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抗日卖军火 > 第666章 反舰导弹艇

我在抗日卖军火 第666章 反舰导弹艇

    格里莎’级小型反潜舰在苏联时期造了八十多艘,现在退役的大部分都封存着,稍加维护就能重新启用。”

    林毅仔细端详照片上略显陈旧的舰体,注意到舰艏的武器配置,“反潜能力是不错,但我客户更需要具备反舰能力的舰艇,有没有带导弹发射装置的型号?”

    一旁的安娜推了推眼镜,快速在平板上调出数据:“那您一定要看看‘纳奴契卡’级导弹艇,这可是前苏联红海军的‘袖珍杀手’。虽然满载排水量只有660吨,却能搭载4座SS-N-9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射程达到120公里,当年连北约航母编队都不敢小觑。

    ‘纳奴契卡’级导弹艇虽然已经退役,但只要换装现代化火控系统,战斗力依旧不容小觑。”她手指轻点屏幕,展示出导弹艇在波罗的海演习时的历史影像。

    林毅微微点头,目光又转向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的相关资料。谢尔盖见状,清了清嗓子道:“如果追求更大的作战半径和火力,‘卡辛’级导弹驱逐舰倒是个选择。

    它是苏联第一代全燃气轮机驱动的驱逐舰,满载排水量4970吨,装备两座四联装SS-N-14反潜导弹发射器和两座双联装SA-N-1防空导弹系统。

    虽然反舰能力稍弱,但经过改装后,可以加装‘天王星’反舰导弹,综合作战能力十分全面。不过...”他顿了顿,“这类舰艇的维护成本较高,而且需要专业的舰员操作。”

    安娜接着补充:“护卫舰的话,‘科尼’级是个不错的选择。满载排水量1900吨,配备‘黄蜂-m’防空导弹系统和两座四联装‘天王星’反舰导弹,性价比很高。

    去年哈萨克斯坦刚采购了两艘,翻新后用作里海巡逻舰。它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适合中小国家海军快速形成战斗力。”

    林毅摩挲着下巴,思索片刻后问道:“鱼雷艇呢?我记得苏联时期有不少型号。”

    谢尔盖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翻出一张泛黄的图纸:“您说的是‘蚊子’级和‘黄蜂’级鱼雷艇吧?这些小艇虽然已经退役多年,但稍加改造,依旧能发挥余热。

    比如‘黄蜂’级,满载排水量210吨,装备两座双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航速可达40节,打了就跑的战术非常适合近海突袭。如果您需要,我们甚至可以提供现代化的鱼雷和火控系统改装方案。”

    安娜这时调出卫星地图,在圣彼得堡附近标注出几个红点:“我们俄罗斯在波罗的海造船厂还有几艘保存较好的‘黄蜂’级鱼雷艇,舰体状态良好,只是电子设备需要全面升级。

    另外,我们还有退役的‘猎豹-3.9’级护卫舰,它配备8枚‘天王星-E’反舰导弹和‘棕榈’防空导弹系统,最大的亮点是具备直升机起降能力,能够大幅提升侦查和作战半径。

    不过,这类舰艇的价格会比鱼雷艇高出不少。” 会议室里,各类舰艇的数据和影像不断切换,林毅在心中快速权衡利弊。

    林毅抬头看向谢尔盖父女,目光坚定的说道:“谢尔盖,安娜,这些资料我先研究一下,价格和改装方案,我们再详细谈谈。”

    林毅合上资料,抬眼笑道:“各位,我们今天上午就到这儿吧,你们呢抓紧申请,看看我要的东西能不能行,我呢回去再研究研究资料,我们明天再谈如何。”

    安德烈等人一听林毅这么说便纷纷起身,握手时神色各异。彼得扬诺夫斯基笑容僵硬,谢尔盖耶夫诺维奇若有所思。

    林毅抱着装满舰艇资料的文件夹跟安德烈一起走出会议室,安德烈对林毅说道:“林,彼得罗夫餐厅的红菜汤堪称一绝,我们中午一起用个午餐如何?”

    林毅笑着推开他的手:“安德烈,我们两口子不用你电灯泡,我妻子还在圣瓦西里大教堂等着呢。”

    林毅带着资料回到宾馆稍作整理后就给陶小艾拨通电话,听筒里传来陶小艾兴奋的声音与广场喧闹交织,林毅随即打车奔赴圣瓦西里大教堂。

    远远望见圣瓦西里大教堂色彩斑斓的洋葱头穹顶,陶小艾正踮脚与娜塔莎在圣瓦西里大教堂外面指着壁画讨论。

    “快来尝尝蜂蜜蛋糕!”陶小艾看到林毅下车后就直接把油纸包着的甜点递给林毅,甜香混着雪后的冷空气,令人食欲大开。

    随后三人在街角俄式小馆落座,铸铁炉烧得通红,娜塔莎切开黑面包蘸取浓稠的红菜汤:“这汤汁要熬足六小时,配腌黄瓜才地道。”

    吃完饭后三人一起去了索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一进大门厚重红木门开合间,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考古文物展区里,西伯利亚冻土中出土的猛犸象骸骨占据整面展墙,泛黄象牙缠绕着远古狩猎图腾,毛发与皮肤组织历经万年仍保留肌理。相邻展柜陈列着基辅罗斯时期的青铜剑,菱形暗纹在冷光灯下泛着幽光,说明牌标注着“陨铁锻造,曾随武士征战多瑙河”。

    历史文献区的防弹玻璃舱内,11世纪《奥斯特罗米尔福音书》静静陈列。羊皮纸上的金色经文由孔雀石研磨的颜料书写,圣像画中天使羽翼闪烁着青金石的光泽,每道笔触都记录着中世纪僧侣在烛光下的虔诚。

    林毅扫码激活AR投影,古籍瞬间在眼前展开,虚拟僧侣执笔临摹的场景与真实文物重叠,恍若时空交错。

    陶小艾举着手机拍摄十月革命展区的《真理报》创刊号,泛黄纸页上“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标题鲜红如血。

    三人在博物馆辗转许久,陶小艾扶着腰,语气带着疲惫:“不行了,这双腿快不是我的了。”

    林毅也揉着太阳穴,连日来的谈判拉锯战让他神经紧绷。告别娜塔莎后,两人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