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在火红年代挣外汇 第866章 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
“而这一次的高考,可是时隔这么多年来,刚刚恢复高考。
考生的数量,考题的难度恐怕都不会太高,只要努力复习一下,能考上大学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另外如今的大学可是和之前不一样了,很多教授都回到了他们的岗位。
就连我老丈人,都已经被上级领导谈话了,也即将要回到原来的岗位。
这第一批大学生们一旦毕业了,可就真的不是咱们汽车厂这样的单位能高攀的起了。
整个社会动荡了这么长的时间,各个部委可是都缺少人才的。
到时候那还不是被部委抢着要?那边可是比在汽车厂当工人更有前途。
你要是真的想为你家老大考虑,就给他找个有真材实料的老师,狠狠地抓紧学习。
趁着这一次的高考,考个好成绩,考个好人生出来。”
李成林急匆匆的走了,他是真的着急了。
毕业后直接进部委,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李成林。
难怪陈长安宁愿让妹妹放弃记者的工作也要去复习。
陈长安找的是朱教授,李成林可是记得,子弟学校的校长可是冉秋月的父亲。
那同样也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教授,找这样的人来给自家大儿子当老师,那是绰绰有余。
李成林一边下楼一边思考着。
陈长安说的话,从来就没有错,而且特意提起了明天的会议。
很明显,明天的会议就会确定重新开始高考的具体时间。
都说在四九城,一板砖下去能砸到一大片处长。
这话李成林是赞同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处长。
明天会议一旦确定了时间,不需要说,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定会在一定的圈子里流传。
想到这里李成林很庆幸,自己的上级领导是陈长安。
看来今天一定要和闫教授好好谈一谈,再过几天,怕是全四九城有真才实学的人都被人邀请走了。
于是李成林又加快了脚步,迅速走向了子弟学校。
第二天一早,陈长安再交代了好厂里的事情之后,由李成林开着车,带着陈长安前往会议地点。
“怎么样,想好了怎么给你家大儿子安排了吗?”
“想好了,如今国家正缺少人才。我自认为我儿子还不错。
暂时就不让他来汽车厂上班了,让他继续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也能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
我昨天去找了咱们子弟学校单位校长,就是冉秋叶老师的父亲。
人家也算是知识分子家庭了,肯定是比我这个大老粗强。
希望他能考好,上个好大学这算是光宗耀祖了。”
等陈长安到达会场的时候,才发现这次的会议和往常不一样。
每个座位上都有着各自的铭牌,这让陈长安想找个角落坐下来的愿望成了泡影。
随即陈长安开始寻找自己的座位。
等发现自己的座位时,陈长安傻眼了,竟然是在第二排,这下好了,想躲恐怕都躲不掉了。
陈长安坐下来之后,好奇的看了一眼自己身边的铭牌。
刘达,不认识。
也是第一排大都是一些后世都耳熟能详的人物,但是到了第二排,基本上陈长安都不太认识了。
不一会就来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一边不断的和人打招呼,一边来到了陈长安的身边。
看到陈长安的面容,对方先是愣了一下,左右看了看,随即看到陈长安的铭牌,这才坐了下来。
“汽车厂陈厂长?”
陈长安一下子有些尴尬,对方一开始肯定是不认识自己的。
可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之后,肯定是认出来了。
但是自己却不认识对方。这多少有些尴尬了。
不过陈长安还是伸出手,大大方方的说道。
“你好,我是汽车厂陈长安。”
双方的手握在了一起,刘达可能也看出了陈长安可能不认识自己,随即开口说道。
“我叫刘达,华清大学的校长。叫我刘校长就可以了。
你陈厂长的大名,四九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没想到这一次的会议上面也邀请你来了。
听说你的主意上面的领导非常的重视啊。
一会可要给我们这些学校好好出出主意。”
“刘校长,我就是一小年轻,在你们这些前辈面前能出什么好主意啊。
这一次我就带了耳朵来,听一听前辈们的高见,这一趟就算没白来。”
就这样,一个厂长,一个校长,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一时间也聊了起来。
随着邓老的到来,会议室立刻安静了起来。
“这一次邀请的都是着名科学家,以及教育工作者。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不是。比如咱们四九城汽车厂的陈长安同志。
不过陈长安同志本人也比较特殊,要说和教育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也不对。
比如四九城汽车厂子弟学校,技术工人学校,乃至于培养出大批赤脚医生的医学院,这些都有陈长安同志的努力与付出。
而且大家应该对陈长安同志有所耳闻,不论那个行业,他总能提出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
这也是我这一次专门邀请他来的原因。”
邓老的一番话,真的是让陈长安出了风头,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陈长安。
“那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关于今后的教育问题。
如今,咱们国家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不论是教育,还是科技,都有着巨大的差距。
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大家都懂。
但是,科学教育,怎样才能搞的更快更好。
教育怎么样才能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要求。
怎样适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才是我们今天需要探讨的重点。
我知道,有些教育工作者受了委屈。在这里我表个态。
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
仅仅是这一句话,现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尽管陈长安也在鼓掌,可是一旁的刘校长,面红耳赤。陈长安感觉他的手都快要拍烂了。
不过陈长安也能理解,近十年来他们这些人,受到的不公正实在是太多了。
如今可算是熬过来了,怎么能不激动,不心潮澎湃呢。
考生的数量,考题的难度恐怕都不会太高,只要努力复习一下,能考上大学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另外如今的大学可是和之前不一样了,很多教授都回到了他们的岗位。
就连我老丈人,都已经被上级领导谈话了,也即将要回到原来的岗位。
这第一批大学生们一旦毕业了,可就真的不是咱们汽车厂这样的单位能高攀的起了。
整个社会动荡了这么长的时间,各个部委可是都缺少人才的。
到时候那还不是被部委抢着要?那边可是比在汽车厂当工人更有前途。
你要是真的想为你家老大考虑,就给他找个有真材实料的老师,狠狠地抓紧学习。
趁着这一次的高考,考个好成绩,考个好人生出来。”
李成林急匆匆的走了,他是真的着急了。
毕业后直接进部委,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李成林。
难怪陈长安宁愿让妹妹放弃记者的工作也要去复习。
陈长安找的是朱教授,李成林可是记得,子弟学校的校长可是冉秋月的父亲。
那同样也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教授,找这样的人来给自家大儿子当老师,那是绰绰有余。
李成林一边下楼一边思考着。
陈长安说的话,从来就没有错,而且特意提起了明天的会议。
很明显,明天的会议就会确定重新开始高考的具体时间。
都说在四九城,一板砖下去能砸到一大片处长。
这话李成林是赞同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处长。
明天会议一旦确定了时间,不需要说,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定会在一定的圈子里流传。
想到这里李成林很庆幸,自己的上级领导是陈长安。
看来今天一定要和闫教授好好谈一谈,再过几天,怕是全四九城有真才实学的人都被人邀请走了。
于是李成林又加快了脚步,迅速走向了子弟学校。
第二天一早,陈长安再交代了好厂里的事情之后,由李成林开着车,带着陈长安前往会议地点。
“怎么样,想好了怎么给你家大儿子安排了吗?”
“想好了,如今国家正缺少人才。我自认为我儿子还不错。
暂时就不让他来汽车厂上班了,让他继续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也能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
我昨天去找了咱们子弟学校单位校长,就是冉秋叶老师的父亲。
人家也算是知识分子家庭了,肯定是比我这个大老粗强。
希望他能考好,上个好大学这算是光宗耀祖了。”
等陈长安到达会场的时候,才发现这次的会议和往常不一样。
每个座位上都有着各自的铭牌,这让陈长安想找个角落坐下来的愿望成了泡影。
随即陈长安开始寻找自己的座位。
等发现自己的座位时,陈长安傻眼了,竟然是在第二排,这下好了,想躲恐怕都躲不掉了。
陈长安坐下来之后,好奇的看了一眼自己身边的铭牌。
刘达,不认识。
也是第一排大都是一些后世都耳熟能详的人物,但是到了第二排,基本上陈长安都不太认识了。
不一会就来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一边不断的和人打招呼,一边来到了陈长安的身边。
看到陈长安的面容,对方先是愣了一下,左右看了看,随即看到陈长安的铭牌,这才坐了下来。
“汽车厂陈厂长?”
陈长安一下子有些尴尬,对方一开始肯定是不认识自己的。
可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之后,肯定是认出来了。
但是自己却不认识对方。这多少有些尴尬了。
不过陈长安还是伸出手,大大方方的说道。
“你好,我是汽车厂陈长安。”
双方的手握在了一起,刘达可能也看出了陈长安可能不认识自己,随即开口说道。
“我叫刘达,华清大学的校长。叫我刘校长就可以了。
你陈厂长的大名,四九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没想到这一次的会议上面也邀请你来了。
听说你的主意上面的领导非常的重视啊。
一会可要给我们这些学校好好出出主意。”
“刘校长,我就是一小年轻,在你们这些前辈面前能出什么好主意啊。
这一次我就带了耳朵来,听一听前辈们的高见,这一趟就算没白来。”
就这样,一个厂长,一个校长,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一时间也聊了起来。
随着邓老的到来,会议室立刻安静了起来。
“这一次邀请的都是着名科学家,以及教育工作者。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不是。比如咱们四九城汽车厂的陈长安同志。
不过陈长安同志本人也比较特殊,要说和教育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也不对。
比如四九城汽车厂子弟学校,技术工人学校,乃至于培养出大批赤脚医生的医学院,这些都有陈长安同志的努力与付出。
而且大家应该对陈长安同志有所耳闻,不论那个行业,他总能提出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
这也是我这一次专门邀请他来的原因。”
邓老的一番话,真的是让陈长安出了风头,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陈长安。
“那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关于今后的教育问题。
如今,咱们国家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不论是教育,还是科技,都有着巨大的差距。
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大家都懂。
但是,科学教育,怎样才能搞的更快更好。
教育怎么样才能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要求。
怎样适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才是我们今天需要探讨的重点。
我知道,有些教育工作者受了委屈。在这里我表个态。
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
仅仅是这一句话,现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尽管陈长安也在鼓掌,可是一旁的刘校长,面红耳赤。陈长安感觉他的手都快要拍烂了。
不过陈长安也能理解,近十年来他们这些人,受到的不公正实在是太多了。
如今可算是熬过来了,怎么能不激动,不心潮澎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