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第143章 风烛残年
热门推荐:
全民游戏,我搬运小说开创功法
离婚后,柳如烟悔不当初
扶明录
无名传奇
开局狂拍四爷脑门,娘娘一路荣华
【犬夜叉】白月光与朱砂痣
说我是反派,污蔑竟然成真了!
渝梦沉香
柯南世界里的失控玩家
海瑞到达了应天。
第一件事情,就是下令将徐璠,徐琨,徐元春,徐元普……捉拿下案。
徐璠是徐阶的长子,隆庆元年的时候,海瑞便掌握了徐璠的侵占田地的罪证,不过还未将其抓捕,便被调走。
徐琨是徐阶的幼子,在隆庆元年的时候,因殴打百姓,抢夺民女,被海瑞拿下。
徐元春,徐元普,是徐家长房的孙子,也就是徐璠的两个儿子,成年无所事事,欺男霸女,为祸一方。
这几个徐家的男丁,身上都背着事呢。
海瑞的命令到达松江府知府衙门的时候。
这个知府,多少有些拿不准主意了。
徐阶何许人也啊。
真的要到徐家去拿人。
还一下子要拿那么多人。
他有些不敢,但同样不敢透露出消息去,只能给海瑞写了一封信。
询问,海瑞是不是能来一趟松江。
海瑞得回信之后,没有耽搁,便亲自前往松江府……
海瑞到达应天,在巡抚官衙之中,屁股还没有坐热,便启程前往松江,这种事情,是瞒不住的。
当年,跟在胡宗宪身边,那个显赫一时的徐渭,比海瑞早两日到达应天,这件事情同样瞒不住。
南京的诸多官员,都知道,海瑞此来,是带着尚方宝剑来的……
海瑞人还未到松江府。
消息就已经传到徐家了。
徐阶坐在书房之中,手中还捧着当年从京师离开之前,想要送给张居正,但张居正却没要的心学感悟。
而他的儿子,孙子也都在书房之中。
徐璠是徐阶的长子,在徐璠生下来两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徐阶因为忤逆首辅张璁被贬福建延平,自幼孤苦,但是意志坚强,聪明好学,喜读书而尤熟于本朝典故,徐阶对其也是极为看重,冀图他日有栋梁之用,但他却心不在此,嘉靖三十八年,回到故乡,大肆收敛土地,鱼肉一方……现在徐家几十万亩田地,有极大一部分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徐璠看着徐阶,眼神之中,有着些许的担忧。
但他还是保持着沉稳。
而徐琨多少有些忍耐不住了。
“父亲,海瑞要到松江了,他来这里干什么?”
徐阶看了一眼徐琨,苦笑一声:“应是要拿你,或是拿你的大哥。”
“拿我们,为何要拿我们?”徐琨闻言,情绪激动,从椅子上站起身来。
“你做了什么事情,你不知道吗?”徐阶缓声道。
徐琨还想再多说什么,却被徐璠阻止:“现在父亲心正乱着呢,你不要插嘴了。”
“要去坐牢啊,怎能不插嘴,父亲,您是大明的首辅,您曾经还救过海瑞的命,他怎么一个劲的跟我们徐家作对。”
“我可没有救过海瑞的命,莫要胡说……”
“父亲,孩儿跑吧。”
“往哪里跑?安生的坐着,等着……”徐阶看了一眼真徐琨,冷声道。
若真的是抓徐琨,事情还好处理一些,可海瑞若是来抓徐璠,那事情就难办了……
徐琨闻言,只能重新坐下,气急败坏,气喘吁吁。
“父亲,我们该怎么办。”
“人为刀殂,我为鱼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过,你不用担心,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能交换的,你们没有性命之忧……”徐阶看了一眼徐璠轻声说道。
说完之后,徐阶闭上了双眼。
“你们先走吧,让我静一静……”
听着徐阶的话,徐琨又急了。
“父亲,您为大明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怎么致仕之后,这么多的人,都要跟咱们徐家过不去……”
徐璠看着徐琨冷声训斥:“闭嘴。”
看着大哥变了脸色,徐琨不敢再多言,转身便走……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书房之后,徐阶才睁开了眼睛。
虽然他远在庙堂之外。
但心却在庙堂之中。
赵贞吉,李春芳,两人的离开朝堂,徐阶也知道。
高拱没了对手。
这对于徐阶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
徐阶回到了松江老家,最初的时候,真的是不愿参与政事,安心的想过几年舒坦的日子。
可很多事情,是不会随着他心意进行的。
徐琨在南京城又惹了事端,他只能动用自己的关系,再一次的将徐琨从牢狱之中放了出来。
接着,便是献田案慢慢的浮出水面。
让他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心神,谨慎对待。
献田,兼并土地数额巨大,涉及的百姓人数极多,这已经是能够危害家族延续的大案了。
徐家的土地来源较为复杂。
其中有一部分是徐璠通过不法手段,强占或其他不公平手段获得。
最大的一部分就是一些穷户百姓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而主动投献的,但主事的还是徐璠。
许多民户为避免徭役,选择投靠仕宦大族,改换姓氏成为其“家人”(仆人),双方形成主仆关系。
这样投献一方可免徭役,受献一方则利用优免特权获得巨大的财富。
这是一桩买卖。
献了土地,成为了徐家的仆人,百姓们并没有因为这个身份,而过上好日子,反而比之前还要差。
长此以往,很多百姓就不愿在跟徐家捆绑在一起了。
他们想要要回自己的土地,重新拥有自己的户籍。
但土地献出去的时候,很简单,但想要要回去,便显得艰难许多。
徐阶清楚,若是自己开了一个头,那徐家的田产财富,便会保不住。
他只能靠着自己的威望,一次次将浪潮压制下去。
为了徐家。
他动用手段,赶走了三个应天巡抚。
这已经是犯了很大的忌讳。
大明帝国应天南京的巡抚,竟被一个退休的内阁首辅左右去留,让此时身为内阁首辅的高拱,对其十分不满……
同样,徐阶也知道高拱的不满。
在隆庆三年,便给高拱写了一封信。
“想吾虽年长于汝,却在往昔行事多有不妥,致使你我关系渐恶,此皆吾之过错。”
“今吾已归乡,本欲图个清静。怎奈吾子胡为,犯了过错,承蒙贤弟公正处置,吾无话可说。教子无方,自当愧疚。”
“贤弟才华出众,胸怀壮志,继首辅之后,朝纲重振,国富民安。吾只愿贤弟能宽宏大量,莫再与吾计较过往。吾余生亦当自省己过,再不滋事。”
“还望贤弟念吾年长,过往同朝之情,放下嫌隙……”
这封信,徐阶的姿态是很低的,近乎乞求。
虽然只说了自己儿子的事情,并没有说退田之事,但已经表达清晰。
就差明说,高拱你放我一马,这样的话了。
如此低声下气的一封求和书。
徐阶却没有收到高拱的回信。
反而,在今日收到了高拱的答案。
他不愿放过自己,他再次举荐了海瑞前来。
让这把曾经“伤害”过先帝的利剑,插进自己的胸脯之中。
徐阶缓缓起身,走出了书房,夕阳的余晖洒在他那张刻满岁月痕迹的脸上。
他的眼神浑浊而疲惫,曾经犀利的目光如今只剩下无奈和沧桑。
额头上的皱纹如沟壑般纵横交错,仿佛诉说着他一生的权谋争斗与风雨沧桑。
他曾经在朝堂上有过意气风发……也有殚精竭虑……
他叹了口气。
但这个时候的他,早已不是那个能左右朝堂风云的徐阶了。
此时的他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第一件事情,就是下令将徐璠,徐琨,徐元春,徐元普……捉拿下案。
徐璠是徐阶的长子,隆庆元年的时候,海瑞便掌握了徐璠的侵占田地的罪证,不过还未将其抓捕,便被调走。
徐琨是徐阶的幼子,在隆庆元年的时候,因殴打百姓,抢夺民女,被海瑞拿下。
徐元春,徐元普,是徐家长房的孙子,也就是徐璠的两个儿子,成年无所事事,欺男霸女,为祸一方。
这几个徐家的男丁,身上都背着事呢。
海瑞的命令到达松江府知府衙门的时候。
这个知府,多少有些拿不准主意了。
徐阶何许人也啊。
真的要到徐家去拿人。
还一下子要拿那么多人。
他有些不敢,但同样不敢透露出消息去,只能给海瑞写了一封信。
询问,海瑞是不是能来一趟松江。
海瑞得回信之后,没有耽搁,便亲自前往松江府……
海瑞到达应天,在巡抚官衙之中,屁股还没有坐热,便启程前往松江,这种事情,是瞒不住的。
当年,跟在胡宗宪身边,那个显赫一时的徐渭,比海瑞早两日到达应天,这件事情同样瞒不住。
南京的诸多官员,都知道,海瑞此来,是带着尚方宝剑来的……
海瑞人还未到松江府。
消息就已经传到徐家了。
徐阶坐在书房之中,手中还捧着当年从京师离开之前,想要送给张居正,但张居正却没要的心学感悟。
而他的儿子,孙子也都在书房之中。
徐璠是徐阶的长子,在徐璠生下来两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徐阶因为忤逆首辅张璁被贬福建延平,自幼孤苦,但是意志坚强,聪明好学,喜读书而尤熟于本朝典故,徐阶对其也是极为看重,冀图他日有栋梁之用,但他却心不在此,嘉靖三十八年,回到故乡,大肆收敛土地,鱼肉一方……现在徐家几十万亩田地,有极大一部分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徐璠看着徐阶,眼神之中,有着些许的担忧。
但他还是保持着沉稳。
而徐琨多少有些忍耐不住了。
“父亲,海瑞要到松江了,他来这里干什么?”
徐阶看了一眼徐琨,苦笑一声:“应是要拿你,或是拿你的大哥。”
“拿我们,为何要拿我们?”徐琨闻言,情绪激动,从椅子上站起身来。
“你做了什么事情,你不知道吗?”徐阶缓声道。
徐琨还想再多说什么,却被徐璠阻止:“现在父亲心正乱着呢,你不要插嘴了。”
“要去坐牢啊,怎能不插嘴,父亲,您是大明的首辅,您曾经还救过海瑞的命,他怎么一个劲的跟我们徐家作对。”
“我可没有救过海瑞的命,莫要胡说……”
“父亲,孩儿跑吧。”
“往哪里跑?安生的坐着,等着……”徐阶看了一眼真徐琨,冷声道。
若真的是抓徐琨,事情还好处理一些,可海瑞若是来抓徐璠,那事情就难办了……
徐琨闻言,只能重新坐下,气急败坏,气喘吁吁。
“父亲,我们该怎么办。”
“人为刀殂,我为鱼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过,你不用担心,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能交换的,你们没有性命之忧……”徐阶看了一眼徐璠轻声说道。
说完之后,徐阶闭上了双眼。
“你们先走吧,让我静一静……”
听着徐阶的话,徐琨又急了。
“父亲,您为大明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怎么致仕之后,这么多的人,都要跟咱们徐家过不去……”
徐璠看着徐琨冷声训斥:“闭嘴。”
看着大哥变了脸色,徐琨不敢再多言,转身便走……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书房之后,徐阶才睁开了眼睛。
虽然他远在庙堂之外。
但心却在庙堂之中。
赵贞吉,李春芳,两人的离开朝堂,徐阶也知道。
高拱没了对手。
这对于徐阶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
徐阶回到了松江老家,最初的时候,真的是不愿参与政事,安心的想过几年舒坦的日子。
可很多事情,是不会随着他心意进行的。
徐琨在南京城又惹了事端,他只能动用自己的关系,再一次的将徐琨从牢狱之中放了出来。
接着,便是献田案慢慢的浮出水面。
让他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心神,谨慎对待。
献田,兼并土地数额巨大,涉及的百姓人数极多,这已经是能够危害家族延续的大案了。
徐家的土地来源较为复杂。
其中有一部分是徐璠通过不法手段,强占或其他不公平手段获得。
最大的一部分就是一些穷户百姓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而主动投献的,但主事的还是徐璠。
许多民户为避免徭役,选择投靠仕宦大族,改换姓氏成为其“家人”(仆人),双方形成主仆关系。
这样投献一方可免徭役,受献一方则利用优免特权获得巨大的财富。
这是一桩买卖。
献了土地,成为了徐家的仆人,百姓们并没有因为这个身份,而过上好日子,反而比之前还要差。
长此以往,很多百姓就不愿在跟徐家捆绑在一起了。
他们想要要回自己的土地,重新拥有自己的户籍。
但土地献出去的时候,很简单,但想要要回去,便显得艰难许多。
徐阶清楚,若是自己开了一个头,那徐家的田产财富,便会保不住。
他只能靠着自己的威望,一次次将浪潮压制下去。
为了徐家。
他动用手段,赶走了三个应天巡抚。
这已经是犯了很大的忌讳。
大明帝国应天南京的巡抚,竟被一个退休的内阁首辅左右去留,让此时身为内阁首辅的高拱,对其十分不满……
同样,徐阶也知道高拱的不满。
在隆庆三年,便给高拱写了一封信。
“想吾虽年长于汝,却在往昔行事多有不妥,致使你我关系渐恶,此皆吾之过错。”
“今吾已归乡,本欲图个清静。怎奈吾子胡为,犯了过错,承蒙贤弟公正处置,吾无话可说。教子无方,自当愧疚。”
“贤弟才华出众,胸怀壮志,继首辅之后,朝纲重振,国富民安。吾只愿贤弟能宽宏大量,莫再与吾计较过往。吾余生亦当自省己过,再不滋事。”
“还望贤弟念吾年长,过往同朝之情,放下嫌隙……”
这封信,徐阶的姿态是很低的,近乎乞求。
虽然只说了自己儿子的事情,并没有说退田之事,但已经表达清晰。
就差明说,高拱你放我一马,这样的话了。
如此低声下气的一封求和书。
徐阶却没有收到高拱的回信。
反而,在今日收到了高拱的答案。
他不愿放过自己,他再次举荐了海瑞前来。
让这把曾经“伤害”过先帝的利剑,插进自己的胸脯之中。
徐阶缓缓起身,走出了书房,夕阳的余晖洒在他那张刻满岁月痕迹的脸上。
他的眼神浑浊而疲惫,曾经犀利的目光如今只剩下无奈和沧桑。
额头上的皱纹如沟壑般纵横交错,仿佛诉说着他一生的权谋争斗与风雨沧桑。
他曾经在朝堂上有过意气风发……也有殚精竭虑……
他叹了口气。
但这个时候的他,早已不是那个能左右朝堂风云的徐阶了。
此时的他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