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秦时:开局鬼谷饭桌多了一双筷子 > 第749章 政哥帮我作伪证?

秦时:开局鬼谷饭桌多了一双筷子 第749章 政哥帮我作伪证?

    “不错!”

    秦然来到咸阳城的一处酒楼上,俯瞰着城内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繁华的街市,心中涌起一股欣慰之情,

    “这一切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他感慨地看着那些安居乐业的百姓,

    “如今关中地区的老秦人们,他们的生活状况比起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也算是对得起他们几代人以来为大秦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了。”

    不过秦然知道这一切还只是开始,虽然他不知道在自己的影响下,大秦是否能够避免二世而亡的命运,但至少现在看来,情况已经比原本的发展要好上许多。

    “总之无论如何,都绝对不能让胡亥和赵高上位。”

    秦然来到酒楼的一处角落坐下,“小二,来壶好酒!!”

    品尝着大秦的酒水,秦然开始思考以后得事情。

    他深知,如果胡亥真的成为了二世皇帝,那么即使他手中掌握着巨大的权力,恐怕也难以阻止大秦走向衰落的脚步。

    毕竟,秦然是臣,劝解得了一时,劝不了一世,而且他对当皇帝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秦然所追求的不过是自由自在。

    “还是要好好培养一下扶苏啊。”

    秦然喃喃自语道,他的眉头紧皱,可培养一个合格的君王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经过一番思考,他想出了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就是想办法除掉赵高和胡亥。

    然而,这个想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毕竟,赵高和胡亥一个是秦始皇的儿子,一个是身边的亲信,要想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他们除掉并且不留下痕迹并不容易。

    而且,即使成功地除掉了他们,又怎么能保证不会有其他类似的人物出现,比如说李亥、王高之类的人。

    想到这里,秦然不禁摇了摇头,觉得这个方法实在太过冒险。

    他深知,只有让继承皇位的人具备良好的品性、才能以及压制群臣的手段,大秦才能真正延续下去。

    正当秦然苦苦思索之际,一个声音突然在他耳边响起,“您是...上将军?!!”

    闻言秦然猛抬起头,只见一个店小二正站在他面前,满脸惊愕地看着他。

    显然,这个店小二认出了他。

    “嗯?”

    秦然有些诧异,他没想到自己久不回咸阳,竟然还会被人认出来。

    秦然连忙比划噤声的手势,希望店小二不要把他的身份暴露出来。

    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尽管他拥有问我境高手的实力,但却完全无法拦住这个店小二。

    只听店小二兴奋地高喊,“是上将军在这喝酒啊!!”

    声音之大,仿佛要冲破屋顶。

    紧接着,他又激动地叫道,“没想到真的是您!!!”

    一边说着,店小二还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这一嗓子,犹如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

    原本喧闹的酒楼,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秦然身上。

    “真的是上将军您回来了!!!”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句,紧接着,酒楼里的老秦人们像是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般,纷纷围拢过来。

    他们紧紧地盯着秦然,眼神中流露出崇拜、敬佩和感激之情。

    秦然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一方面,他对店小二的莽撞行为感到无奈;另一方面,看到百姓们对他如此热情,他又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时,人群中有人高声喊道,“上将军,听说朝中有一堆官吏在那弹劾你,真是欺人太甚啊!!”

    这句话立刻引起了周围人的共鸣,大家纷纷附和道,“就是就是,那些人简直太过分了!”

    “大人放心好了,陛下英明神武,断然不会中了奸佞小人的计!!”

    一名老秦人出言安慰道。

    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关切地询问着秦然的现状。

    毕竟,朝臣们联合起来弹劾秦然的事情闹得很大,早已传遍了整个咸阳城。

    “诸位放心好了,陛下不会被小人蒙骗的。”

    秦然站起来朝着众人拱手解释道,此时他的内心是温暖的。

    老秦人从未忘记过他。

    随着秦然在酒楼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大街小巷,原本就热闹非凡的大街顿时变得人声鼎沸,喧嚣异常。

    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涌来,想要亲眼看看这位传说中的人物。

    那些从未见过秦人的百姓们,更是对他充满了好奇和期待,都想一睹他的风采。

    一时间,偌大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人潮涌动,摩肩接踵。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咸阳令心急如焚。

    他深知,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恐怕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于是,他当机立断,迅速派出官差衙役,全力维持现场的秩序。

    经过一番艰难的努力,咸阳令终于穿过拥挤的人群,进入了酒楼。

    当他见到秦然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情。

    “上将军...您...”,

    咸阳令开口说道,然而,他的话语却显得有些结结巴巴,显然是因为过于局促而导致的。

    虽然咸阳令如今身为文官,但他的出身却并非如此。

    事实上,他曾经也是一名将军,而且还是凭借着赫赫战功才被调任为咸阳令的。

    更巧合的是,他曾经在秦然的麾下担任过领兵将领。

    那时的秦然,几乎统帅了大半个秦军,其威名远扬,令人敬畏。

    所以,当咸阳令再次见到秦然时,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他有些不知所措,原本想好的话语也突然变得难以启齿。

    看着眼前熟人秦然知道他的顾虑,于是他淡淡地说道,

    “不必多说,准备送我回府吧。”

    “多谢上将军!!”

    咸阳令长舒一口气道。

    随后秦然在咸阳官差的簇拥下,离开了人群。

    “上将军的威望真是令人羡慕啊。”

    就在秦然转身离开的那一刹那,相邻的酒楼最高层,两道人影正透过窗户,紧紧地盯着被人群簇拥在中央的秦然的背影。

    这两个人,一个是李斯,另一个则是冯去疾。

    他们二人,如今可是丞相之位最强有力的候补人。

    谁能想到,本该是竞争对手的他们,此刻竟然会一同出现在这里。

    李斯的感慨,让冯去疾的眉头微微一跳。

    他自然听得出来,李斯这句话里的深意。

    “上将军战功赫赫,又为关中老秦人们争取了免除三年赋税和徭役之苦,有如此威望实属正常。”

    冯去疾面无表情地说道。

    他心里很清楚,李斯这么说,无非就是想挑拨他和秦然之间的关系。

    但是,他之前弹劾秦然,也不过是为了争夺丞相的位置而已,并非真的想要与秦然结下仇。

    他之所以会出现在这,是因为在刚才,李斯突然联系他,约他在这个酒楼相聚。

    冯去疾本以为,李斯是想和他商量一下关于二人争夺丞相之位的事情,却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这样一幕。

    “冯大人对于丞相之位可有把握?”李

    斯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地看着冯去疾,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冯去疾心中一凛,他自然明白李斯的意思,但他并未表露出来,只是淡淡地回答道,“若是没有廷尉大人,在下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只可惜有廷尉在,冯某的希望怕是渺茫啊。”

    冯去疾的的语气中带着些许惋惜,历史的话看似恭维,实则是在试探。

    冯去疾又岂是易与之辈,身为人精的他,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不过,丞相之位究竟花落谁家,尚未可知,冯去疾的话里有话,暗示着自己并不会轻易放弃。

    李斯自然听得懂冯去疾的言外之意,他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冯大人说笑了,在下远不如大人。我看这丞相之位,明日朝堂之上便会有定夺了,非大人莫属啊!”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恭维之意,似乎对冯去疾的能力非常认可。

    冯去疾嘴角微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廷尉大人过奖了,这丞相之位,谁能胜任,还需看圣上的旨意。”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既没有表现出对丞相之位的过度渴望,也没有贬低自己的能力。

    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着,表面上看起来都在互相推让丞相之位,但实际上,他们都心知肚明,经过弹劾一事,秦然担任丞相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而丞相之位必定会在他们二人之中产生。

    “......”,

    第二日清晨,太阳还未完全升起,整个咸阳城便已经忙碌起来。

    大朝会的钟声在宫殿中回荡,官员们身着朝服,急匆匆地赶往朝堂。

    朝堂之上,一片肃穆。众多官吏们鱼贯而入,按照品级高低依次站好。

    就在这时,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武将最前方的秦然身上。

    尽管圣旨已经暂时夺去了秦然上将军的职位,但在王翦等老将闭门不出的情况下,秦然无疑仍然代表着大秦军方的佼佼者。

    他气宇轩昂,即使站在那里一言不发,也散发出一种令人敬畏的气势。

    那些平日里积极弹劾秦然的官吏们,此刻却都有些心虚。

    他们偷偷地瞄了一眼秦然,心中不禁打起了退堂鼓。

    毕竟,背后弹劾和当面弹劾完全是两码事。在朝堂之上,当着秦然的面指责他,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就在众人忐忑不安的时候,赵高站了出来,他高声呼喊朝会开始,声音在朝堂中回响,让所有人都回过神来。

    而朝会的第一件事,便是议论秦然诈死欺君一事。

    然而,当赵高提出这个议题后,朝堂上却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沉默。

    那些原本跃跃欲试的官吏们,此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当着秦然的面弹劾他。

    在这令人无奈的情况下,李斯和冯去疾对视一眼后,都露出了一丝苦笑。

    他们也只能让手下的官吏去充当这个出头鸟了。

    于是,李斯和冯去疾纷纷与手下官吏们交换了一个眼色,示意官吏站出来。

    紧接着几名官吏虽然心中有些忐忑,但也知道这是自己职责所在,便硬着头皮站了出来,高声喊道,

    “臣请陛下治关内候秦然诈死欺君之罪!!”

    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众人的目光也都齐刷刷地看向了秦然。

    一时间,整个大殿都安静了下来。

    皇帝坐在上方,面沉似水,他的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秦然,似乎想要透过他的外表看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过了一会儿,皇帝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

    “秦然,当着群臣的面,你如何自辩?”

    秦然自然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心里很清楚,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丞相的位置。

    而他本就对这个位置没有什么兴趣,所以也根本不打算去争夺。

    因此,当皇帝问他如何自辩时,他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朗声道,

    “臣认罪!!!”

    他的这一声高喝,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在大殿之中炸响,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谁都没有想到,秦然不但没有为自己辩解,反而如此干脆地直接认下了这罪名。

    要知道,这可是欺君之罪啊,而且还是当着这么多朝廷重臣的面,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嗯?”

    皇帝闻言声音中有些波动,似乎很不满。

    秦然接着开始解释起来,讲出自己欺君的缘由,一切都是为了剿灭墨家反贼等等。

    将昨日的话全都重复了一遍。

    此刻的秦然在外人看来有些不理智,而实际上秦然心中清楚,治不治罪全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态度。

    他索性也不想自辩了。

    秦然话音落下后,大殿之中静悄悄的全都等待皇帝的定夺。

    “将关内侯的奏疏呈上来交给群臣查看。”

    就在这时皇帝突然开口道。

    此话一出,秦然有些发愣,他何时写过奏疏,怎么自己都不知道。

    而群臣们看着太监端上来的竹简也好奇起来。

    冯去疾最先打开查看。

    只是一眼,他的脸色便铁青起来。,

    因为竹简之上写的是秦然向皇帝奏报自己诈死的计划,落款时间也是当初的时日。

    皇帝将竹简呈上来就是告诉众人,秦然诈死之事他知道。

    算不上欺君。

    “...我啥时候写奏疏了?”

    当竹简在众多官吏中传递一圈来到秦然的手中时,秦然忍不住想要开口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