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620章 大运河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620章 大运河

    二十日。

    李靖率领火器营远征海外。

    先行抵达江南。

    再随杨素麾下的黄海舰队前往釜山港。

    鱼俱罗和麦铁杖作为副官一同出征。

    ……

    两仪殿。

    墨言来到茶室。

    “出发啦!”

    “是的,陛下,已经开拔。”

    出征之事尚未公布,李靖一行也是低调离京。

    就兵部尚书宇文招代为送行。

    宇文衍点头。

    墨言接着又道:

    “陛下,宇文恺大人进宫了!”

    “快宣!”

    不一会。

    宇文恺进殿,来到近前。

    “臣参见陛下!”

    “安乐来啦,快坐!”

    宇文衍抬眼露出灿烂的笑容。

    新城竣工后。

    工部的主要重心都放在了驿路主干道水泥硬化和修建桥梁之上。

    经过几年的时间。

    往北的“秦直道”已全线完工。

    朔方,五原,云中三座边城之间的道路,也全部硬化。

    彼此间的往来更加便捷。

    河套地区的防御能力也提升了一个档次。

    通往西域的“西方道”,水泥路已延伸至酒泉。

    最终将铺设至玉门关。

    宇文恺谢恩后,坐了下来。

    笑吟吟地看着皇帝赏心悦目的泡茶动作。

    “安乐,驿路硬化已经走上正轨,不用你亲自盯着了。”

    宇文衍嘴上说着。

    一边烫洗了两个茶杯,倒上刚冲泡好的香茶。

    几年下来。

    工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吸取了很多教训。

    制定出详细的,严格的建设标准。

    同时,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头。

    “谢陛下,臣也是乐在其中。”

    宇文恺笑着回答。

    “前几年朕和你说过的运河之事,下面的人探测得如何?”

    “陛下,早已万事俱备,要开工了么?”

    宇文恺闻言大喜。

    在皇帝御驾亲征,灭陈实现南北统一后。

    他就和宇文恺深入探讨了“京杭大运河”的宏大设想。

    并让工部派遣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考察,规划具体线路。

    经过六七年的探测、规划。

    已经在图纸上将“京杭大运河”详细勾勒出来。

    宇文恺深知这绝对是名留史册,福泽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

    蒙皇帝所重。

    若是由他主持修建大运河,必将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是多大的福份与荣耀。

    “成立运河建造署,由你全权负责。”

    “率先开挖江南河和邗沟段。”

    “谢陛下,臣必不负皇命!”

    宇文恺当即起身长躬。

    感谢皇帝信任,感谢天子的知遇之恩。

    “扬州船坞建造了一种挖泥船,用于疏浚河道有大用。”

    “你亲自去看看,若是用得上,就调派几艘……”

    “谢陛下,真有这等利器,那就事半功倍也!”

    宇文恺也不觉得奇怪。

    皇帝都说有大用,那肯定就是好东西。

    喝了口茶。

    他又开口问道:

    “陛下,春耕、春播之后再开工吧,征募多少役力为好?”

    他很清楚陛下爱惜百姓,从来不主张重役。

    “你到江南后,先行准备所需材料,工具。”

    “役力之事不用你操心,过几个月便有了……”

    宇文衍嘴角上扬,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宇文恺听罢虽有几分不解,却也没有多问。

    君臣二人就大运河之事又深聊了一番。

    ……

    宇文恺离开后。

    皇帝召集政事堂大佬和户部尚书。

    没多大一会功夫。

    王轨,颜之仪,乐运,于翼,宇文贤,苏威六人联袂而至。

    “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

    众臣行礼。

    宇文衍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入座。

    “召诸卿前来,是想给大家看张图!”

    皇帝一边倒茶,让墨言挂出一幅四尺见方的图纸。

    正是宇文恺规划大运河的图纸副本。

    “大运河?”

    六人一看,当即围了上去,仔细观看起来。

    “啧,啧,啧……”

    “陛下,大手笔,大手笔啊!”

    “此运河若成,南北通畅,连为一体也!”

    ……

    河运作为当下最普遍,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

    自古以来,就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

    宇文衍御驾亲征南下江南。

    走的就是水路。

    只不过。

    现下的运河很多河段受季节影响,在枯水期失去通航能力。

    “陛下,如此宏大的工程,所需役力怕是百万不止,耗费亦是不可计数……”

    兴奋过后。

    乐运率先冷静下来,开口谏言。

    “义国公所言不假,不过,若是徐徐图之,倒也不是不可!”

    于翼作为曾经的户部尚书。

    自然很清楚这样的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

    但是他没有反对修建大运河。

    只是认为不能操之过急。

    “此运河能福泽神州百姓千百世,臣以为定然要修。”

    “郯国公,陛下图纸都规划好了,你说呢?”

    王轨和颜之仪都是举双手赞成。

    在他们看来,只要陛下想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能成。

    “陛下,预计耗费钱财,役力几何,准备何时修建?”

    毕王宇文贤心里也很清楚。

    皇帝既然拿出这个图,说明已经有了十二分的把握。

    “耗费肯定不会小!”

    “全线竣工,预计钱财三五千万贯,役力百万以上吧!”

    宇文衍也没藏着掖着,直接说了出来。

    “三五千万贯?”

    “百万役力?”

    众臣一听顿时有些不淡定了。

    虽说近年来,随着手工业,商贸的发展。

    加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朝廷国库收入大幅增长,在天元十四年超过了五千万贯。

    但是这大运河的花费实在是太惊人了。

    众人惊叹之余把目光投向户部尚书苏威。

    苏威见状,嘿嘿一笑。

    “诸位,只要陛下想修,钱的事臣来想办法!”

    “何况,哪怕花费五千万贯,国库也是承担得起的……”

    众人一听,都感觉有些恍惚。

    特别是王轨,颜之仪,乐运,于翼四位老臣。

    放十年前。

    打死他们也想不到,在当朝皇帝的英明决策下。

    不知不觉间。

    朝廷就已经到了不差钱的地步!

    “既如此,我等亦无异议!”

    “只是大量抽调役力,会不会影响正常的生产劳作?”

    如此巨大的工程,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但有关百姓服役一样不是小事。

    “诸卿,此乃小事一桩也!”

    宇文衍见他们还是有所顾忌,摆手笑道。

    众臣不解,纷纷看向皇帝。

    “陛下已有良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