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抗日卖军火 > 第634章 爽快的美国人和窘迫的法国人

我在抗日卖军火 第634章 爽快的美国人和窘迫的法国人

    蒙巴顿摊开双手,嘴角扯出一抹假笑:“伍豪先生,运输需穿越德军、日军封锁线,护航舰队、防空火力哪样不要钱?至于文物的价值是我们国家最精通文物的专家评估出来的”

    相较之下,美方代表詹森的发言让紧绷的空气稍稍松弛。“我们美利坚愿意以 19,229 件文物,换取贵军装备的500 架战机、2000 枚导弹。同时我们愿意承认巴拉望岛和巴布延群岛战后归属你们华国。”

    话音未落,和殷勤急促的呼吸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蒋瑞元轻叩桌面的节奏变得迟缓。

    “战后归还?” 伍豪放下茶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出清脆声响,“如果战时我们有能力接收这两个群岛,贵方是否可以保证不设置障碍?”

    詹森的喉结滚动了一下,避开伍豪锐利的目光:“原则上…… 可以保证。”

    伍豪、蒋瑞元、陈辞修、宋子文轮番跟詹森和陈纳德争吵后达成协议:双方签署领土归还协议,明确将巴拉望岛与巴布延群岛归还华国。

    在华国军队尚不具备收复这两个群岛能力期间,两岛屿暂时租予美国,租金暂免;待华国军队具备接收条件且提出接收需求时,美国不得阻挠。

    此外,美国以 19,229 件文物作为交换,换取八路军 300 架战机、2000 枚导弹;同时按市场价额外采购 200 架战机、5000 枚导弹及 300 辆虎式坦克。上述武器装备将在江心坡跟美军完成交接,且所有文物均归八路军所有。

    蒋瑞元重重靠向椅背,望着会议桌上那摞标注着 “文物移交协议草案” 的文件,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皮质纹路,忽然冷笑出声:“伍豪同志倒是算盘打得精,用几架飞机换走价值连城的国宝,倒成了以物易物的买卖。”

    伍豪指尖划过协议上 “文物归属八路军” 的条款,抬眼望向满脸怒容的蒋瑞元:“蒋先生,这些文物历经战火漂泊,如今能物归原主,是民族幸事。我们八路军以武器装备换取,也是为抗战大局考量。如果政府有心接收,可以按市场价格结算,既是对我方付出的认可,更是彰显国府对文化遗产的重视。”

    宋子文扯松领带,将钢笔狠狠拍在文件上:“政府财政本就捉襟见肘,现在还要我们按美军采购价支付文物费用?这分明是把国府当冤大头!” 他翻开随身带来的财务报表,泛黄的纸张上密密麻麻罗列着赤字数据,“去年军费缺口高达 2.7 亿美元,再拿出这笔钱,军队连军饷都发不出!”

    蒋瑞元喉头滚动,喉结在紧绷的衣领间上下滑动,最终只能无奈地捏着鼻梁,指尖微微发颤。

    伍豪见状,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蒋先生,能收回15万平方公里的失地,再加上这么多岛屿,这可是千秋功业,您这日后必定青史留名。\"

    伍豪这话让蒋瑞元张了张嘴,却终究没能吐出半个反驳的字,只是别过脸去,盯着窗外的梧桐叶在风中摇晃。

    搞定美国人后,谈判桌上的焦点迅速转向英法。蒋瑞元和伍豪心里清楚,蒙巴顿只不过是狮子大开口而已,就先把英国人放到最后面。\"

    相比之下,面对自由法国代表尼科尔,谈判更显戏剧性。尼科尔西装皱巴巴的,领带歪斜,眼底满是焦虑,他看到英国人和美国人都对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很感兴趣,于是急切地提出要采购战斗机、导弹和坦克。

    伍豪听完尼科尔的话后,忍不住轻笑出声,随手将钢笔转得飞起:\"尼科尔先生,我们做生意,讲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见对方脸色瞬间煞白,他话锋一转,\"不过嘛,你们可以学学美国人的租借法案,从他们手里租借我们的武器;或者找美国人借点钱,再到我们这儿来买,这不也是条路子?\"

    这话像一记重拳,打得尼科尔险些踉跄。他死死攥住公文包,指节泛白,嘴唇抖了半天,才挤出一句:\"伍先生,您这...这不是为难人吗!\"

    伍豪却只是耸了耸肩,笑容里带着几分狡黠:\"没办法,生意场上,没钱寸步难行啊。\" 会议室里的气氛一时凝滞,唯有挂钟的滴答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说实在的,1941年的自由法国在世界上不过是个笑话而已。失去欧洲大陆依托后,自由法国总兵力仅一万余人,且装备匮乏,严重依赖英国援助。

    这还是自由法国的军队配合英军收复北非过程中,收编维希法国俘虏后的规模。1941 年 1 月 6 日至 22 日,由叙利亚志愿者组成的第 1 海军陆战步兵团,隶属英国陆军第 7 装甲师,参与攻占利比亚图卜鲁格。

    同年 5 月 25 日,保罗?勒让蒂约姆少将组建自由法国第 1 轻步兵师,兵员多来自非洲、阿拉伯殖民地及外籍兵团,约 5400 人。

    6 月 8 日,该师协同英联邦军队进军叙利亚,与维希法国军队激战,7 月 11 日获胜后,3.8 万名俘虏中有 5331 人加入自由法国,这才让其兵力扩充至近两万人。

    自由法国真正的发展是在 1941 年之后,撒哈拉以南的法属殖民地局势迎来关键转折。乍得、喀麦隆、刚果等地相继摒弃与纳粹德国合作的维希法国,义无反顾地投身自由法国阵营。

    这些殖民地不仅为自由法国输送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更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战略物资,成为自由法国力量扩充的坚实后盾。

    1942 年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火炬行动拉开帷幕。英美联军以雷霆之势横扫西非、北非地区,迅速占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重要海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