集他们一同过来听取军报,当是有要事发生。

    空气安静得能听到炭火爆裂的声音,只有偶尔将领调整坐姿时甲叶发出的轻微摩擦声。

    就在这沉寂几乎要压得人喘不过气时,一阵急促却刻意压低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名身披风尘、腰悬“釜”字令牌的信使,在亲卫的引领下,几乎是冲进了大堂。

    他单膝跪地,双手高高捧起一封火漆密封、插着三根代表最紧急等级的红色翎羽的信筒,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帅爷,釜山营八百里加急!倭情绝密!”

    “唰!”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那小小的信筒上,连炭火似乎都停止了跳动。

    李成梁眼中精光爆射,猛地从虎皮椅上站起,动作迅捷得完全不像古稀老人。

    他几步跨下台阶,一把抓过信筒,粗壮的手指“嗤啦”一声撕开封口,抽出内里折叠整齐的密报。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纸面,逐字逐句,速度极快。

    起初,他的眉头习惯性地紧锁,嘴角下抿,那是多年统帅面对军情时的凝重。

    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倭国大军万历十八年必攻朝鲜”这几个字时,那紧锁的眉头骤然舒展……

    紧接着,他看到了“德川破船”、“石田三成焦头烂额”、“欲就地取粮于朝鲜”等字眼,又看到了“毛利家小早川隆景意图对大明某地发动突袭”的骇人情报……

    “哈!”一声短促而洪亮的笑声猛地从李成梁胸腔中爆发出来,打破了死寂。

    这笑声仿佛压抑了太久太久,如同闷雷在云层中翻滚积蓄后终于炸响。

    “哈哈哈哈哈!!”笑声迅速扩大,变得畅快淋漓,带着一种近乎狂放的喜悦和如释重负的豪迈!

    李成梁仰天大笑,他一手拿着情报,一手用力拍打着身旁坚硬的檀木扶手,发出“砰砰”的闷响。

    “来了!终于来了!丰臣秀吉这只猴子,终于要来了。”

    “老夫等你等的骨头缝都痒了!哈哈哈!”李成梁的笑声震耳欲聋,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兴奋与一种猎人终于等到猎物踏入陷阱的狰狞快意……

    堂下众将先是愕然,随即,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

    “大帅!倭寇当真要来了?!”

    “好!来得好!老子的大刀早就饥渴难耐了!”

    “十年磨剑,霜刃未试!今日终可斩倭奴之头,祭我海东!”李舜臣虽未像明军将领那般高声呼喊,但紧握的双拳指节已然发白,原本沉静如水的眼眸此刻精光四射,锐利如刀,胸膛剧烈起伏着。

    他身边的朝鲜将领们,脸上同样交织着激动、紧张和决绝……

    ……………………

    第五章………………困得不行,来两把ez配上红牛,提提神……一点左右,继续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