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寒门宰辅 > 第84章这就建国了?!!

寒门宰辅 第84章这就建国了?!!

    杨业说:“你们准备好了就调。一个月之内吧。”

    也就是说,他的新兵器,一个月后就能交付了。

    孟坤点头:“好,我们即刻回去准备。”

    杨业:“到时候,孙将军会来接收这五万人。”

    孟启暗暗佩服杨业的英明:齐莲儿就算是知道了他们转投了杨业,短期内是没可能攻打襄阳。

    “中华城”跟周围的关系暂时很好。

    这难得的空窗期,要拿来练兵的最佳时机。

    孟启久闻杨业练兵的本事,其实巴不得杨业帮他把襄阳城里的两万人也练练。

    孟坤回去,挑了五万人出来。

    两个关口同时挂上了杨业亲手写的“中华国”三个大字。

    于是杨业的国土顿时扩大了百倍不止。

    这样一来,“中华城”等于就成了这个小国家的都城。

    襄阳到南关之间的五个郡县,六十多个村子,数万百姓们奔走相告:当初杨业让他们等等,原来是这个意思。真是太好了!!

    大家敲锣打鼓的赶到“中华城”外询问是不是真的。

    杨业本来不打算搞那么大动静的,弄得好像君王登基一样。

    可是卫兵看到那么多人,有些害怕,来请了他好几次。

    外面天寒地冻,还下雪了。

    杨业怕他们一直不走,只能出来。

    他在城墙顶上一出现,下面欢呼声雷动。

    “杨先生万福。”

    杨业拿了个黄铜做的扩音器,说:“诸位乡亲放心。有我杨业一天,只要各位勤劳肯干,我们定能衣食无忧。现在都回去吧。天冷。”

    百姓们欢呼雀跃,喜形于色的散了。

    -----

    齐姝收到消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给齐莲儿送信。

    齐莲儿气得在书房里摔东西。

    只是她生气归生气,压根没有兵可以派。

    齐姝很慌张:好好的,她就从腹地关口,成了边关。

    友军变敌军。

    手里只有两万兵,还有五千是女人。

    就算杨业不打她,难保别的领国不绕过襄阳来攻打她。

    可怎么办?!!

    杨业却叫人给她送了一封信:“守好南阳,不必怕。”

    齐姝瞬间松了一口气,有些想哭:杨先生啊。你这是向我承诺不会来攻打南阳关吗?

    齐莲儿到底是有多糊涂,才会赶走你这么好的人啊。

    早上齐姝照例在城墙上巡逻,却见出关往南的大门边挤满了百姓。

    齐姝皱眉问旁边的士兵:“这是怎么了。”

    那士兵小声回答:“都是听说杨先生收了襄阳和南关,去投奔的百姓。”

    齐姝张口结舌。

    按照律法,这算是叛国。

    可是,我能怎么办?

    捉住全杀了?

    关上大门不准他们出去?

    真正想走的人,是留不住的。

    越是不让,他们越想跑,哪怕翻墙也要出去。

    况且留下他们,我就能保证他们的安全和温饱了?

    跟着杨业,这里大部分人都能活下来。

    齐姝咬牙:“打开城门,放行,不要阻拦。”

    士兵也轻叹,下去传令了。

    城门一开,百姓向潮水一样涌了出去。

    有人回头,冲城楼上行了个礼。

    那是在感谢齐姝放他们走。

    齐姝湿了眼眶:“民心所向就是这个意思吧。杨先生,你做到了。”

    杨业这边,由孙大牛把孟坤送来的五万人挑选了一下。

    挑出了一万老病残。

    白发苍苍,黑瘦如柴。

    其中不少,站着都摇摇晃晃。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

    杨业望着那无数沉默而又带着几分不安的脸,心里感慨万分,朗声说:“诸位放心,你们都是大乾的功臣。我杨业,绝对不会弃你们不顾的。”

    不少人哭出了声:“谢谢杨先生。”

    “杨先生,我们现在是累赘了。”

    说到底,他们是为大乾打仗,不是为杨业。

    大乾江山也是齐家的,不是杨业的。

    杨业要不管他们,他们也没有话说。

    杨业说:“不,你们不是累赘。是你们保家卫国,大乾的百姓才能过上几年安稳日子。我的那些政令才能平稳推行下去。所以我的的政绩,有你们一分功劳。你们就能安心养老不用想那么多。”

    为老兵养老,不仅是军队问题,更是边防稳固的问题。

    因为所有人都会老,除非年纪轻轻就死在战场上。

    给死在战场上的士兵发抚恤金,大家看得见。

    可是年老退役士兵的去向,却鲜有朝堂显贵关心,

    其实,只有士兵老有所养,才能无后顾之忧的为国家冲锋陷阵,才愿意背井离乡跟亲人分离,才愿意在遥远艰苦的边关度过最好的年华。

    杨业又说:“有家人的,愿意回家的,来我这里登记领抚恤金。没有家人的,或者不愿回家的,可以住进‘中华城’的‘养老院’。有身体尚可,愿意干点活的,留下在城里扫地打杂,我另外给工钱。”

    老兵们热泪盈眶,纷纷行单膝跪礼:“多谢杨先生。誓死捍卫中华,有召必回。”

    这个“养老院”就开在

    杨业同时让人去各个乡镇贴了征兵告示。

    结果报名者踊跃。

    最后整顿出来的军队,竟然比最初的五万人还多了一万。

    之前也有年纪轻轻,但是实在太瘦弱,不适合当兵的,被挑出来去种田了。

    反正两关之间的大片土地也需要人耕种。

    点完兵,就开始练兵。

    孙大牛一人发了个牌子,挂在脖子上,上面有编号和姓名。

    戴上这个牌子就是杨业正儿八经的兵了。

    ------

    周边国家君主收到消息,心情各异。

    有些倒吸冷气:杨业果然不是一般人。

    这才多久啊,不费一兵一卒,就把一个小国给建起来了?!!

    面积人口都成倍涨。

    王雨荷兴奋得在她的御书房里走来走去:“杨业,你太强了,朕看中的男人果然有本事!!”

    楚皇也得意洋洋,对皇后扬了扬手里的信:“看看,看看。我们闺女的眼光真是不错呢。”

    也有人说:杨业真是傻到家了。

    一个针眼大的国家,还把那么多累赘都背上。

    能干得下去,才怪!!

    看着吧,他那个小破国家肯定撑不到夏粮成熟,就要闹饥荒。

    到时候,他为了养活这么多老弱病残孕,只能出来“打秋风”。

    呵呵,那就来吧,我们也不是吃素的,到时候谁抢谁还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