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 第748章 收复高邮
热门推荐:
开局C级天赋,让我通关S级怪谈
亮剑:从杨村打到朝鲜
快穿:BE炮灰不按套路走
背景板也能支楞起来
神秘之临王者大陆
系统磨磨唧唧杀起人来却毁天灭地
末路风华
御兽化形:开局强制契约九尾妖狐
地狱开局我的老婆被骗缅北!
第一,必须提供轰炸机的详细参数和飞行计划,咱们要提前部署防空力量,提前清空机场,还得做好救护工作;
第二,如果因为美国人飞机降落在我们的机场上,对我们机场设施、人员伤亡、财产造成损失必须照价赔偿;
第三 ——”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寒光,“美国必须公开承认卡拉绵群岛战后归还我们,并且签订合约。”
老将盯着林毅看了半晌,突然咧嘴笑开,重重拍了下他的肩膀:“好小子,还是你行!就按你说的办!秦天,立刻起草备忘录,我要亲自和美国人谈!”
敲定与美国的合作事宜后,老将端起茶杯,抿了口已经凉透的茶水,眉头微蹙,语气转而凝重:“小林,还有件事得和你商量。新四军那边急需武器,尤其是多管火箭炮,他们用得相当顺手。听说第五支队收复高邮时,这火箭炮立了大功,直接把日军城防工事炸得七零八落。”
林毅猛地站起,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声响:“什么?五支队收复了高邮?日军的碉堡群、壕沟铁丝网,还有五千多兵力驻守…… 他们到底怎么啃下这块硬骨头的?”
老将喝了一口水说道:“收复高邮战役中五支队的装甲营、巡湖大队、火箭炮连可是立下汗马功劳啊,但是日伪军抵抗还是很激烈,五支队伤亡了近千人才拿下高邮。”
高邮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京杭大运河畔,是连接苏中与苏北的交通枢纽。大运河作为当时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每年承载着约 200 万吨物资的运输量,掌控高邮县城,就等于扼住了这条黄金水道的咽喉。
日军占领高邮后,将其作为物资转运的关键节点,通过运河,每月向周边据点输送约 300 吨军用物资、1000 余吨生活物资,同时掠夺当地粮食、棉花等资源,每年经高邮运往后方的粮食超 5000 吨,棉花近 800 吨。
从军事角度看,高邮县城东距扬州约 40 公里,西距淮安约 60 公里,南可威胁长江防线,北能策应陇海铁路沿线,是日军苏中防御体系的重要支撑点。
日军在此驻扎了第 12 独立混成旅团所属的池田联队(第 72 大队)约 1100 人,指挥官池田直三中佐,辅以汪伪第 22 师约 3000 名伪军协防,形成了严密的军事守备体系。
此外,高邮作为千年古城,经济基础良好,城内商铺林立,手工业发达,日军将这里作为后勤补给基地,设立了多个军需工厂,为周边据点生产被服、弹药等物资,为其长期侵华战争提供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成为抗日战争中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焦点。
高邮城墙成为第一道防线。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城墙高 12 米,基宽 15 米,顶宽 8 米,砖石结构的墙体在日军改造下增设了 36 座钢筋混凝土碉堡。
每座碉堡间隔约 80 米,内置 2 挺九二式重机枪和 3 挺歪把子轻机枪,射击孔呈阶梯状分布,确保火力覆盖城墙内外 150 米范围。城墙上还架设了 6 门九二式步兵炮,可随时对城外 5 公里内目标实施火力压制。
城外防御体系同样令人胆寒。距城墙 300 米处挖掘了宽 8 米、深 4 米的环城壕沟,沟内注满运河水,每隔 50 米设置一座探照灯塔。
壕沟外侧布设三重障碍物:最内层是间距 1.5 米的拒马鹿角,中层为交错排列的三角铁蒺藜,外层则是绵延 12 公里、高达 2 米的带刺铁丝网,网上悬挂的响铃与报警器相连,稍有触动便会引发警报。
城内据点以魁星楼为核心,日军在此构筑了地下三层、地上五层的钢筋混凝土指挥中枢。底层配备 4 门一式 37 毫米速射炮,二层为弹药库,三层架设对空警戒雷达,顶层设有观察哨,可监控全城动向。
魁星楼周边分布着 6 座军营,驻有日军 4 个步兵中队和 2 个机枪中队,伪军则分散驻守在 12 座城门楼及商业街据点。
日军还建立了严格的守备制度。每天 6 时、12 时、18 时、24 时进行四次全城巡逻,每次出动 30 人小队,配备 2 辆装甲车。
城防指挥部每两小时通过电话、旗语与各据点进行联络,确保信息畅通。同时实施宵禁,每晚 20 时至次日 5 时,全城戒严,未经许可擅自在街道活动者,格杀勿论。这套严密的防御体系,使高邮县城成为日军控制苏中地区的重要据点。
在老将的叙述下林毅才知道了高邮战役的经过,这次收复高邮的战役是五支队罗司令亲自坐镇指挥的,部署新四军五支队第八、第十两个团,以及装甲营、巡湖大队共计6000多人对高邮城发起攻击。
战前,罗司令仔细研究地图,根据高邮城城西临高邮湖,是日军防御的薄弱之处,于是采用东侧佯攻,西侧主攻突破的战略。战斗打响前,高邮湖大队的巡湖大队迅速出动,封锁了高邮湖,截断日军水上退路与增援通道。
第 10 团团长成才率部在高邮城东发动佯攻。战士们斗志昂扬,火箭炮、迫击炮昂首瞄准城墙上的工事,随着一声声巨响,炮弹呼啸着飞向目标,炸得城墙上碎石飞溅、尘土飞扬,成功吸引了日军大部分注意力。
与此同时,赵大胜带领装甲营的水陆两用坦克,悄然潜伏在高邮湖中。待时机成熟,这些 “钢铁巨兽” 突然破水而出,出现在日军防备松懈的城西。85 毫米坦克炮发出怒吼,火舌喷涌,一发发炮弹精准地轰击城墙上的防御工事和火力点,然后对日军的碉堡进行点名设计,打得日军措手不及。
第八团团长周骏明则带领第八团,搭乘高邮湖巡湖大队的运输艇和渔船,迅速横渡高邮湖,顺利在城西登陆。队伍中,12 辆 36 管车载火箭炮组成的炮连格外引人注目,连续齐射覆盖城墙上的日军工事,压的日军根本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阻击。
第二,如果因为美国人飞机降落在我们的机场上,对我们机场设施、人员伤亡、财产造成损失必须照价赔偿;
第三 ——”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寒光,“美国必须公开承认卡拉绵群岛战后归还我们,并且签订合约。”
老将盯着林毅看了半晌,突然咧嘴笑开,重重拍了下他的肩膀:“好小子,还是你行!就按你说的办!秦天,立刻起草备忘录,我要亲自和美国人谈!”
敲定与美国的合作事宜后,老将端起茶杯,抿了口已经凉透的茶水,眉头微蹙,语气转而凝重:“小林,还有件事得和你商量。新四军那边急需武器,尤其是多管火箭炮,他们用得相当顺手。听说第五支队收复高邮时,这火箭炮立了大功,直接把日军城防工事炸得七零八落。”
林毅猛地站起,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声响:“什么?五支队收复了高邮?日军的碉堡群、壕沟铁丝网,还有五千多兵力驻守…… 他们到底怎么啃下这块硬骨头的?”
老将喝了一口水说道:“收复高邮战役中五支队的装甲营、巡湖大队、火箭炮连可是立下汗马功劳啊,但是日伪军抵抗还是很激烈,五支队伤亡了近千人才拿下高邮。”
高邮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京杭大运河畔,是连接苏中与苏北的交通枢纽。大运河作为当时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每年承载着约 200 万吨物资的运输量,掌控高邮县城,就等于扼住了这条黄金水道的咽喉。
日军占领高邮后,将其作为物资转运的关键节点,通过运河,每月向周边据点输送约 300 吨军用物资、1000 余吨生活物资,同时掠夺当地粮食、棉花等资源,每年经高邮运往后方的粮食超 5000 吨,棉花近 800 吨。
从军事角度看,高邮县城东距扬州约 40 公里,西距淮安约 60 公里,南可威胁长江防线,北能策应陇海铁路沿线,是日军苏中防御体系的重要支撑点。
日军在此驻扎了第 12 独立混成旅团所属的池田联队(第 72 大队)约 1100 人,指挥官池田直三中佐,辅以汪伪第 22 师约 3000 名伪军协防,形成了严密的军事守备体系。
此外,高邮作为千年古城,经济基础良好,城内商铺林立,手工业发达,日军将这里作为后勤补给基地,设立了多个军需工厂,为周边据点生产被服、弹药等物资,为其长期侵华战争提供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成为抗日战争中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焦点。
高邮城墙成为第一道防线。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城墙高 12 米,基宽 15 米,顶宽 8 米,砖石结构的墙体在日军改造下增设了 36 座钢筋混凝土碉堡。
每座碉堡间隔约 80 米,内置 2 挺九二式重机枪和 3 挺歪把子轻机枪,射击孔呈阶梯状分布,确保火力覆盖城墙内外 150 米范围。城墙上还架设了 6 门九二式步兵炮,可随时对城外 5 公里内目标实施火力压制。
城外防御体系同样令人胆寒。距城墙 300 米处挖掘了宽 8 米、深 4 米的环城壕沟,沟内注满运河水,每隔 50 米设置一座探照灯塔。
壕沟外侧布设三重障碍物:最内层是间距 1.5 米的拒马鹿角,中层为交错排列的三角铁蒺藜,外层则是绵延 12 公里、高达 2 米的带刺铁丝网,网上悬挂的响铃与报警器相连,稍有触动便会引发警报。
城内据点以魁星楼为核心,日军在此构筑了地下三层、地上五层的钢筋混凝土指挥中枢。底层配备 4 门一式 37 毫米速射炮,二层为弹药库,三层架设对空警戒雷达,顶层设有观察哨,可监控全城动向。
魁星楼周边分布着 6 座军营,驻有日军 4 个步兵中队和 2 个机枪中队,伪军则分散驻守在 12 座城门楼及商业街据点。
日军还建立了严格的守备制度。每天 6 时、12 时、18 时、24 时进行四次全城巡逻,每次出动 30 人小队,配备 2 辆装甲车。
城防指挥部每两小时通过电话、旗语与各据点进行联络,确保信息畅通。同时实施宵禁,每晚 20 时至次日 5 时,全城戒严,未经许可擅自在街道活动者,格杀勿论。这套严密的防御体系,使高邮县城成为日军控制苏中地区的重要据点。
在老将的叙述下林毅才知道了高邮战役的经过,这次收复高邮的战役是五支队罗司令亲自坐镇指挥的,部署新四军五支队第八、第十两个团,以及装甲营、巡湖大队共计6000多人对高邮城发起攻击。
战前,罗司令仔细研究地图,根据高邮城城西临高邮湖,是日军防御的薄弱之处,于是采用东侧佯攻,西侧主攻突破的战略。战斗打响前,高邮湖大队的巡湖大队迅速出动,封锁了高邮湖,截断日军水上退路与增援通道。
第 10 团团长成才率部在高邮城东发动佯攻。战士们斗志昂扬,火箭炮、迫击炮昂首瞄准城墙上的工事,随着一声声巨响,炮弹呼啸着飞向目标,炸得城墙上碎石飞溅、尘土飞扬,成功吸引了日军大部分注意力。
与此同时,赵大胜带领装甲营的水陆两用坦克,悄然潜伏在高邮湖中。待时机成熟,这些 “钢铁巨兽” 突然破水而出,出现在日军防备松懈的城西。85 毫米坦克炮发出怒吼,火舌喷涌,一发发炮弹精准地轰击城墙上的防御工事和火力点,然后对日军的碉堡进行点名设计,打得日军措手不及。
第八团团长周骏明则带领第八团,搭乘高邮湖巡湖大队的运输艇和渔船,迅速横渡高邮湖,顺利在城西登陆。队伍中,12 辆 36 管车载火箭炮组成的炮连格外引人注目,连续齐射覆盖城墙上的日军工事,压的日军根本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