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第988章 东南三省经略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第988章 东南三省经略

    不多时,殿外传来沉稳有力的脚步声。

    一个身影出现在殿门口。来人身材魁梧,步履间自带一股渊渟岳峙的沉稳气度,虽鬓角染霜,但腰背挺直如松,正是靖国公戚继光。

    他身着绯色麒麟补服,走到大殿中央,一丝不苟地行君臣大礼:“臣戚继光,叩见吾皇万岁。”

    “靖国公平身。”朱翊钧的声音缓和了些许,带着对这位国之柱石的倚重:“赐座,看茶。”

    “谢陛下。”戚继光起身,在太监搬来的绣墩上坐下,在绣墩旁,冯安又亲自端过来一个小桌子,备好了茶水。

    朱翊钧手中的奏疏往前一推:“这是宁国公李成梁自朝鲜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倭寇,动了。丰臣秀吉,万历十八年必攻朝鲜……”

    戚继光神色一凛,他双手接过太监转呈的奏疏,迅速而专注地阅读起来。

    殿内再次陷入沉寂,只有戚继光翻动纸张的轻微声响。

    朱翊钧的目光一直落在戚继光脸上,观察着他的每一个细微表情。

    终于,戚继光合上奏疏,将其还给了冯安。

    “戚卿,”朱翊钧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一丝探究,“李成梁所奏倭国情形,尤其是倭寇主力攻朝之期,卿以为……可信否?”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朱翊钧看完奏报之后,第一反应,竟是觉得李成梁在朝鲜虚张声势,找存在感呢,心中也是半信半疑……这才紧急召见靖国公,来商量一番。

    “这‘小早川隆景’分兵袭扰我沿海之图谋,是确有其事,还是倭国故布疑阵,亦或是……李成梁为加重朝鲜方面权重,有意渲染?”

    朱翊钧的问题直指核心,涉及对情报真伪的判断,以及对前线统帅意图的揣测……

    戚继光微微沉吟,随即抬起头:“回禀陛下。臣以为,宁国公所奏倭国大军集结、万历十八年必攻朝鲜之核心情报,可信度极高……”

    “倭国倾国之力远征,非朝夕可成,其国内动员、物资征调,规模浩大,痕迹难以完全遮掩。我锦衣卫东洋司、浙江巡抚衙门,近月来传回的零星情报,虽细节各异,但倭国水陆大军向九州、本州西部集结之态势,与李帅所奏完全吻合。”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至于小早川隆景分兵突袭我沿海之图谋……陛下明鉴,此事虽无具体目标地点,然其可能性,不容忽视,更非李帅渲染!”

    戚继光眼中闪过一丝当年在东南沿海与倭寇血战时的凌厉:“小早川隆景,应该是毛利元就的儿子,臣多年前在东南剿倭的时候,便对倭国的那些大名了解一些。”

    “我大明海疆万里,自辽东、登莱、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处处皆可为倭寇袭扰目标。小早川若真行此险招,其目的不外乎几点,或为牵制我沿海兵力,使其不敢全力援朝,或为试探我海防虚实;或为劫掠沿海富庶之地……”

    “无论其目标为何,一旦其精锐水师突破海防,登陆成功,纵使规模不大,对我沿海民生、漕运,乃至天朝威望,皆是重大打击,李帅奏报中言‘此乃心腹大患’,臣深以为然!绝非虚言!”

    戚继光的分析,沉稳有力,抽丝剥茧,将小早川隆景的威胁性、行动的可能性以及潜在危害,剖析得清清楚楚。

    朱翊钧听得频频点头,眉宇间的疑虑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对事态严重性的认同和一丝冰冷的怒意……

    朱翊钧的手指再次重重敲在御案上,发出“笃”的一声闷响,短须下的嘴角抿成一条坚毅的直线。

    “戚卿所言,鞭辟入里!倭奴狼子野心,竟敢觊觎天朝海疆!李成梁在朝鲜做得很好,洞若观火,未雨绸缪。”

    “传旨!”

    “通令登莱、蓟辽、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各巡抚衙门、备倭总兵官、水师提督!各镇务必即刻进入最高戒备!水师战船巡哨加倍,日夜无休,覆盖所有可能航道!”

    “沿海卫所、烽燧、炮台,严阵以待,枕戈待旦!各府州县,整饬民壮,清查保甲,严防倭寇细作!凡有倭船靠近,不问缘由,立即击沉,凡有倭寇登岸,格杀勿论,务求海疆无隙,寸土不失!”

    一旁的冯安赶忙领命,前去拟旨。

    而等着冯安离去后,朱翊钧看向了戚继光。

    “靖国公啊,您今年多大年龄了……”

    “启奏陛下,臣六十有一……”

    朱翊钧闻言叹了口气:“如果说,朕想让靖国公重往东南坐镇,靖国公可愿前往?”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戚继光六十一岁了,在另外一个时空,他是六十岁的时候,抑郁许久之后,病死在了南方,现在多活了一年,精神状态,身体状态都还不错。

    朱翊钧想要在东南,给那帮“年轻”的水师将领们,找到一个主心骨,戚继光是最为合适的。

    不过,朱翊钧还是要询问一下戚继光的想法,再怎么说,此时的戚继光建功立业已经走到了顶峰,属于功德圆满那那波人了,朱翊钧也不知心中是如何想的。

    戚继光听到天子的问话后,稍稍愣神。

    不过,也就片刻迟疑,他边站起身来:“臣愿往……”

    朱翊钧闻言,霍然起身,明黄色的袍袖带起一阵风:“靖国公……好……好……那朕就更放心了……”

    “东南财赋之地,不容有失,到了东南,靖国公便是三省经略,如朕亲临,掌生杀大权,咱们的诸多港口都非常重要,为了财赋稳定,即便靖国公跨海远征倭国,朕……也是支持的……”

    戚继光躬身行礼:“臣戚继光,领旨,若倭国没有入侵我大明海疆的野心,臣会竭尽全力,求得东南稳定,可若是倭国真的有冒天之威的野心,臣这次,绝不会放过他们。”

    在很多很多年前,东南诸省,受尽了倭寇的侵扰,可那个时候的大明朝却非常虚弱,兵将,水师,饷银,补给,各个方面都是短缺的。

    而此时的大明朝,海上水师已经当世无敌,戚继光还真的有信心,将战火拦在国门之外……

    于此同时,乾清宫外,旭日终于完全跃出地平线,金色的光芒洒满紫禁城的重重殿宇,也照亮了太监捧着加盖玉玺的紧急诏书,快步奔向兵部值房的匆匆身影……

    ……………………

    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