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 第619章 江州暂歇议教养,少年初绘山川图
热门推荐:
遭了,穿进自己写的小说了!
1980,曝光绝色女知青骗婚
混沌神针
盗墓:平遗憾竟被所有人娇宠了
徒儿,不要,我是你师父
综影视之作精在线崩剧情
玄幻:我有机甲,鬼才愿意去修仙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
开局人族共主,怒怼太清废人教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众人离了成都,行至途中时,诸葛亮因见刘谌母子与杨再兴交谈,心中生起对分封制的忧虑。于是,他先考较诸葛瞻对郡国并行制的见解,而后与关羽、张飞、杨再兴三人密议改革分封制,拟定了收回军政大权、保留部分收益、引郡王入中枢等章程,诸葛瞻在旁旁听,初悟朝堂深浅,只待抵达临淄后奏请刘禅定夺。
商议既定,众人重整行装,再度启程。行至午后,汶水沿岸的渡口已在眼前,一行人换乘楼船,顺着蜿蜒的江水一路南下,朝着江州方向驶去。
两日后,楼船伴着轻微的水浪声缓缓靠上江州码头。登岸之后,众人分作两路:李彦带着一众士卒直奔城中市集,着手补充路上所需的物资。
另一路则由张飞打头,吆喝着众人往江州最大的酒楼而去,口中还振振有词地说道,此乃特意为黄月英与诸葛瞻改善伙食——其实任谁都看得出,多半是他自己馋这口酒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彦已采买完毕,折返酒楼与众人会合。黄月英见他进来,忙起身笑道:“李老,辛苦了!”说着便示意诸葛瞻起身,腾出空位来,好让李彦坐下同饮议事。
李彦连忙摆手推辞,转身就要往杨再兴那边凑,想挤个位置。
黄月英却笑着拉住话头:“李老不必这般见外。瞻儿,难得出来一次,我正欲带他去逛逛这江州城。您老啊,便安心在这儿歇着吧!”说罢,黄月英牵起诸葛瞻的手,便欲往楼下走去。
诸葛亮瞧着,终究有些放心不下,当即唤来几名士卒,吩咐他们紧随护卫母子二人。又转向诸葛瞻叮嘱道:“瞻儿,多看看市井风物固然是好,但切记莫要贪玩,误了登船的时辰。”
诸葛瞻听罢,忙不迭点头应了声“是”。
待母子二人的身影刚消失在楼梯口,关羽便端起了酒盏,与诸葛亮轻轻一碰,沉声道:“孔明,莫怪我多嘴,思远这孩子虽说尚有不足,可你平日对他也未免太严苛了些。便是说话时,也该多些笑意才是。”
他顿了顿,见诸葛亮眉头微蹙,又续道:“你也别多心。当日镜中那等景象,如今已断不会成真。你何苦因那……虚无之景,便对孩子这般严厉?”
一旁的张飞听了这话,顿时想起自家儿子张绍,脸上腾地涨起怒气,粗声嚷道:“二哥,你这话倒说得轻巧!你是凭白捡了伯约这么个乘龙快婿,那些糟心事也没摊在你家子嗣身上,你自然不急。依俺看,你就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军师与俺对孩子们严些,正是要防着将来出了岔子,这有啥不对的?”
话刚落音,杨再兴忙起身劝道:“三叔,您怎能如此与二叔说话?二叔他也是一片好意。再者说,正如二叔所言,镜中景象本就是虚妄,怎好将思远与绍弟跟那镜中人混为一谈呢?”
而关羽闻言,仅是眉头微微一蹙,脸上却不见怒意,沉声道:“翼德,我知你心中焦虑,但绍儿与思远皆是我等后辈,严苛虽有必要,却也需留有几分余地。你这般火暴性子,怕是只会让孩子心生畏惧。”
诸葛亮闻言,忙抬手示意二人稍安。旋即,轻叹道:“云长之言有理,翼德之心吾亦明白。只是镜中景象虽已远去,但若不严加教导,恐日后再生纰漏。思远年纪尚轻,性子中尚有浮躁之处,多些提点总是好的。”
李彦在旁默默听着,此时才开口道:“诸位所言,皆是为了后辈着想。依老夫看,严苛与宽和本就相辅相成,不如待黄夫人与公子归来,孔明先生再寻个机会与公子好好谈谈,或许比一味叮嘱更有用些。”
众人闻言,皆觉有理,便不再争执,转而聊起了水路的行程来,商议着如何避开近日下游可能出现的浅滩。
一个时辰后,楼下忽然传来一阵孩童的笑声,伴着黄月英温和的话语。不多时,母子二人便回到了楼上,诸葛瞻手里还攥着一串刚买的糖人,脸上带着少见的雀跃。
诸葛亮见他这般模样,紧绷的神色稍缓,问道:“瞻儿,城中走上一走,可有什么见闻?”
诸葛瞻忙将糖人藏到身后,躬身道:“回父亲,孩儿见江州城街市繁华,百姓往来有序,不少商贩在售卖蜀锦与瓷器,与成都倒是有几分相似,却又更显热闹。”
黄月英笑着补充:“思远还看了街头艺人杂耍,驻足看了许久呢。”
诸葛亮点点头,语气柔和了些:“既有所见,便是收获。半个时辰后便要开船了,快抓紧时间稍作歇息吧。”
诸葛瞻应声“是”,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又化为欣喜,乖乖跟着母亲在诸葛亮身后坐了下来。
众人望着他的模样,相视一笑,席间的几分凝重,也随之散去了不少。
未时时分,日头正盛,一行人赶着数十大车物资,缓缓向码头走去。
车上粮草堆叠如小山,果蔬用竹筐盛着透着新鲜气,饮水陶罐码得整整齐齐,药材用布包好分门别类,还有油布、木料等物塞得满满当当,远远望去颇为壮观。
诸葛瞻望着这连绵的车队,眉头微蹙,凑近黄月英低声问道:“母亲,我等不过二三十人,连船夫算上也才百人,买这么多东西,是否太多了些?”
黄月英抬手轻抚他的发顶,笑意温和:“瞻儿有所不知。此去建业,沿途要过巫县、秭归、夷陵、武昌等地,单是江州到巫县这段水路,便有七八百里。”
“况且,这一路多是险滩激流,好些地方荒无人烟,想补给都难。若是不多备些物资,万一遇着风浪耽搁了行程,或是船只要修补,如何能撑到下一处补给点?凡事多做打算,总是没错的。”
诸葛瞻听罢,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是孩儿考虑欠周了。母亲,待会上船后,您能否多与我讲些这沿途的风土人情?方才在城里听人说起巫峡奇景,还有夷陵的黄牛祠古迹,孩儿都记在心里,真想瞧瞧这些究竟是怎样的光景。”
诸葛亮听见身后动静,转过身来,对诸葛瞻温然一笑:“吾儿,好学是好事,但若只知风土人情,却还不够。为父正欲给你布置项课业,你可敢接下?”
诸葛瞻闻言,眼中顿时亮起光来,忙拱手躬身:“父亲请讲!孩儿定当全力以赴,绝不负父亲所望。”
诸葛亮抚掌颔首:“好!瞻儿你看,从江州到建业足有三千馀里,且多是水路,这正是难得的游学良机。为父希望你能将沿途的山川地势、河流走向一一绘下,最后制成一幅地形舆图交给为父。你……能否办到?”
诸葛瞻听罢,先是一怔,随即挺了挺胸膛,朗声道:“孩儿能办到!只是……只是孩儿从未画过舆图,实在不知该从何入手。”
“无妨。”诸葛亮从行囊中取出几卷图册,递给他,“为父这里有几本绘制舆图的基础册子,你先拿去翻看研习。路上若有不懂的地方,可来问我,亦可请教你振武兄长——他常年领军征战,对山川地形的辨识最有经验。”
杨再兴在旁听着,心里暗自失笑:孔明啊孔明,你这教养儿子,倒还不忘占我个便宜!我怎就平白成了瞻儿的兄长?
心里这般想着,脸上却已绽开笑意,对诸葛瞻道:“思远尽管来问!叔父我……本就好为人师,能为你解惑,自然是十分乐意的。”
诸葛亮听了,不禁哑然失笑:这振武,还真是半分亏都吃不得!
杨再兴故意朝诸葛亮挑了挑眉,转而对诸葛瞻续道:“思远,你画舆图时,得留意河流是顺流还是逆流,山脉起伏会否阻碍通行,还有渡口的位置、险滩的分布——这些都关乎行军与航运,可万万马虎不得。”
诸葛瞻听得认真,忙点头应道:“多谢父亲,多谢振武叔父指点,瞻儿都记下了。”
一旁的张飞见了,忍不住粗声插话:“思远,你可得好好画!待画成了,俺就帮你裱起来,挂到你爹的书房里去!”
关羽也微微颔首,沉声道:“舆图是经世致用的学问,关乎国计民生。思远只管用心去做,这既是增长见识,也是为日后行事打下根基的大好事。”
说话间,众人已到了码头。楼船静静泊在岸边,高大的船帆尚未升起,船夫们正忙着将物资搬上船,脚步匆匆却有条不紊。
黄月英牵着诸葛瞻的手,率先登船,在船舱内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那里既能看到两岸风光,也方便诸葛瞻观察地形。
诸葛瞻刚坐下,便迫不及待地取出图册,一页页翻看起来,并时不时在自备的锦帛上勾勒几笔,神情甚是专注。
诸葛亮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随即与关羽等人走到船尾,继续商议行程。
“从江州到巫县,这段水路暗礁可不少,尤其是瞿塘峡一带,水流湍急,需得格外当心。”关羽望着江面,沉声说道,“我已让李老去寻熟悉这段水路的向导,务必让船只安全通过。”
张飞大手一挥:“怕什么!想当年,俺随大哥入蜀,不知闯过多少险滩,这点风浪算得了什么!实在不行,俺便带着几个弟兄守在船头,见了礁石便劈碎它!”
杨再兴在旁笑道:“三叔勇猛,只是礁石坚硬,怕是难劈,反倒容易伤了自己。还是听二叔的,找个熟悉水路的向导最为稳妥。而且我……依稀记得,当年三叔不是随义父与我走陆路入蜀的吗?走水路的,该是司徒与子龙兄长才对吧。”
诸葛亮点头附和:“振武说得是,还是稳妥为上,不可冒进。”说着,他看向张飞,语气里带了几分揶揄,“翼德,莫不是年头久了,你记不大清了吧?”
张飞见被戳破,脖子一梗,老脸却有些发烫,粗声嚷嚷道:“俺……俺不过是随口一说!陆路水路不都一样是入蜀?反正那险滩俺见得多了!找向导就找向导,俺又没说不依!”
说罢,他扭头朝江面“哼”了一声,却忍不住偷偷用眼角瞥了眼众人,见诸葛亮与杨再兴都在笑,索性一捋钢须,闷声道:“笑啥笑!待过了瞿塘峡,看俺不上岸逮只肥羊,烤得香喷喷的馋死尔等!”
一番话逗得众人都笑起来,船尾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众人商议完毕,各司其职。
不多时,李彦引着位老船夫过来——此人常年在这段水路往来,对每一处险滩暗礁都熟稔于心,当下便拍着胸脯保证,定能将众人平安送到巫县。
又过片刻,所有物资都已装船。船夫们合力升起船帆,楼船缓缓驶离码头,顺着江水向下游而去。
两岸青山徐徐后退,江水滔滔东去,船行倒也平稳。诸葛瞻趴在窗边,手里捏着笔,一边凝神观察,一边低头勾画,时不时抬头向黄月英请教几句。
黄月英耐心解答,偶尔也会指点他两句:“画山脉时,要注意高低起伏,近处的山画得清晰些,远处的则要淡一些,这样方能有层次。”
诸葛亮与关羽等人围坐在甲板的桌旁,望着诸葛瞻伏案绘图的认真模样,相视一笑。
“看来这课业倒是布置得不错,”关羽颔首道,“思远的玩心确实减了不少,举手投足间多了几分沉稳气度。”
诸葛亮望着儿子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但愿他能从中真正学到些东西吧。将来的路还长,多一分本领,便多一分立足的底气。”
张飞仰头灌了口酒,粗声大嗓地接话:“那是自然!这小子随军师,脑子灵光着呢,定能从中学到真本事!”
众人闻言,皆笑了起来,笑声顺着江风传开,与江水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畅快。
楼船继续前行,载着众人的期许与少年的课业,向着远方驶去。两岸的风光不断变换,而诸葛瞻手中的锦帛,也渐渐勾勒出山川河流的轮廓,一幅属于他的舆图,正在慢慢成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正是:江州暂歇议教养,少年初绘山川图。水路漫漫多景致,且看行船向何处。
商议既定,众人重整行装,再度启程。行至午后,汶水沿岸的渡口已在眼前,一行人换乘楼船,顺着蜿蜒的江水一路南下,朝着江州方向驶去。
两日后,楼船伴着轻微的水浪声缓缓靠上江州码头。登岸之后,众人分作两路:李彦带着一众士卒直奔城中市集,着手补充路上所需的物资。
另一路则由张飞打头,吆喝着众人往江州最大的酒楼而去,口中还振振有词地说道,此乃特意为黄月英与诸葛瞻改善伙食——其实任谁都看得出,多半是他自己馋这口酒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彦已采买完毕,折返酒楼与众人会合。黄月英见他进来,忙起身笑道:“李老,辛苦了!”说着便示意诸葛瞻起身,腾出空位来,好让李彦坐下同饮议事。
李彦连忙摆手推辞,转身就要往杨再兴那边凑,想挤个位置。
黄月英却笑着拉住话头:“李老不必这般见外。瞻儿,难得出来一次,我正欲带他去逛逛这江州城。您老啊,便安心在这儿歇着吧!”说罢,黄月英牵起诸葛瞻的手,便欲往楼下走去。
诸葛亮瞧着,终究有些放心不下,当即唤来几名士卒,吩咐他们紧随护卫母子二人。又转向诸葛瞻叮嘱道:“瞻儿,多看看市井风物固然是好,但切记莫要贪玩,误了登船的时辰。”
诸葛瞻听罢,忙不迭点头应了声“是”。
待母子二人的身影刚消失在楼梯口,关羽便端起了酒盏,与诸葛亮轻轻一碰,沉声道:“孔明,莫怪我多嘴,思远这孩子虽说尚有不足,可你平日对他也未免太严苛了些。便是说话时,也该多些笑意才是。”
他顿了顿,见诸葛亮眉头微蹙,又续道:“你也别多心。当日镜中那等景象,如今已断不会成真。你何苦因那……虚无之景,便对孩子这般严厉?”
一旁的张飞听了这话,顿时想起自家儿子张绍,脸上腾地涨起怒气,粗声嚷道:“二哥,你这话倒说得轻巧!你是凭白捡了伯约这么个乘龙快婿,那些糟心事也没摊在你家子嗣身上,你自然不急。依俺看,你就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军师与俺对孩子们严些,正是要防着将来出了岔子,这有啥不对的?”
话刚落音,杨再兴忙起身劝道:“三叔,您怎能如此与二叔说话?二叔他也是一片好意。再者说,正如二叔所言,镜中景象本就是虚妄,怎好将思远与绍弟跟那镜中人混为一谈呢?”
而关羽闻言,仅是眉头微微一蹙,脸上却不见怒意,沉声道:“翼德,我知你心中焦虑,但绍儿与思远皆是我等后辈,严苛虽有必要,却也需留有几分余地。你这般火暴性子,怕是只会让孩子心生畏惧。”
诸葛亮闻言,忙抬手示意二人稍安。旋即,轻叹道:“云长之言有理,翼德之心吾亦明白。只是镜中景象虽已远去,但若不严加教导,恐日后再生纰漏。思远年纪尚轻,性子中尚有浮躁之处,多些提点总是好的。”
李彦在旁默默听着,此时才开口道:“诸位所言,皆是为了后辈着想。依老夫看,严苛与宽和本就相辅相成,不如待黄夫人与公子归来,孔明先生再寻个机会与公子好好谈谈,或许比一味叮嘱更有用些。”
众人闻言,皆觉有理,便不再争执,转而聊起了水路的行程来,商议着如何避开近日下游可能出现的浅滩。
一个时辰后,楼下忽然传来一阵孩童的笑声,伴着黄月英温和的话语。不多时,母子二人便回到了楼上,诸葛瞻手里还攥着一串刚买的糖人,脸上带着少见的雀跃。
诸葛亮见他这般模样,紧绷的神色稍缓,问道:“瞻儿,城中走上一走,可有什么见闻?”
诸葛瞻忙将糖人藏到身后,躬身道:“回父亲,孩儿见江州城街市繁华,百姓往来有序,不少商贩在售卖蜀锦与瓷器,与成都倒是有几分相似,却又更显热闹。”
黄月英笑着补充:“思远还看了街头艺人杂耍,驻足看了许久呢。”
诸葛亮点点头,语气柔和了些:“既有所见,便是收获。半个时辰后便要开船了,快抓紧时间稍作歇息吧。”
诸葛瞻应声“是”,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又化为欣喜,乖乖跟着母亲在诸葛亮身后坐了下来。
众人望着他的模样,相视一笑,席间的几分凝重,也随之散去了不少。
未时时分,日头正盛,一行人赶着数十大车物资,缓缓向码头走去。
车上粮草堆叠如小山,果蔬用竹筐盛着透着新鲜气,饮水陶罐码得整整齐齐,药材用布包好分门别类,还有油布、木料等物塞得满满当当,远远望去颇为壮观。
诸葛瞻望着这连绵的车队,眉头微蹙,凑近黄月英低声问道:“母亲,我等不过二三十人,连船夫算上也才百人,买这么多东西,是否太多了些?”
黄月英抬手轻抚他的发顶,笑意温和:“瞻儿有所不知。此去建业,沿途要过巫县、秭归、夷陵、武昌等地,单是江州到巫县这段水路,便有七八百里。”
“况且,这一路多是险滩激流,好些地方荒无人烟,想补给都难。若是不多备些物资,万一遇着风浪耽搁了行程,或是船只要修补,如何能撑到下一处补给点?凡事多做打算,总是没错的。”
诸葛瞻听罢,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是孩儿考虑欠周了。母亲,待会上船后,您能否多与我讲些这沿途的风土人情?方才在城里听人说起巫峡奇景,还有夷陵的黄牛祠古迹,孩儿都记在心里,真想瞧瞧这些究竟是怎样的光景。”
诸葛亮听见身后动静,转过身来,对诸葛瞻温然一笑:“吾儿,好学是好事,但若只知风土人情,却还不够。为父正欲给你布置项课业,你可敢接下?”
诸葛瞻闻言,眼中顿时亮起光来,忙拱手躬身:“父亲请讲!孩儿定当全力以赴,绝不负父亲所望。”
诸葛亮抚掌颔首:“好!瞻儿你看,从江州到建业足有三千馀里,且多是水路,这正是难得的游学良机。为父希望你能将沿途的山川地势、河流走向一一绘下,最后制成一幅地形舆图交给为父。你……能否办到?”
诸葛瞻听罢,先是一怔,随即挺了挺胸膛,朗声道:“孩儿能办到!只是……只是孩儿从未画过舆图,实在不知该从何入手。”
“无妨。”诸葛亮从行囊中取出几卷图册,递给他,“为父这里有几本绘制舆图的基础册子,你先拿去翻看研习。路上若有不懂的地方,可来问我,亦可请教你振武兄长——他常年领军征战,对山川地形的辨识最有经验。”
杨再兴在旁听着,心里暗自失笑:孔明啊孔明,你这教养儿子,倒还不忘占我个便宜!我怎就平白成了瞻儿的兄长?
心里这般想着,脸上却已绽开笑意,对诸葛瞻道:“思远尽管来问!叔父我……本就好为人师,能为你解惑,自然是十分乐意的。”
诸葛亮听了,不禁哑然失笑:这振武,还真是半分亏都吃不得!
杨再兴故意朝诸葛亮挑了挑眉,转而对诸葛瞻续道:“思远,你画舆图时,得留意河流是顺流还是逆流,山脉起伏会否阻碍通行,还有渡口的位置、险滩的分布——这些都关乎行军与航运,可万万马虎不得。”
诸葛瞻听得认真,忙点头应道:“多谢父亲,多谢振武叔父指点,瞻儿都记下了。”
一旁的张飞见了,忍不住粗声插话:“思远,你可得好好画!待画成了,俺就帮你裱起来,挂到你爹的书房里去!”
关羽也微微颔首,沉声道:“舆图是经世致用的学问,关乎国计民生。思远只管用心去做,这既是增长见识,也是为日后行事打下根基的大好事。”
说话间,众人已到了码头。楼船静静泊在岸边,高大的船帆尚未升起,船夫们正忙着将物资搬上船,脚步匆匆却有条不紊。
黄月英牵着诸葛瞻的手,率先登船,在船舱内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那里既能看到两岸风光,也方便诸葛瞻观察地形。
诸葛瞻刚坐下,便迫不及待地取出图册,一页页翻看起来,并时不时在自备的锦帛上勾勒几笔,神情甚是专注。
诸葛亮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随即与关羽等人走到船尾,继续商议行程。
“从江州到巫县,这段水路暗礁可不少,尤其是瞿塘峡一带,水流湍急,需得格外当心。”关羽望着江面,沉声说道,“我已让李老去寻熟悉这段水路的向导,务必让船只安全通过。”
张飞大手一挥:“怕什么!想当年,俺随大哥入蜀,不知闯过多少险滩,这点风浪算得了什么!实在不行,俺便带着几个弟兄守在船头,见了礁石便劈碎它!”
杨再兴在旁笑道:“三叔勇猛,只是礁石坚硬,怕是难劈,反倒容易伤了自己。还是听二叔的,找个熟悉水路的向导最为稳妥。而且我……依稀记得,当年三叔不是随义父与我走陆路入蜀的吗?走水路的,该是司徒与子龙兄长才对吧。”
诸葛亮点头附和:“振武说得是,还是稳妥为上,不可冒进。”说着,他看向张飞,语气里带了几分揶揄,“翼德,莫不是年头久了,你记不大清了吧?”
张飞见被戳破,脖子一梗,老脸却有些发烫,粗声嚷嚷道:“俺……俺不过是随口一说!陆路水路不都一样是入蜀?反正那险滩俺见得多了!找向导就找向导,俺又没说不依!”
说罢,他扭头朝江面“哼”了一声,却忍不住偷偷用眼角瞥了眼众人,见诸葛亮与杨再兴都在笑,索性一捋钢须,闷声道:“笑啥笑!待过了瞿塘峡,看俺不上岸逮只肥羊,烤得香喷喷的馋死尔等!”
一番话逗得众人都笑起来,船尾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众人商议完毕,各司其职。
不多时,李彦引着位老船夫过来——此人常年在这段水路往来,对每一处险滩暗礁都熟稔于心,当下便拍着胸脯保证,定能将众人平安送到巫县。
又过片刻,所有物资都已装船。船夫们合力升起船帆,楼船缓缓驶离码头,顺着江水向下游而去。
两岸青山徐徐后退,江水滔滔东去,船行倒也平稳。诸葛瞻趴在窗边,手里捏着笔,一边凝神观察,一边低头勾画,时不时抬头向黄月英请教几句。
黄月英耐心解答,偶尔也会指点他两句:“画山脉时,要注意高低起伏,近处的山画得清晰些,远处的则要淡一些,这样方能有层次。”
诸葛亮与关羽等人围坐在甲板的桌旁,望着诸葛瞻伏案绘图的认真模样,相视一笑。
“看来这课业倒是布置得不错,”关羽颔首道,“思远的玩心确实减了不少,举手投足间多了几分沉稳气度。”
诸葛亮望着儿子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但愿他能从中真正学到些东西吧。将来的路还长,多一分本领,便多一分立足的底气。”
张飞仰头灌了口酒,粗声大嗓地接话:“那是自然!这小子随军师,脑子灵光着呢,定能从中学到真本事!”
众人闻言,皆笑了起来,笑声顺着江风传开,与江水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畅快。
楼船继续前行,载着众人的期许与少年的课业,向着远方驶去。两岸的风光不断变换,而诸葛瞻手中的锦帛,也渐渐勾勒出山川河流的轮廓,一幅属于他的舆图,正在慢慢成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正是:江州暂歇议教养,少年初绘山川图。水路漫漫多景致,且看行船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