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 第404章 信而好古

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第404章 信而好古

    独辕、两轮、长毂,饰以牛尾旌旗的兵车称为戎车。

    车辕后端压置在车厢与车轴之间,辕尾稍露出厢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缚两轭用以驾马。

    中间两匹称为两服,以轭驾于车辕两侧,两侧两匹为两骖,以皮条系于车前,合称为驷。

    可载三名甲士。

    车左持弓箭,负责远程攻击,是一车之首,称甲首。

    车右执戈、矛或戟,负责近战格斗及排除障碍,称参乘。

    御者,居中驾驭战车,只随身佩带卫体兵器短剑,需精通御术。

    三人各司其职,协同作战。

    戎车既是军器亦是礼器。

    天子兵车称为戎路。

    诸侯兵车称为戎车。

    贵族驾车,平民随车。

    乘戎车作战时,也要讲仁义。

    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厄,不鼓不成列。

    随着骑射、弓弩和军功爵制的发展。

    兵车早已不再是战场上的主力。

    但是身为会稽内史的孔安国,十分推崇兵车。

    不仅是戎车,还准备了冲阵的轻车,结阵的苹车,后勤的阙车。

    按照春蒐、夏苗、秋猕、冬狩的传统操练。

    在水道遍布,山路崎岖的会稽郡。

    孔府只是食邑八百户的褒尊侯。

    孔安国这一支只是临时顶替的旁系后裔。

    曲阜的本家,来不及修降表,也没来得及南渡,杳无音讯。

    会稽士族明面上礼遇有佳,暗地称其为,宋襄之仁,迂腐不堪。

    武将们更是嗤之以鼻,认为白费了许多好马。

    可孔安国自己清楚。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如同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孔安国登上戎车,按照军礼,进行誓师。

    “遇罪人,见其老幼,奉归勿伤。虽遇壮者,不校勿敌。敌若伤之,医药归之。无燔墙屋,无伐林木,无取六畜,禾黍、器械。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

    等他说完,作战的要求。

    海贼们早就借着夜色消失在街巷的尽头。

    “进军!”

    孔安国一声令下,战鼓响起。

    兵车排成一列从校场出发。

    在深夜,借着火把的光线。

    能够驾车已是不易。

    还要穿过和车厢同宽的的街巷。

    这种技术是孔子细化的御礼。

    称作过君表。

    兵车在交叉道上驰骋如舞蹈。

    称为舞交衢。

    兵车沿曲折水沟驾车疾驰而不坠水

    称为逐水曲。

    驱车追赶猎物并以车左阻拦。

    称为逐禽左。

    行车时,车轼上的和铃与车衡上的鸾铃,两种铃铛还需发出和谐节奏。

    称作鸣和鸾。

    掌握这五种技术的人,方能成为御者。

    只是因为御者为仆,临阵只可携短兵防身,功名不显。

    孔子是御者,孔安国也是御者。

    同样是礼崩乐坏的年代。

    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还是抱残守缺,墨守成规?

    这个问题,大概没人能回答。

    “天师,天师。”

    从撤退的海贼们,赶来和孙泰汇合。

    “都伤得不轻。”

    孙泰拿过一柄蚌刀,割开皮肉,将其中的蓬矢取出。

    “未伤骨骼,贴上符纸,三日便愈,先行退去。”

    送走了教徒,孙泰躲回小巷,探头探脑。

    “早就听闻,会稽有孔氏后裔,未料射艺精深至此!”

    他折断了手里的蓬矢,掏出一叠黄符。

    既然是孔氏族裔,孔丘的教诲,他们应该还记得。

    “子不语怪力乱神,非不信也,敬鬼神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