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 > 第367章 出征

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 第367章 出征

    天刚破晓。

    汴京西营背嵬军营里,嘹亮的号角声骤然响起。

    那声音尖锐又激昂,瞬间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一万背嵬军将士身披厚重铠甲,手持锋利兵刃。

    他们站得笔直,如同一堵密不透风的钢铁长城,整齐列队。

    每个人身姿笔挺,眼神坚定,周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势,好似任何敌人在他们面前都将望风而逃。

    徐子建骑着一匹雄健的黑马。

    他身姿矫健,威风凛凛地登上点将台。

    在他的身旁,一箱箱赏钱码放得整整齐齐,足足百万贯。

    这些赏钱在熹微晨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诱人光泽。

    “弟兄们!这是陛下为我们准备的西征赏钱。”

    徐子建猛地扯着嗓子大喊。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在军营上空不断回荡。

    “此番西征,咱们背嵬军扛起了保家卫国、收复河湟的重任!为了让大伙都能放开手脚、奋勇杀敌,我今儿个就把赏罚军令给大家讲得明明白白!”

    士兵们一听,立刻安静下来。

    一个个全神贯注,眼睛紧紧盯着点将台上的徐子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杀敌一人,砍下首级1级,记第四等功,赏绢三匹、钱三贯!”

    徐子建话语掷地有声。

    “要是能活捉敌军,那赏赐只多不少!生擒敌国俘虏,无论老少,赐绢十匹!

    要是缴获一匹上等马,赏钱十贯,中等马也能赏七贯。”

    士兵们听了,忍不住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

    他们眼里闪烁着兴奋和期待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改善生活、飞黄腾达的希望。

    “不光这样,咱们还设了‘奇功赏’。”

    徐子建目光如炬,锐利的眼神扫视着台下每一位将士。

    “不管是先锋冲阵,还是立下别的特殊功劳,丰厚赏赐那是肯定的,升官晋级也不在话下!”

    这话一出口,台下瞬间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士气“噌”地一下就被推到了顶点。

    士兵们紧紧握住手中兵器,仿佛已经置身战场,正英勇杀敌,幻想着凯旋而归、立功受赏的荣耀场景。

    “我徐子建一介文人凭借什么带你们立功?凭借的便是有功者赏,有过则罚。”

    “徐某在此承诺绝不贪图任何一位将士的一分一毫的功劳。同样的不会为任何人徇私。”

    徐子建稍微停顿了一下,提高音量,语气中满是激励。

    士兵们听得热血沸腾,群情激昂。

    一个个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奔赴战场,大展身手,挣得属于自己的荣耀和财富。

    可就在这时,徐子建话锋陡然一转。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无比。

    “有奖就有罚!咱们是大周的军队,军法森严,比山还重!‘杀降者斩’‘妄杀老幼妇女者斩’,谁要是敢冒领军功、私吞战利品,休怪我心狠手辣,绝不轻饶!”

    士兵们心里猛地一紧。

    脸上的兴奋劲儿立刻收敛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徐子建深深的敬畏。

    他们心里都清楚,在这军营里,可能有些武官会对他们触犯军法网开一面,但是大周朝的文官可是个个都敢下狠手。

    “弟兄们!”

    徐子建再次高声呼喊,声音里满是鼓舞与期许。

    “只要咱们严守军法,奋勇杀敌,就一定能凯旋而归,建功立业!”

    “现在大声告诉我,你们是为什么而战?

    曹盖作为徐子建的拥趸,第一个站出来大声喊道:“效忠官家!收复河湟!踏平西夏!”

    “效忠官家!收复河湟!踏平西夏!”

    士兵们扯着嗓子齐声高呼,声音震耳欲聋。

    这份气势和决心,让人毫不怀疑他们定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站在一旁的王韶,一脸崇拜的看向徐子建。

    不曾想徐大人第一次统军便有如此手段,能够鼓动士气。

    过了好一会儿,徐子建双手虚按,看向台下领头的几位都指挥使命令道:“出发!”

    “喏!”

    曹盖,武松,鲁达,杨志几位指挥使应和道。

    徐子建双腿轻夹马腹,黑马率先朝着军营出口奔去。

    一万背嵬军将士紧随其后,整齐的脚步声震得地面微微颤抖。

    他们沿着御街前行,街道两旁百姓纷纷出门观望。

    孩童们兴奋蹦跳,老人们捋须称赞,年轻姑娘们红着脸偷瞄这些英姿飒爽的将士。

    队伍行至城门,守城士兵立刻行礼致敬。

    出了城门,道路开阔起来,徐子建策马疾驰,背嵬军将士加快步伐。

    他们身姿矫健,步伐有力,军旗烈烈作响,与脚步声交织。

    ……

    此时的码头,早已是人声鼎沸,热闹得如同炸开了锅。

    晨光熹微中,二十艘巍峨的登州水军五千料战船,缓缓从远方驶来。

    庞大的船身就像移动的山峦,稳稳地劈开平静的水面,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场面壮观极了。

    码头上的人纷纷停下手中活计,瞪大眼睛,满脸惊叹与好奇。

    他们围聚在一起,指指点点,热烈地猜测着这些战船的来意。

    平宁郡主带着儿子齐衡也来凑热闹。

    她瞧着船队,嘴角挂着一抹似有似无的嘲弄。

    “这徐伯爵,倒真是有些能耐,不过说要收复河湟、打败西夏,这口气可真不小,也不怕闪了舌头。”

    在她看来,大周朝和西夏打了几十年,都没占到多少便宜。

    这姓徐的庶子喊这口号,摆明在吹牛。

    齐衡微微皱眉,轻声劝道:“母亲,徐大人既然敢这么说,想必是做足了准备,有十足的把握,咱们可不能小瞧了。”

    他对徐子建的能力倒是挺认可的。

    不远处,小秦氏隐匿在人群里。

    她看着徐子建,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狠。

    最好这徐子建死在西疆,永远别回汴京,省得妨碍她对付二郎。

    可嘴上却假惺惺地说道:“唉,这徐大人为了国家,如此英勇,真是令人敬佩。只可惜这西征危险重重,也不知能不能平安归来,真是让人担心呐。”

    老将英国公也在人群之中。

    他望着战船,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等见到徐子建,他抚着胡须,笑着说:“子建啊,我可瞧出你的心思了。你是打算用这战船运送士兵钱粮,再借着水军战船的优势掩护进攻吧?当真是想法独特,另辟蹊径,有勇有谋啊!”

    对徐子建的计策,他打心底里佩服。

    徐子建赶忙拱手行礼,态度恭敬:“老将军目光如炬,子建这点小心思可瞒不过您。”

    王若弗跟着盛家众人来到码头。

    一看到船队,她不禁瞪大了眼睛,咋舌道:“乖乖,这么多又大又气派的战船!

    咱们家女婿可真是有大本事,有这些战船助阵,这趟西征肯定顺利凯旋!”

    “这些战船确实气势恢宏。”

    一旁的盛宏眼中带着惊讶点了点头。

    如兰性子急,掀帘探头就大声嚷:“姐夫好威风!”

    明兰眼疾手快,忙拽住她的衣袖,小声提醒:“五姐姐,仔细让人听见!”

    如兰凑到船边,眼睛瞪得老大,满脸惊叹:“这般大船,怕是能装下半个盛府!”

    长柏负手而立,神色沉稳,开口说道:“《武经总要》载五千料船可载粮八百石,今日得见,才知所言不虚啊。”

    明兰望着船头猎猎作响的旌旗,看着骑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的大姐夫徐子建,美眸中带着异样的光彩。

    当时少年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墨兰看着人群中的徐子建,眼中闪过一丝倾慕。

    随后她看到身后跟着的一帮骑兵,嘴里不屑道:“不过是一帮上不了台面的武夫。”

    这时,伯爵府的车驾也到了码头。

    华兰扶着女使的手,缓缓下车,神色间满是担忧。

    华兰快步走到徐子建面前。

    她小心翼翼地把亲手缝制的护心镜塞进他手中,声音轻柔道:“徐郎,此去西疆,山高水远,万望你以平安为要,一定要活着回来。”

    “娘子替我照顾好母亲。等我回来,让你替我生个大胖小子。”徐子建调笑道。

    “嗯!”华兰红着脸点了点头。

    前来送行的齐王应徐子建之邀,登上了战船。

    徐子建恭恭敬敬地陪同齐王参观,一边走,一边解释:“王爷,臣调集这登州水军战船,是想着运兵到秦凤路。而且这些战船能通过水路直达河湟之地的重要城池,如此一来,便能大大加快进军速度,出奇制胜 。”

    齐王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思索之色,语重心长地说:“徐卿此计甚好,但西征之路困难重重,你万事都要小心谨慎,切不可掉以轻心。”

    齐王参观完下船后,徐子建站在船头。

    他对着岸边整齐列队的一万背嵬军,大声下令:“弟兄们,登船!”

    前排的背嵬军士兵听到命令,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沿着搭好的木板,有序地登上战船。

    他们身上的铠甲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手中的兵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一名年轻的士兵,脸上还带着几分紧张。

    他踏上木板时,脚步微微一顿。

    旁边的老兵眼尖,立刻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说道:“别慌,稳住步子,咱们马上就要去建功立业了!这可是咱们的荣耀时刻,可别掉链子。”

    年轻士兵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稳步向前,跟上队伍。

    每艘战船旁都有军官指挥,时刻确保士兵们安全登船。

    “注意间距,别挤!”一名军官大声喊道。

    他的声音在码头的嘈杂声中格外清晰,如同洪钟般有力。

    士兵们按照指示,有条不紊地登上各自分配的战船。

    很快,一艘艘战船都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背嵬军。

    他们身姿挺拔,眼神坚定,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势。

    徐子建看着士兵们全部登船完毕,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