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行御九州 > 第287章 怀远城

行御九州 第287章 怀远城

    再见到柳琢后,杨培风就向对方辞行。

    “多谢柳前辈这几日以来的照顾,如今已回到新朔城,而柳氏一息尚存,我也算功德圆满,该去办自己的事了。”

    其余人早已各自散去。将要去请罪的柳琢,极力恳求道:“可随老夫面见老太爷?届时拼了我这张老脸,也少不了你的好处。”

    如今柳氏危如累卵,多一个强者助力,总是好的。

    杨培风不为所动,婉拒道:“抱歉了柳前辈,所谓穷且益坚,在下还不曾为几两碎银奔命。告辞。”

    语罢,他抬头望了眼方位,朝南边飞走。

    虽说去哪里不重要,但离开是非之地可太重要了!

    柳、王两家中或许没有能够威胁到他的炼气士,但那妖魔横行的阴山,谁敢保证?

    而且这场战争背后有无高人操盘,他更不知。

    行走江湖,能打,很重要,但仅仅只是能打就绝对不行。因为无论如何,总有比他更能打的高人。

    背景、势力,方才是重中之重。

    譬如阮眠、王文通等人,也别谈什么新殿旧殿,一个妙应真君亲传弟子,一个某宗门首席大弟子,哪怕只有天心修为,但在沧渊中横行无忌,除了脑子拎不清的妖兽或一些亡命之徒,谁敢动他们一根手指头?

    不怕的人自然有,木子凉、鄢北风等人,但这些存在则会碍于前辈身份。

    “得尽快找到‘容身之所’,必要时能够扯出来当大旗,以免我是外来者的身份泄露而被觊觎。”

    柳琢曾说过一句,“剑盟的英雄”。

    剑盟,似乎还不错。

    杨培风御风南下,沿途但凡看见军队驻扎或出没过的痕迹,扭头就跑,绝不犹豫。

    终于赶着日落西山时,降在一座较为繁华的城池。

    距离新朔城,已有二百里远。

    至于为何选择此城,是他想着这里富户多,方便行侠仗义。

    他太穷了。

    原本是不穷的。从祁梁北境一路到七房坪镇,攒了笔银子,包括后面的花销都是用的这些。没剩。

    他原本不穷的“原本”,是指江不庭曾拿给他了一小包金豆子,尽管随身携带沉甸甸的,却一直不舍得用。

    而之所以是“原本”,那自然是遭贼了呗。

    参商没要他命,但除了这条烂命以外,其他的那是半点也不含糊。

    杨培风也曾怀疑遗失在了沧渊,后面则越想越不对劲。

    “他奶奶滴,敢拿我金豆子,最好祈祷别让本公拿住把柄!”

    哼!

    发完狠,杨培风则仰望虚空,无比凄凉地叹了口气,“哎。”

    “月将出。”

    却不是,故乡月。

    天色已暗,伴随着一缕缕炊烟升腾,街上仅剩下稀稀落落几个行人,也是正往家赶。

    一快一慢的梆子声,从不远处传来。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戌时落更,倒与九洲差不太多,只求别宵禁的好。

    杨培风浑身上下半个铜板都没,尚未找到落脚地,倘若被有心之人盯上,要捉他去填某桩官司,那就麻烦了。

    死于非命绝不可能,但又得继续亡命天涯,风餐露宿。

    “奇怪,这些人为何都在看我?”

    杨培风眉头微皱,尽管自己仪表堂堂异于常人,倒也不至于路过的男人、女人,甚至就连一条狗,都要争相一观吧?

    在与那名老更夫擦肩而过时,他听到对方说了一句,很难讲是忠告或警告的话。

    “怀远城为四方之枢纽,历来鱼龙混杂,多有事端。落更宵禁,三更拿人。不得持械过市。”

    别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杨培风就不会傻到上赶着给双方找不痛快,微微点头以示感谢,径直走了。

    “所以也就是说,那些人并非看我,而是看我的剑。”

    大不了,他就找个暗巷猫一晚上。

    不对,白天也不行,不能持剑过市。寒露又不似听禅品秩极高,可自由收放于气海丹田。

    什么破规矩!

    “走了!”

    杨培风顿觉索然无味,提了口气,便要御风出城。

    然而就在这时,那名老更夫追了过来,唤他道:“少侠留步。”

    杨培风望了过去,和颜悦色道:“不知老丈有何赐教?”

    老人摇了摇头,“不敢。只是请问阁下,可是剑盟中人?”

    “非也。”杨培风如实告知,接着反问道:“晚辈自幼随恩师于深山潜修,不曾听闻剑盟,但近日以来,已有数人问我是否出自剑盟,不知为何?”

    老人看怪物似的看他,神色阴晴不定。

    这世上,竟还有不知道剑盟的剑客?

    真有意思。

    既然不是,有意思也都没意思了。

    老更夫置若罔闻,转身离开,并冷冷留下一句,“怀远城落更宵禁,三更拿人,不得持械过市。”

    “嗯?”杨培风闻言,简直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瞧不起他?

    匹夫。本公偏就不走了,三更就三更,老子就等你三更抓我。

    心里起了火,他非但不走,反而双臂环抱,直接朝那名老更夫追去。

    杨培风就要看看,能奈他何?

    听到背后“刻意”传来的脚步声,老更夫微微偏过脑袋,小小吃了一惊,“多事之秋啊。”

    接着,清脆高亢的“铛铛”梆子声,继续在大街小巷中响起。

    数十年如一日,城中百姓早已听腻,却不得不听,或许哪天再也听不见时,反而会不习惯。

    今天尤其不同,有人从窗户往外看,竟发现老更夫身后,跟着一名青衣年轻人,抱着剑。怪了。

    “尊驾定要这般咄咄逼人?”

    老更夫一更打完,见年轻人仍寸步不离地跟在身后,没忍住质问了一句。

    杨培风打了个哈欠,慢吞吞道:“在老丈眼里,年轻人不都这般快意恩仇。你小小一激,我就跟了过来。是吧?”

    老更夫肩膀不由得颤了一颤,“没这回事!”

    杨培风正色道:“说笑而已。但等三更过后,你拿我或拿不下我。自明日起,此城就不必宵禁了。”

    老更夫欲言又止,最后只无奈地摇了摇头,进屋睡觉去。

    杨培风则跟个门神似的,守在外面,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