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用戚将军练兵法的我开始称霸之路 > 第章 又发错章 了,顺便解释一下设定(可跳过)

用戚将军练兵法的我开始称霸之路 第章 又发错章 了,顺便解释一下设定(可跳过)

    军队配置:义士,力士,勇士,智士

    5人一伍,含伍长(背旗)(共5人)

    两伍一旗,设小旗官(背旗)1人(共11人)

    三旗一哨,设哨长(背旗)1人,军纪兵1人(共35人)

    三哨一队,设队官(背旗)1人(共105人)

    三队一总,设把总1人,副把总1人,军纪官1人,哨骑30人、内含哨骑长3人(共348人)

    五总一营,设总兵1人,设副总兵2人(共1743人)

    五营为一军,设主将1人,副将5人(最多),军纪总兵1人,哨骑总兵1人(共8723人)辎重营,书记官,护卫兵,医士,鼓手不记在内。

    一军中有

    军纪总兵1人,军纪兵250人,军纪兵10人一队,含队长,共计251人。(负责军队训练时军纪,战时军纪,战后与书记官清点战功等)

    哨骑总兵1人,哨骑750人,哨骑10人一队,含队官,共计751人。

    哨长配护卫3人,把总护卫5人,副把总护卫3人,总兵护卫10人,副总兵护卫5人,主将护卫50人,副将护卫20人。共计675人。(不记入一军8723人数中)

    轻甲:造价15两白银,耗生铁约43斤制成重约30斤,一名工匠造一副轻甲需1个月”

    书中一丈为十尺,一尺为十寸。一寸=3.3cm一尺=33cm一丈=333cm

    一石=十斗一斗=十升一升=十合

    一石=150斤一斗=15斤一升=1.5斤一合=0.15斤

    一斤=500克(方便计算)

    一个青壮一天消耗粮米一斤五两

    定远堡,东庆阳州,西怀宁州北,南幽云城,北保境州

    [建威将军]明代从一品武官。

    [龙虎将军]明代正二品武官。

    [总兵]明代总兵官阶无定制。

    [副将]明代副总兵改称为副将,次于总兵一级,为从二品武官。

    [定国将军]明代从二品武官。

    [昭勇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毅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参将]明代总兵之下设参将分守各地。正三品武官,次于副将一级。

    [怀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定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明威将军]明代正四品武官。

    [广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

    [信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宣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显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守备]明代正五品武官。

    [武略将军]明代从五品武官。

    [武义将军]明代从五品官员。

    [武节将军]明代正五品武官。

    [武德将军]明代正五品初授武官。

    [千总]明代正六品武官。

    [昭信校尉]元明两代正六吕武官。

    [昭武将军]元代称为大将军,明代正一品武官。

    [把总]明代正七品武官。

    [巡检]巡检的官名始于宋代,是边疆要地州县的武职指挥官。元明清三代,巡检仅为九品官

    1.同知:知府的佐官,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江防、水利等,从六品。清朝的同知又称“州同”。

    2. 通判:宋为加强控制地方而置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明、清各府置通判,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事。宋代级别多为从八品,到明清为正六品。

    3. 教授: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开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及明、清两代的府学都设教授。主要负责当地教育方面事务,各府设教授一人,训导四人。教授为正七品。

    4. 训导:职能通常为辅佐知府,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主要功能为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从七品。

    5. 州判:知州的佐官。与同知(州同)分掌粮务、水利、海防、巡捕诸事,均从七品官。

    6. 府经历:知府的属官,主管收发与校注,也分掌章奏文书,又称“府经厅”。品级通常为正七品以下,也有不入流者实授。

    7. 驿丞,明清之制,各府县设有驿站之地,均设驿丞。掌管驿站中仪仗,车马,迎送之事,不入品。此外还有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正九品,分别为知府、同知、通判的属官,佐理办事,类同主簿。

    此为大体框架,其中多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