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 第259章 正式册封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第259章 正式册封

    “得了,我是想明白了,为什么你只吃虎肉了。”

    京都。

    下午本来还想继续偷懒的朱文宝,被父皇的贴身太监狗不理请进了紫禁城。

    “狗不理,我父皇好好的喊我进宫做什么能不能透个信儿?”

    “九爷你放心吧,是好事儿。”狗不理四下瞧了瞧。“不是因为你不去京都府尹上职一事,是太子的喜事儿。”

    “哦,那就好。”朱文宝应声后,接着又反应过来了,狗不理这是在变相挖苦自己啊。“狗不理,难怪父皇喊你老狗,你的心思可以啊。”

    “哼哼,本王上不上职可轮不到你这个贴身太监去说三道四。”

    “小心本王告你一个宦官参政议政的罪名。”

    “是是是,九爷说的都对。”狗不理很配合的弯腰认错。“是奴婢的错,奴婢的错,还请楚王高抬贵手。”

    “好啦,好啦,太假了。喏,给你的。”朱文宝走近几分,掏出一沓银票,不多也就几万两。“本王听说父皇特许了你收养儿子的事儿。”

    狗不理本能的想要推辞,他跟在皇上身边最不差的就是钱财。

    “你说人家跟了你一个太监,你不多给人家准备点儿银票做家底,这往后长大了,不让人戳脊梁骨啊。收着吧,穷家富路呢。”

    狗不理不再多言,扶了扶身子,收下。

    “你看这不就好了。”

    “姓什么?”

    “回九爷,皇上恩典赐了一个正字。”

    “正?”朱文宝反复读了几遍。“正字好,正字好。狗不理,可别辜负了父皇的一片苦心。”

    “九爷奴婢准备让他做个富家翁,省心。”

    “白身?”朱文宝确实没想到。“本王与锦衣卫指挥使老六的关系,你也知道,用不用本王去通个气儿。”

    “九爷,白身,奴婢就很知足了。”

    闻言,朱文宝不由深深的多看了几眼狗不理几眼。

    难怪能做父皇的贴身太监,掌管着内行厂。

    二人谈话间进了紫禁城。

    “册封要我跟着去!!!”

    “大呼小叫做什么。”皇上朱土安拍着桌子。“他是你一母同胞的大哥,你不去谁去。你想让朕去?”

    “哦,不好意思,睡迷糊了。”

    “……”

    “……”

    “……”

    册封,说白了就是带着全套的聘礼,由男方的叔伯或者同宗兄弟带礼登门,只不过是皇室多了繁杂流程。

    然后跟女方那边的人胡吃海喝,在你情我愿下拼一拼酒力,躺倒七八人。

    最后在跟着对方,抬着女方的嫁妆回来。

    毕竟,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所以聘礼自古就有之,谁家也不能平白无故的把姑娘送出去或者卖出去,对吧?

    所以,八抬大轿,明媒正娶,三书六聘,重金娶妻,娶的就是懂礼之妻,结的就是明事之亲,对吧?

    所以就讲究门当户对,男方给多少礼,女方回多少礼,甚至遇到达官显贵之家回礼比聘礼要多少几分,对吧?

    因为这是自家女儿在婆家的底气,怕送的少了,女儿在婆家受了委屈。

    而这聘礼和回礼也不是真要劫富济贫。

    女方的回礼作为女儿的压箱底,若是女儿无后早死,这回礼还要还与女方。

    若是女儿有后早死,这压箱底的嫁妆就是其子女继承支配,婆家可没有权利去动,否则被人戳脊梁骨,甚至还会骂男方无能。

    一大早。

    朱文宝身穿崭新的锦袍,与六皇子和八皇子并礼部尚书,鸿胪寺,光禄寺等官员,骑着高头大马。

    锦衣卫开道。

    禁军跟随。

    队伍前方,又有两位鸣鞭校尉开道,教坊司乐手奏乐。

    无忧无虑的孩童们,则是跟在队伍后面凑热闹。

    一行人,声势浩荡直奔宇文府。

    宇文府街前两里地。

    早有京都府尹的官差,在单超聪指挥下,出面静街。

    此刻,宇文府中门大开。

    宇文夫人居左身着命妇服饰,宇文雄的儿子宇文吉居中却又落后其母半步,其余之人身位更远,此时皆跪于门前。

    至于太子妃,打今儿起,也就不能再轻易出门了。

    下马。

    朱文宝高举明晃晃的圣旨。

    “圣旨到。”

    “臣,宇文吉代父接旨。”

    “朕与卿家结两家之好,一堂誓约,良缘永缔,相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将好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朱文宝一口气念了几百字,眼瞅着才不到三分之一。“今礼……”

    “金脚四珠环一双、梅花环一双、金光素钏一双、金八宝镯一双……”

    “锦罗绸缎……”

    “猪羊……”

    随着朱文宝一字一句的念,跟随的人或抬或捧,步入正门放入宇文家正堂。

    正堂,很快堆积如山。

    “臣,叩谢天恩。”

    宇文吉伸出双手高过头顶,恭恭敬敬接过圣旨。

    这时朱文宝得空。

    朱文宝自认眼力练的差不多。

    上下打量几眼,宇文家中剩余的几位叔父辈儿。各个脸色苍白,眼窝深陷,想来是老宅也是个吃喝享乐的人,怕不是扶不起的烂泥。

    不用想便明白了父皇为何要自己领头。

    也对,但凡能上战场的,肯定都跟随在于文雄身后驻守在肃州,建功立业。

    所以,既然是其儿子主持,那自己作为男方也应该平辈儿之人对之,否则岂不会让人觉得以大欺小。

    宇文吉接过卷轴,也代表着册封才正式开始。

    跟随的官员们鸿胪寺,光禄寺以及教坊司的人员。

    鱼贯而入。

    开始布置香炉等器具。

    礼部尚书王恭,神色恭敬。

    小心翼翼捧着一玉匣。

    此时,哪怕是比较淡然,处事不惊的太子妃,也控制不住那份紧张。

    “跪。”

    太子妃跪地。

    “奉圣谕,册封宇文灵儿为太子妃,东宫之母!”

    同时有官员小心翼翼从玉匣中拿出刻有宇文灵儿生辰名讳的金板(纯金打造!)。

    册封,金板。

    这是她身份象征,之前太子妃可以说是大家的敬称,现在实至名归。

    宇文灵儿恭恭敬敬接过金板。

    行三跪九叩之礼。

    “礼成。”

    ………………

    感谢支持!今天有事,请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