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皇后 第225章 民女陈梅娘
热门推荐:
让你直播讲名着,你说红楼是鬼书
异星雄豪
人在北美做牧师,开局给太太驱魔
重生小屁孩开局单挑百米巨蟒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万物之贼
地星复苏之昆仑大帝
【景零】蜂蜜陷阱就要下给幼驯染
修仙:第二灵根助我长生
同她一样,容臻将这个案子细细想过,没有发现与他有什么关联的地方,若真要说,就是他那段时间不在京都,在临安。
这个案子皇帝交给了刑部尚书主查,其余五部尚书配合辅助,且权限极高。
若刑部尚书查到了皇亲国戚头上,即便是太子,也必须配合调查。
他怕漏了什么,怕柳家与其有所关联,找柳家表兄无果之后,又去往京兆府,去见柳博卿。
柳博卿坐在京兆府大牢中,破旧的桌子上却摆放着纸墨,他正十分悠闲的作画,一点也不似在坐牢。
听见脚步声,他也没有丝毫要起身的意思,手中毛笔十分稳健,笔走龙蛇,一簇栩栩如生的兰花便跃然纸上。
容臻站在牢外看着他,出声喊他,“舅舅。”
柳博卿这才看向他,放下毛笔,起身朝他走来,见他神色严肃,笑道,“怎么这样严肃,可是又发生了什么?”
容臻皱眉,“我来问你一件事。”
“上次你来我就说过,拐卖一事与我无关,你怎么就不信呢?”他无奈道。
容臻定定地看着他,“我今日来不是为了拐卖案。”
柳博卿诧异:“那是?”
“今日是皇祖母的寿辰,但却在晌午时分,响起了登闻鼓的声音。”容臻凝眸看着他,“是皇宫外的登闻鼓,敲鼓的是一对从江州而来的老夫妻,他们的儿女被江州知府所害,此事你可知情?”
柳博卿疑惑地看着他,“我怎会知晓?”
“这样一对老夫妇能安全从江州抵达京都,必然有人一路暗中相护,你觉得,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柳博卿思索一瞬,“你是认为,他们是冲着你来的,你觉得此事或许与我有关,才来找我?”
“嗯。”容臻点头,“你当知道宫门外的登闻鼓代表着什么,都不用等查实,江州知府必然要下狱。”
柳博卿看着眼前的容臻,他自来都是风光霁月的少年郎,即便被教养得矜贵持重,但眉宇间也总带着两分少年气,但近两年来他的稚嫩褪去,越加成熟,也越来越像一个储君。
他知道容臻在担心什么,想了想,还开口说明了自己和江州知府之间的关联。
“江州知府与我是同窗,少年时也曾把酒言欢,但他祖上出身赫连家,自你母亲入主中宫,我与他之间便少了许多交流。直到他去了江州……”
柳博卿转身,朝着桌边走去,缓缓坐下,“前年他似乎遇到了一些困难,向我借了五百两,但奇怪的是,不出半个月,他就还给了我。尔后偶有书信往来,也会寄给我一些当地风味。”
“他的为人如何?”容臻问道。
“为人……”柳博卿想了想,“不太稳重,容易被人左右心神,但也算是个君子。”
“君子?君子会做出戕害百姓的事?”容臻冷笑一声,怀疑他口中所言的真假。
柳博卿抬头扫了他一眼,“自他去江州至今,已有十余年,我与他便有十余年不曾见过,人心易变,早年的他不能代表如今的他。”
容臻深深地看他一眼,将埋藏在心头许久的话问出了口,“拐卖一案牵涉重大,宋家与柳家都牵涉其中,再近一步,便是我和母后。轻则废后废储,重则株连家族,你为什么还能这样悠闲地牢中作画?”
他的语气中含着深深的不解,传入了柳博卿的耳朵里。
柳博卿却仍然不以为然,“你们不会有事,只要你们没事,我就不会有事。”
容臻被他这句话气笑了,但柳博卿却丝毫没有要再开口的意思。
“舅舅!”
柳博卿叹了口气,“回去吧,这里不是储君该来的地方。”
容臻毫无办法,只觉无力极了,拂袖离去。
回宫之后,他直接去了皇后宫里。
皇后知道他去过京兆府大牢,担忧地问他,“如何?你舅舅可有说明原委?”
容臻摇了摇头,“他什么都不愿意说,也不知道何处来的底气,竟然觉得母后你与我搅入拐卖一案之中不会有事。”
皇后一怔,自己兄长是个什么样的性子她在清楚不过,他既然这么说了,就必然有所倚仗。
可就连她和太子都没有把握,他为何这样有把握?
柳家出身不显,祖荫不丰,若非如此,当年也不会被皇上选中。
所以,皇后很清楚,他们没有什么免死金牌,犯下这样的事,根本没有任何倚仗,除非……
她在殿中走来走去,思及此,却顿住了脚步。
柳家能走到今日,靠的是皇帝垂怜,若要说有什么倚仗,就只有皇帝和太子。
这样的案子,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唯一能靠的只有皇帝。
她睁大了眼,突然想到了一件事,那是好几年前发生的事,那几年的事她都已经有些模糊了,但那次皇帝说的话,她却记忆深刻。
“我想起来了!”
容臻眉眼微动,定定地看着眼前的母后,她转身看过来,脸色不算好看。
“你父皇曾经说过,更换储君于朝堂不利,于江山不利,他这一生,不会废储。所以,他一直对你十分严苛,是对你寄予厚望。”
“他经历过夺嫡的艰辛,知道其中苦楚和辛酸,所以他不希望你们再走上这样的道路,才会早早定储。”
皇后懊恼地捏了捏拳头,“那日皇上与我说完这段话便离开了,而你舅舅紧接着就道了,我猜想他该是早就到了,却没有露面,想来他一定听到了皇上的这席话,却隐而不发。”
容臻心中惊异,父皇在他眼里一直都是个严厉的父亲,他从来都没有表现过对自己的爱意,而自己对他也更多的是尊敬,父子之间的孺慕之情少之又少。
但他却没想到,父皇竟然同母后说过这样的话。
依照母后话里的意思,舅舅正是因为知晓了这一点才无所畏惧,那么拐卖案他也得推一把,要让舅舅和柳家彻底断了这个念头。
他是储君,是这个国家的太子,不是柳家的太子。
容臻跟皇后道别之后,就转道去了郡主府,今日太后生辰宴上没有依照他和安宁的预想发生,又出现了江州知府这个新案子,他有了新的想法。
而另一边,容礼带着顾青萝回到了王府,管事却上前说话,神色略沉。
“殿下,大皇子殿下半柱香前来了王府,正在正堂等您。”
容礼诧异,他们在父皇面前不得不表现得关系友好,但私底下却没有任何交情,他来做什么?
他想了想,大步朝前堂走去,察觉顾青萝跟在后面,回头吩咐了一句,“回你的院子,好好反省。”
正堂。
容钰悠哉坐在椅子上,旁边的茶几上放着泡好的碧螺春,身旁站着一个小厮,但身高有些矮,站姿还有些奇怪。
容礼眯了眯眼睛,大步进去,“大皇兄可是稀客,今日怎么来了我府上?”
“我知道三弟手中的拐卖案有些难办,正巧我最近碰到了一个人,或许对三弟有用,所以我将她给你送来。”
容钰坐在椅子上,抬头看向走来的容礼,脸上带着意味不明的笑容。
“哦?”容礼目光转移到他身旁的小厮身上,“莫不是你身旁这个小厮有什么来历?”
容钰端起茶喝了一口,慢条斯理的,一点都不着急。
“大皇兄什么都不说,那你送的人,小弟可暂不敢收。”容礼知道他有话没说完,也不喜欢他这样有话不说的做派,淡淡地说道。
容钰手臂微抬,身后的小厮便动了起来。
她一瘸一瘸地走到堂中跪下,磕头行礼,“民女陈梅娘见过昭义王爷,民女的夫君就是今日敲响登闻鼓那对老夫妻的儿子。”
容礼猛的站起来,他瞳孔微震,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之人。
这个案子皇帝交给了刑部尚书主查,其余五部尚书配合辅助,且权限极高。
若刑部尚书查到了皇亲国戚头上,即便是太子,也必须配合调查。
他怕漏了什么,怕柳家与其有所关联,找柳家表兄无果之后,又去往京兆府,去见柳博卿。
柳博卿坐在京兆府大牢中,破旧的桌子上却摆放着纸墨,他正十分悠闲的作画,一点也不似在坐牢。
听见脚步声,他也没有丝毫要起身的意思,手中毛笔十分稳健,笔走龙蛇,一簇栩栩如生的兰花便跃然纸上。
容臻站在牢外看着他,出声喊他,“舅舅。”
柳博卿这才看向他,放下毛笔,起身朝他走来,见他神色严肃,笑道,“怎么这样严肃,可是又发生了什么?”
容臻皱眉,“我来问你一件事。”
“上次你来我就说过,拐卖一事与我无关,你怎么就不信呢?”他无奈道。
容臻定定地看着他,“我今日来不是为了拐卖案。”
柳博卿诧异:“那是?”
“今日是皇祖母的寿辰,但却在晌午时分,响起了登闻鼓的声音。”容臻凝眸看着他,“是皇宫外的登闻鼓,敲鼓的是一对从江州而来的老夫妻,他们的儿女被江州知府所害,此事你可知情?”
柳博卿疑惑地看着他,“我怎会知晓?”
“这样一对老夫妇能安全从江州抵达京都,必然有人一路暗中相护,你觉得,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柳博卿思索一瞬,“你是认为,他们是冲着你来的,你觉得此事或许与我有关,才来找我?”
“嗯。”容臻点头,“你当知道宫门外的登闻鼓代表着什么,都不用等查实,江州知府必然要下狱。”
柳博卿看着眼前的容臻,他自来都是风光霁月的少年郎,即便被教养得矜贵持重,但眉宇间也总带着两分少年气,但近两年来他的稚嫩褪去,越加成熟,也越来越像一个储君。
他知道容臻在担心什么,想了想,还开口说明了自己和江州知府之间的关联。
“江州知府与我是同窗,少年时也曾把酒言欢,但他祖上出身赫连家,自你母亲入主中宫,我与他之间便少了许多交流。直到他去了江州……”
柳博卿转身,朝着桌边走去,缓缓坐下,“前年他似乎遇到了一些困难,向我借了五百两,但奇怪的是,不出半个月,他就还给了我。尔后偶有书信往来,也会寄给我一些当地风味。”
“他的为人如何?”容臻问道。
“为人……”柳博卿想了想,“不太稳重,容易被人左右心神,但也算是个君子。”
“君子?君子会做出戕害百姓的事?”容臻冷笑一声,怀疑他口中所言的真假。
柳博卿抬头扫了他一眼,“自他去江州至今,已有十余年,我与他便有十余年不曾见过,人心易变,早年的他不能代表如今的他。”
容臻深深地看他一眼,将埋藏在心头许久的话问出了口,“拐卖一案牵涉重大,宋家与柳家都牵涉其中,再近一步,便是我和母后。轻则废后废储,重则株连家族,你为什么还能这样悠闲地牢中作画?”
他的语气中含着深深的不解,传入了柳博卿的耳朵里。
柳博卿却仍然不以为然,“你们不会有事,只要你们没事,我就不会有事。”
容臻被他这句话气笑了,但柳博卿却丝毫没有要再开口的意思。
“舅舅!”
柳博卿叹了口气,“回去吧,这里不是储君该来的地方。”
容臻毫无办法,只觉无力极了,拂袖离去。
回宫之后,他直接去了皇后宫里。
皇后知道他去过京兆府大牢,担忧地问他,“如何?你舅舅可有说明原委?”
容臻摇了摇头,“他什么都不愿意说,也不知道何处来的底气,竟然觉得母后你与我搅入拐卖一案之中不会有事。”
皇后一怔,自己兄长是个什么样的性子她在清楚不过,他既然这么说了,就必然有所倚仗。
可就连她和太子都没有把握,他为何这样有把握?
柳家出身不显,祖荫不丰,若非如此,当年也不会被皇上选中。
所以,皇后很清楚,他们没有什么免死金牌,犯下这样的事,根本没有任何倚仗,除非……
她在殿中走来走去,思及此,却顿住了脚步。
柳家能走到今日,靠的是皇帝垂怜,若要说有什么倚仗,就只有皇帝和太子。
这样的案子,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唯一能靠的只有皇帝。
她睁大了眼,突然想到了一件事,那是好几年前发生的事,那几年的事她都已经有些模糊了,但那次皇帝说的话,她却记忆深刻。
“我想起来了!”
容臻眉眼微动,定定地看着眼前的母后,她转身看过来,脸色不算好看。
“你父皇曾经说过,更换储君于朝堂不利,于江山不利,他这一生,不会废储。所以,他一直对你十分严苛,是对你寄予厚望。”
“他经历过夺嫡的艰辛,知道其中苦楚和辛酸,所以他不希望你们再走上这样的道路,才会早早定储。”
皇后懊恼地捏了捏拳头,“那日皇上与我说完这段话便离开了,而你舅舅紧接着就道了,我猜想他该是早就到了,却没有露面,想来他一定听到了皇上的这席话,却隐而不发。”
容臻心中惊异,父皇在他眼里一直都是个严厉的父亲,他从来都没有表现过对自己的爱意,而自己对他也更多的是尊敬,父子之间的孺慕之情少之又少。
但他却没想到,父皇竟然同母后说过这样的话。
依照母后话里的意思,舅舅正是因为知晓了这一点才无所畏惧,那么拐卖案他也得推一把,要让舅舅和柳家彻底断了这个念头。
他是储君,是这个国家的太子,不是柳家的太子。
容臻跟皇后道别之后,就转道去了郡主府,今日太后生辰宴上没有依照他和安宁的预想发生,又出现了江州知府这个新案子,他有了新的想法。
而另一边,容礼带着顾青萝回到了王府,管事却上前说话,神色略沉。
“殿下,大皇子殿下半柱香前来了王府,正在正堂等您。”
容礼诧异,他们在父皇面前不得不表现得关系友好,但私底下却没有任何交情,他来做什么?
他想了想,大步朝前堂走去,察觉顾青萝跟在后面,回头吩咐了一句,“回你的院子,好好反省。”
正堂。
容钰悠哉坐在椅子上,旁边的茶几上放着泡好的碧螺春,身旁站着一个小厮,但身高有些矮,站姿还有些奇怪。
容礼眯了眯眼睛,大步进去,“大皇兄可是稀客,今日怎么来了我府上?”
“我知道三弟手中的拐卖案有些难办,正巧我最近碰到了一个人,或许对三弟有用,所以我将她给你送来。”
容钰坐在椅子上,抬头看向走来的容礼,脸上带着意味不明的笑容。
“哦?”容礼目光转移到他身旁的小厮身上,“莫不是你身旁这个小厮有什么来历?”
容钰端起茶喝了一口,慢条斯理的,一点都不着急。
“大皇兄什么都不说,那你送的人,小弟可暂不敢收。”容礼知道他有话没说完,也不喜欢他这样有话不说的做派,淡淡地说道。
容钰手臂微抬,身后的小厮便动了起来。
她一瘸一瘸地走到堂中跪下,磕头行礼,“民女陈梅娘见过昭义王爷,民女的夫君就是今日敲响登闻鼓那对老夫妻的儿子。”
容礼猛的站起来,他瞳孔微震,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