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个疯子 第685章 其人之道
热门推荐:
海贼:向元帅大人献上忠诚
天命风水师林墨的一生
凡人修仙:真实的修仙界
末世地下皇帝,天黑以后我说的算
柯南:画风不同请不要强行融入
月亮崇拜少司命
急红眼!京圈太子爷被甩后彻底沦陷
重回09:不贷款你们真以为我没钱?
一剑吞鸿
现有、或者说先前的中微子探测手段,其难点除了中微子的捕获概率极低之外,来自各种层面的干扰也是一大难题。
就像秦玉林之前举的那个例子——用细网去河里捞鱼苗、必然会把大鱼一起捞上来,而且绝大多数的时候,捞起来的100条鱼里、不需要的大鱼就占了99条。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滤波系统把“大鱼”挑走,只留下想要的“鱼苗”,甚至是大量的、某种特定品种的“鱼苗”。
但在现阶段,无论材料、技术手段、甚至是理论基础,都很难支持建造这样一台设备。
于是“深空计划”的领导者,直接放弃了研发“设备”,改用最原始的方式——人海战术。
采用人工筛选的方式,将研究阶段中最难的、筛除次要粒子影响的高难度部分,转化为巨大的工作量,以海量的人力来填补技术和理论方面的空白。
对普通人来说,这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各种粒子与靶物质的相互作用事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如果仅靠传统的“人工筛选”,往往这一秒得到的数据还没统计清楚,后面就又堆积了几百、甚至几千份数据。
但对秦玉林和杨佩宁这种被【黑镜】改造过的“人”来说,处理这种工作就像呼吸一样简单。
宏观感知下的时间概念,在微观世界是不适用的。
量子间的信息交互,可以在宏观的一秒钟里传达几年份的信息,这种特性不是弥补效率上的差距,而是直接抹除了“效率”的概念。
“这就是‘五维联合滤波系统’的本质,把技术难题转化为巨大的工作量,再通过量变来引起质变。”
秦玉林神色复杂的叹气道,接着忽然想起什么话锋一转:“你还记得我们之前发现的,前哨基地会移动的那个情况吗?”
我怔了一下点点头:“我在蜂巢基地看到了设计图,是为了在降低成本和人员分散的前提下,通过移动基地内的中微子捕获介质、来增加捕获事件的概率。”
“没错。”
秦玉林扬起眉毛表示肯定:“但他们要移动的不是‘基地内的介质’,六座前哨基地本身就是捕获介质。”
“……啊?”
这次我反应了几秒还是没听懂:“我之前稍微查了一下,中微子探测不是要用液态介质吗?”
“没有这种要求,液态介质只是因为综合性能比较好,所以才会成为主流,但其实固体介质在特定探测上的效果更好。”
秦玉林摆摆手,顺势伸出四根手指:“选择进行中微子探测的介质,需要在满足靶核密度高、信息传输效率高的前提下,进行成本和工程技术难度方面的平衡。”
“但现在因为【大灾难】,只要提案被认为可行,就不需要考虑成本问题,所以前哨基地在设计的时候,就选择了一种超纯晶体作为主要建材。”
“超纯晶体……”
我重复着这个词,不禁想起在各个前哨基地都看到过的、那些隐藏在“水泥墙面”背后的黑色墙体。
“那是介质,也是囚笼。”
秦玉林说出一个代表着阴暗和绝望的词汇,表情却狂热的好像在天台那次一样:“那次太阳风暴之前,六号基地刚刚建成,也代表着NtLp的基建工作彻底结束。”
“在【黑镜】的帮助下,所有人都被改造成了量子态,被囚禁在那些建成基地的介质中,日复一日的研究那些相互作用事件,直到现在。”
“……疯子。”
“是挺疯的,但还没到最疯的地方。”
秦玉林给我打了个预防针,可是看起来更像在炫耀:“‘太阳风暴导致人员失踪’只是个幌子,不只是官方托辞的那种幌子,就连在项目组的内部也是幌子。”
我听到这心里一动:“有95%以上的人都被骗了?”
秦玉林不知道轻蔑还是敬佩的笑了一下:“把技术难题转化成巨大的工作量,这种事情并不是没有先例的,但从前无论怎么辛苦、甚至痛苦,都还只停留在‘人’的范畴。”
“他们骗了‘深空计划’的人。”
我突然感觉太阳穴有点胀痛:“那些人来到月球,以为自己是参与研究和技术攻克的,但其实他们的结局早就注定了,就是变成NtLp的一部分。”
“在这一点上,他们下手比你狠多了。”
秦玉林朝我耸了下肩膀:“‘滤波’的相关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反而需要具备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
“‘深空计划’几乎收集了所有这个专业的人,才勉强满足了最低需求,所以绝不能再有人退出——与其浪费时间做思想工作和心理建设,不如直接撒个谎。”
“但这件事毕竟有违人道主义,所以他们选择了那次太阳风暴,当做这次全员转化的幌子。”
我揉着太阳穴接话道:“如果放在以前,这会是一个非常可疑的借口,但现在有了【大灾难】,只要冠上‘解释不清’的名义,就不需要再解释了。”
秦玉林不置可否的点点头:“所以我才劝你不要插手,这件事可能不符合你、甚至不符合大多数人的道德标准,但现在木已成舟,重新翻出来绝对有害无利。”
“……”
我咬着牙没说话,但不是在琢磨他建议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另外一个小小的矛盾:“说起来,这件事的真相应该是绝密吧?”
“绝密中的绝密。”
“所以为什么会告诉你?”
我皱起眉头打量着秦玉林:“就算你这次见到了深空计划的项目高层,这种事也不算光彩,应该不会主动说聊起来吧?”
“确实,但这也整件事里最精彩的地方。”
秦玉林的咬着牙想控制表情,嘴角却随着抽搐的肌肉、不自觉的挑了起来:“‘深空计划’那四位领导人,他们也被联合政府骗了。”
“什么意思?”
“联合政府用我和杨佩宁的例子,让他们以为‘转变’之后,还可以重新变回人类——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但前提是要有‘躯壳’。”
“你的意思是……”
“他们的‘躯壳’不见了。”
秦玉林点头肯定了我的猜测:“可能是被藏起来了,也可能是毁掉了,总之他们找不到自己的‘躯壳’,所以才想用这个真相来换我帮忙。”
“……”
我又一次看着秦玉林沉默起来。
秦玉林解答了我不少的疑惑,可我不仅没有通透的感觉,反而觉得问题好像更多了。
但不同于从前的毫无头绪,这次出现的所有问题,都非常明确的指向了联合政府。
就像秦玉林之前举的那个例子——用细网去河里捞鱼苗、必然会把大鱼一起捞上来,而且绝大多数的时候,捞起来的100条鱼里、不需要的大鱼就占了99条。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滤波系统把“大鱼”挑走,只留下想要的“鱼苗”,甚至是大量的、某种特定品种的“鱼苗”。
但在现阶段,无论材料、技术手段、甚至是理论基础,都很难支持建造这样一台设备。
于是“深空计划”的领导者,直接放弃了研发“设备”,改用最原始的方式——人海战术。
采用人工筛选的方式,将研究阶段中最难的、筛除次要粒子影响的高难度部分,转化为巨大的工作量,以海量的人力来填补技术和理论方面的空白。
对普通人来说,这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各种粒子与靶物质的相互作用事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如果仅靠传统的“人工筛选”,往往这一秒得到的数据还没统计清楚,后面就又堆积了几百、甚至几千份数据。
但对秦玉林和杨佩宁这种被【黑镜】改造过的“人”来说,处理这种工作就像呼吸一样简单。
宏观感知下的时间概念,在微观世界是不适用的。
量子间的信息交互,可以在宏观的一秒钟里传达几年份的信息,这种特性不是弥补效率上的差距,而是直接抹除了“效率”的概念。
“这就是‘五维联合滤波系统’的本质,把技术难题转化为巨大的工作量,再通过量变来引起质变。”
秦玉林神色复杂的叹气道,接着忽然想起什么话锋一转:“你还记得我们之前发现的,前哨基地会移动的那个情况吗?”
我怔了一下点点头:“我在蜂巢基地看到了设计图,是为了在降低成本和人员分散的前提下,通过移动基地内的中微子捕获介质、来增加捕获事件的概率。”
“没错。”
秦玉林扬起眉毛表示肯定:“但他们要移动的不是‘基地内的介质’,六座前哨基地本身就是捕获介质。”
“……啊?”
这次我反应了几秒还是没听懂:“我之前稍微查了一下,中微子探测不是要用液态介质吗?”
“没有这种要求,液态介质只是因为综合性能比较好,所以才会成为主流,但其实固体介质在特定探测上的效果更好。”
秦玉林摆摆手,顺势伸出四根手指:“选择进行中微子探测的介质,需要在满足靶核密度高、信息传输效率高的前提下,进行成本和工程技术难度方面的平衡。”
“但现在因为【大灾难】,只要提案被认为可行,就不需要考虑成本问题,所以前哨基地在设计的时候,就选择了一种超纯晶体作为主要建材。”
“超纯晶体……”
我重复着这个词,不禁想起在各个前哨基地都看到过的、那些隐藏在“水泥墙面”背后的黑色墙体。
“那是介质,也是囚笼。”
秦玉林说出一个代表着阴暗和绝望的词汇,表情却狂热的好像在天台那次一样:“那次太阳风暴之前,六号基地刚刚建成,也代表着NtLp的基建工作彻底结束。”
“在【黑镜】的帮助下,所有人都被改造成了量子态,被囚禁在那些建成基地的介质中,日复一日的研究那些相互作用事件,直到现在。”
“……疯子。”
“是挺疯的,但还没到最疯的地方。”
秦玉林给我打了个预防针,可是看起来更像在炫耀:“‘太阳风暴导致人员失踪’只是个幌子,不只是官方托辞的那种幌子,就连在项目组的内部也是幌子。”
我听到这心里一动:“有95%以上的人都被骗了?”
秦玉林不知道轻蔑还是敬佩的笑了一下:“把技术难题转化成巨大的工作量,这种事情并不是没有先例的,但从前无论怎么辛苦、甚至痛苦,都还只停留在‘人’的范畴。”
“他们骗了‘深空计划’的人。”
我突然感觉太阳穴有点胀痛:“那些人来到月球,以为自己是参与研究和技术攻克的,但其实他们的结局早就注定了,就是变成NtLp的一部分。”
“在这一点上,他们下手比你狠多了。”
秦玉林朝我耸了下肩膀:“‘滤波’的相关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反而需要具备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
“‘深空计划’几乎收集了所有这个专业的人,才勉强满足了最低需求,所以绝不能再有人退出——与其浪费时间做思想工作和心理建设,不如直接撒个谎。”
“但这件事毕竟有违人道主义,所以他们选择了那次太阳风暴,当做这次全员转化的幌子。”
我揉着太阳穴接话道:“如果放在以前,这会是一个非常可疑的借口,但现在有了【大灾难】,只要冠上‘解释不清’的名义,就不需要再解释了。”
秦玉林不置可否的点点头:“所以我才劝你不要插手,这件事可能不符合你、甚至不符合大多数人的道德标准,但现在木已成舟,重新翻出来绝对有害无利。”
“……”
我咬着牙没说话,但不是在琢磨他建议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另外一个小小的矛盾:“说起来,这件事的真相应该是绝密吧?”
“绝密中的绝密。”
“所以为什么会告诉你?”
我皱起眉头打量着秦玉林:“就算你这次见到了深空计划的项目高层,这种事也不算光彩,应该不会主动说聊起来吧?”
“确实,但这也整件事里最精彩的地方。”
秦玉林的咬着牙想控制表情,嘴角却随着抽搐的肌肉、不自觉的挑了起来:“‘深空计划’那四位领导人,他们也被联合政府骗了。”
“什么意思?”
“联合政府用我和杨佩宁的例子,让他们以为‘转变’之后,还可以重新变回人类——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但前提是要有‘躯壳’。”
“你的意思是……”
“他们的‘躯壳’不见了。”
秦玉林点头肯定了我的猜测:“可能是被藏起来了,也可能是毁掉了,总之他们找不到自己的‘躯壳’,所以才想用这个真相来换我帮忙。”
“……”
我又一次看着秦玉林沉默起来。
秦玉林解答了我不少的疑惑,可我不仅没有通透的感觉,反而觉得问题好像更多了。
但不同于从前的毫无头绪,这次出现的所有问题,都非常明确的指向了联合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