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 第609章 旱灾(一)
热门推荐:
洗白多累,自有大儒为我辩解
亮剑:千炮万坦,李云龙杀疯了
NBA:开局融合杜兰特和追梦!
老婆安然,萌娃大闹特种兵世界
高考前,废柴醒来成为道家天师
娇妻温宠
神父的诸天世界大冒险
让你生子,没让你把魂给勾了啊
荒野双狼
从气候角度来看,当时国内整体处于高温少雨的气候背景中。据河南省 9 个气象站的历史资料分析,1942 年河南省年平均降水量为 408.5 毫米,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值,夏季降水偏少尤为显着,仅 129.5 毫米。
加之气温偏高,安阳、开封年平均气温分别比常年偏高 0.7c和 1.9c,导致蒸发加快,土壤严重失墒,秋收作物几乎不能成活,秋粮绝收,小麦在收获季节又遭遇大范围严重干热风,干枯减产,一般仅收获二成。
雪上加霜的是,干旱的环境致使蝗虫大量繁殖,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全省有 72 个县、市有蝗虫为害的记载,蝗灾遍及 40 多个县,汤阴、修武等县蝗灾面积均在 100 万亩以上12。蝗虫过境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庄稼被啃食殆尽,连树叶都被吃得精光,进一步加剧了灾情。
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战乱给救灾工作带来了极大阻碍。河南地处抗日前线,境内兵荒马乱,而国民政府首先保证的是军粮供应,然后才调剂民事,在灾情蔓延时,对灾区熟视无睹,甚至强征暴敛。
汤恩伯等国民党官员在河南无恶不作,以修建 “边区学院”、大修黄河大堤等为名,强迫百姓无偿捐送木料、强征民工,致使一些人畜病亡途中,民工也因饥病交加倒毙无数。同时,地方官员的克扣、奸商的囤积居奇、不法商人的巧取豪夺,都使得本就艰难的灾民生活雪上加霜。
在如此严重的旱灾之下,百姓的生活陷入了绝境。粮食极度短缺,粮价飞涨,灾民们先是将三顿饭改成两顿,再改成一顿,不吃菜、油、盐,接着吃谷皮、麸皮。
后来连这些也没有了,就开始吃草根、剥树皮、嚼树叶,甚至吃平常牲畜都不吃、只能作肥料的东西。许多人因长期营养不良和食用劣质食物而身体浮肿、患病,最终死亡。
大量灾民为了生存被迫背井离乡,踏上逃荒之路。他们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地离开家乡,前往陕西、湖北等周边地区寻求生路。
在逃荒过程中,许多人因饥饿、疾病、战乱等原因倒毙在途中。据统计,此次旱灾导致河南等地有 3000 万人受灾,300 万人死于饥饿,300 万人流落他乡。
林毅吓了一会儿后眉头紧锁,内心焦急万分。他深知这场旱灾的严重性,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必将有更多无辜百姓深陷苦难深渊。他抬眼望向老将,急切问道:“山西、河北、河南也都大旱么?”
老将神色凝重,略作思忖后缓缓说道:“有,确实都遭受了旱灾侵袭,夏粮收成影响很大。
不过,咱们部队一直积极开展救助工作,及时调配物资、组织力量打井找水、帮助百姓抢种耐旱作物等,拿出军粮救灾,尽可能降低旱灾对百姓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所以这段时间部队对粮食的消耗极大。
但咱们根据地的力量毕竟有限,对于国统区和日战区,我们实在是鞭长莫及、无能为力。不过,有一些因为受灾逃荒到我们根据地的百姓,我们都妥善安置了,安排他们住进临时搭建的房舍,分发给了粮食、衣物,还组织军医为患病的百姓诊治。”
林毅听着老将的话,脑海中飞速运转,突然,他眼睛一亮,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说道:“老将,我觉得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机会。”
老将原本正满脸忧虑地沉思着,听到林毅这话,不禁好奇地转过头,疑惑地问道:“什么机会?这旱灾怎么会是机会?”
林毅往前一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山西、绥远、北疆、北海,还有瑷珲、乌苏里江这些地方,地广人稀,但是那里有大量的森林、草原和可以耕种的农田。
咱们都知道,这些资源就是发展的根基啊。而且现在国统区和日战区旱灾严重,很多百姓们生活不下去,四处逃荒。我们要是能把这些百姓吸纳到这些地方,那好处可太多了。”
这时,陈司令一下子反应过来,眼睛也亮了,马上接着说道:“林毅,你的意思是移民?” 林毅重重地点点头,又补充道:“也可以说是抢人。对于日战区和国统区来说,这些灾民就是累赘,他们根本没心思也没能力好好安置这些灾民。
但是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机会。反正我们又不缺粮食。我可以给你们做个保证,救灾需要多少粮食、物资我都能给你们提供。”
林毅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脸上满是自信:“其实我的意思就是拿粮食直接吸引受灾地区的人来八路军控制的地区。这些人来了以后,首先可以发展我们控制区的农业。
咱们把那些可耕种的土地利用起来,让百姓们种上粮食,不仅能解决他们自身的温饱问题,以后还能为部队提供补给。
而且,这里面不少适龄青年,那都是上好的兵员来源啊。这些饱受旱灾折磨的百姓,对日军和那些不管百姓死活的国统区官员充满了怨恨,一旦加入我们,那战斗力和忠诚度都没得说,肯定会为了保卫自己的新生活,狠狠打击敌人。
我们有了更多的人,就能把那些地广人稀的地方建设得更好,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根据地,增强我们的实力。”
老将听完,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沉思。他在脑海中仔细权衡着林毅所说的计划,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大胆而又充满潜力的想法。
一方面,能解救那些在旱灾中受苦的百姓,这符合八路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另一方面,还能为根据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这其中也存在着诸多难题,比如如何安全地将大量灾民转移过来,怎么解决他们刚来的安置问题,以及如何协调各方资源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陈司令在一旁也在思考着,他看向林毅,说道:“林毅,你这个想法是好,可实施起来不容易啊。
加之气温偏高,安阳、开封年平均气温分别比常年偏高 0.7c和 1.9c,导致蒸发加快,土壤严重失墒,秋收作物几乎不能成活,秋粮绝收,小麦在收获季节又遭遇大范围严重干热风,干枯减产,一般仅收获二成。
雪上加霜的是,干旱的环境致使蝗虫大量繁殖,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全省有 72 个县、市有蝗虫为害的记载,蝗灾遍及 40 多个县,汤阴、修武等县蝗灾面积均在 100 万亩以上12。蝗虫过境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庄稼被啃食殆尽,连树叶都被吃得精光,进一步加剧了灾情。
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战乱给救灾工作带来了极大阻碍。河南地处抗日前线,境内兵荒马乱,而国民政府首先保证的是军粮供应,然后才调剂民事,在灾情蔓延时,对灾区熟视无睹,甚至强征暴敛。
汤恩伯等国民党官员在河南无恶不作,以修建 “边区学院”、大修黄河大堤等为名,强迫百姓无偿捐送木料、强征民工,致使一些人畜病亡途中,民工也因饥病交加倒毙无数。同时,地方官员的克扣、奸商的囤积居奇、不法商人的巧取豪夺,都使得本就艰难的灾民生活雪上加霜。
在如此严重的旱灾之下,百姓的生活陷入了绝境。粮食极度短缺,粮价飞涨,灾民们先是将三顿饭改成两顿,再改成一顿,不吃菜、油、盐,接着吃谷皮、麸皮。
后来连这些也没有了,就开始吃草根、剥树皮、嚼树叶,甚至吃平常牲畜都不吃、只能作肥料的东西。许多人因长期营养不良和食用劣质食物而身体浮肿、患病,最终死亡。
大量灾民为了生存被迫背井离乡,踏上逃荒之路。他们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地离开家乡,前往陕西、湖北等周边地区寻求生路。
在逃荒过程中,许多人因饥饿、疾病、战乱等原因倒毙在途中。据统计,此次旱灾导致河南等地有 3000 万人受灾,300 万人死于饥饿,300 万人流落他乡。
林毅吓了一会儿后眉头紧锁,内心焦急万分。他深知这场旱灾的严重性,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必将有更多无辜百姓深陷苦难深渊。他抬眼望向老将,急切问道:“山西、河北、河南也都大旱么?”
老将神色凝重,略作思忖后缓缓说道:“有,确实都遭受了旱灾侵袭,夏粮收成影响很大。
不过,咱们部队一直积极开展救助工作,及时调配物资、组织力量打井找水、帮助百姓抢种耐旱作物等,拿出军粮救灾,尽可能降低旱灾对百姓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所以这段时间部队对粮食的消耗极大。
但咱们根据地的力量毕竟有限,对于国统区和日战区,我们实在是鞭长莫及、无能为力。不过,有一些因为受灾逃荒到我们根据地的百姓,我们都妥善安置了,安排他们住进临时搭建的房舍,分发给了粮食、衣物,还组织军医为患病的百姓诊治。”
林毅听着老将的话,脑海中飞速运转,突然,他眼睛一亮,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说道:“老将,我觉得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机会。”
老将原本正满脸忧虑地沉思着,听到林毅这话,不禁好奇地转过头,疑惑地问道:“什么机会?这旱灾怎么会是机会?”
林毅往前一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山西、绥远、北疆、北海,还有瑷珲、乌苏里江这些地方,地广人稀,但是那里有大量的森林、草原和可以耕种的农田。
咱们都知道,这些资源就是发展的根基啊。而且现在国统区和日战区旱灾严重,很多百姓们生活不下去,四处逃荒。我们要是能把这些百姓吸纳到这些地方,那好处可太多了。”
这时,陈司令一下子反应过来,眼睛也亮了,马上接着说道:“林毅,你的意思是移民?” 林毅重重地点点头,又补充道:“也可以说是抢人。对于日战区和国统区来说,这些灾民就是累赘,他们根本没心思也没能力好好安置这些灾民。
但是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机会。反正我们又不缺粮食。我可以给你们做个保证,救灾需要多少粮食、物资我都能给你们提供。”
林毅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脸上满是自信:“其实我的意思就是拿粮食直接吸引受灾地区的人来八路军控制的地区。这些人来了以后,首先可以发展我们控制区的农业。
咱们把那些可耕种的土地利用起来,让百姓们种上粮食,不仅能解决他们自身的温饱问题,以后还能为部队提供补给。
而且,这里面不少适龄青年,那都是上好的兵员来源啊。这些饱受旱灾折磨的百姓,对日军和那些不管百姓死活的国统区官员充满了怨恨,一旦加入我们,那战斗力和忠诚度都没得说,肯定会为了保卫自己的新生活,狠狠打击敌人。
我们有了更多的人,就能把那些地广人稀的地方建设得更好,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根据地,增强我们的实力。”
老将听完,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沉思。他在脑海中仔细权衡着林毅所说的计划,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大胆而又充满潜力的想法。
一方面,能解救那些在旱灾中受苦的百姓,这符合八路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另一方面,还能为根据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这其中也存在着诸多难题,比如如何安全地将大量灾民转移过来,怎么解决他们刚来的安置问题,以及如何协调各方资源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陈司令在一旁也在思考着,他看向林毅,说道:“林毅,你这个想法是好,可实施起来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