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饥荒年代:我重生有挂我怕啥 第479 章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热门推荐:
奥特:空想之光
快穿:开局就被大佬强制爱了
抽签投胎当皇太女,父皇乐翻天
武侠召唤,开局创建逍遥阁
叛海征途
最穷顶流,真相曝光后全网泪目!
长安太卜探诡录
重生61,我带了一座军火库
大小姐弃养穷校草后,又被缠上啦
这一刻,整个现场彻底地沸腾了。
上河村的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
原本,他们还满心发愁呢。
毕竟村子里的田地就那么多,可却涌入了大量灾民。
当初那两千多灾民,上河村作为最富裕的村庄,一下子接收了八百名灾民。
这数量差不多是上河村原住民的八倍了。
虽说村子里办的各种厂子都生意火爆,可老人们还是忧心忡忡。
他们害怕遇上荒年,到时候哪怕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在老人们心里,粮食可比金钱重要多了,有粮食才让人心里踏实、安心。
虽然现在同样也是荒年,灾年,但是今年能够用钱私下买得到粮食 ,并不代表以后用钱同样也能够买到粮食。
其实,他们不知道 ,如果不是因为李有福的存在,上河村 、下河村想要用钱去买大量的粮食 ,想都别想, 而且价格也绝对不会是他们买的那个价格。
前来观看上河村收割的其他村村民,一个个眼睛都直了,紧紧盯着箩筐里的稻子。
那眼神,仿佛筐里装的根本不是稻子,而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金子。
这稻种实在是太好了!
和以前的稻子相比,增产了好几倍。
而且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增产,村民们可是亲眼看着一株株稻子被割下来的。
和报纸上吹嘘的亩产一万斤、十万斤完全不一样。
这些村民虽然很多不识字,但他们心里明白,一亩地稻谷亩产一万斤、十万斤,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他们打心底里就不信。
上河村的苏学文走到王海远身边,轻轻扯了扯他的衣袖,轻声说道:“海远,这稻子,卖一些给我们下河村吧。”
沿河大队其他三个村的队长也在这儿。
三人快步上前,来到王海远身边说道:“海远,你们的稻子可一定要卖一些给我们,我们明年拿去做种。”
附近其他村子里的人也纷纷围上来,说道:“王队长,把你们生产队的稻子卖一些给我们,我们也拿去做种。”
王海远看着一双双紧紧盯着他的眼睛,赶紧大声说道:“大家先安静一下,听我说!咱们村今年得的这些稻种,种了我们村一半的面积。今年我们村算是丰收了,但是明年继续用这个稻种会不会丰收,这个我可不敢保证啊!”
“王队长,没事!我们买种子回去,就算增长不了四五倍,增长两三倍我们也很满意了。”
“王队长,你放心,不管收成如何,我们绝对不会怪你的。”
大家七嘴八舌地向王海远保证,就算把这些稻种买回去收成不好,也绝不让他担责任。
有些生产队的村民,他们的队长没来,于是赶紧偷偷先溜回去,要让自己的队长来上河村买稻种。
看这架势,要是来晚了,估计稻种就被抢光了。
王海远看着周围的村民,说道:“大家先别着急,等我们村稻子收割完之后,我们首先要把我们村自己明年的稻种留下来,剩下的有多少,到时候我们村都会卖给大家的,大家放心好了。”
好说歹说,总算是把大家劝走了。
不过大家都打定主意,估算着等上河村的水稻收得差不多了,就赶紧前来购买稻种。
同时,大家也对上河村的那些玉米垂涎三尺。
瞧瞧人家地里种的玉米,一株株玉米杆粗壮得很,最少的也挂着两个玉米棒子,多的甚至有三个玉米棒子。
这些玉米棒子普遍比自家种植的玉米长了三分之一,还粗大了许多。
看样子,这玉米比起自家地里的玉米,亩产量起码也增加了好几倍。
特别是购买了上河村红薯秧苗,已经尝到甜头的沿河大队其他三个生产队,更是铁了心要把水稻还有玉米种子早早抢到手里。
见到自家生产队田里种植的水稻这么抢手、这么受欢迎,村民们都乐开了花。
要知道在农村换种子,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最少也得二换一。
这样一换算,自己生产队种植的水稻本来就丰收了,再来个一换二,那岂不是增产更多了。
整个上河村的村民们就像过年一样,个个兴高采烈。
特别是后来加入进来的那八百灾民,他们心里更是高兴,也彻底安心了。
虽然现在他们住着崭新的、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高档新房子,而且在厂子里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们之前一直有个担忧,就怕上河村的粮食不够吃,要是那样可就麻烦了。
在上河村开始收割的第二天,不但长河公社的赵建国书记来了,县里的肖县长也来了,还有一群记者一同来到了上河村。
肖县长和赵建国书记他们,不仅参观了上河村丰收的水稻,还参观了他们的玉米地和红薯地。
记者们对着这些庄稼一顿猛拍,拍了好多照片。
那些玉米,一株株植株粗壮,玉米棒子又粗又长,还结得多。
有些记者甚至怀疑是假的,抓住那第三个玉米棒子使劲掰了掰,想试试它是不是真的长在玉米杆上。
还有些记者跑到红薯地里,刨开红薯下面的泥土,看看这些红薯是不是真的长在藤蔓上。
有个记者接连刨了好几株红薯,发现每株红薯下面的红薯都又大又多。
肖县长一边和赵建国书记到处走走看看,一边交谈着。
“上河村啊,去年就丰收了,可今年他们的产量相比去年提高了好多啊。”肖县长说道。
“是啊,他们今年有一半稻田种的是新品种水稻,据说是农科大的高材生、神童李有福培育出的优良良种。同时,这玉米也是他培育出来的,你看这玉米棒子,真的是又长又大呀。”
时间在农民们繁忙的收割中缓缓流逝。
10月16日,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传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一消息,如同划破长空的闪电,刹那间照亮了中华大地。
对中国而言,这是从屈辱历史中奋力崛起的伟大宣告,是挺直民族脊梁的关键一步。
过去,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肆意侵略中国,中国因国防力量薄弱,受尽欺凌。
被迫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国土被瓜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今,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为中国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国防盾牌,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它让其他国家不敢轻易对中国发动战争,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终于拥有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在国际政治格局上,它更是彻底重塑了中国的地位。
此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常常因为国力不强而受到诸多限制。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世界各国纷纷重新审视中国。
中国开始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能够更有力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伟大成果,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
上河村的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瞬间再度沸腾起来。
田间劳作的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脸上洋溢着满满的骄傲与喜悦。
老人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年轻人欢呼雀跃,孩子们虽然不完全理解这意味着什么,但也被大人们的兴奋情绪深深感染。
大家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只有国家强大了,生活才有希望。
一股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在每个人的心中悄然涌起。
上河村的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
原本,他们还满心发愁呢。
毕竟村子里的田地就那么多,可却涌入了大量灾民。
当初那两千多灾民,上河村作为最富裕的村庄,一下子接收了八百名灾民。
这数量差不多是上河村原住民的八倍了。
虽说村子里办的各种厂子都生意火爆,可老人们还是忧心忡忡。
他们害怕遇上荒年,到时候哪怕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在老人们心里,粮食可比金钱重要多了,有粮食才让人心里踏实、安心。
虽然现在同样也是荒年,灾年,但是今年能够用钱私下买得到粮食 ,并不代表以后用钱同样也能够买到粮食。
其实,他们不知道 ,如果不是因为李有福的存在,上河村 、下河村想要用钱去买大量的粮食 ,想都别想, 而且价格也绝对不会是他们买的那个价格。
前来观看上河村收割的其他村村民,一个个眼睛都直了,紧紧盯着箩筐里的稻子。
那眼神,仿佛筐里装的根本不是稻子,而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金子。
这稻种实在是太好了!
和以前的稻子相比,增产了好几倍。
而且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增产,村民们可是亲眼看着一株株稻子被割下来的。
和报纸上吹嘘的亩产一万斤、十万斤完全不一样。
这些村民虽然很多不识字,但他们心里明白,一亩地稻谷亩产一万斤、十万斤,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他们打心底里就不信。
上河村的苏学文走到王海远身边,轻轻扯了扯他的衣袖,轻声说道:“海远,这稻子,卖一些给我们下河村吧。”
沿河大队其他三个村的队长也在这儿。
三人快步上前,来到王海远身边说道:“海远,你们的稻子可一定要卖一些给我们,我们明年拿去做种。”
附近其他村子里的人也纷纷围上来,说道:“王队长,把你们生产队的稻子卖一些给我们,我们也拿去做种。”
王海远看着一双双紧紧盯着他的眼睛,赶紧大声说道:“大家先安静一下,听我说!咱们村今年得的这些稻种,种了我们村一半的面积。今年我们村算是丰收了,但是明年继续用这个稻种会不会丰收,这个我可不敢保证啊!”
“王队长,没事!我们买种子回去,就算增长不了四五倍,增长两三倍我们也很满意了。”
“王队长,你放心,不管收成如何,我们绝对不会怪你的。”
大家七嘴八舌地向王海远保证,就算把这些稻种买回去收成不好,也绝不让他担责任。
有些生产队的村民,他们的队长没来,于是赶紧偷偷先溜回去,要让自己的队长来上河村买稻种。
看这架势,要是来晚了,估计稻种就被抢光了。
王海远看着周围的村民,说道:“大家先别着急,等我们村稻子收割完之后,我们首先要把我们村自己明年的稻种留下来,剩下的有多少,到时候我们村都会卖给大家的,大家放心好了。”
好说歹说,总算是把大家劝走了。
不过大家都打定主意,估算着等上河村的水稻收得差不多了,就赶紧前来购买稻种。
同时,大家也对上河村的那些玉米垂涎三尺。
瞧瞧人家地里种的玉米,一株株玉米杆粗壮得很,最少的也挂着两个玉米棒子,多的甚至有三个玉米棒子。
这些玉米棒子普遍比自家种植的玉米长了三分之一,还粗大了许多。
看样子,这玉米比起自家地里的玉米,亩产量起码也增加了好几倍。
特别是购买了上河村红薯秧苗,已经尝到甜头的沿河大队其他三个生产队,更是铁了心要把水稻还有玉米种子早早抢到手里。
见到自家生产队田里种植的水稻这么抢手、这么受欢迎,村民们都乐开了花。
要知道在农村换种子,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最少也得二换一。
这样一换算,自己生产队种植的水稻本来就丰收了,再来个一换二,那岂不是增产更多了。
整个上河村的村民们就像过年一样,个个兴高采烈。
特别是后来加入进来的那八百灾民,他们心里更是高兴,也彻底安心了。
虽然现在他们住着崭新的、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高档新房子,而且在厂子里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们之前一直有个担忧,就怕上河村的粮食不够吃,要是那样可就麻烦了。
在上河村开始收割的第二天,不但长河公社的赵建国书记来了,县里的肖县长也来了,还有一群记者一同来到了上河村。
肖县长和赵建国书记他们,不仅参观了上河村丰收的水稻,还参观了他们的玉米地和红薯地。
记者们对着这些庄稼一顿猛拍,拍了好多照片。
那些玉米,一株株植株粗壮,玉米棒子又粗又长,还结得多。
有些记者甚至怀疑是假的,抓住那第三个玉米棒子使劲掰了掰,想试试它是不是真的长在玉米杆上。
还有些记者跑到红薯地里,刨开红薯下面的泥土,看看这些红薯是不是真的长在藤蔓上。
有个记者接连刨了好几株红薯,发现每株红薯下面的红薯都又大又多。
肖县长一边和赵建国书记到处走走看看,一边交谈着。
“上河村啊,去年就丰收了,可今年他们的产量相比去年提高了好多啊。”肖县长说道。
“是啊,他们今年有一半稻田种的是新品种水稻,据说是农科大的高材生、神童李有福培育出的优良良种。同时,这玉米也是他培育出来的,你看这玉米棒子,真的是又长又大呀。”
时间在农民们繁忙的收割中缓缓流逝。
10月16日,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传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一消息,如同划破长空的闪电,刹那间照亮了中华大地。
对中国而言,这是从屈辱历史中奋力崛起的伟大宣告,是挺直民族脊梁的关键一步。
过去,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肆意侵略中国,中国因国防力量薄弱,受尽欺凌。
被迫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国土被瓜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今,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为中国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国防盾牌,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它让其他国家不敢轻易对中国发动战争,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终于拥有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在国际政治格局上,它更是彻底重塑了中国的地位。
此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常常因为国力不强而受到诸多限制。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世界各国纷纷重新审视中国。
中国开始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能够更有力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伟大成果,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
上河村的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瞬间再度沸腾起来。
田间劳作的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脸上洋溢着满满的骄傲与喜悦。
老人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年轻人欢呼雀跃,孩子们虽然不完全理解这意味着什么,但也被大人们的兴奋情绪深深感染。
大家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只有国家强大了,生活才有希望。
一股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在每个人的心中悄然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