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职场新人之外贸员 > 第768章 不必去动歪脑筋

职场新人之外贸员 第768章 不必去动歪脑筋

    贾勇一脸疑惑地说道:“我们请推销员的目的不就是让他们去跟便利店建立联系吗?如果我们自己都能跟便利店联系上了,那还要推销员有什么用呢?

    “而且,还有那么多便利店,推销员都还没来得及去走访,推销员都走不过来,就咱们这几个人,又怎么去和这些便利店建立联系呢?”

    陈先生听了贾勇的话,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不紧不慢地走到办公桌前,弯下腰,开始翻箱倒柜地寻找着什么东西。只见他一会儿翻翻这个抽屉,一会儿又翻翻那个抽屉,好像在找一件许久不用的东西。

    忙活了好一会儿,陈先生终于在一个办公桌最底层的抽屉里找到了他要找的东西。他撅着屁股,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那个看起来沉甸甸的东西从抽屉里扽了出来。

    陈先生呼哧带喘地把一本辞海一样厚的书重重地扔到办公桌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贾勇这才看清楚,那是一本公开出版的电话号码簿。

    这种电话号码簿是用一种略微发黄的纸张印刷而成的。在国内的时候,贾勇也曾见过类似的黄页电话簿,但与巴西的黄页电话簿相比,国内的版本显得简单太多了。

    巴西的黄页电话簿包含了很多公司和个人的电话号码和地址。一般的公司注册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在黄页电话簿上登记。把黄页电话簿当成企业在社会上亮相的第一个平台。

    北明公司一成立,陈先生就让阿德里亚娜把北明公司的联系方式和地址注册在了最新一版的黄页电话簿上。

    贾勇曾经听关先生说过,别看巴西的汽车普及程度远高于国内。但是在通讯方面,不管是固定电话,还是刚刚出现的数字模拟技术的无线电话,普及程度跟国内基本同步。

    在巴西装一部固定电话的成本也很高。经常打电话的人被认为是一个有身份,有消费能力的社会群体。很多公司为了迎合这个群体,热衷于在电话号码簿上做广告。有些广告还是彩色印刷的,看起来很美观。

    陈先生仔细翻阅着这本厚厚的电话簿,寻找着他需要的信息。他在其中找到了一家便利店的联系方式。陈先生问贾勇是否有推销员曾经走访过这家便利店。

    贾勇迅速查阅了推销员走访便利店的记录,并与电话簿上的信息进行核对。经过一番比对,他肯定地告诉陈先生,这家便利店还没有推销员走访过。

    陈先生听后,若有所思地抓过电话机。他略微犹豫着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像是下了打响一个战役的最后决心,拨通了那个便利店的电话号码。

    陈先生面带微笑,语气亲切地问候着电话那头的人:“您好啊!我是北明公司的陈先生,我想跟老板讲两句,可以吗?”

    等便利店老板接过电话后,陈先生简单介绍说,北明公司主要从事节能灯的销售业务,希望能派遣公司的推销员登门拜访,了解便利店的需求并提供相关产品信息。

    电话那头的人似乎对陈先生的提议很感兴趣,他稍作停顿后,转头对店里的其他人喊道:“嘿,有人在吗?帮忙看一下店里的节能灯需不需要补货。”

    不一会儿,店里的人回应道:“只剩下三只节能灯了,确实该补货了。”

    得到这个消息后,便利店老板又回到了与陈先生的通话中,他爽快地说:“好的,陈先生,你可以派你的推销员过来。如果你们的价格合理、质量可靠,我们会考虑从你们公司补货的。”

    陈先生听后,心中一喜,连忙道谢:“非常感谢您的支持!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达成合作。”然后,他小心翼翼地挂断电话,动作轻柔,仿佛生怕惊扰了对方。

    放下电话后,陈先生的脸色露出一抹含蓄的笑容,他转头看向贾勇,感慨地说:“在巴西做生意,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只要你手里有货真价实的东西,有时候一个电话就能谈成生意。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特点,没有交易壁垒。

    “巴西人在打电话这方面真的很有礼貌,他们不会在我们还没说完话的时候就挂断电话,他们会耐心地听完我们的讲话。

    “有的时候,我自己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想挂掉的时候,我会突然想到,巴西人为什么不会挂断陌生电话呢?”

    陈先生看着贾勇,好像在问他,然后自己回答道:“我觉得是因为巴西人有宗教信仰。他们会对陌生的声音保持一种虔诚的心态。而我们下意识地就会认为,电话那边的人跟自己是一样的普通人,平凡的人。”

    陈先生继续讲巴西人打电话的习惯:“如果我们所谈论的事情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那么他们便会继续与我们交谈下去;倘若我们所说的内容他们不感兴趣,他们同样会以一种非常礼貌的方式拒绝我们。

    “巴西人在做生意方面相当务实,他们并不看重所谓的交情,而是将一切都聚焦于企业利润之上。这就是聚焦在微观主体上,而不去想宏观的问题。每个人管好自己的事,社会就好了。

    “朋友这个概念在巴西人的观念里很泛化。巴西人和任何没有恶意攻击他的人都是朋友。在巴西,你跟人说,我们是朋友,意思是,我对你是无害的,我干我的,你干你的,我不会伤害到你。

    “巴西人只和能给他带来利润的人做生意。不管这个人是不是所谓的朋友。只要我们的货物质量优良且价格实惠,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采购我们的货品。

    “而且,他们不会因为与原来的经销商断绝合作而感到丝毫的难为情。如果某一天他们发现有比我们的货物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那么他们肯定也会毫不迟疑地将我们替换掉。

    “也正是由于他们这种一视同仁的态度,才使得所有的供应商都要竭尽全力地向他们提供质量最佳、价格最低的商品。而不必去动生意之外的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