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快穿影视剧之老丁和江德福是连襟 > 第787章 甄嬛传、非吾不贤,实命相恶(32)

快穿影视剧之老丁和江德福是连襟 第787章 甄嬛传、非吾不贤,实命相恶(32)

    但胤礽心里始终还是要为弘晳考虑。

    不过是俯首称臣罢了,反正自己都已经被囚禁了这么多年,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曾经的心高气傲早已被岁月磋磨殆尽,他的心也快要被寂莫、压抑折磨得疯了。

    “皇上,罪臣如今已是心如枯木,形如死灰,能得以苟活并享受荣养,于愿已足,实在不劳烦皇上费心了。”

    十二年的咸安宫岁月,锦衣玉食喂不活他的心,倒养出一身郁气,咳起来像是要把五脏六腑都呕出来。

    身子也跟着剧烈颤抖,脚步踉跄地坐到椅子上。

    他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口茶水,这才感觉舒服了一些。

    胤禛看着眼前这个一副活不起的废太子。

    他清楚,胤礽身体上应该没有什么严重的病症,有病,那也是心病。

    在众多兄弟之中,论本事,最厉害的便数胤礽。

    他德才兼备,无论是学问、骑射还是各类艺能,自幼便按照帝王的标准培养,所以胤禛内心深处,其实是最想重用他的。

    只是,康熙将他培养得太过完美,以至于胤礽成长起来后,连康熙自己都心生忌惮。

    毕竟皇权至上,在帝王心中,始终是先有君臣,后才有父子。

    这世间最可怕的,从来不是无才无德,而是德才兼备却生错了位置。

    皇帝和太子既是父子,也是政治上的对手。

    权力,这股无形却强大的力量,远比资本更能使人的性情发生异化。

    四十年的太子,你当你也麻。

    怪什么,怪就怪,康熙太能活了。

    胤礽每日都活得小心,谨小慎微,精神高度紧张。

    展现得过于强势,会引发老爹的猜忌;若无所作为,又会被视为无能。

    再加上一群心怀鬼胎、只会给自己挖坑的兄弟在旁觊觎,最终精神崩溃,急于上位,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想当初,胤禛和老十三可是跟着太子混的,与他的关系比旁人更亲近些。

    所以今天他来到咸安宫,对这位二哥,心里是有安排的,现在就看他自己愿意不愿意走出去了。

    “二哥,你再这么度日,怕是要不了多久、不死也废了、朕想给你挪动挪动,就看二哥愿意不愿意了。”

    胤礽虽然被囚禁在这一方天地,对外界的事情根本就不知道,但他还没得了失心疯。

    他笑了起来、先帝临死的两条遗愿,一个是将他永久囚禁咸安宫,另一条就是封弘晳为亲王。

    “哈哈哈、四弟啊,早死晚死终究都是一死,我早就活够了。你就不怕此举违背了先帝的圣意吗?”

    你可不能死啊,偌大的大清,谁能像你这般有能力替朕分忧办差呢。

    胤礽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毕竟他接受的是正统皇家教育,骨头里刻着的是大清的江山、对大清的忠心和归属感毋庸置疑。

    这也是他如此想用胤礽的重要原因。

    兄弟间平日里的内斗归内斗,但涉及有损国家基业的大事,他相信胤礽是不会做的。

    就算胤礽真想反,也绝不可能联合外人对抗大清,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所以这也是咱们的优良传统,平时小打小闹的不算、真有事了,还是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

    经过这十二年的磨难,心性得到了磨炼,如今正是合适的时候让他出去,为大清开拓事业。

    将他留在朝堂,以他曾经的身份,肯定会不自在,毕竟他好歹也当了四十来年的太子,也是要面子的。

    “不怕,祖宗那里等朕百年我亲自去说、二哥你就痛快说,干还是不干吧。”

    他怕个鸡毛,谁的祖宗啊,老子可是正宗华夏人,找也找不到他头上。

    胤礽听闻,坐直了身体,神色严肃起来。

    “你先说,到底要让我干什么。”

    “我要解除海禁,恢复与各国的海上贸易。西北战事耗得钱粮见底,不靠海上贸易补一补,难道等着百姓揭竿而起?同时,朕还要派遣大清的人前往各国学习,把大清所没有的先进技术学到手。”

    有些棋子,放对了地方,就能盘活整盘棋。

    二哥,他就是想当死棋,也得给朕活起来,干活去。

    现在大西洋彼岸已经有了工业革命的苗头了,工业在飞速发展,用不了多久机械就会代替了手工劳动、到时候就真的赶不上了。

    而咱们这还是封建农耕社会、只靠他一个人来做和指挥那还不得累死啊。

    况且,华夏大地不管是什么好东西,在那帮西洋“黄毛子”那里都是抢手的很。

    重启海禁,将这些东西运往海外,换成大把的银子回来。

    同时,鼓励商户出海经商,把西洋人的钱财源源不断地搞回大清,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他需要多派些人出去,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带回来先进的设备。

    不仅能推动大清的发展,自己治理国家也能轻松许多。

    虽然朝廷和西方一直都没有断了联系,但是总归还是要自己的人亲眼见到的更加可靠。

    “我真没看出来,咱们兄弟里,你胆子最大、海禁是先帝定的铁律,防倭患、固海防、四弟竟敢动这块铁板?”

    “二哥,朕是天子,铁律改就完了、出去比在朝堂更适合你。”

    胤礽听闻,挑眉,嘴角勾起略带嘲讽的笑。

    “你怎么就如此笃定我会答应呢?”

    “二哥,你会答应的,不是吗?”

    胤礽的心确实被说动了。

    被囚禁的日子、每天见一样的人,重复一样的事,就是在混吃等死。

    可是,自己已经五十出头,心动,身还能动吗?

    真的可行吗?

    他看着胤礽没有反对而是沉默,他就知道自己赌对了,胤礽会去。

    “二哥,朕会封您为理亲王。接下来这些日子,朕会安排太医前来为您悉心调理身体。等一切安排妥当,你就等着出去吧、如能成事,这将是大清之幸,也是二哥之幸。”

    一直到深夜,他们两个聊到了很晚,从解海禁的具体策略,到出海之后的各项事宜,都事无巨细地商讨了一番。

    待雍正起身离去,胤礽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深深地吐出一口浊气。

    非吾不贤,实命相恶。

    既有如此机遇,何妨奋力一搏?也好过混吃等死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