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抗日卖军火 > 第663章 拿奥卡河导弹忽悠我?

我在抗日卖军火 第663章 拿奥卡河导弹忽悠我?

    彼得扬诺夫斯基脸色涨得通红,支支吾吾半天,突然眼睛一亮:“我们有奥卡河导弹,如果你们同样的话我们可以给提供这种导弹。

    这可是苏联时期的经典型号,最大射程300公里,精度远超圆点,绝对能满足你的需求!”他一边说,一边紧张地观察林毅的反应,掌心都沁出了薄汗。

    林毅听彼得扬诺夫斯基说完后,眉头瞬间拧成一个结,眼神中满是警惕与质疑:“彼得,你没开玩笑吧?你们的奥卡河导弹不是因为《中导条约》全部销毁了么?难道俄罗斯还私藏了库存?”

    他放下手中的咖啡杯,金属杯底与桌面碰撞出清脆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番质问敲响警钟。 彼得扬诺夫斯基的喉结上下滚动了两下,勉强挤出一抹笑容,身体微微前倾,试图用热情掩盖话语里的不确定:“不不不,林,库存确实没有了,但我们完全可以重启生产线!”

    他一边说,一边伸手比划着,像是要在空中勾勒出生产线运转的模样,“这种导弹的技术图纸我们都完好保存着,生产线的老工人也能召回。只要你们提供一些启动资金,最多半年,第一批奥卡河导弹就能交付!”

    安德烈也在一旁连连点头,补充道:“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你们的需求做改进,加装最新的制导系统,射程再提升100公里都不成问题!这可比那些退役老古董强太多了!”两人的目光紧紧盯着林毅,像是溺水者抓住最后一根浮木般急切。

    林毅往后靠在椅背上,双手抱胸,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重启生产线?彼得,这可不是买菜砍价那么简单。

    启动资金、技术维护、国际舆论……”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更何况,《中导条约》虽然失效了,但重启这种敏感导弹的生产,国际社会会怎么看?你们就不怕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彼得扬诺夫斯基的提议背后,藏着一段充满博弈与技术突破的历史。20 世纪 70 年代,冷战对峙正酣,苏联军方意识到,服役多年的 “飞毛腿” 导弹已难以满足现代化作战需求。其液体燃料加注耗时久、发射准备程序繁琐,且精度欠佳,难以对北约在欧洲的关键节点实施精准打击。

    为此,苏联启动秘密研发计划,要求研制一款固体燃料、高机动性、高精度的新型战术导弹,“奥卡河” 导弹应运而生。

    1980 年,“奥卡河” 导弹正式服役,凭借单级固体燃料发动机,它将发射准备时间压缩至数分钟,战场生存能力大幅提升。其 400 公里的射程与 30 米级的圆概率误差,相较 “飞毛腿” 堪称降维打击。

    在驻欧苏军序列中,“奥卡河” 导弹逐步替代 “飞毛腿”,成为战术打击的核心力量。部署于东欧的发射车如同蛰伏的钢铁巨蟒,北约军事基地、指挥中枢皆被纳入威慑范围,迫使西方不断调整军事部署与防御策略。除苏联军队外,保加利亚、原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军队也装备了该导弹。

    奥卡河导弹作为苏联军工智慧的结晶,在性能上堪称近程战术导弹的巅峰之作。它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这使其具备快速反应能力,从行军状态转入发射准备仅需8分钟,极大提升了战场生存能力。

    导弹全长7.2米,弹径0.97米,发射重量3.8吨,却能携带重达482公斤的战斗部,可根据不同作战需求换装高爆弹头、集束子母弹、钻地弹等多种类型。

    在制导系统方面,奥卡河导弹配备惯性制导、地形匹配修正与光学景象匹配制导,使其在280公里射程上的命中精度达到30米级,若采用景象匹配制导,误差更是能缩小至2米以内,这种精度在当时的战术导弹中极为罕见。

    此外,其最大射程可达400公里,末端突防速度高达9马赫,让敌方防空系统极难拦截,无论是打击敌方指挥中心、装甲集群,还是机场等关键目标,都能发挥强大的威慑力。 然而,这样一款性能卓越的导弹,却因政治博弈被迫退出历史舞台。

    1987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该条约名义上限制500-5500公里射程的陆基巡航与弹道导弹,但美国却以“威胁欧洲安全”为由,将本不属于中程导弹范畴的奥卡河导弹强行纳入销毁名单。

    美国此举背后,是对奥卡河导弹强大性能的忌惮——其高精度与远射程,足以对北约部署在欧洲的军事设施构成直接威胁。当时的苏联正处于经济困境与政治动荡之中,面对美国的强硬施压,不得不妥协。

    1991年前,苏联按照条约要求,拆解了106辆发射车与339枚奥卡河导弹,甚至连其前盟友手中的同款导弹也在美方的监督下尽数销毁。

    在拆解现场,无数技术人员看着凝聚心血的装备化为废铁,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 时光流转,到了近些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俄罗斯出于战略需求,开始重新审视奥卡河导弹的价值。

    随着北约不断东扩,俄罗斯周边安全压力骤增,其急需一款高精度、高突防能力的战术导弹来强化边境威慑力。

    奥卡河导弹的优异性能再次进入俄罗斯军方视野,重启其生产线的呼声渐高。然而,现实却给俄罗斯泼了一盆冷水。

    多年的经济困境,使得俄罗斯在军事研发与生产上的投入捉襟见肘。重启奥卡河导弹生产线,不仅需要巨额资金用于重建生产设施、召回技术人员,还需投入大量资源对导弹进行现代化升级,以适配当下的作战需求。而且俄罗斯手里还有一个正在研发的伊斯坎德尔导弹。

    其实现在俄罗斯大名鼎鼎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的研发开始于 1988 年,是为了替换射程只有120公里的 “圆点” 战役战术导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