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末日降临?我反手上报,直接躺赢 > 第171章 人生的轻重

末日降临?我反手上报,直接躺赢 第171章 人生的轻重

    刘鹏一拿到这本厚实的书,便两眼放光,迅速地将其翻开。

    他的目光急切地落在了首页的签名处,没错!

    当他确认这确实是那位知名的、已经去世的隧道工程教授的书籍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仔细端详着书上教授留下的各种标注、见解和体会,这些文字就像是一把把钥匙,能够开启他对隧道工程领域更深层次的理解之门。

    对于那些不了解这本书真正价值的人来说,它可能只是一本普通的书籍,甚至可能被随意丢弃在桌子底下,成为垫脚的工具。

    然而,对于刘鹏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他的救命稻草。

    他在校期间是专业第一,他不想以后都在地面上被阳光炙烤,他必须改变自己的命运,读书就是他的出路。

    下个月有一场资格证的考试,他要拿下来,然后转岗,这是他目前为数不多能改变生活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而眼前这本书能够帮到他的忙。

    他大致翻阅了一下整本书,虽然没有逐字逐句地阅读,但仅仅是这些匆匆一瞥,就让他感受到了这本书所蕴含的知识财富。

    他满意地合上书页,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没错了,合作愉快!”刘鹏微笑着对眼前的女孩说道,同时伸出手与她握手。

    女孩显然也对这次交易感到满意,她愉快地回应道:“你带回来的这两本书也很不错,都还没拆封,下次如果有需要的话,我还会再来找你的。”

    说罢,女孩也将书放回了包里。

    随后她看向刘鹏手上的专业书籍好奇道:“你是要参加考试了吗?”

    女孩名叫杨雪,是一名刚工作没两年的年轻人,现在在地下城的一个社区里干文书的活,平时喜欢收藏各种有意义的书籍。

    前段时间搭上了刘鹏这条换书的线,两人也来回交换了几次,前天对方问她手上有没有隧道工程类的书籍,刚好她手上还真有一些。

    说着说着,杨雪便回忆了起来。

    那是去年的事情了,她在一个大学门卫大叔那里找到的,对方回收了很多教授家属区的废品,经常拿到二手市场上摆摊。

    她当时站在对方的摊子前,注意到一个略显昏暗的角落里放着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物品,这些物品仿佛被时间遗忘了一般,静静地堆积在那里。

    突然间,她的目光被一本破旧的日记吸引住了。

    日记的纸张已经泛黄,边角也有些磨损,但封面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而且十分刚劲有力,一看就是书法有功底的。

    她小心翼翼地翻开日记,随着阅读的深入,她惊讶地发现,这本日记的主人竟然是一位她认识的已经离世的教授。

    这位教授在学术界可是赫赫有名,不仅在自己的领域里有着卓越的成就,还以其教书育人的精神和对隧道桥梁工程建设的贡献而备受尊敬。

    当她继续翻找这堆杂物时,发现了更多教授的遗物,有他从小到大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录取通知书,甚至还有他的工资条和病历。

    这些物品无一不展示着教授辉煌的一生,市级、省级的荣誉数都数不清,连国家级的都有不少,这些放在社会上都是那些博士乃至教授们抢着要的荣誉,而如今全部如同废品般堆放在这里。

    对方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在生活中展现出了高尚的品德。

    他乐于助人,曾经亲自奔赴地震、洪水等灾难现场,为那些灾区的民众提供帮助。

    而且,在他的晚年,他还将自己的大部分存款捐赠出来,成立了一个助学金项目,帮助那些有才华但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这位教授去世时,学校还组织了部分学生前往追悼。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教授生前的这些“宝藏”竟然被当作废品丢弃在这里,无人问津。

    她感到一阵气愤,无法理解教授的家属为何如此无情,仿佛教授的一生是可以轻易抹去的。

    在愤怒之余,她决定从门卫那里买下这些物品,将它们保存下来。

    后来,她通过对方留存的各种手稿,仿佛穿越时空一般,亲眼目睹了对方的一生。

    那是一个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农村孩子,他的命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显得如此坎坷。

    他的父母在战争中不幸离世,留下了年仅四岁的他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从那时起,这个孩子便开始了艰苦的生活,他小小的身躯承担起了各种繁重的农活,无论是耕地、播种还是收割,他都做得井井有条。

    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从未抱怨过,反而在劳动中培养出了坚韧和勤劳的品质。

    十六岁那年,一个支教的青年来到了他们的村庄。

    这个青年点燃了他内心对知识的渴望。

    由于家境贫寒,他之前从未接触过书籍,但他的天资聪慧让他在学习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短短几年时间里,他从文盲迅速提升到了初中水平,这让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继续努力学习,最终进入了大学,在求学的道路上,他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才华,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城市。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西南十万大山中,参与开山挖路的工作。

    在那里,他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哪怕有同伴牺牲,也不能让他退缩。

    三十年如一日,他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道路和火车横跨大山和高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足迹遍布这片广袤的土地,每一条道路都见证了他的辛勤付出。

    后来,他的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学校邀请他回到校园任教。

    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他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当他荣休之后,本可以安享晚年,但他却选择了继续被返聘教学,继续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他的一生,无论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还是对社会的贡献,都达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刘鹏点了点头,抚摸着手上的书低头笑着道:“我曾经上过陈齐民教授的公开课,他提起过自己的求学之路。

    教授的人生是通过读书改变的,我相信,我也可以。”

    “那,我预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