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葫芦葫芦,快快显灵 > 第350章 奇怪的鼓

葫芦葫芦,快快显灵 第350章 奇怪的鼓

    “你是说,覆灭鞑子王庭的时候,他们的八名巫师正围坐在这面鼓之前做着什么奇怪的仪式?”

    “没错,我在对这方面没什么研究,但猜测应该是什么诅咒。”

    姜文起妥妥的就是一个武痴,这也是他能在这个年纪踏足陆地神仙境的原因。不过修炼中人本身就对这些方面很是敏感,这才不远万里的将这面巨鼓带了回来。

    “无妨,若是真的有长生天,那些鞑子灭亡的时候又怎么不显灵?活人朕如今都灭了,还怕虚无缥缈的诅咒不成?”

    英招虽然如此说,可还是让人将巨鼓妥善的保管了起来。如果所猜不错的话,这面鼓就如同汤国的玉玺一般,是镇压国运的存在。

    “姜爱卿,此次北伐的情况朕已经知晓了,你居功甚伟,不知想要何等奖赏啊?”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要是没有其他将士,臣也无法孤身进入草原。”

    “赏,爱卿放心,你们的功劳朕看在眼里,尽皆有赏,明日朝堂之上会有吏部的官员宣布朕的赏赐。”

    “爱卿劳苦功高,明日可不用上朝,只需在家静候赏赐便可。”

    正如英招所说,姜文起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特别是在经历了圆月之变后朝廷官员青黄不接的时候,姜文起用实打实的战功展现出了自己的勇猛。

    不过等到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新的矛盾又出现了。

    原本一切如常,北伐的所有将士都得到不菲的物质上的奖励,姜文起更是被赐予了寻常官员一辈子都无法触及的财富。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种人也没什么 好说的,毕竟这一仗打完,周遭的那些国家恐怕十年之内都不敢再升起进犯心思。

    然而等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英招继续说道:“此次北伐胜利全仰赖文兴伯之勇猛,其功绩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足以见其在带兵方面的天赋,遂朕意让文兴伯以斥候队的百人为根基,组建三万人军伍,赐名虎豹营守卫京都,诸位可有异议?”

    此言一出,众臣议论纷纷。要知道就算汤国以武立国,可实际上京都内部除了御林军就没什么武装力量了,可就算是御林军也只不过是五千人而已。

    如今竟给了姜文起三万的名额,这和把自己的性命交到姜文起手上有什么区别?

    “臣以为不妥。”

    “哦?”英招目露冷色,将目光从姜文起的身上转向了那名站出来的大臣,待听完他将利弊陈述之后,没有思考的便呵斥道,“姜家世代忠臣,姜世叔更是随先帝战至最后一刻,皇家本就亏欠姜家颇多,如今困扰了我国上百年之久的鞑子更是被文兴伯彻底根除,难道朕连如何奖赏都要和尔等商议吗?”

    “够了!”见到那大臣还想解释,英招直接打断,“朕现在怀疑你是有意离间君臣,破坏团结,到底是何居心?”

    见到这么一大顶帽子扣了下来,那名老臣呆立在了原地,浑身不断的颤抖着,仿佛下一秒就会直接一命呜呼。最后还是有人将他拉回了朝列之中,并朝着他示意:放心吧,如今朝堂之上文武一心,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见到如此台阶被送了过来这名老臣才不甘的退了回来。

    然而还没完:“除此之外,封姜文起为文兴公,食万户,世袭罔替,择日于长安街建国公府。”

    “不可啊陛下!”此话一出,不只是之前的老臣,几乎朝堂上的一半的官员都表达了反对,“高祖曾言,除非立国之功,否则汤朝不再授予国公位,陛下怎么可如此违背高祖之志?”

    也不怪众人反应激烈,要知道汤国也就开国时期封了国公,可那时封的国公传袭三代之后全都降为了侯爵。也就是说现在的汤国是没有国公存在的。

    而且在长安街建国公府,要知道长安街距离皇宫外门不过千米的距离啊,假以时日姜文起练好了虎豹营,又能光明正大靠近皇宫的话,他要是真有异心的话那情况必然会很危急。

    “诸卿以为北方大定,我国疆域更是达到了亘古未有之辽阔,诸君以为此等功劳尚不可比拟立国之功吗?”

    “并非如此,陛下不可以把这事混为一谈。”之前被怼的老臣重新站了出来,“文兴伯固然有功,可是年纪尚浅如此大加赏赐恐令其居功自傲。”

    “你是说朕容不下有功之臣?”

    “非也,只是千金之躯坐不垂堂,臣以为若让文兴伯手握重兵且封其国公之位,恐不日便有大乱。”

    “你且上前来。”

    英招冷冷的说道,大臣也从朝列之中走出。

    “再上前来,重复你刚刚的话。”

    “无论如何还望陛下收回成命,否则悔之晚矣。”

    “抬头,看着朕。”

    众人不知道英招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事已至此那名大臣只能按照她的话行事。

    “大胆,仰面视君,意刺王杀驾乎!”没管下方众人的反应,英招再次厉喝,“速速来人将此僚拿下,吵架问斩以示皇威!”

    “都反了,还不来人,朕养你们这些人是做什么吃的?”

    一时间,朝堂之上乱作一团,求情的大臣和上堂拿人的御前侍卫僵持了起来。

    “陛下不可啊,颜公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只是太过直接了,还望陛下息怒。”

    “还望陛下念在颜公几十年如一日的为君分忧之上,赦免他这一次吧。”

    见到众人皆来求情,英招也就示意御前侍卫放开了那名大臣,不过她心中依然不畅快,在此说了一句:“像姜文起这种有功之人,朕想赏赐还需要经过你们这些尸位素餐之人的允许,那朕这个皇帝当的还有什么意思?”

    其实这句话只不过是英招的一句牢骚话,可放进那些大臣的耳中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他们这些人几乎都是寒窗苦读,或者父辈寒窗苦读才能身居如此位置,再加上又是史官着重记录的一部分人。他们追求的除了权利和金钱,更重要的可是身后名。

    如今英招一句话,彻底将他们列为了尸位素餐之人,这又如何能忍?

    “既然陛下觉得臣德不配位,那臣也只有以死明志!”

    “哐!”

    那名大臣不由分说的将头撞向了大殿中的柱子之上,鲜血不断的流出。

    “快叫御医啊!”

    这本就不是英招的本意,见到事情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他又有些慌了。

    不过最后关于姜文起的赏赐还是通过了,与此同时的第二天,无数的请辞书被送到了英招的案牍之上。

    而且就在英招堵着气一一把这些奏书通过之后,那被摆放在国库之中的巨鼓竟和玉玺产生了一丝联系,看不清的能量被它们俩均匀的划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