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第673章 论道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第673章 论道

    李成梁听完张居正的话后,稍稍愣神。

    我的亲信,写密信告诉你的……

    写信告发的,那还是我的亲信吗。

    这不是妥妥叛徒吗……

    “阁老,本公下去之后,立马便让辽东的“亲信”去把这件事情办好。”

    张居正点了点头。

    “尽快……”

    李成梁躬身行礼,道了声是后,便转身告辞。

    而张居正看着李成梁离去的背影,冷笑一声道:“钱也要,名也要,世间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实际上,张居正对李成梁的监视,从十余年前就开始了。

    即便他是文官,按照道理来说他在十余年前,是没有能力安排这些事情的。

    可英国公府,成国公府的二代三代们,却很乐意帮助张居正构建边军内部的监视网络……

    在两大国公府的帮助下,内部的监视网络构建成功了……

    给张居正通风报信的人,到现在也只是辽东的一个千总,可他却是李成梁亲信中的亲信……

    李成梁这些年,不仅贪军饷,吃亏空,还让下面的人做垄断性的生意,辽东的皮毛生意,人参生意,都要从他的手下走,小十年的积累,让他积攒了巨额的财富……

    这也是为什么,让他回到京师来,就相当于要了他半条命

    而张居正可是一直盯着这笔财富的。

    而这边,李成梁从内阁值班房离开后,脸立马就耷拉下来了……他也没有去五军都督府,径直回到了自己的宁国公府。

    朝廷给他安排的宁国公府,是二十余年前京城权倾一时的小阁老严世番的府邸。

    位置地段可比戚继光的靖国公府好上许多。

    李成梁大步跨过宁国公府朱漆门槛,玄色蟒袍下摆扫过青砖阶石,惊起一片细微的尘土……

    李成梁一回府,现在的宁国公府管家,以前的亲兵统领陈猛赶忙上前迎接。

    “老爷,这还没到散值时辰,您怎么……”

    话未说完,李成梁已经甩袖踏进正厅,金丝绣着云纹的袖口重重擦过檀木屏风。

    他一屁股跌坐在太师椅上,紫檀木的椅面被震得发出闷响,案几上的青铜香炉晃了晃,袅袅青烟都变得凌乱起来……

    “你可知晓,老家出了鬼……”李成梁看着咬着牙,鹰隼般的目光死死盯着陈猛,眼角的皱纹因怒意拧成一团……

    老家就是辽东,新家就是宁国公府。

    “出鬼?国公爷是说……有暗桩……这……这怎么可能,兄弟们跟着国公爷出生入死,怎会,当人家的暗桩呢……”

    李成梁抬头看了陈猛一眼:“定元堡里面的事情,张居正是知道的清清楚楚,现在讹诈我呢……”

    “这……”

    “这不欺负人吗?国公爷,咱们去告他……你替大明守边多年,这陛下不能不管啊,就让您这么被欺负……”

    李成梁听完陈猛的话,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看向给自己出主意,让自己上诉的手下:“告……找谁告,告谁去,你脑子放在广宁城没有带回来,这件事情要是公开,我宁国公府可就完犊子了……”

    “这个哑巴亏,只能吃下去,不管多苦,都要吃下去……”

    说完之后,李成梁下定决心要给自己找几个像样的幕僚,原先在战场上出主意的那些人,明显适应不了北京城的快节奏……

    “那里面可都是国公爷您的血汗钱啊……”陈猛赶忙说道。

    李成梁一听,再次心痛。

    不过,片刻后,他轻叹口气:“不过,也不全是坏事,这件事情了结之后,账平了,本公也不用这么怕张居正了……”

    说完之后,李成梁便让人准备笔墨,自己亲笔写上密信,而后,又让陈猛亲自去一趟辽东,早些把暗堡里面的东西给出手……

    李成梁早就知道士绅去曲阜的事情,刚听张学颜等人说的时候,他还站在一旁傻笑,要破财了吧。

    可只过了短短三个月,他惊恐的发现,自己才是被宰的最狠,最大的财主……

    皇帝请客,自己买单,还不敢让陛下知道,请客的东家是谁,这真是倒霉啊……

    ………………

    乾清宫内。

    朱翊钧斜倚在龙椅上,明黄蟒袍上的金线龙纹随着他的动作微微起伏,陈炬与冯保垂首立于两侧,像是两尊沉默的泥塑……

    海瑞身后站着一个小太监,正是司礼监刚刚攥写好的圣旨。

    “陛下,此乃仁德之举啊,将应天府七十五岁以上老者请至南京皇宫赐宴恩赏,此等恤老之举,定会让百姓感念圣恩……”

    “海爱卿,归来也不过数日,这次过去,要辛苦了。”

    “陛下,这种为百姓奔波的事情,臣不言辛苦,陛下仁心,万民之福。不过臣还是有一句谏言……不知这个时候,说出来,陛下是否愿意听。”

    朱翊钧瞧着海瑞的心情不错,便摆了摆手道:“海爱卿的谏言,朕怎能不听呢……”

    “臣听说,西北又有战事,陛下还封了宁夏总兵官麻贵为定西伯……”

    朱翊钧闻言,脸上的笑容,隐去了大半,心中也渐渐有了不祥的预感。

    “确有此事……”

    “陛下,您想一下,若将如今耗在战事上的银钱,分出一部分用于民生……抚恤孤寡、修缮水利、兴办义学,如此,大明朝何愁不兴旺,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根基稳固,远比帝王所想开疆拓土要好许多啊……”

    陈炬微微皱眉,下意识瞥了眼朱翊钧的神色。

    皇帝面上笑意渐淡,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

    “陛下封了定西伯,想来,是想着让麻贵从定西伯,到定西侯,甚至战事顺利,朝廷重新经略西域之后,还有可能在出一位国公……”

    “陛下,战事靡费巨大,百姓赋税沉重,若能将这些银钱用于民生,减轻百姓负担,实乃帝王真正的千秋功业啊……”

    朱翊钧沉吟片刻,眼中闪过复杂神色:“海爱卿所言,朕会仔细斟酌,现在吗,还是应天府给老人们赐下宴的事情,最为重要,待到南巡事了之后,朕会专门找个时间,跟海师傅好好论道……”

    “朕还要去母后那里请安,海爱卿,你先退下吧……”

    听完朱翊钧的话后,海瑞虽有不甘,却也只能俯身行礼:“臣遵旨,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