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 第546章 贫富差距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第546章 贫富差距

    当男人回到家时,看到妻子的大哥一家逃亡而来,他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反感。

    相反,他很是热情的拿出了家中收藏的一小瓶酒,想要跟大哥一起分享。

    这是他年节前和同村的工友合伙买的,当时候商铺是三瓶酒一起卖。

    他能理解当初妻子大哥一家的行为。

    那个时候的秦国,由于刚结束长平之战没几年,在六国的名声确实不怎么样……

    只是今朝已经物是人非,他也不想再纠结那些了。

    自家今年已有结余,帮衬一下亲友也不是不行。

    “咱家养几只鸡咋样?”

    吃饭前,男人悄悄凑到妻子身边说道。

    今天上工时,朝廷下发了通知,郡里即将有一个养殖场,若有条件的百姓可以去买些鸡鸭鹅猪这些家禽,只要能养大,到时候朝廷会以高价收购。

    “不养多了,就养个几只?”男人说:“就算不卖,我们自己吃也好啊,你想今天大哥来,我们连只鸡都拿不出来。”

    妇人有些意外的看着他。

    这个时代,其实一个村里也就那么一两个大户人家兴许养了家禽;有些情况不好的村子里估计一个有家禽的都没有。

    自家男人是怎么了?

    居然开始说出如此‘大话’来?

    可仔细一想,这倒也不是坏事。

    ……

    汉中郡。

    一处山村里。

    与秦国其他一些工程开展得火热的地方不同,这个村子的人们并没有多享受到国家大发展带来的红利。

    因为这个村子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十几里外的道路,而那条道路也只是县城通往郡城的。

    不算国家主干道,也不算什么交通要道。

    汉中郡此时确实有许多条道路在开展水泥化工程,但与此同时,没有水泥化的道路更多。

    村里倒是有些年轻人出去做工了,但这依旧阻止不了这个村子相对落后的事实。

    村口。

    几个年轻人结伴回来了。

    今天是休沐日,他们特意从邻县的工地赶回来,不仅带着他们买的许多东西,还有一些消息。

    “爹,我听说最迟下下个月,我们县里要多修一条路呢,到时候估计要人了。”

    “又不经过我们这。”

    “至少是个机会啊!而且我们还听说,朝廷鼓励人们蓄养家禽,一旦养大会以高价收购呢!咱家后面那么大块荒地,不适合种地也别闲着呗!”

    “净想美事!”

    中年汉子摇了摇头:“咱家有多少余粮?村外山上有多少猛兽?我们这适合养吗?”

    年轻人不说话了。

    最多再过一个月,他就得回来帮着家里干农活了。

    到时候,他们这个村又将回到一个月才会有行商来、到交税时县里才会有小吏前来的时候。

    其实县里早就说过让他们搬出去,可村里没几个人愿意的。

    故土情节,是华夏人心里能排进前三的情感。

    而相对的,秦国的大发展可能会落下这个村子,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以前秦国执行的是高压统治,律法严苛;可同时也塑造出了大家都差不多的境地,谁也无法羡慕谁,而且养出了淳朴的民风。

    然而现在随着秦国的大改革,法律宽松了许多,各地之间发展不均衡的事也渐渐浮出水面。

    不是秦国故意落下某些地方。

    而是以当前秦国的技术水平,有些地方压根就不适合开矿或者建厂,压根就发展不起来。

    换句话说,相比于秦国占据的庞大领土面积,真正发展起来的地方才是少数。

    在这种情况下,总有些人要慢上几步的。

    “爹,忙完今年,我不想种地了。”

    年轻人的话让中年男人一愣。

    他刚想问不种地你想干什么,可一想到儿子出去干几个月苦力就能赚到他们种地一年都攒不下的钱,兴许还能补贴下交完税粮的家中,他就什么话都说不出了。

    眼看着朝廷对他们的农税一年比一年少,这不明摆着种地日后没什么出路吗?

    兴许到了哪一天,国家对粮食的税收完全不在意了,就让百姓随意交点意思一下。

    到那时,百姓家家都有余粮,可那不是一种新的贫穷吗?

    年轻人看到父亲没说话,说道:“爹,我要去当专职工人;他们的工钱可比我们这种临时工高多了,不用三年,我就能让你们搬出这里。”

    中年男人叹着气,没说话,也没否认。

    ……

    国师府。

    嬴政和李缘双双坐在池塘边,手中拿着鱼竿,两人身边的桶里都没有鱼。

    中间的桌案上,是廷会提交上来的一份报告。

    去年一年下来,除了陇西郡以外,其他所有郡的发展都是强者越强,弱者依旧弱。

    除去咸阳所在的内史地区和陇西郡这个黑马外,原本发展最好的三川郡和最差的巴郡之间,两者去年的差距是李缘出现之前差距的四倍以上。

    第一年是只发展了大半年,所以没有统计。

    但这第二年统计了的数据,却看得嬴政沉默无比。

    “我觉得,得想办法。”

    李缘忽然说。

    嬴政皱了皱眉,刚才他问李缘这种现象有没有解决办法时,他明明说没有的;难道他想到了什么?

    “我们已经坐了快一个小时了,一条鱼都没钓上来,不能再这么空军下去了。”

    嬴政闭上眼,深呼吸了一下。

    但别说,李缘这么一打岔,他凝重的心忽然好多了。

    “难道你们后世也如此?”

    “那你可太抬举我们后世了。”李缘苦笑了一下:“都不用说整个地球,后世华夏经济最强的一个省和最差的一个省,那差距差得让人绝望;哪怕是最强那一个省省内,不同市之间的差距也大得惊人。”

    李缘是湖湘省的,除去省会三湘市外还有十三个地级市级别的市和州。

    而他们省内的人对这经济格局的调侃是:三湘市和他的十三个充电宝……

    湖湘省还算中部,经济不算特别差。

    有些西部省的经济数据更是让他们自己人都气笑了……

    听李缘说了这个,嬴政再看巴郡和三川郡的数据对比,忽然心情就好受多了。

    “难道就如此看着?”

    嬴政并不是希望李缘给出个答案,后世都没找到的,他也不指望李缘。

    他是希望对方能给出一个思路或者指出一些不足,一个大秦发展过程中他们这些本地人可能没发现的地方。

    李缘想了想,点了点头:“倒是有个办法,短时间内可以缓解。”

    “缓解到什么地步?”

    “能让大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各郡百姓的生活水平至少不会太差,至少能让哪怕巴郡的百姓都吃饱饭。”

    嬴政点了点头,这也够了。

    至少百姓能做到不被突如其来的天灾打倒、家中有余粮饿不死、有余钱不受冻,秦国就已经能超过除李缘那一朝外所有朝代了。

    至于这之外的穷和发展不平衡……穷就穷点吧。

    他现在对这种事有一个最基本的自知之明,那就是后世那么发达的生产力都解决不了的,秦国也别指望。

    “说吧,是什么?”

    “修路。”

    嬴政愣了一下。

    秦国现在不就是在大力修路吗?

    廷会提交的计划里,今年不仅要把所有国家级的主干道全部水泥化,还要往郡一级延伸,同时还要让每一个县里至少有两条路通往外面。

    还修?

    “你是指,以村落为终点?”

    “对。”

    李缘点了点头:“现在不像后世,我们后世是人太多了,以至于中原任何一个山沟沟里几乎都有人住;但现在秦国人少,人口的居住也相对密集,至少每两个村子之间最大距离不会超过五里地,且都是在相对适宜居住的地方。”

    虽然不知道眼下全天下有多少人,但就算算上天下贵族隐匿的人口,华夏族人口估计也不会超过三千万。

    这个数额属实是少了点,环境承载力并不大。

    秦国这个时候许多所谓的山村,放在后世不说是城市,至少也是个镇子。

    人们居住得相对密集,修一条路足可以惠及很多人。

    后世是人太多了,许多村子哪怕修了水泥路、可从县城开车去那依旧要一个小时起步。

    李缘外婆家就是的,位于三个不同地级市下属的县交界处,雪峰山脉中间,从县城开车去外婆家算上高速、县道总用时都要接近一个小时,没高速之前更是要一个多小时。

    而现在,从县城修一条路到最偏的村子里,那这条路中间最少会惠及十个村子。

    嬴政闭上了眼,直接在脑海里将他曾看过的巴郡地图展开。

    主干道从郡城延伸到各县,各县又延伸出十几条甚至更多的路,或蜿蜒曲折、或者近似一条直线,穿过那些人口密集区直到最偏远的村子。

    宛如一棵大树的根系,却并没有那么密集;因为人们居住的也不算特别偏。

    “可行!”嬴政从理论上肯定了这个方法。

    “但这样一来,得花掉多少钱财啊?”

    “别问我啊!这不是你自己考虑要尽量不落下每一个百姓的吗?连这点小钱都不愿意花你还敢说爱民?”李缘打趣着说道。

    嬴政听着这话,不知为何很想打他,好贱啊……

    两人又沉默了下来。

    嬴政明白,李缘这是在隐晦的提醒他不要考虑得太多,秦国要干的事很多,国家大发展之下,难免有些事顾及不到。

    但有些问题既然发现了,不去解决留在那他心中难受。

    思虑许久,他眼神一凝:“还是得干!”

    “寡人知道这难度很大,但这是必须的;就算有人要被国家大发展给落下,也不应该是在现在这个时候。”

    “你曾经说过,技术的发展会导致秦国先进生产力愈发超前;而如果现在就发展不均衡了,那到某一天,是不是秦国东部的郡县百姓都准备去外国做生意了,内陆地区却还有人被绑在土地上?”

    “什么时候农税不重要了,百姓不会因为一场天灾或者某一年歉收而饿死冻死了,那才行。”

    “可以被发展丢下的前提,是能活着!”

    李缘抿了抿嘴,不好发表意见。

    虽然他觉得,这个时候把主要精力放到这种事上,有些不太好——秦国需要用钱、用人的方面太多了。

    可这终究是惠及百姓的,他没理由反对。

    ……

    赵国邯郸。

    郭开不在的第六个月,赵偃很想他。

    今天,又有大臣提议召回军队,被他打回去了。

    他相信郭开的判断,燕国还蠢蠢欲动着,那燕王肯定还有着心思。

    去年也就算了,可到了今年,好几万大军一直在外面驻扎,不仅影响农耕,对国力的损耗也实在是有些大了。

    他开始考虑如何解决这件事。

    同时他心里对燕国的怨恨也再次加深了一分。

    燕王真是的,打又不敢打,心思又不断,实力弱就算了,心气还高……可偏偏又上赶着给秦国当小弟,弄得他想打都要悠着点。

    除了面对东胡时能硬气以外,燕王在中原就是个讨人嫌的废物!

    “大王。”

    宦者令突然走了过来:“有情报说,秦国正准备开放一批新的技术和商品给燕国,燕王已经在准备组建新商会的事了。”

    赵王点了点头,秦国对这小弟倒真是够意思……

    可如此一来,他更有些不敢打了。

    秦赵和约只剩下一年了,然而秦国比当初强大了不知多少,赵国却原地踏步,这着实有些不甘。

    “报!”

    门口,一个甲士快速跑了进来:“秦使求见!”

    赵王眼神微眯:“宣!”

    秦国使者走上殿后,先是行了一个礼,随后直接拿出了一封信:“这是我王写给赵王的信。”

    赵偃眉头一皱,让侍者递了上来。

    【闻听赵国军事演习已有半年之久,民生困苦,寡人深感同情……】

    赵偃脸颊抽了抽,我信你个鬼!

    【寡人已允燕王几成商利,且命月氏与东胡和谈,届时燕国必定转移精力……望赵王多顾及百姓,勿要整日留恋后宫……】

    赵偃眉头紧皱。

    这信,是秦王在为赵国解决麻烦?

    秦王能调动燕国他信,可秦王居然能让月氏和东胡都停战?秦国或者说那个秦王,掌控的力量未免也太强大了……

    而且,他会为了赵国百姓好?

    不对劲,十分有十二分的不对劲!

    他看向秦使:“秦王意欲何为?”

    “赵王不要乱猜,我家大王只不过是看不过赵国的困苦,进而帮助赵国稳定局势而已,赵王应当抓住机会发展民生,而不是在这猜测我王的好意。”

    赵偃冷哼一声,直接送客。

    紧接着,他心里涌起一股极大的不安。

    秦王绝对不会这么好心,更何况是对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