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秦时:开局鬼谷饭桌多了一双筷子 > 第614章 群情激奋?何惧哉

秦时:开局鬼谷饭桌多了一双筷子 第614章 群情激奋?何惧哉

    “御史大人不必担忧,我自有考虑。”

    “正巧你来了,秦然倒有几个问题要请教。”

    秦然抬手示意监察御史不必担心,他既然敢这么做,自然是有所准备的。

    “大人请讲,在下自当知无不言。”

    从咸阳派来的这位监察御史看着秦然自信的样子也不再多言,因为整个咸阳谁不知道,秦然的能力。

    无论是关内侯还是上将军,皆是靠实打实的功劳升迁的。

    “老秦人们在这北地郡、在义渠的生活怎么样?”

    秦然问出自己一个很关心的问题。

    老秦人的命很苦,北地郡的很多秦人都是大秦从关中之地迁徙而来的。

    他们背井离乡,离开了肥沃的土地来到这个荒凉的地方开垦。

    “大人...实不相瞒,老秦人在这北地郡生存的实在是太苦了。”

    “这里的土地本就贫瘠,不适合种植,仅有的一些耕地都是有主之地。”

    “我们老秦人只能开荒义渠人都不要的荒地,每年辛勤劳作也不过勉强糊口而已。”

    说到这里,监察御史忍不住落泪起来,他北地郡上任不过半年,却深有感触。

    “不过幸赖大人提出的免赋税、去徭役之策,陛下恩准,这两年百姓们方能过上稍显安稳的日子了。”

    御史感慨道,其话语中透露出对秦然的感激之情。

    然而,秦然听着这番话,眉头却微微皱起,心中不禁叹息一声。

    他深知即使免除三年赋税,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里老秦人的生活窘迫。

    风调雨顺之时还好,若是碰上灾年,日子还是不好过。

    稍作沉默后,秦然紧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这北地郡,一共有多少人口?其中又有多少是我大秦的老秦人?”

    御史闻言稍稍迟疑了一下,然后回答道,

    “下官来到北地郡后,曾查阅过户籍卷宗。虽然统计并不十分详细,但大致情况应该差不多。北地郡大约共有十二万户,约四十万人。”

    御史略作思考,继续答道,“据下官估计,老秦人在北地郡的人口中约占三成左右,也就是近十五万人。”

    “不过,各个城池的人数比例差距很大。”

    “确就拿郡治义渠来说,其人口约有十万,但老秦人却只有一万五千多人。”

    听着御史的话,秦然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整个北地郡也就义渠城所在的位置较好,可也是这里的老秦人最少。

    “秦大人有所不知,关于北地郡的户册都存放在郡守那里,而郡守大人似乎并不希望下官们知道这些详情。”

    监察御史不明白义渠侯想要做什么。

    不过秦然听到他的话,立刻猜测到义渠侯想做什么。

    “我明白了。”

    秦然颔首,表示已经知晓对方所言。

    “最后一个问题,北地郡的义渠人是否会打压我们老秦人?”

    这是三个问题中,这也是秦然最关心的。

    “这一点,请大人放心!”

    “义渠人虽然经常压迫我们秦人,可是他们在我们手中也讨不好处!!”

    “我们老秦人一人,便能打他们五个人!”

    监察御史自豪的说道。

    什么义渠民风彪悍,两三个人近不了秦人一人之身。

    “好!!”

    “秦人威武!!”

    听到此话,秦然忍不住赞叹道。

    不过随即秦然便察觉到不妥。

    什么义渠人、老秦人,现在都是秦人,不能区别对待。

    “御史大人放心好了,你且回去静观其变,明日我便会进入义渠。”

    监察御史见他如此笃定,心中稍安,便拱手说道,“既然如此,那下官便告辞了。”

    说罢,便离开秦军临时大营。

    秦然目送着监察御史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视线之外。然后,他缓缓收回目光,落在手中的地图上,若有所思。

    这张地图上正是大秦简易的行政地图划分。

    秦然知道,三十六郡是皇帝根据各地的人口以及地理位置来划分的。

    然而,此刻秦然的眉头却渐渐皱起。

    因为他清楚地记得,在咸阳的卷宗中记载的北地郡人口只有三十万不到。

    可如今,根据监察御史的估算,北地郡的实际人口与上报人口竟然整整相差了十万多人!

    这个差距实在太大了,绝不可能是简单的统计失误所能解释的。

    秦然意识到这里面恐怕隐藏着巨大的问题。

    北地郡郡守,也就是义渠侯,故意隐瞒这么大的事情,必有图谋。

    此刻,义渠城内,秦然一行人的位置也被城内的义渠人知晓了。

    “他竟然敢直奔义渠!!”

    “来的好,我倒要看看明日他如何交代。”

    城内的义渠百姓纷纷摩拳擦掌。

    而一些房屋内的老秦人听到此话纷纷不自觉的握紧拳头。

    如果义渠人真的敢对秦大人出手,他们也绝不会坐视不管。

    “大人,明日我们需不需要出城迎接秦然?”

    郡丞开口询问义渠侯道。

    “当然要去,秦然毕竟是奉旨前来,我们必须要去迎接他。”

    “而且还要非常的隆重!”

    “明日通知城内的百姓,能去的都去。”

    “迎接我们的钦差大人!”

    义渠侯笑着说道,“不过我就不去了,明日你代表我去就好了。”

    “鬼谷的弟子又如何,来到义渠也要看我的脸色!”

    第二日,一大早。

    义渠城门处,人山人海。

    在郡丞的指示下,整个义渠有数万百姓来到了城门处“迎接”秦然。

    人们翘首以待。

    随着地平线上逐渐浮现出几道铁蹄的影子,秦然一行人终于抵达义渠城外。

    “来了!!”

    远远望去,只见三百骑兵如疾风般疾驰而来,他们手持长剑,气势恢宏。

    在这三百骑兵之后,紧跟着五百大秦锐士,他们步伐整齐,灰褐色的甲胄上还隐约间带着一丝丝鲜血,每个人都散发出一股冷峻的杀气。

    这支近三千人的大军如浩浩荡荡地向义渠城逼近,所过之处,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那股强烈的肃杀之气,仿佛能穿透城墙,让义渠城的百姓们都感受到了莫名的压力。

    原本在城门处喧闹的人群,在看到这一幕后,声音渐渐低沉下来,最终变得鸦雀无声。

    毕竟,义渠人已经有几十年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了,面对如此强大的兵马,他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恐惧和胆怯。

    这一幕同样落在了义渠侯和阿甘木的眼中,他们站在城墙上远远观望,脸色变得异常凝重。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秦然竟然如此高调,毫不掩饰地统率着大军前来。这显然是一种示威,一种对义渠人的挑衅。

    然而,与义渠人截然不同的是,那些兴奋的老秦人们却对这一幕感到无比振奋。

    他们站在城门处,热切地期待着秦然的到来,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同样在城门处准备迎接秦然的郡尉,在看到这支精锐之师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暗自感叹,怪不得秦然如此自信满满,原来他的麾下竟然有如此多的百战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