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抗日卖军火 > 第601章 东北军(二)

我在抗日卖军火 第601章 东北军(二)

    陈布雷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蒋瑞元的脸色。“统帅,” 他嗫嚅着,“如今之计,得赶紧想个对策,不能让这事儿再发酵了。”

    蒋瑞元猛地转身,眼神中透着狠厉:“对策?我早就想好了!当年我就该把东北军连根拔起!先是调离他们的防区,拆散他们的编制,结果还是让他们有机会抱团!”

    回想起削弱东北军的手段,蒋瑞元心中满是不甘。当年,他以各种借口,将东北军从熟悉的华北等地调往不同战场,使其远离根基,彼此难以照应。

    在编制上,强行将东北军原本相对完整的架构打乱,每军从四个师缩编为两个师,削减兵力的同时,还不断安插自己的亲信,妄图掌控部队。像骑兵第 10 师师长檀自新,就被他用高官厚禄收买,率部倒戈,从内部瓦解东北军。

    在物资供应上,蒋瑞元更是肆意克扣。入关后东北军的武器装备本就急需更新,可他却对此视而不见,让东北军在缺枪少弹的困境中挣扎。每次东北军将领请求补给,他都以各种理由推脱,甚至还暗自欣喜东北军在这样的情况下战斗力削弱,对自己的威胁减小。

    “还有那几个被我削弱的军,” 蒋瑞元继续咆哮着,“第 49 军,我先是让他们在战场上消耗,不给他们足够的支援,后来又撤换了大批军官,让他们群龙无首,如今算是彻底被我掌控。

    第 51 军,把于学忠调走,换了自己人,这个军也翻不起什么浪了。第 57 军,借着缪澄流的事,直接撤销番号,把部队打散。第 67 军在淞沪会战损失惨重,我顺势就把它给肢解了。骑兵第 2 军,几番折腾,最后也没了番号。我费了这么大劲,结果还是让他们跟八路军勾搭上了!”

    和殷勤匆匆走进来,报告道:“委座,如今东北军倒向八路军,这消息已经传开,舆论方面……”

    蒋瑞元不耐烦地打断他:“舆论?我管什么舆论!马上给我发布声明,就说东北军被共党蛊惑,背叛党国,我要调集兵力,对这些叛逆进行围剿!”

    和殷勤面露难色:“委座,此时不宜贸然用兵啊。八路军如今实力不弱,且东北军刚加入,士气正盛。再者,我们的部队很多装备还依赖八路军提供,贸然开战,后勤补给怕是会出大问题。”

    蒋瑞元重重地坐回椅子上,喘着粗气:“难道就这么算了?眼睁睁看着他们壮大?”

    和殷勤思索片刻,说:“委座,不如我们先从舆论上抹黑东北军和八路军,就说他们勾结外敌,意图颠覆政府。同时,暗中联络东北军内部可能还对我们忠诚的势力,看看能不能策反一些人。另外,对于桂系和滇军,也要加强监视和拉拢,绝不能让他们也倒向八路军。”

    蒋瑞元沉默许久,缓缓点头:“也只好如此了。告诉戴雨龙,让他的人都给我动起来,务必要把东北军投共这事儿给我搅黄了,我绝不允许八路军再壮大一分!”

    和殷勤离开后蒋瑞元在办公室内来回踱步,脑海中思绪翻涌。他深知,如今的八路军今非昔比,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能被随意围剿打压的弱小力量。兵力上,八路军不断壮大,吸纳了众多爱国武装,兵强马壮;装备方面,不仅自身研发能力逐步提升,还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了先进武器,甚至连自己麾下部队的不少精良装备,都依赖八路军提供。这般情形下,若贸然与八路军翻脸,后果不堪设想。

    “统帅,”陈布雷小心翼翼地走进来到他身边,轻声说道,“如今局势严峻,我们需从长计议。八路军势头正盛,贸然冲突恐对大局不利。”

    蒋瑞元猛地转身,瞪着陈布雷,吼道:“从长计议?怎么从长计议!难道就任由他们这般肆意妄为,蚕食我的势力?”

    话虽如此,他心中却也明白,陈布雷所言不虚。 回顾一下八路军的发展,八路军先是凭借卓越的战略战术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以及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先进武器装备,一举收复山西、绥远,而后在华北地区不断拓展根据地,半个河北、半个山东以及一部分河南相继被其掌控。

    更为惊人的是,八路军竟能从苏联手中抢下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还迫使苏联人让出了沙俄时代抢占的领土。这一系列辉煌战绩,彰显出八路军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也让蒋瑞元深感忌惮。

    “统帅,”陈辞修也走进来,神色凝重,“眼下当务之急,是稳住局势。我们可先尝试与八路军进行谈判,探探他们的口风,看能否通过政治手段解决此次危机。”

    蒋瑞元冷哼一声:“谈判?他们如今气势正盛,会轻易与我们谈判?即便谈,又怎会轻易让步?”

    陈辞修微微低头,谨慎地说:“无论如何,总好过直接冲突。况且,我们可利用谈判争取的手段让新四军退出长江以南。八路军已经做大了,我们不能让新四军也做大。”

    蒋瑞元沉默许久,最终缓缓坐下,揉着太阳穴说:“也只好如此了。不过,你们给我记住,绝不能让八路军继续这般坐大。暗中加紧谋划,一旦有机会,定要给他们致命一击!”

    然而,蒋瑞元心里清楚,如今的局势已如脱缰野马,难以完全掌控。他表面上强撑着“领袖”的威严,内心却充满了焦虑与不安。这场势力的角逐,究竟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八路军已成为他统治道路上最为强劲、难以逾越的阻碍,而未来的局势,必将更加波谲云诡,充满变数。

    实际上,在最近这些天,全世界的目光都紧紧聚焦在八路军与苏联的谈判上。各国的情报机构纷纷运转,试图第一时间捕捉到谈判的蛛丝马迹。当苏联最终决定吐出将近 150 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消息传出时,整个国际社会为之震动,仿佛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各国政要、军事将领以及情报专家们纷纷陷入沉思,重新审视这个在东方迅速崛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