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英雄的含义 第263章 努力改变命运?
苏晓拖着行李箱站在“创科大厦”楼下时,九月的阳光正透过玻璃幕墙,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斑。她仰头数到十八层,那里有扇窗户开着,米白色的窗帘被风掀起一角,像极了她此刻的心情——有点忐忑,更多的是雀跃。
行李箱的轮子在大理石地面上滚出清脆的声响,她攥了攥帆布包侧袋里的offer,纸张边缘已经被手心的汗浸得发皱。
“欢迎加入星芒广告!我们不招打工人,招的是造梦者!”部门总监李曼在新人会上笑得明媚,红色指甲点着ppt上的“年度目标”,“在这里,只要你肯拼,半年升主管,一年拿分红,三年买车买房不是梦!”
苏晓坐在第一排,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划:“主动加班=成长机会,多承担=快速晋升,态度比能力更重要。”这些话像暖烘烘的阳光,落在她刚从南方小城带出来的、还带着青涩的心上。
她租的房子在郊区的老式居民楼里,七楼,没有电梯。二十平米的房间被房东隔成了两半,她住靠窗的那半,摆着一张折叠床和二手书桌,剩下的空间刚够转身。
窗外是密密麻麻的晾衣绳,五颜六色的床单被罩在风里摇晃,晚上能听见隔壁夫妻吵架的声音,夹杂着楼下烧烤摊的油烟味。
但苏晓不觉得苦,她在书桌前贴满了优秀案例,床头挂着打印的“三年计划”:第一年熟悉业务,第二年独立接案,第三年存够首付的十分之一。
每天早上六点半,她踩着露水爬下七楼,在小区门口买两个肉包,挤四十分钟地铁到公司,脸上永远带着刚化好的淡妆,眼睛亮得像含着光。
“小苏啊,这个方案客户急要,今晚加个班?”入职第一周,组长王姐把一叠资料放在她桌上,语气带着商量,却没给拒绝的余地。
苏晓立刻点头:“好的王姐,我一定完成!”那天晚上,办公室的灯亮到十一点,她对着电脑屏幕啃冷掉的肉包,看着窗外逐渐亮起的霓虹灯,觉得每一盏灯里都藏着和她一样的年轻人,都在为了某个模糊又坚定的未来熬着夜。
她确实拼。客户要改方案,她拿着平板电脑追到停车场;供应商出了纰漏,她在工厂守了通宵盯进度;同事请假,她主动接下三个项目的对接工作,连续一周每天只睡四个小时。
王姐拍着她的肩膀夸:“小苏是块好料子,有我当年的劲儿!”苏晓心里甜滋滋的,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有了意义。
她给妈妈打电话时总说:“这边挺好的,领导看重我,马上要涨工资了。”挂了电话,她对着镜子揉了揉浮肿的眼睛,看见眼下淡淡的青黑,却笑着给自己涂了点遮瑕——年轻嘛,熬熬夜算什么。
第一个项目上线那天,苏晓熬了两个通宵,把方案改到第三十二版。客户在会议室拍着桌子叫好,李曼总监当场宣布:“这个项目的奖金,小苏拿大头!”
苏晓的心跳得像打鼓,手指紧紧攥着笔,差点把笔帽捏碎。可发工资那天,她看着银行卡里的数字愣住了——所谓的“大头”,不过是比平时多了五百块,还不够她请同事喝杯奶茶。
她去找王姐打听,王姐叹了口气:“奖金都是总监说了算,咱们新人能有就不错了。”苏晓没说话,回到座位上,悄悄把“奖金”那栏从三年计划里划掉了。
但她没放弃。她想,可能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于是她更拼了,主动接手最难搞的客户,帮同事背锅,甚至帮总监订下午茶、取快递,把“眼里有活”四个字刻在脑门上。
冬天的一个深夜,她抱着修改好的方案冒雪跑向客户公司,高跟鞋在结冰的路面上打滑,摔得膝盖青肿,却还是咬着牙准时赶到。
客户接过方案时皱着眉:“怎么才来?我们都等急了。”她忍着疼赔笑,心里却像被雪冻住了,有点凉,又有点麻。
转正那天,苏晓特意穿了新买的裙子,提前半小时到公司,等着李曼总监宣布加薪的消息。会议室里,李曼笑着说:“小苏表现不错,决定给你转正。薪资嘛,就按试用期的来,年轻人多学点东西比什么都强。”
苏晓愣在原地,张了张嘴,想问“不是说好转正加薪吗”,却看见李曼已经转向了下一个话题,红色指甲在ppt上划过“团队精神”四个字。
那天晚上,她第一次没加班,坐在空荡荡的格子间里,看着自己桌上堆积如山的资料,突然发现头顶的灯有点暗,照不清键盘上的字母。
房租涨了。房东在微信里说:“周边都涨了,我这算少的,下个月开始加五百。”苏晓看着消息,手指悬在屏幕上半天,最终只回了个“好的”。
她算了笔账,扣除房租、地铁费、伙食费,这个月的工资刚够持平,连买支新口红的钱都没有。
她开始在网上找兼职,下班后帮人做ppt,周末去商场发传单,晚上回到家,累得连卸妆的力气都没有,倒头就睡,第二天顶着黑眼圈爬起来,继续在镜子前涂上遮瑕,挤出笑容。
“小苏,这个项目你牵头做,做好了给你升职。”李曼把一个重要项目交给她时,笑得格外亲切。
苏晓心里一动,又燃起了希望。她熬了无数个通宵,带着团队改了十几版方案,客户终于满意了。庆功宴上,李曼举着酒杯,把功劳全推给了刚空降的副总监——那个连方案内容都没看过的、据说是老板亲戚的年轻人。
“多亏了小张啊,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李曼的声音在包厢里回荡,苏晓手里的酒杯晃了晃,酒洒在白色的裙子上,像一朵深色的花。
她去找李曼理论,对方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慢悠悠地涂着指甲油:“小苏,你还年轻,不懂职场规则。功劳这种东西,要懂得让给更需要的人。你还怕以后没机会吗?”
苏晓看着她精致的妆容,突然觉得眼前的人很陌生。她走出办公室,听见里面传来李曼打电话的声音:“那批实习生不错,能加班还听话,工资又低……”走廊的灯忽明忽暗,她站在原地,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
身体开始报警。连续熬夜让她掉了很多头发,梳头时梳子上总会缠着一小撮;颈椎疼得厉害,贴满了止痛膏药;月经也开始紊乱,每次来都疼得直冒冷汗。她去医院做体检,报告上的箭头密密麻麻:乳腺结节,颈椎反弓,窦性心律不齐。
医生说:“年轻人别太拼,注意休息。”她拿着报告,坐在医院的长椅上,看着窗外的阳光,突然觉得很疲惫,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
行李箱的轮子在大理石地面上滚出清脆的声响,她攥了攥帆布包侧袋里的offer,纸张边缘已经被手心的汗浸得发皱。
“欢迎加入星芒广告!我们不招打工人,招的是造梦者!”部门总监李曼在新人会上笑得明媚,红色指甲点着ppt上的“年度目标”,“在这里,只要你肯拼,半年升主管,一年拿分红,三年买车买房不是梦!”
苏晓坐在第一排,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划:“主动加班=成长机会,多承担=快速晋升,态度比能力更重要。”这些话像暖烘烘的阳光,落在她刚从南方小城带出来的、还带着青涩的心上。
她租的房子在郊区的老式居民楼里,七楼,没有电梯。二十平米的房间被房东隔成了两半,她住靠窗的那半,摆着一张折叠床和二手书桌,剩下的空间刚够转身。
窗外是密密麻麻的晾衣绳,五颜六色的床单被罩在风里摇晃,晚上能听见隔壁夫妻吵架的声音,夹杂着楼下烧烤摊的油烟味。
但苏晓不觉得苦,她在书桌前贴满了优秀案例,床头挂着打印的“三年计划”:第一年熟悉业务,第二年独立接案,第三年存够首付的十分之一。
每天早上六点半,她踩着露水爬下七楼,在小区门口买两个肉包,挤四十分钟地铁到公司,脸上永远带着刚化好的淡妆,眼睛亮得像含着光。
“小苏啊,这个方案客户急要,今晚加个班?”入职第一周,组长王姐把一叠资料放在她桌上,语气带着商量,却没给拒绝的余地。
苏晓立刻点头:“好的王姐,我一定完成!”那天晚上,办公室的灯亮到十一点,她对着电脑屏幕啃冷掉的肉包,看着窗外逐渐亮起的霓虹灯,觉得每一盏灯里都藏着和她一样的年轻人,都在为了某个模糊又坚定的未来熬着夜。
她确实拼。客户要改方案,她拿着平板电脑追到停车场;供应商出了纰漏,她在工厂守了通宵盯进度;同事请假,她主动接下三个项目的对接工作,连续一周每天只睡四个小时。
王姐拍着她的肩膀夸:“小苏是块好料子,有我当年的劲儿!”苏晓心里甜滋滋的,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有了意义。
她给妈妈打电话时总说:“这边挺好的,领导看重我,马上要涨工资了。”挂了电话,她对着镜子揉了揉浮肿的眼睛,看见眼下淡淡的青黑,却笑着给自己涂了点遮瑕——年轻嘛,熬熬夜算什么。
第一个项目上线那天,苏晓熬了两个通宵,把方案改到第三十二版。客户在会议室拍着桌子叫好,李曼总监当场宣布:“这个项目的奖金,小苏拿大头!”
苏晓的心跳得像打鼓,手指紧紧攥着笔,差点把笔帽捏碎。可发工资那天,她看着银行卡里的数字愣住了——所谓的“大头”,不过是比平时多了五百块,还不够她请同事喝杯奶茶。
她去找王姐打听,王姐叹了口气:“奖金都是总监说了算,咱们新人能有就不错了。”苏晓没说话,回到座位上,悄悄把“奖金”那栏从三年计划里划掉了。
但她没放弃。她想,可能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于是她更拼了,主动接手最难搞的客户,帮同事背锅,甚至帮总监订下午茶、取快递,把“眼里有活”四个字刻在脑门上。
冬天的一个深夜,她抱着修改好的方案冒雪跑向客户公司,高跟鞋在结冰的路面上打滑,摔得膝盖青肿,却还是咬着牙准时赶到。
客户接过方案时皱着眉:“怎么才来?我们都等急了。”她忍着疼赔笑,心里却像被雪冻住了,有点凉,又有点麻。
转正那天,苏晓特意穿了新买的裙子,提前半小时到公司,等着李曼总监宣布加薪的消息。会议室里,李曼笑着说:“小苏表现不错,决定给你转正。薪资嘛,就按试用期的来,年轻人多学点东西比什么都强。”
苏晓愣在原地,张了张嘴,想问“不是说好转正加薪吗”,却看见李曼已经转向了下一个话题,红色指甲在ppt上划过“团队精神”四个字。
那天晚上,她第一次没加班,坐在空荡荡的格子间里,看着自己桌上堆积如山的资料,突然发现头顶的灯有点暗,照不清键盘上的字母。
房租涨了。房东在微信里说:“周边都涨了,我这算少的,下个月开始加五百。”苏晓看着消息,手指悬在屏幕上半天,最终只回了个“好的”。
她算了笔账,扣除房租、地铁费、伙食费,这个月的工资刚够持平,连买支新口红的钱都没有。
她开始在网上找兼职,下班后帮人做ppt,周末去商场发传单,晚上回到家,累得连卸妆的力气都没有,倒头就睡,第二天顶着黑眼圈爬起来,继续在镜子前涂上遮瑕,挤出笑容。
“小苏,这个项目你牵头做,做好了给你升职。”李曼把一个重要项目交给她时,笑得格外亲切。
苏晓心里一动,又燃起了希望。她熬了无数个通宵,带着团队改了十几版方案,客户终于满意了。庆功宴上,李曼举着酒杯,把功劳全推给了刚空降的副总监——那个连方案内容都没看过的、据说是老板亲戚的年轻人。
“多亏了小张啊,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李曼的声音在包厢里回荡,苏晓手里的酒杯晃了晃,酒洒在白色的裙子上,像一朵深色的花。
她去找李曼理论,对方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慢悠悠地涂着指甲油:“小苏,你还年轻,不懂职场规则。功劳这种东西,要懂得让给更需要的人。你还怕以后没机会吗?”
苏晓看着她精致的妆容,突然觉得眼前的人很陌生。她走出办公室,听见里面传来李曼打电话的声音:“那批实习生不错,能加班还听话,工资又低……”走廊的灯忽明忽暗,她站在原地,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
身体开始报警。连续熬夜让她掉了很多头发,梳头时梳子上总会缠着一小撮;颈椎疼得厉害,贴满了止痛膏药;月经也开始紊乱,每次来都疼得直冒冷汗。她去医院做体检,报告上的箭头密密麻麻:乳腺结节,颈椎反弓,窦性心律不齐。
医生说:“年轻人别太拼,注意休息。”她拿着报告,坐在医院的长椅上,看着窗外的阳光,突然觉得很疲惫,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