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松锦大战首逃开始 第573章 造船事宜
热门推荐:
攻略七个男宠后,恶毒女主想跑路
美食:开局女子学院售卖卤肉饭
天帝图
韩娱之魔女孝渊
逍遥小县令,开局皇帝微服私访
你迎娶平妻?我带崽入宫当皇后
重生棒梗,带贾家发家致富
他是一个包租公
鉴宝?这比抢钱的速度还快?
回到鹿儿岛港,岛津光久已经将十万两白银和一千两黄金全部备好,正等待着装船呢。
“本大帅说话算话,你们留下一万两白银和一百两黄金吧。”王尘心情大好,大手一挥就让岛津真二将一成赔偿收了回去。
“大帅阁下果真守信,在下佩服!”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岛津真二的恭维话确实让王尘十分受用。
“嗯,既然银子都已经收了,本大帅也是时候要和东瀛说再见了!”王尘朝鹿儿岛港挥了挥手。
港口上岛津真二带着一群人正在欢送镇国军,他们人人眼中含泪,仿佛送别的不是刚刚开炮轰了他们房子的敌人,而是一群亲人啊。
“这群瘟神终于是送走了!”岛津真二长舒了一口气,望着一片狼藉的港口,所有人又变成了一副欲哭无泪的表情,三天时间,整个萨摩藩就损失大半现银储备,这一仗打的实在窝火!或者说是莫名其妙!
“真二!”岛津光久待他的侄子刚刚回到城内,便立即将他召来:“立即带兵去一趟辽东,咱们损失的钱财一定要从多尔衮身上加倍讨回来!”
正在返程途中的王尘当然不知道岛津家下一步的计划,离开东瀛后,他的心思马上便又回到了舟山。
和郑家的恩怨还没有彻底解决呢,之前的和解只是暂时,甚至可以说完全是看在郑森的面子上才会同意暂时罢战。
而郑芝龙吃了这个小亏,也定然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双方都在积蓄力量,为下一次的决战做准备。
如今摆在王尘面前最大最要紧的事莫过于造船了。
“大帅,上次咱们从南澳岛那边请来了几名佛朗机船匠,但都过了一个月了,那些黄毛鬼只知道吃喝玩乐,完全不提造船之事!”荆九重首先开口发言了。
舟山是荆九重的主场,而且看王尘的样子,似乎就是想将他培养成镇国军未来的海军主将,所以对于造船一事,荆九重十分上心。
“是吗?”王尘对此事只是略有耳闻,但并没有时间去了解,今天还是第一次听到正式汇报。
“少将军,那些欧洲人明显是将咱们当成傻子来排!”叶云听后十分愤愤不平。
“欧洲人骨子里就是有一股傲慢之情,罢了,这件事就由我亲自来处理吧!”王尘思忖了一会后决定道。
“还有一事,除了造船人才,咱们还缺少大量的普通工人,舟山人烟稀少,短时间内想要招到足够的人手怕是不易呀。”荆九重又提出一个问题来。
王尘站起身,单手托腮走了两步,站定后突道:“咱们先不回舟山了,到天津卫停一下。”
“大帅,你这是……?”荆九重不解,王栋、叶云同样不解。
“你们就不要问那么多了,我自然是有目的的。”王尘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两天后,东海水师靠近了天津卫码头,朝鲜的板屋船那就算了,在大明看来实属平平无奇。
但当“轩辕号”出现在码头所有人的视线中时,带给他们的震撼就非常大了!
“天哪!那是一艘什么船呀?好大!”一些码头工人第一次看到西洋战船,着实吓了一大跳。
不待水师靠岸,天津巡抚冯元彪便带着一队人马赶了过来。
“不许靠岸,这里是大明天津卫,尔等是从哪里来的,速速报上名来!”一艘小船迎上水师,并朝船上喊话。
“睁开你的狗眼看看,咱们是镇国军东海水师,为什么不能靠岸?”船上水兵怒声反驳。
“镇国军东海水师?真是活见鬼了!”船上传令兵立即回到码头向冯元彪汇报情况。
“就说码头水浅,靠不了大船,让他们驾小船上岸吧!”冯元彪想了想说道。
得到消息的王尘也没有着恼,就算真让“轩辕号”靠岸,他还不放心呢,同时为了安全,他将叶云的中军营全部带下了船,还有杨破虏的神火师。
“天哪,这还是咱们大明的军队吗?”当镇国军士兵一上岸,他们的一身行头立即引起了岸上众人的议论纷纷。
镇国军早就已经摒弃了大明传统的鸳鸯战袍,改为王尘亲自设计的军服,分为上衣、裤子和军靴,颜色以黑色为主,另外还配有皮带捆扎,战袍外面罩着一层板甲,简单而又实用。
最为让人感到关注的是,镇国军中火铳兵占比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而且他们还有转运特别方便的小钢炮!
别看他们人不多,加起来也就千把人,但真要打起仗来,没有五倍于他们的人数,根本不敢向他们发起挑战!
冯元彪初见此强军,心中也是不住的感慨,难怪王尘能够在辽东将建奴打的苦不堪言,答案就在这里。
但是他心中同时也感受到了另一份不安,就怕前脚刚刚赶走豺狼,后脚又进来狮虎呀!
“下官天津巡抚冯元彪见过王都督!”如今的王尘早就不能再以武职的眼光来看待了,所以冯元彪上去就直接自称“下官”。
王尘微笑着朝冯元彪拱拱手道:“冯大人客气了,本督过来就是来看看,没什么大事,你该忙什么就去忙什么吧。”
对于冯元彪,王尘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他曾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破大同,进居庸关时曾秘密向崇祯上疏,请其到天津坐海船南下。
可惜这件事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没了下文,后来崇祯就吊死在了煤山。
冯元彪嘴角直抽,王尘什么意思?来看什么?
“哦,忘记了告诉冯大人了,本督不是要在你的天津卫看,而是要去京师。”王尘又道。
去京师呀,那还好……个屁呀!冯元彪吃了一惊,连忙道:“王都督要带兵去京城?”
“不错,本督要进宫面圣!”
“面圣可以,带兵还是要三思呀!”没想到冯元彪反倒是劝起王尘来。
“本督心里有数。”说罢王尘便不再理会冯元彪,带着部队离开了码头,朝京师方向而去。
望着走远的镇国军,冯元彪遗憾的叹了口气,王尘的崛起真不知是大明之福还是大明之祸呀……
“本大帅说话算话,你们留下一万两白银和一百两黄金吧。”王尘心情大好,大手一挥就让岛津真二将一成赔偿收了回去。
“大帅阁下果真守信,在下佩服!”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岛津真二的恭维话确实让王尘十分受用。
“嗯,既然银子都已经收了,本大帅也是时候要和东瀛说再见了!”王尘朝鹿儿岛港挥了挥手。
港口上岛津真二带着一群人正在欢送镇国军,他们人人眼中含泪,仿佛送别的不是刚刚开炮轰了他们房子的敌人,而是一群亲人啊。
“这群瘟神终于是送走了!”岛津真二长舒了一口气,望着一片狼藉的港口,所有人又变成了一副欲哭无泪的表情,三天时间,整个萨摩藩就损失大半现银储备,这一仗打的实在窝火!或者说是莫名其妙!
“真二!”岛津光久待他的侄子刚刚回到城内,便立即将他召来:“立即带兵去一趟辽东,咱们损失的钱财一定要从多尔衮身上加倍讨回来!”
正在返程途中的王尘当然不知道岛津家下一步的计划,离开东瀛后,他的心思马上便又回到了舟山。
和郑家的恩怨还没有彻底解决呢,之前的和解只是暂时,甚至可以说完全是看在郑森的面子上才会同意暂时罢战。
而郑芝龙吃了这个小亏,也定然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双方都在积蓄力量,为下一次的决战做准备。
如今摆在王尘面前最大最要紧的事莫过于造船了。
“大帅,上次咱们从南澳岛那边请来了几名佛朗机船匠,但都过了一个月了,那些黄毛鬼只知道吃喝玩乐,完全不提造船之事!”荆九重首先开口发言了。
舟山是荆九重的主场,而且看王尘的样子,似乎就是想将他培养成镇国军未来的海军主将,所以对于造船一事,荆九重十分上心。
“是吗?”王尘对此事只是略有耳闻,但并没有时间去了解,今天还是第一次听到正式汇报。
“少将军,那些欧洲人明显是将咱们当成傻子来排!”叶云听后十分愤愤不平。
“欧洲人骨子里就是有一股傲慢之情,罢了,这件事就由我亲自来处理吧!”王尘思忖了一会后决定道。
“还有一事,除了造船人才,咱们还缺少大量的普通工人,舟山人烟稀少,短时间内想要招到足够的人手怕是不易呀。”荆九重又提出一个问题来。
王尘站起身,单手托腮走了两步,站定后突道:“咱们先不回舟山了,到天津卫停一下。”
“大帅,你这是……?”荆九重不解,王栋、叶云同样不解。
“你们就不要问那么多了,我自然是有目的的。”王尘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两天后,东海水师靠近了天津卫码头,朝鲜的板屋船那就算了,在大明看来实属平平无奇。
但当“轩辕号”出现在码头所有人的视线中时,带给他们的震撼就非常大了!
“天哪!那是一艘什么船呀?好大!”一些码头工人第一次看到西洋战船,着实吓了一大跳。
不待水师靠岸,天津巡抚冯元彪便带着一队人马赶了过来。
“不许靠岸,这里是大明天津卫,尔等是从哪里来的,速速报上名来!”一艘小船迎上水师,并朝船上喊话。
“睁开你的狗眼看看,咱们是镇国军东海水师,为什么不能靠岸?”船上水兵怒声反驳。
“镇国军东海水师?真是活见鬼了!”船上传令兵立即回到码头向冯元彪汇报情况。
“就说码头水浅,靠不了大船,让他们驾小船上岸吧!”冯元彪想了想说道。
得到消息的王尘也没有着恼,就算真让“轩辕号”靠岸,他还不放心呢,同时为了安全,他将叶云的中军营全部带下了船,还有杨破虏的神火师。
“天哪,这还是咱们大明的军队吗?”当镇国军士兵一上岸,他们的一身行头立即引起了岸上众人的议论纷纷。
镇国军早就已经摒弃了大明传统的鸳鸯战袍,改为王尘亲自设计的军服,分为上衣、裤子和军靴,颜色以黑色为主,另外还配有皮带捆扎,战袍外面罩着一层板甲,简单而又实用。
最为让人感到关注的是,镇国军中火铳兵占比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而且他们还有转运特别方便的小钢炮!
别看他们人不多,加起来也就千把人,但真要打起仗来,没有五倍于他们的人数,根本不敢向他们发起挑战!
冯元彪初见此强军,心中也是不住的感慨,难怪王尘能够在辽东将建奴打的苦不堪言,答案就在这里。
但是他心中同时也感受到了另一份不安,就怕前脚刚刚赶走豺狼,后脚又进来狮虎呀!
“下官天津巡抚冯元彪见过王都督!”如今的王尘早就不能再以武职的眼光来看待了,所以冯元彪上去就直接自称“下官”。
王尘微笑着朝冯元彪拱拱手道:“冯大人客气了,本督过来就是来看看,没什么大事,你该忙什么就去忙什么吧。”
对于冯元彪,王尘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他曾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破大同,进居庸关时曾秘密向崇祯上疏,请其到天津坐海船南下。
可惜这件事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没了下文,后来崇祯就吊死在了煤山。
冯元彪嘴角直抽,王尘什么意思?来看什么?
“哦,忘记了告诉冯大人了,本督不是要在你的天津卫看,而是要去京师。”王尘又道。
去京师呀,那还好……个屁呀!冯元彪吃了一惊,连忙道:“王都督要带兵去京城?”
“不错,本督要进宫面圣!”
“面圣可以,带兵还是要三思呀!”没想到冯元彪反倒是劝起王尘来。
“本督心里有数。”说罢王尘便不再理会冯元彪,带着部队离开了码头,朝京师方向而去。
望着走远的镇国军,冯元彪遗憾的叹了口气,王尘的崛起真不知是大明之福还是大明之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