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苏辰安的科举之路 > 第419章 君臣的双向奔赴

苏辰安的科举之路 第419章 君臣的双向奔赴

    \"老师!\"苏辰安突然抓住萧太傅的手,\"至少...至少让学生与太子殿下尽力一把,或许...\"

    萧明月神色骤变:\"不可!\"他严厉地看着苏辰安,

    你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和为师在扯上关系 ,你我之间,从今日起,就是形同陌路。

    还有,太子身为一国之君,很多决策都身不由己,更何况,为师能活到现在,要不是皇上一直拖着,为师早该去了。\"

    苏辰安如遭重击,半晌才艰难点头:\"学生...明白。\"

    他知道老师说的没错,所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可圣上明明都已经快收尾了,却迟迟没有动作。

    顾虑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皇上与萧老的关系,是真正的君臣之间互相奔赴。

    一个想要以身殉国,另一个也是心中不舍,就还拖到现在。

    萧明月神色稍霁,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

    \"这是我毕生心血,包括朝中各派关系网,以及...一些世家不法之证的线索。你交给太子,但切记,必须在合适的时机。\"

    苏辰安双手接过,如同接过千钧重担。

    夕阳西沉,竹林渐渐暗了下来。萧明月望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轻声道:\"时候不早了,你们该回去了。\"

    \"老师...\"苏辰安声音嘶哑,似有千言万语,却无从说起。

    萧明月站起身,整了整衣冠,忽然向苏辰安深深一揖。

    苏辰安大惊,连忙跪下:\"老师这是折煞学生了!\"

    \"这一礼,是为大成江山,为天下苍生。\"

    萧明月肃然道,\"老夫去后,朝中清流一脉就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太子...就拜托你了。\"

    苏辰安看着这一幕,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他终于明白,这不仅是师徒诀别,更是一位老臣在托付江山社稷。

    苏辰安重重磕了三个响头,抬头时额上已见血痕:\"学生...谨遵师命。\"

    离开小院时,姚飞雪回头望去,只见萧太傅独立竹下,白发如雪,身影挺拔如松,仿佛要站成永恒。

    她忽然想起父亲曾说过的话——\"萧太傅者,国之栋梁也。\"

    回程路上,苏辰安一言不发,手中紧攥着那个布包。

    姚飞雪轻轻挽住他的手臂,发现他全身都在微微颤抖。

    \"夫君...\"她轻声唤道。

    苏辰安突然停下脚步,仰头望天,声音嘶哑:

    \"雪儿,你知道吗?老师最喜欢说,''读书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可如今...如今...\"

    苏辰安没有继续再说下去了,因为他知道再说下去也是徒劳。

    一切都早已经注定,他觉得拥有上辈子的记忆,他就能够更改这个时代的洪流。

    可是呢?

    他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弱小,他还站的这么低。

    他改变不了任何既定的事实。

    就连,之前,一直都与他站在同一个阵营的太子。

    对方是真的不知道老师的结局吗?

    对方又是真的想改变老师既定的结局吗?

    这一切他已经不想再追究了。

    他承认,每个人所站的位置,所考虑的东西,所需要进行取舍的人和事,都已经不能再左右了。

    哪怕是他们的天子。

    权力的巅峰,也会时常有那么多的力不从心。

    站在每个人的角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考量。

    就连摆在面前的路,都是自己的选择。

    哪怕苏辰安想明白了所有,可他的心还是好难受。

    当两人,来到一处湖边,看着远处的晚霞孤雁。

    苏辰安紧紧的抱住姚飞雪,他共情不了这个时代,因为他自己就处于这个时代,而他共情的也不是这个时代,而是这个时代无数的缩影。

    姚飞雪面对刚才的经历,也是震撼良久。

    无论是每一个人他们之间相对应的关系,都有各自的信仰和坚持。

    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自己的夫君,只能任由对方紧紧的把她抱住。

    而她的一只手轻轻的拍扶对方的后背。

    其实这一切自家的夫君他应该猜到了,不是吗?

    不然他也不会带着她,来见萧老一面,为的就是怕以后,没有机会了。

    与此同时,皇宫里面,太子殿下听着手下人的汇报。

    也是皱紧眉头,把手中的奏折放在桌上,来到窗边。

    看着天边火红的晚霞,那个刺目的红色,让他的眼睛有些刺痛。

    升起了一些生理盐水。

    快速的眨了两下,眼神才再次清澈,不过他依然盯着天边的那道晚霞。

    在知道老师与自家师弟见面之后,他的心里就跟压了一颗大石头一般,让他难受。

    师弟,这么久以来,拼命想要爬到更高,做出那么多的功绩。

    为的是什么,他一清二楚。

    如果是在以前,李璟烨可以肯定的是,他与对方的想法是一样的。

    但自从回宫之后,他的想法就变了,不是说他身为上位者,更懂得权衡利弊。

    为了大局不惜牺牲个人,而是他明白,这一切已经是最好的安排了。

    以前是他太过幼稚,觉得父皇太过狠心。

    可直到他这段时间监国以来,才发现,掌控朝堂的局势,并没有那么简单。

    而他也在自己身处于其中的时候,才明白父皇到底为他承担了多少。

    一国之担,到底有多重。

    从前见父皇深夜批折,总道不过是案牍劳形。

    如今才知,那些被朱笔圈改的字句里,藏着九州黎庶的命数,系着万里山河的兴衰。

    指尖划过舆图上世家盘踞的重镇,指甲几乎掐进羊皮纸,他们世代簪缨,垄断盐铁漕运,连户部的算盘都要顺着他们的心意拨弄。

    朝堂议事时,那此起彼伏的笏板声,哪里是谏言,分明是千钧锁链,捆住了皇权的手脚。

    若甘愿做个垂拱而治的傀儡,将天下拱手相让,倒真能换得笙歌宴饮、醉生梦死。

    可李家血脉里奔涌的,从来不是温吞的春水——高祖提剑定鼎中原,太宗铁骑踏破突厥,哪个不是在血火里挣出的尊严?

    李璟烨猛地推开窗,夜风卷着宫墙下的铜铃声扑进来。

    他想要的盛世,该是长安城头朱雀展翅,百国商队驼铃不绝;

    该是寒门子弟执卷入朝堂,不再有\"上品无寒门\"的悲叹;

    该是皇权如烈日凌空,世家大族的阴影再不能遮蔽天日。

    即便这九重宫阙下要埋尽心血,即便要与百年积弊殊死相搏。

    亦要让后世史书,记下我李姓帝王亲手锻造的清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