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 第298章 护身符
热门推荐:
寿元能换宝?无限寿元的我无敌了
美漫之马甲系统
我,十世好人,是个反派
别人末日求生,我扒美女词条变强
大汉第一浪
银河乐园之特殊契约者
全民海岛求生:我能听到万物心声
攻略黑化反派?我选当他亲妈!
九等公民
烈武三年仲秋,马六甲港中战舰林立大军云集,施琅的帅旗已在 “定远号” 桅杆顶端猎猎作响。
这位大明海军将军手扶船舷,目光扫过港内交错的各国军旗,荷兰的三色旗在风中翻卷如血,英国米字旗傲慢地舒展,暹罗白象旗与南越金翅鸟旗、北越四色旗簇拥在侧。
各国舰队和军队如同被血腥味吸引的群狼,只待他一声令下,便要毫不留情的扑向苏门答腊与爪哇。
“施帅,万将军的陆军、,暹罗战象军和各国海陆大军,已整装待发,请下令!” 副将陈豹神情激昂,高声请命。
施琅的手指在船舷上敲出急促的节奏,旋即沉声开口:“传令各军,凡遇华人村落,一概护送至明军大营。”
“若有伤害华夏遗民者,不论何国军队,大明军队将当场绞杀。” 他的声音低沉肃杀。陈豹慨然领命,他知道,将军口中的这句话,正是各处汉人的护身符......
亚齐苏丹国的都城哥打拉惹笼罩在湿热的晨雾中,三万亚齐守军在城墙上排列如蚁,藤甲与竹盾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
在城外一两里处,亦有万余亚齐士兵严阵以待,各级头目大声吼叫着军令和宗教口号,等待着和“侵略者”厮杀。
万义的明军大营里,牛皮战鼓突然轰鸣,暹罗战象军团率先发动冲锋,三百头战象踏碎面前的一切阻碍。
象背上的暹罗弓弩手,抛射的箭矢如暴雨般倾泻在亚齐军阵中,庞大如山的战象也疯狂地甩动长鼻冲撞,踩碎了躲避不及的亚齐兵。
在他们身后,大队的暹罗步兵乱糟糟的便冲杀上去,甚至有士兵高呼着“阿弥陀佛”,同时将长枪捅进大喊“安拉”的敌军腹中。
暹罗军团的身后,南越国和北越国的联军士兵们目露鄙夷之色,深深为自身“小中华”的身份自豪,士气饱满的投入了战斗。
他们阵容齐整,先用大明出产的火炮对着敌军后阵猛轰,旋即大队人马跟在暹罗军团身后,组成一个个战斗小队,利用火铳射杀对方。
一旦遭遇成群反抗的敌兵,他们又会甩出一颗颗手榴弹,炸的亚齐土人们抱头鼠窜。
半个时辰多之后,配合愈发愈发默契的暹罗和南北越军队,在大明军队未参战的情况下,击溃了亚齐城外万余人的军阵。
当亚齐人狼狈逃入城中,试图依仗他们眼中坚固城墙负隅顽抗之际,他们便惊异的发现,暹罗人和越人竟纷纷后退。
他们摆出防御阵型,以防亚齐人出城反击后,将领和士兵们纷纷往后张望,仿佛在等待主角的登场。
他们眼中的主角,是万义麾下大明南洋郡的火炮部队,不过两刻之后,百余门火炮便在万军期待中部署完毕。
“夷平土人的城!”万义亲自来到炮兵阵地,“也给暹罗和南北越的友军们,好好开开眼。”他如是说着,狠狠地挥了挥手。
这一日,整整三千余枚开发炮弹,在亚齐国孱弱的都城炸响,埋葬了土人拒城以守的奢望,也给“友军”留下了终生难忘印象或噩梦。
“十日不封刀!不得伤害任何汉人和能说汉语之人!”万义强忍着内心的激动,“淡然”下达了军令。
暹罗大军和南北越大军士气爆棚,当即嗷嗷吼叫着冲入了城中,片刻之后,城内惨叫声响起,又片刻后,各处便烟火升腾起来。
一支支明军也随之入城,他们只负责监督“友军”,确保万一有华夏遗民在,不会受到杀害......
与此同时,爪哇北岸的万丹港正在上演钢铁与血肉的狂欢,大明、英国舰与荷兰舰队,轻松点杀了星星点点的木头小船。
联军部队随即登陆,作战过程枯燥而乏味,先是火炮轰击,其后便是火铳射击,再火炮轰,在火铳射,最后步兵清场。
荷兰将军米歇尔?德?鲁伊特亲自亲自领兵,一路不断地杀害土人,焚烧其村镇,业务可谓熟练无比。
当发现为数极少的华人聚居地时,他特意让翻译先行喊话:“会说‘大明万岁’者,举白旗到海滩集合!”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渔民颤抖着举起用汉字写的 “大明子民” 木牌,德?鲁伊特点头示意,派出小队把他们送去大明军营。
他还特意对部下怒吼:“蠢货们!万不可伤到汉人一根汗毛,否则老子把你们丢进海里喂鲨鱼!”
而那些土人,则没有这么好命了,待汉民或疑似汉民的人员被送走后,他们便被驱赶进燃烧的木屋。
英国军队在清扫各处时也如法炮制,士兵们用生僻的汉语词汇试探平民,能答出只言片语的,紧接作为汉人保护,其余土人下场不用讳言。
施琅登上万丹港的制高点时,夕阳正将海面染成血色。荷兰人在四处杀人和洗劫,浓烟遮蔽了半个天空,熏得人眼泪直流。
英国人业务最为纯熟,他们甚至正在拆解万丹王宫的穹顶,准备将雕花的大理石板运回伦敦,据说能卖出大价钱。
矛盾和对立终究发生了,一群英国士兵正试图侮辱一名汉语的华人少女时,被大明士兵给下了武器,捆绑了起来。
施琅得了禀报时,眼中闪过寒芒:“既然为首三人是罪魁祸首,便当街斩首吧,各部队做好迎战准备。”
“砰砰砰,砰砰砰......”一阵乱枪之后,三名红毛番便命丧异乡,消息旋即传遍全城,“友军”们纷纷感到脊背发凉。
他们终于明白,大明将军的拿到军令,是不可逾越的天规,任何伤害华夏子民的行为,都将招致雷霆报复。
“这些蠢货,死不足惜!”德雷克得到属下的汇报后,“嗯,我要亲自去见施琅将军一面,万不可有所误会。”
他言毕便匆匆起身,带着亲卫队往施琅大营处赶去,他们走的很快,真的担心明军发起雷霆攻击。
施琅见英国人知情识趣,加之和德雷克之间“深厚的友情”,便自然而然的解除了误会,大家伙可以继续合作杀人放火了。
这一战,军队的交战不过一日不到的光景,其后各国联军“继续作战”了整整两月的时光,方才宣称胜利。
还是这一战,亚齐与万丹的人口锐减七成,所谓的“王室贵胄”几乎全灭,未他们手上沾染的汉人鲜血,付出了最终的代价。
而南洋的华人却在血火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华夏母国的强盛,才是他们在乱局中保住性命依仗。
同样是这一战,令南洋各处的国家、势力,乃至西方各国势力,都明白一个道理,汉人的报复,哪怕时隔数十年,亦会不依不饶。
夜幕降临,南洋各处的天主教堂传来英国或荷兰牧师的祷告声,而华人聚居的各处祠堂里,老人们正用汉语给孩童讲述郑和的故事。
随着他们或是纯熟,或是略有生疏的祖宗语言的讲述中,在华夏子弟兵的刀枪护佑下,大明的影响力方才逐渐扎根。
这位大明海军将军手扶船舷,目光扫过港内交错的各国军旗,荷兰的三色旗在风中翻卷如血,英国米字旗傲慢地舒展,暹罗白象旗与南越金翅鸟旗、北越四色旗簇拥在侧。
各国舰队和军队如同被血腥味吸引的群狼,只待他一声令下,便要毫不留情的扑向苏门答腊与爪哇。
“施帅,万将军的陆军、,暹罗战象军和各国海陆大军,已整装待发,请下令!” 副将陈豹神情激昂,高声请命。
施琅的手指在船舷上敲出急促的节奏,旋即沉声开口:“传令各军,凡遇华人村落,一概护送至明军大营。”
“若有伤害华夏遗民者,不论何国军队,大明军队将当场绞杀。” 他的声音低沉肃杀。陈豹慨然领命,他知道,将军口中的这句话,正是各处汉人的护身符......
亚齐苏丹国的都城哥打拉惹笼罩在湿热的晨雾中,三万亚齐守军在城墙上排列如蚁,藤甲与竹盾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
在城外一两里处,亦有万余亚齐士兵严阵以待,各级头目大声吼叫着军令和宗教口号,等待着和“侵略者”厮杀。
万义的明军大营里,牛皮战鼓突然轰鸣,暹罗战象军团率先发动冲锋,三百头战象踏碎面前的一切阻碍。
象背上的暹罗弓弩手,抛射的箭矢如暴雨般倾泻在亚齐军阵中,庞大如山的战象也疯狂地甩动长鼻冲撞,踩碎了躲避不及的亚齐兵。
在他们身后,大队的暹罗步兵乱糟糟的便冲杀上去,甚至有士兵高呼着“阿弥陀佛”,同时将长枪捅进大喊“安拉”的敌军腹中。
暹罗军团的身后,南越国和北越国的联军士兵们目露鄙夷之色,深深为自身“小中华”的身份自豪,士气饱满的投入了战斗。
他们阵容齐整,先用大明出产的火炮对着敌军后阵猛轰,旋即大队人马跟在暹罗军团身后,组成一个个战斗小队,利用火铳射杀对方。
一旦遭遇成群反抗的敌兵,他们又会甩出一颗颗手榴弹,炸的亚齐土人们抱头鼠窜。
半个时辰多之后,配合愈发愈发默契的暹罗和南北越军队,在大明军队未参战的情况下,击溃了亚齐城外万余人的军阵。
当亚齐人狼狈逃入城中,试图依仗他们眼中坚固城墙负隅顽抗之际,他们便惊异的发现,暹罗人和越人竟纷纷后退。
他们摆出防御阵型,以防亚齐人出城反击后,将领和士兵们纷纷往后张望,仿佛在等待主角的登场。
他们眼中的主角,是万义麾下大明南洋郡的火炮部队,不过两刻之后,百余门火炮便在万军期待中部署完毕。
“夷平土人的城!”万义亲自来到炮兵阵地,“也给暹罗和南北越的友军们,好好开开眼。”他如是说着,狠狠地挥了挥手。
这一日,整整三千余枚开发炮弹,在亚齐国孱弱的都城炸响,埋葬了土人拒城以守的奢望,也给“友军”留下了终生难忘印象或噩梦。
“十日不封刀!不得伤害任何汉人和能说汉语之人!”万义强忍着内心的激动,“淡然”下达了军令。
暹罗大军和南北越大军士气爆棚,当即嗷嗷吼叫着冲入了城中,片刻之后,城内惨叫声响起,又片刻后,各处便烟火升腾起来。
一支支明军也随之入城,他们只负责监督“友军”,确保万一有华夏遗民在,不会受到杀害......
与此同时,爪哇北岸的万丹港正在上演钢铁与血肉的狂欢,大明、英国舰与荷兰舰队,轻松点杀了星星点点的木头小船。
联军部队随即登陆,作战过程枯燥而乏味,先是火炮轰击,其后便是火铳射击,再火炮轰,在火铳射,最后步兵清场。
荷兰将军米歇尔?德?鲁伊特亲自亲自领兵,一路不断地杀害土人,焚烧其村镇,业务可谓熟练无比。
当发现为数极少的华人聚居地时,他特意让翻译先行喊话:“会说‘大明万岁’者,举白旗到海滩集合!”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渔民颤抖着举起用汉字写的 “大明子民” 木牌,德?鲁伊特点头示意,派出小队把他们送去大明军营。
他还特意对部下怒吼:“蠢货们!万不可伤到汉人一根汗毛,否则老子把你们丢进海里喂鲨鱼!”
而那些土人,则没有这么好命了,待汉民或疑似汉民的人员被送走后,他们便被驱赶进燃烧的木屋。
英国军队在清扫各处时也如法炮制,士兵们用生僻的汉语词汇试探平民,能答出只言片语的,紧接作为汉人保护,其余土人下场不用讳言。
施琅登上万丹港的制高点时,夕阳正将海面染成血色。荷兰人在四处杀人和洗劫,浓烟遮蔽了半个天空,熏得人眼泪直流。
英国人业务最为纯熟,他们甚至正在拆解万丹王宫的穹顶,准备将雕花的大理石板运回伦敦,据说能卖出大价钱。
矛盾和对立终究发生了,一群英国士兵正试图侮辱一名汉语的华人少女时,被大明士兵给下了武器,捆绑了起来。
施琅得了禀报时,眼中闪过寒芒:“既然为首三人是罪魁祸首,便当街斩首吧,各部队做好迎战准备。”
“砰砰砰,砰砰砰......”一阵乱枪之后,三名红毛番便命丧异乡,消息旋即传遍全城,“友军”们纷纷感到脊背发凉。
他们终于明白,大明将军的拿到军令,是不可逾越的天规,任何伤害华夏子民的行为,都将招致雷霆报复。
“这些蠢货,死不足惜!”德雷克得到属下的汇报后,“嗯,我要亲自去见施琅将军一面,万不可有所误会。”
他言毕便匆匆起身,带着亲卫队往施琅大营处赶去,他们走的很快,真的担心明军发起雷霆攻击。
施琅见英国人知情识趣,加之和德雷克之间“深厚的友情”,便自然而然的解除了误会,大家伙可以继续合作杀人放火了。
这一战,军队的交战不过一日不到的光景,其后各国联军“继续作战”了整整两月的时光,方才宣称胜利。
还是这一战,亚齐与万丹的人口锐减七成,所谓的“王室贵胄”几乎全灭,未他们手上沾染的汉人鲜血,付出了最终的代价。
而南洋的华人却在血火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华夏母国的强盛,才是他们在乱局中保住性命依仗。
同样是这一战,令南洋各处的国家、势力,乃至西方各国势力,都明白一个道理,汉人的报复,哪怕时隔数十年,亦会不依不饶。
夜幕降临,南洋各处的天主教堂传来英国或荷兰牧师的祷告声,而华人聚居的各处祠堂里,老人们正用汉语给孩童讲述郑和的故事。
随着他们或是纯熟,或是略有生疏的祖宗语言的讲述中,在华夏子弟兵的刀枪护佑下,大明的影响力方才逐渐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