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 第74章 朱文宝一日游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第74章 朱文宝一日游

    早朝在临结束时。

    父皇说了句,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统筹黄河一事,刑部尚书童真、工部尚书吕自忠协助。

    耐人寻味的人事任命,忍不住让人仔细琢磨。

    工部尚书吕自忠不用说,五哥的外祖父。

    刑部尚书童真,童真的女儿是童颜,是淑妃为老二争取的联姻对象。

    詹徽不用说了,他是太子少保从一品官职。

    父皇的用意不言而喻,意在寒门。

    早朝结束后。

    三三两两文武大臣,聚在一起,低声交谈。

    至于交谈什么?不用猜,肯定离不开寒门士子入朝为官的话题。

    朱文宝本想拉着老大和老四去母亲那里请安。

    老大朱文奎说父皇召见,下午再过去。

    然后跟着狗不理走了。

    “老四,你看看,咱们老大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啊,神神秘秘的给谁看呢。你好歹也是四皇子,他怎么能无视你。”

    朱文勇撇撇嘴。小九,你的嘴是越来越刁钻了。

    “无视就无视吧,谁让人家是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耶,老四这不像你啊,你应该说揍他啊。”

    老四没有搭话茬,转身摆摆手,离开了。

    “切,一个个的,母亲是白疼你们两个。”

    老大老四离开了,朱文宝只好自己去。

    只不过刚走到坤宁宫的门,就被柳爷爷拦下了。

    “小主子,今儿还是回吧。”

    “柳爷爷,这是怎么了?怎么赶人呢。”

    “几位贵妃都在坤宁宫。”

    听到上官柳的话,朱文宝眼睛一亮,淑妃贤妃都在?

    这可是刷家和万事兴的好机会。

    “柳爷爷,我去请个安?”

    “小主子,小姐发话了,你还是回吧。”

    “额~”朱文宝踮着脚,往里眺望了一眼小声道:“斗嘴不顺利?”

    上官柳没有回答。

    朱文宝悟了。

    “难怪柳爷爷你也出来了。那行,我改天再来。”

    ......

    回到楚王府。

    无所事事的朱文宝,喊上单超聪、牛勘界、张杀狼、狗不搭四人穿上常服。

    朱文宝带人出府了。

    京都的五月是一年最好的黄金时间,树木、绿植、生了嫩芽处处是绿萌满地。

    卖芍药花的老头儿挑着担子走街串巷。

    巷子里,槐树上。

    早早挂满了雪白的槐花,树底下是手持长棍的皮孩子们,打槐花。

    “嘿呀,嘿呀。”

    随着槐花像雪般掉落,孩童们银铃般的笑声,渲染了卖芍药花的老头儿.

    “老咯、老咯。”

    “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衣不愁穿、食不缺缸、住不漏雨、行不远游,人人脸上笑开颜。”

    朱文宝看着老头儿与孩童有感而发。“人间最美的不就是烟火气。”

    狗不搭与单超聪几人对视一眼。

    不知道如何接话。

    单超聪常年行走黑暗的人,狗不搭又是无根之人大小入了宫墙。

    牛勘界?不提也罢,否则也不会来楚王府当侍卫了。

    朱文宝驻足一会,带着几人继续前行。

    “单超聪,你知不知道京都有哪几庙宇(供奉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建筑物)比较出名的?”

    “主子是想游览呢?还是祈福呢?”

    “哦?”朱文宝反问。“有什么区别?”

    “主子若是想游览,可以去京都城西的大兴安寺,大兴安山上,香火鼎盛。寺内有礼佛、禅修静心养人,寺后方是四季园,院内以梅树、桃树、紫薇、桂花而远近闻名,每每天气舒爽时,有名有姓的人络绎不绝。”单超聪介绍详细。“若是想祈福,可以去城东的城隍庙,香火也是不断。”

    说到这里,单朝明停顿了一下。

    “城隍庙位于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峰上,无景无名,却是百姓祈福求子常去的地方。不过有趣的是,城隍庙之前只有一条路,后来走的人多了,生生又被开辟出两条路。”

    单超聪说的隐晦。

    朱文宝听懂了。

    大兴安寺是权贵之人去的地方,城隍庙则是百姓去的地方。

    “咱们去城隍庙。”

    城隍庙山脚下。

    朱文宝站在一片空地。

    瞧着来来往往的百姓,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不经意间还听到了。

    “娘子,我就说吧,还是城隍庙灵验。”落魄书生的打扮,不过衣服却干净如新,盘领长衫,头戴方巾,脚蹬长靴,青衫儒雅。书生小心翼翼搀扶着自家娘子。“回去后你就安心养身子,以后洗衣做饭这些粗活累活,就不要做了,还是相公来吧。

    “那怎么行,相公是要读书学习的身份尊贵。我若是再不操持家务,岂不是让人笑话。”

    “娘子放心吧。”书生扶着娘子。“你忘了,我是举人。在大明可以用奴婢特权,而且老家又来信了,想要在我名下挂400亩良田,到时候给我一成租子,有了钱可以请奴婢照顾你。”

    大明重视读书人。

    秀才可享有80亩的土地免税赋;

    举人可享有400亩的土地免税赋;

    进士可享有2000亩的土地免税赋;

    谁知女子更是连连摇手。

    “不行,不行。”女子直言。“相公不是说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一妇道人家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可也知道,只要是相公说的,必然是对的。而且我还记得相公说,土地免税是弊政,理应,理应。”

    眼见娘子急的说不出。

    书生哈哈一笑。

    “娘子是摊丁入亩。”

    “对!”女子点点头。“如果相公现在放开,允许老家的人将天地挂靠在你名下,岂不是违背了你的原则。不行的。”

    “可是娘子你~”

    朱文宝在一旁瞧得真切,现在就有人能认识到土地免税赋的弊端,更是提出了摊丁入亩的想法。

    此人大才!

    朱文宝不由认真打量一番,正宗的国字脸,而且浓眉大眼,一看就是个正经人。

    其妻子瞧着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人儿,不过朱文宝没敢仔细打量。

    短暂的停留。

    朱文宝继续带着狗不搭几人上山。

    单超聪在锦衣卫历练多年,眼光毒辣,他岂能看不出主子眼中的惜才。

    “主子,为何走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朱文宝笑笑。“无缘无故的搭讪,反而不美。”

    “主子咱们可以直言表明身份。”

    “碍于我的身份,他的警戒心也会提高的。再说了,大明人才济济,唯有真本事者才可以立足亦或者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