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末日刀渊 > 第81章 江南一统,天下侧目!

末日刀渊 第81章 江南一统,天下侧目!

    议事厅内,一片死寂。

    宋智、宋鲁等人脸上,不甘与挣扎渐渐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思索。

    最终,化为对阀主决断的认同。

    宋缺的分析,如同冰冷的刀锋。

    剖开了岭南看似安稳的表象,露出了其下汹涌的暗流与致命的危机。

    宋师道看着父亲膝上,那柄裂开的水仙刀。

    再看着父亲眼中,那虽败犹坚的深沉光芒。

    心中豁然开朗。

    他第一个站起身,躬身道:

    “孩儿谨遵父亲之命!”

    “愿为先锋,整合岭南各部,归附少帅府!”

    宋智、宋鲁等核心长老,也纷纷起身,肃然行礼。

    “谨遵阀主之命!宋阀上下,愿归少帅府!”

    宋缺看着众人,微微颔首。

    他拿起膝上裂开的水仙刀,手指再次拂过那道刺目的裂痕。

    眼神深处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痛惜。

    随即,化为更加坚硬的决心。

    “传令山城,开府库,整军备。”

    “三日后,随我赴扬州!”

    宋缺败于白夜天,宋阀举族归附少帅府的消息。

    如同燎原的野火,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整个江南。

    继而,震撼天下!

    岭南。

    这片一直由宋阀牢牢掌控的土地。

    几乎在宋缺命令下达的同时,便开始了高效而彻底的整合。

    宋阀庞大的战争机器,轰然启动。

    原本散布在岭南各地,由宋阀旁支或亲附势力掌控的坞堡、军镇、水寨。

    在宋师道、宋鲁等人持阀主令,亲自督导下。

    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抵抗,便纷纷改旗易帜。

    一面面绣着“宋”字的大旗被降下。

    换上了代表少帅府威严的“寇”字大纛。

    各地的府库被打开。

    囤积多年的粮秣、军械,被源源不断地清点、装船。

    沿着密布的水网,运往集结地。

    宋阀经营多年的精锐私兵——“天刀卫”。

    以及各地依附的乡兵、水军,总计超过五万之众。

    开始向岭南核心山城,以及通往长江的水陆枢纽集结。

    军容整肃,刀枪如林,旌旗蔽日。

    一股庞大的战争力量,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整合成型。

    其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与此同时,少帅府的反应,同样迅疾如雷。

    寇仲与徐子陵,早已在扬州翘首以待。

    当宋缺亲率宋阀核心人物,及第一批精锐抵达九江时。

    少帅府以最高规格相迎。

    寇仲亲自出城十里相迎,姿态放得极低,执晚辈礼甚恭。

    徐子陵则站在寇仲身侧,气度沉凝。

    目光深邃地打量着那位,虽败犹荣、气势依旧如山如岳的“天刀”。

    扬州少帅府内。

    一场决定江南未来格局的会盟,在平静中完成。

    没有繁复的仪式,没有虚伪的客套。

    宋缺代表宋阀,寇仲代表少帅府。

    在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盟约上,郑重签字、用印。

    盟约核心只有两条:

    其一,宋阀及岭南全境,无条件归附少帅府,接受寇仲节制。

    其二,寇仲尊宋缺为军师上将军,统领新整合的江南水陆大军。

    宋师道、宋鲁等宋阀核心皆得高位。

    宋阀利益在少帅府框架内,得到充分保障。

    盟约落定的同时。

    消息便通过早已准备好的信鸽和快马。

    飞向少帅府控制的每一个角落,飞向江南尚在观望的大小势力。

    效果,立竿见影。

    曾经依附沈法兴,在太湖地区颇有势力的李子通。

    在得到宋阀归附的消息后,连夜拔营。

    放弃了经营多年的水寨,带着数千残部,仓惶渡江北逃。

    试图投奔踞于洛阳的大隋新君。

    然而,寇仲早已料到此着。

    派出手下大将陈长林,率精锐水师于长江口拦截。

    一场激战,李子通部被击溃。

    其本人被陈长林阵斩,首级传檄江南。

    至于那些散落在吴郡、会稽等地的沈法兴残余势力。

    更是树倒猢狲散。

    或向少帅府地方官员缴械投降。

    或被宋鲁率领的岭南军,以犁庭扫穴之势迅速剿灭。

    至此,从岭南五岭,到长江之滨。

    从鄱阳大泽,到东海之滨。

    所有曾经割据、观望、摇摆的力量。

    在宋阀这面大旗,彻底倒向少帅府后。

    或被雷霆扫灭,或望风归降。

    短短一个月内。

    江南大地完成了自晋室南渡以来,从未有过的真正一统!

    一个以少帅府为核心,融合了少帅府的“天命军”,以及宋阀深厚底蕴的庞然大物。

    在长江南岸巍然矗立!

    其整合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天下侧目。

    更让刚刚在洛阳粉墨登场的北方势力,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当江南一统的消息,如同飓风般席卷至洛阳时。

    这座刚刚经历“新朝”建立的帝都。

    却笼罩在一片,外强中干的肃杀与压抑之中。

    皇宫,紫微殿。

    十二岁的越王杨桐,如今的大隋“新帝”。

    穿着明显大了一号的龙袍,局促不安地坐在宽大的龙椅上。

    小脸绷得紧紧的,眼神里充满了茫然与惊恐。

    他只是一个,被骤然推到风口浪尖的孩子。

    真正掌控着这座殿堂,乃至整个洛阳城命运的。

    是分列御阶之下的两股势力。

    左侧,是以宇文阀宇文化及为首,簇拥着靠山王杨林的一派。

    宇文化及身着紫袍,面容阴鸷,眼神锐利如鹰。

    周身散发着冰冷霸道的气息。

    他身后站着宇文无敌、宇文成都等宇文阀核心高手。

    以及部分依附宇文阀的关陇军将。

    靠山王杨林须发皆白,但腰杆挺直如松。

    他身着亲王蟒袍,脸色沉凝。

    眼神复杂地,看着御座上的小皇帝。

    他代表着大隋皇室,最后一点残存的威严和力量。

    如今,却不得不与宇文阀联手。

    以“匡扶隋室”为名,行争权夺利之实。

    右侧,则是以陇西李氏家主李渊为首。

    身边跟着次子李世民。

    以及王珪、裴寂等,关陇门阀核心人物和五姓七望的世家代表。

    李渊面容儒雅,气度雍容。

    嘴角常含着一丝,令人捉摸不透的笑意。

    李世民侍立其侧,年轻英武。

    目光沉稳而深邃,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殿内局势。

    他们代表着关陇集团最顶级的门阀势力,以及盘根错节的世家利益。

    殿内的空气,凝重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江南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