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快穿影视剧之老丁和江德福是连襟 > 第768章 甄嬛传、早点亡国算了 (13)

快穿影视剧之老丁和江德福是连襟 第768章 甄嬛传、早点亡国算了 (13)

    选秀结束后,胤禛趁着这难得的下午闲暇时间,与十三弟一同到了按摩处。

    两人打算洗洗澡,理发、修面,修手和脚的指甲、掏耳朵、享受一条龙服务。

    浴池内水汽蒸腾,仿佛将外界的喧嚣都隔绝开来。

    十三弟,不愧是他最为信赖的兄弟,在这等级森严的紫禁城里,十三弟对他怀着深深的敬意,又能始终坚守自己的想法,毫不畏惧龙颜之怒,敢于直言进谏。

    如今的十三弟,喝系统出品的基因改良液,身体可以说是同他一样都是远超人类巅峰的存在。身体健硕,精力充沛,干起工作来也非常卖力。

    两人在小太监的搀扶下进到水池中,热水包裹住身体,让他打了个激灵。

    小太监们训练有素,先是为他们仔细地搓着后背,手法娴熟,轻重得当。

    搓完背,两人轻轻靠在池子边缘,浴池内安静下来。

    胤禛微微皱眉,神色凝重地开口道:“十三弟,如今这大清的局势不容乐观呐。国库空虚得厉害,若是打起仗来,连军饷都拿不出,百姓们已然独自承担着沉重的赋税,要是再遇上什么天灾人祸,那赈灾的钱都无处筹措。而且,每年光是养活那些满洲八旗子弟,就得耗费足足九百万两雪花白银,这一桩桩,一件件,哪样不得花钱啊。”

    十三弟听着,面色也变得严肃起来,点头表示认同他的话。

    胤禛接着说。

    “十三弟,这个办厂的事情,朕就交给你去办了。在郊区划出一片地,之前给你看的那个蒸汽机的图纸,你安排几个值得信任的工匠,看看能不能尽快赶制出来。

    这蒸汽机一旦制成,将会大幅度提高工匠生产火器的进度。对了,你再去寻觅一些有想法、有本事的匠人,让他们专心研发火器。”

    说到研发火器,胤禛想起了那个十分有才华却命运悲惨的天才戴梓。

    戴梓发明了二十八珠连环铳,那可是极为先进的火器。

    可是、康熙却因害怕这连珠铳日后会成为汉人推翻满人统治的武器,竟直接将戴梓发配到了盛京和铁岭交汇的苦寒之地,这一去就是三十五年,最终戴梓在那里直接病死了。

    实际上、康熙也不是傻子,满清是以骑射夺得天下,满人总数还不到汉人总数的百分之一,一旦这种被视为奇巧淫技的火器大量制造并大面积推广,其威力不容小觑,毕竟它可是骑兵的克星啊。

    设想一下,如果绿营军配备了一千把制造精良的火铳,那得需要多少万的八旗子弟才能将他们控制住、镇压住呢?

    不仅如此,乾隆其实是知晓西方世界的变化和科技进步的,像漂亮国的独立战争,以及他们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推翻封建王朝统治这些事,这些个满清皇帝都是有一张给人的信息网对这事儿,门清。

    可他为了不让大清受到影响,故意封锁消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虽然说后期清末,大清的火器相较于明末肯定是有所进步的,就算只是全部照搬明末火器营的东西,也总归会有些许改进,而且各地地方军的火器配备也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左右,理论上与八国联军对战时也能对射。

    所谓的八旗老爷们,早就没有了清初祖辈们的英勇。

    一旦到了近战拼刺刀的关键时刻,他们便原形毕露,完全没了底气,根本不敢与敌人展开肉搏。

    这群人被安逸的生活彻底养废了。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旗子弟的人口数量与日俱增。

    要打仗都要自己备粮草马匹和武器、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变卖族上分的圈地。

    地越卖越少,人越来越穷,没钱、谁又不是傻的、又怎可能在战场上玩命呢?

    所以他要做的就是不能让这帮八旗子弟在游手好闲的,不会骑马,也不会射箭,几乎丧失了作为八旗子弟应有的技能,已经快被养废了。

    这样的状况必须改变。

    旗务整顿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了,康熙年间的一些律法也必须做出修改。

    胤禛心中已有了明确的计划,他要让这些八旗子弟重新学习骑射,通过刻苦训练来强健体魄。绝不能等到真正打仗的时候,这帮人却一个个吓得腿软,毫无战斗力,成为白白耗费国库钱财的蛀虫。

    但这旗务整顿,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

    老十四胤禵,能力还是有的、派人将他接回来。

    这整顿旗务的重任,他觉得可以交给老十四,再加上瘸腿的老七胤佑。

    朕绝不养闲人!八旗子弟们,都该醒醒了,都去干活。

    ....

    在清代,这火器的使用很荒谬。

    枪,本应是抵御外敌的利器,却被统治者更多地对准了汉人。

    在他们狭隘的认知里,汉人企图夺取江山,而外国人不过是想要钱财。

    若是把子弹都消耗在抵御外国侵略者上,一旦汉人趁机而起,江山便会易主。

    钱财没了,还能通过压榨汉人平民再获取,于是这火器,被他们留在最后对付汉人。

    导致清军输掉的不仅仅是武器装备。

    根源在于,他们这种处处防汉的心态,使得民心尽失。

    满人本就属于异族,他们虽然吸取了元代将人分成四等而引发民怨的教训,入关后便喊着“满汉一家亲”的口号,但实际上,对汉人依旧防备到了极点。

    胤禛有时愤恨的不行,甚至想着,还不如学那个只知吃喝玩乐的败家子弘历。

    是个只顾享乐的昏君,倒也省心。

    任由清朝这这么下去,早点亡国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