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影视剧之老丁和江德福是连襟 第781章 甄嬛传、孩子一个接一个来(26)
热门推荐:
随便出招,我猛猛振
偷出一片天
只有F级异能的我被迫炼化万物
崩坏:我是侵蚀?包活的
青荼屿狐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北平判官,白日剃头夜开天灵!
听说那只废物雄虫娶了高级军雌!
公主她受命于天
她的眼神空洞,失去了焦距,整个人陷入在自己的痛苦与嫉妒中。
宫里的下人看着娘娘这副模样,大气都不敢出,一个个小心翼翼地偷看着她,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触怒了此刻快要发疯的娘娘。
过了许久,年世兰缓缓开口。
“颂芝,去给本宫拿酸黄瓜来。”
跪了好一会儿的颂芝听到娘娘吩咐,没有犹豫,这也是她这么多年能一直跟在娘娘身边的原因——忠心且听话。
她赶忙起身,脚步匆匆地往小厨房走去。
不一会,便端着一盘酸黄瓜疾步走了进来,双手端着托盘送到了娘娘伸手就能够到的地方。
年世兰回过神,目光落在面前的酸黄瓜上。
一瞬间,一个疯狂的念头在她脑海中闪过,是不是自己也有了害喜的反应,肚子里也能孕育着孩子?
被皇后和温贵人怀孕的消息刺激得已然失去理智的她,迫不及待地伸手直接拿了一个酸黄瓜就往嘴里塞。
她疯狂地嚼了两下,还没等咽下肚子,又急忙往嘴里送了一根,接着又是一根。
她的嘴被塞得满满当当,眼泪也不由自主地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那又酸又咸的味道,就如同她此刻的心情一般,酸涩无比。
她一直以来拼命地祈求,祈求能拥有自己的孩子,可却始终求而不得。
颂芝看着娘娘这般疯狂的样子,心疼的很,赶忙伸手想要阻拦。
“娘娘不能吃了,酸黄瓜伤胃啊,娘娘。”
年世兰仿佛没有听到她的话一般,依旧不停地往嘴里塞着酸黄瓜。
就在颂芝把手里的托盘递给旁边的宫女的时候,年世兰突然脸色一变,直接俯身剧烈地呕吐起来。
颂芝见状,赶忙一个箭步冲过去,伸手扶住呕吐不止的华妃。
“娘娘,您不要这样为难自己啊。”
年世兰狼狈地擦了擦嘴角,刚才还无声流淌的泪水此刻又笑了起来。
她看着地上自己吐的东西,表情带着疯狂。
“颂芝,颂芝你看本宫吐了,本宫吐了,你应该为本宫高兴啊。”
颂芝看着她这样折磨自己,作践自己身体,心里难过,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她赶忙跪在年世兰的腿边,心疼地看着自家娘娘。
下一秒,年世兰像是突然回过神来一般,伸手使劲地推了颂芝一把。
“还不快去请太医啊。”
颂芝被推得一个趔趄,但她没有丝毫迟疑,赶紧直起身子,跪着往前蹭到了年世兰的跟前。“娘娘,娘娘,您这样奴婢心疼您。”
此刻、年世兰再也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
要将这些年来积压在心中的痛苦全部释放出来。
她边哭边喊,泪水打湿了她的妆容。
“皇后那个老妇有了,温贵人也有了,人人都能生,为什么就本宫生不了!他们都瞒着本宫啊!”
颂芝赶忙安慰:“娘娘,您还年轻,您比皇后年轻很多,迟早会有的。”
“本宫曾经有过一个,那是个男孩……就是因为她,柔则,你死了都要算计我的孩子啊。”年世兰泪流满面,声泪俱下地哭诉着,提及那个未能保住的孩子,她的心就像被千万根针同时扎着,痛不欲生。
如今后宫中又有人怀有龙胎,这无疑是在她还没有愈合的伤口上撒盐。
她只感觉胃里一阵难受,紧接着又开始剧烈地呕吐起来。
“娘娘!奴婢这就去请太医!”
颂芝看着娘娘痛苦的模样,赶忙起身,一路小跑着去请太医。
……
临近年关,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大雪一场紧接着一场。
他翻看奏折,看着上面的文字、通州流民冻毙四百六十人!
宫里的温暖让他忘了,底层百姓要忍受寒冷,奏折被合上。
在这个时代,取暖主要依靠木炭,然而,木炭的供应有限且价格不菲。
底层的百姓到了冬天都在为抵御严寒发愁。
他看着暖阁里的炭火盆、突然想到——京都周边就有煤啊!更何况还有山西。
煤可比木炭耐烧,热度也更为持久。
在那个年代,冬天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场难以避免的灾难。
随便一场大雪,就能让村子里瞬间失去上百条的生命。
山上早变得光秃秃的,就连枯叶都成了人们争抢的对象。
如果能建立国有的煤矿,招聘大量工人,这不仅能解决大批居民的就业问题,还可以生产蜂窝煤。
蜂窝煤主要由煤面制成,成本比木炭低得多,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取暖燃料。
清政府一直到乾隆年间,国家局势趋于稳定后,才开始大规模地开发煤矿。
而当下,仅仅准许云南及山西的个别地区为了煎银、采铜、炼铁进行煤矿开采,并且那些开采的煤矿大多都是规模较小的煤窑,没有大型的煤矿。
就在前几日的早朝上,朝廷当机立断,直接成立了煤炭局,并迅速派人前往京都周边地区以及山西等地寻找煤矿,进行开采工作。
朝廷还将蜂窝煤的制作方法公之于众,鼓励煤商、制作并售卖。
同时朝廷要大规模开矿、对于这些官窑和民窑,朝廷大多执行“招商开采”的政策。
商民只要取得“照”“票”等开采资格,便可以自行经营,不过需要领贴输税,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税赋。
一旦找到煤矿,用煤面加上黄泥,就能制造出蜂窝煤进行售卖。
这一举措,不仅为朝廷增加了可观的财政收入,还大大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对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同时,使用煤的好处数不胜数。
首先,在古代,根本不用考虑中毒的问题。
因为当时的房子大多透风,窗户还是用纸糊的,通风性良好,不会出现因煤炭燃烧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情况。
而且煤炭耐烧,温度高,成本比会冒黑烟的黑炭还要低,燃烧时也不会冒黑烟,使用起来干净又便捷。
同时冶炼金属需要高温也只有煤炭能达到这个温度。
旨意下去。
很快,京城地区以及北方地区的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叫做蜂窝煤的新鲜玩意儿进行售卖,煤块被模子压成规整的圆柱,十二个孔洞,价格十分亲民,每筒仅售二文钱
消息一经传开,老百姓们纷纷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
“这东西真能烧?”
白发老妪攥着铜板犹豫,却见店家当场点燃——火苗“腾”地窜起,无烟无味,可以烧两个时辰!
“真,比真金白银还真。”
这小小的蜂窝煤,就像冬日里的一把火,温暖了无数底层百姓的心。
这个冬天,因寒冷而冻死的人数一下子减少了八成,蜂窝煤的出现,成为了这个寒冷冬天里的希望之光。
裹着补丁棉衣的老汉就着煤炉烤红薯,香气混着煤烟飘出。
妇人用蜂窝煤烧水做饭,省下的柴火能换一斗糙米。
宫里也把最低端的黑炭换成了蜂窝煤。
.....
苏培盛迅速走到胤禛身边,微微俯身,低声禀报。
“皇上,翊坤宫周宁海过来禀报、华妃娘娘有喜了!”
宫里的下人看着娘娘这副模样,大气都不敢出,一个个小心翼翼地偷看着她,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触怒了此刻快要发疯的娘娘。
过了许久,年世兰缓缓开口。
“颂芝,去给本宫拿酸黄瓜来。”
跪了好一会儿的颂芝听到娘娘吩咐,没有犹豫,这也是她这么多年能一直跟在娘娘身边的原因——忠心且听话。
她赶忙起身,脚步匆匆地往小厨房走去。
不一会,便端着一盘酸黄瓜疾步走了进来,双手端着托盘送到了娘娘伸手就能够到的地方。
年世兰回过神,目光落在面前的酸黄瓜上。
一瞬间,一个疯狂的念头在她脑海中闪过,是不是自己也有了害喜的反应,肚子里也能孕育着孩子?
被皇后和温贵人怀孕的消息刺激得已然失去理智的她,迫不及待地伸手直接拿了一个酸黄瓜就往嘴里塞。
她疯狂地嚼了两下,还没等咽下肚子,又急忙往嘴里送了一根,接着又是一根。
她的嘴被塞得满满当当,眼泪也不由自主地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那又酸又咸的味道,就如同她此刻的心情一般,酸涩无比。
她一直以来拼命地祈求,祈求能拥有自己的孩子,可却始终求而不得。
颂芝看着娘娘这般疯狂的样子,心疼的很,赶忙伸手想要阻拦。
“娘娘不能吃了,酸黄瓜伤胃啊,娘娘。”
年世兰仿佛没有听到她的话一般,依旧不停地往嘴里塞着酸黄瓜。
就在颂芝把手里的托盘递给旁边的宫女的时候,年世兰突然脸色一变,直接俯身剧烈地呕吐起来。
颂芝见状,赶忙一个箭步冲过去,伸手扶住呕吐不止的华妃。
“娘娘,您不要这样为难自己啊。”
年世兰狼狈地擦了擦嘴角,刚才还无声流淌的泪水此刻又笑了起来。
她看着地上自己吐的东西,表情带着疯狂。
“颂芝,颂芝你看本宫吐了,本宫吐了,你应该为本宫高兴啊。”
颂芝看着她这样折磨自己,作践自己身体,心里难过,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她赶忙跪在年世兰的腿边,心疼地看着自家娘娘。
下一秒,年世兰像是突然回过神来一般,伸手使劲地推了颂芝一把。
“还不快去请太医啊。”
颂芝被推得一个趔趄,但她没有丝毫迟疑,赶紧直起身子,跪着往前蹭到了年世兰的跟前。“娘娘,娘娘,您这样奴婢心疼您。”
此刻、年世兰再也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
要将这些年来积压在心中的痛苦全部释放出来。
她边哭边喊,泪水打湿了她的妆容。
“皇后那个老妇有了,温贵人也有了,人人都能生,为什么就本宫生不了!他们都瞒着本宫啊!”
颂芝赶忙安慰:“娘娘,您还年轻,您比皇后年轻很多,迟早会有的。”
“本宫曾经有过一个,那是个男孩……就是因为她,柔则,你死了都要算计我的孩子啊。”年世兰泪流满面,声泪俱下地哭诉着,提及那个未能保住的孩子,她的心就像被千万根针同时扎着,痛不欲生。
如今后宫中又有人怀有龙胎,这无疑是在她还没有愈合的伤口上撒盐。
她只感觉胃里一阵难受,紧接着又开始剧烈地呕吐起来。
“娘娘!奴婢这就去请太医!”
颂芝看着娘娘痛苦的模样,赶忙起身,一路小跑着去请太医。
……
临近年关,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大雪一场紧接着一场。
他翻看奏折,看着上面的文字、通州流民冻毙四百六十人!
宫里的温暖让他忘了,底层百姓要忍受寒冷,奏折被合上。
在这个时代,取暖主要依靠木炭,然而,木炭的供应有限且价格不菲。
底层的百姓到了冬天都在为抵御严寒发愁。
他看着暖阁里的炭火盆、突然想到——京都周边就有煤啊!更何况还有山西。
煤可比木炭耐烧,热度也更为持久。
在那个年代,冬天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场难以避免的灾难。
随便一场大雪,就能让村子里瞬间失去上百条的生命。
山上早变得光秃秃的,就连枯叶都成了人们争抢的对象。
如果能建立国有的煤矿,招聘大量工人,这不仅能解决大批居民的就业问题,还可以生产蜂窝煤。
蜂窝煤主要由煤面制成,成本比木炭低得多,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取暖燃料。
清政府一直到乾隆年间,国家局势趋于稳定后,才开始大规模地开发煤矿。
而当下,仅仅准许云南及山西的个别地区为了煎银、采铜、炼铁进行煤矿开采,并且那些开采的煤矿大多都是规模较小的煤窑,没有大型的煤矿。
就在前几日的早朝上,朝廷当机立断,直接成立了煤炭局,并迅速派人前往京都周边地区以及山西等地寻找煤矿,进行开采工作。
朝廷还将蜂窝煤的制作方法公之于众,鼓励煤商、制作并售卖。
同时朝廷要大规模开矿、对于这些官窑和民窑,朝廷大多执行“招商开采”的政策。
商民只要取得“照”“票”等开采资格,便可以自行经营,不过需要领贴输税,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税赋。
一旦找到煤矿,用煤面加上黄泥,就能制造出蜂窝煤进行售卖。
这一举措,不仅为朝廷增加了可观的财政收入,还大大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对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同时,使用煤的好处数不胜数。
首先,在古代,根本不用考虑中毒的问题。
因为当时的房子大多透风,窗户还是用纸糊的,通风性良好,不会出现因煤炭燃烧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情况。
而且煤炭耐烧,温度高,成本比会冒黑烟的黑炭还要低,燃烧时也不会冒黑烟,使用起来干净又便捷。
同时冶炼金属需要高温也只有煤炭能达到这个温度。
旨意下去。
很快,京城地区以及北方地区的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叫做蜂窝煤的新鲜玩意儿进行售卖,煤块被模子压成规整的圆柱,十二个孔洞,价格十分亲民,每筒仅售二文钱
消息一经传开,老百姓们纷纷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
“这东西真能烧?”
白发老妪攥着铜板犹豫,却见店家当场点燃——火苗“腾”地窜起,无烟无味,可以烧两个时辰!
“真,比真金白银还真。”
这小小的蜂窝煤,就像冬日里的一把火,温暖了无数底层百姓的心。
这个冬天,因寒冷而冻死的人数一下子减少了八成,蜂窝煤的出现,成为了这个寒冷冬天里的希望之光。
裹着补丁棉衣的老汉就着煤炉烤红薯,香气混着煤烟飘出。
妇人用蜂窝煤烧水做饭,省下的柴火能换一斗糙米。
宫里也把最低端的黑炭换成了蜂窝煤。
.....
苏培盛迅速走到胤禛身边,微微俯身,低声禀报。
“皇上,翊坤宫周宁海过来禀报、华妃娘娘有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