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我只想寿终正寝 第448章 团宠福女的炮灰堂妹21
苏母田氏开怀大笑,眼眶还泛着热泪,这才出了一口恶气。
苏二柱一声都没吭,只是在心里叹息,这是算是彻底决裂了,这样也好,这样的家人,留着似乎没啥好处。
苏玉竹见状只是站在门口竖起一个大拇指。
接下来,村民们就紧锣密鼓的建房子。
苏母田氏会给他们供应饭菜,而且每天每人10铜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大半年。
苏家的青砖瓦房已经搭建完毕,可是引起了不少村民围观,他们都议论纷纷。
“二柱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苏老头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现在还住上了青砖瓦房,还真是了不起。”
“这屋子还真是干净明亮,而且格局跟府城达官显贵的院子很像,我真是羡慕啊。”
“真的吗?”
“老苏家两口子肯定肠子都会青了,自从二房分家以后,他们的日子是一日不如一日。先是苏东断腿,苏宝珠,李氏陆续受伤,霉运一察接着一查。他们平时吹嘘苏宝珠是福星,会给苏家带来福气,似乎也没有带来啥好处。而且苏宝珠没有了好运气,在苏家的地位大不如前,四房他们就开始闹腾,成天争吵不休烦得很。”
“这就是报应啊,平时对待几个孩子还是要公平一些,别太亏待了。”
高老头酸溜溜的说:“哼,苏二柱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走了狗屎运,像这种不孝的儿子,就算是送给我都不要。”
“你也就是在我们面前吹嘘,你敢当面去说吗?”
高老头梗着脖子说:“谁不敢说了,我可是他的长辈,难不成,他还能动手不成。”
……
村民们的话,苏玉竹一家毫不在乎。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好好过咱们的日子,让那些眼红的人变成兔子,羡慕嫉妒恨吧!
这段日子他们一家子过得顺风顺水。
他们的田里已经种上了高产的粮食,甚至又多买了10亩田。
苏玉竹发明了曲辕犁和耧车这两种高效的农具,耕种简单了许多,并且减少了人力的耗费。
并且苏玉竹还将这两种农具上交给县衙。
引得县令喜不胜收,他是刚来的县令,踌躇满志,正准备大干一场,积累业绩,苏玉竹这边就给他递来了梯子。
民以食为天,农业一向都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一开始,县令听说是一个黄毛丫头上门献农具,压根就不感兴趣。
可是顶头上司给他极大压力,要求今年的农业产收至少要提高20%。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还真的是面见了苏玉竹。
可他一看到曲辕犁和楼车瞬间就眼前一亮。
要知道他愁头发都白了几分,这些日子一直在研究农具,可是手下的人都不争气,没有研究出啥高效的东西。
县令让手下拿着这些农具试用,得到了肯定的回复。
他高兴地拍手称赞,眼神中都流露出欣赏的神色。
“巾帼不让须眉呀,来人,给苏家赏赐500两,本县令会禀报陛下,再行给你们赏赐。”
苏玉竹将两张农具的设计图交给了县令。
最后大家皆大欢喜,现官不如现管。
她用两张农具设计图便拉拢了县令,与之交好,再接下来的生意也会更加好做。
苏玉竹在县城开了一家餐馆,如今生意兴隆。
她见多识广,吃过了不少的名菜,稍微拿出几道菜,自然而然就不会缺生意。
而店里的烤鱼更是出了名的正宗,引得不少外乡人纷纷来品尝,每日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排队。
当然是真的盆满钵满。
有了钱就好说话。
二哥苏北更是争气,他进县城的书院不过一个月,就名列前茅,出类拔萃的存在,任何人都挡不住他身上的光彩,更是一举夺得了童生榜首。
而且秀才更是板上钉钉,手到擒来。
县里官吏敲锣打鼓来村里通报,引得村民都议论纷纷,羡煞旁人。
苏老头一家脸色阴沉的吓人,这光宗耀祖的荣耀,本来应该是属于他们苏家的。
可结果人却让他们一手推了出去,可不就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大房一家脸极其难看,对于苏北的不屑都摆在了脸上。
他们对于苏东寄予厚望,结果却不如人意。
可当初瞧不起的苏北,却考上了童生还有秀才,这叫他们如何接受得了。
苏老头轻咳一声,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知道你们看不起二柱,可如今他的儿子争气。为了苏家的荣耀,从今天开始,你们都必须得好声好气说话。”
苏四柱率先开口,拍了拍胸脯说:“爹,我一定跟二哥好好相处,唯命是从。”
苏四柱眼珠子转得飞快,他心里想着一定要想办法讨好二哥,以后跟在他的身边喝口汤,绝对前程似锦。
苏四柱就是典型的投机取巧者,墙头草两边倒,哪一方对他有益,就绝对会靠拢过去。
苏家女眷更是羡慕嫉妒恨,恨不得拿到这样荣耀的是她们亲生儿子。
大伯娘李氏更是恨得牙痒痒,心里对于女儿苏宝珠的责怪也越积越深。
李氏深深怀疑起那个道士的话,当初有一个道士神神叨叨,算命却极其的准确,他见到苏宝珠大惊失色,他曾经留下一言,此女贵不可言,福运绵绵。
可他们却忘了还有后半句,福祸相依,积累功德。
苏家至此以后,便就认定了苏宝珠,以后定能贵不可言,对她宠爱有加,可是结果呢,受害的她唯一的儿子躺在了床上,再也无法起来。
本来这个秀才应该是苏东的才对。
大伯苏大柱对于唯一的儿子大失所望,心里起了疙瘩。
可随后想起养在外宅的女人,他整颗心就柔了一滩水。
自从苏东腿瘸以后,苏家就气氛低沉,整天唉声叹气的,让人一天都待不下去。
再加上李氏一直在屋内唠唠叨叨,抹泪哭泣,让苏大柱烦躁不已,更加在家里待不住。
一来二去,就跟村里的一个娇俏寡妇眉来眼去,搭上了关系。
如今还珠胎暗结,苏大柱打算过些时日就将新欢接回家。
苏二柱一声都没吭,只是在心里叹息,这是算是彻底决裂了,这样也好,这样的家人,留着似乎没啥好处。
苏玉竹见状只是站在门口竖起一个大拇指。
接下来,村民们就紧锣密鼓的建房子。
苏母田氏会给他们供应饭菜,而且每天每人10铜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大半年。
苏家的青砖瓦房已经搭建完毕,可是引起了不少村民围观,他们都议论纷纷。
“二柱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苏老头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现在还住上了青砖瓦房,还真是了不起。”
“这屋子还真是干净明亮,而且格局跟府城达官显贵的院子很像,我真是羡慕啊。”
“真的吗?”
“老苏家两口子肯定肠子都会青了,自从二房分家以后,他们的日子是一日不如一日。先是苏东断腿,苏宝珠,李氏陆续受伤,霉运一察接着一查。他们平时吹嘘苏宝珠是福星,会给苏家带来福气,似乎也没有带来啥好处。而且苏宝珠没有了好运气,在苏家的地位大不如前,四房他们就开始闹腾,成天争吵不休烦得很。”
“这就是报应啊,平时对待几个孩子还是要公平一些,别太亏待了。”
高老头酸溜溜的说:“哼,苏二柱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走了狗屎运,像这种不孝的儿子,就算是送给我都不要。”
“你也就是在我们面前吹嘘,你敢当面去说吗?”
高老头梗着脖子说:“谁不敢说了,我可是他的长辈,难不成,他还能动手不成。”
……
村民们的话,苏玉竹一家毫不在乎。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好好过咱们的日子,让那些眼红的人变成兔子,羡慕嫉妒恨吧!
这段日子他们一家子过得顺风顺水。
他们的田里已经种上了高产的粮食,甚至又多买了10亩田。
苏玉竹发明了曲辕犁和耧车这两种高效的农具,耕种简单了许多,并且减少了人力的耗费。
并且苏玉竹还将这两种农具上交给县衙。
引得县令喜不胜收,他是刚来的县令,踌躇满志,正准备大干一场,积累业绩,苏玉竹这边就给他递来了梯子。
民以食为天,农业一向都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一开始,县令听说是一个黄毛丫头上门献农具,压根就不感兴趣。
可是顶头上司给他极大压力,要求今年的农业产收至少要提高20%。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还真的是面见了苏玉竹。
可他一看到曲辕犁和楼车瞬间就眼前一亮。
要知道他愁头发都白了几分,这些日子一直在研究农具,可是手下的人都不争气,没有研究出啥高效的东西。
县令让手下拿着这些农具试用,得到了肯定的回复。
他高兴地拍手称赞,眼神中都流露出欣赏的神色。
“巾帼不让须眉呀,来人,给苏家赏赐500两,本县令会禀报陛下,再行给你们赏赐。”
苏玉竹将两张农具的设计图交给了县令。
最后大家皆大欢喜,现官不如现管。
她用两张农具设计图便拉拢了县令,与之交好,再接下来的生意也会更加好做。
苏玉竹在县城开了一家餐馆,如今生意兴隆。
她见多识广,吃过了不少的名菜,稍微拿出几道菜,自然而然就不会缺生意。
而店里的烤鱼更是出了名的正宗,引得不少外乡人纷纷来品尝,每日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排队。
当然是真的盆满钵满。
有了钱就好说话。
二哥苏北更是争气,他进县城的书院不过一个月,就名列前茅,出类拔萃的存在,任何人都挡不住他身上的光彩,更是一举夺得了童生榜首。
而且秀才更是板上钉钉,手到擒来。
县里官吏敲锣打鼓来村里通报,引得村民都议论纷纷,羡煞旁人。
苏老头一家脸色阴沉的吓人,这光宗耀祖的荣耀,本来应该是属于他们苏家的。
可结果人却让他们一手推了出去,可不就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大房一家脸极其难看,对于苏北的不屑都摆在了脸上。
他们对于苏东寄予厚望,结果却不如人意。
可当初瞧不起的苏北,却考上了童生还有秀才,这叫他们如何接受得了。
苏老头轻咳一声,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知道你们看不起二柱,可如今他的儿子争气。为了苏家的荣耀,从今天开始,你们都必须得好声好气说话。”
苏四柱率先开口,拍了拍胸脯说:“爹,我一定跟二哥好好相处,唯命是从。”
苏四柱眼珠子转得飞快,他心里想着一定要想办法讨好二哥,以后跟在他的身边喝口汤,绝对前程似锦。
苏四柱就是典型的投机取巧者,墙头草两边倒,哪一方对他有益,就绝对会靠拢过去。
苏家女眷更是羡慕嫉妒恨,恨不得拿到这样荣耀的是她们亲生儿子。
大伯娘李氏更是恨得牙痒痒,心里对于女儿苏宝珠的责怪也越积越深。
李氏深深怀疑起那个道士的话,当初有一个道士神神叨叨,算命却极其的准确,他见到苏宝珠大惊失色,他曾经留下一言,此女贵不可言,福运绵绵。
可他们却忘了还有后半句,福祸相依,积累功德。
苏家至此以后,便就认定了苏宝珠,以后定能贵不可言,对她宠爱有加,可是结果呢,受害的她唯一的儿子躺在了床上,再也无法起来。
本来这个秀才应该是苏东的才对。
大伯苏大柱对于唯一的儿子大失所望,心里起了疙瘩。
可随后想起养在外宅的女人,他整颗心就柔了一滩水。
自从苏东腿瘸以后,苏家就气氛低沉,整天唉声叹气的,让人一天都待不下去。
再加上李氏一直在屋内唠唠叨叨,抹泪哭泣,让苏大柱烦躁不已,更加在家里待不住。
一来二去,就跟村里的一个娇俏寡妇眉来眼去,搭上了关系。
如今还珠胎暗结,苏大柱打算过些时日就将新欢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