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从松锦大战首逃开始 > 第575章 阁内借书

明末:从松锦大战首逃开始 第575章 阁内借书

    当天下午,抵达京师的王尘并没有马上进城,而是在城外驻扎等待王承恩的消息。

    得到回复时已近日落西山,于是王尘便决定次日再进城,当晚所有人在城外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没想到王承恩竟亲自前来营地接王尘了,想必应该是昨天那张一万两的银票起了效果。

    王尘坐上了王承恩的马车,而叶云则带着十余人骑马跟在车后,这还是王承恩通过私人关系替王尘开的后门,像他这种外地官员回京,是绝对不能带兵入城的。

    “王公公,《永乐大典》我只要《工部卷船舶篇》。”王尘提前将自己的需求告知了王承恩。

    “咦,王都督你真准备发展水师去了?”王承恩奇道。

    王尘先是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只道:“是也不是,我发展的不是水师,而是海军!”

    “海军?”王承恩反复琢磨了这个名字一会儿赞道:“好名字,‘军’确实比‘师’听着大气!”

    那是当然,在王尘的那个时空,军就是比师要大,级别也更高。

    两人聊着聊着,很快就来到了紫禁城的东安门,进了这个门就能看到一片两层楼的宫殿群,不远处有一处池塘,池塘之上架着一座汉白玉材质的拱桥,拱桥对面便是文渊阁了。

    “王都督请!”王承恩在前面带路,引着王尘进入到了阁内。

    叶云他们自然是不能进紫禁城的,只能在东安门外等候,王尘只身一人跟着王承恩进了宫。

    进到殿内,可能是年久失修的缘故,王尘闻到里面充斥着一股腐朽的味道,大殿本身就是木质结构,内里藏的又都是一些书籍,一看就是没有得到妥善的保养。

    “王公公,这阁内所藏书籍都是珍品,甚至是孤品,还是要注意一下平时的维护呀……”王尘知道这文渊阁历史上又不是没失过火。

    “王都督说的是,皇上这段时间也在考虑对宫里的一些建筑进行修缮,但是你也知道,这些都要银子呀……”王承恩有些头疼的回答道。

    “之前查抄晋商的银子这么快都花完了?”王尘倒是有些讶然。

    “哎,这朝廷上下,哪里不花钱啊,就说前两天,湖广的左良玉就又上疏讨饷了,还有战功的赏赐,林林总总加起来就要一百万两银子呀……”王承恩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王尘闻言也是直摇头,像崇祯这种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晋商的银子能让他挺两年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就在他准备再说些什么时,突见一名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

    “公公!”小太监跑到王承恩面前附耳悄悄和他说了些什么。

    “王都督,不好意思,咱家这里突然有点急事,要先失陪一下了。你暂且先自己进去,殿内有太监可以帮忙寻你所需书籍。”王承恩语气稍显急促的对王尘说道。

    “公公请自便!”王尘伸手示意,王承恩在这里也帮不了多大忙,找书的工作还是需要熟悉环境的小太监来办。

    阁内人并不多,只有几名小太监正无精打采的用鸡毛掸子弹着书柜上的厚灰。

    见王尘进来了,一名小太监朝他迎了过来:“大人来文渊阁有事吗?”

    “哦,请问这位公公,《永乐大典》在何处存放?”王尘还算客气的对小太监问道。

    “《永乐大典》?”小太监抬头仔细看了王尘一眼,脸很生啊,没见过,语气立马变得不太友善起来:“这位大人是……?”

    王尘现在也算是封疆大吏了,居然被一个小太监盘问,心中自然是有气的,于是有些不耐烦的回道:“我是谁你们总管没有告诉你吗?”

    “嘿!”小太监笑了,回道:“咱们这里进来的官员大多都是穿绯袍的,你一个武将能进来就算不错了,还想让咱们总管来亲自过问,想得美吧!”

    小太监说的也是事实,王尘来的仓促,根本没有准备总督的官服,只穿了一件武官的常服,一般来说,能进这个地方的都是文官居多,而穿绯袍的至少也是四品官职,平时大官见多了,自然不会将王尘这个武官放在眼里。

    “真是狗眼看人低!”王尘还真不想跟眼前的小太监一般见识,有点拉低自己的身份,便只说了一句:“你告诉我《永乐大典》在哪里就行了!”

    “对不起,你不通报身份,我无权带你去找书!”小太监居然还蹬鼻子上了脸。

    “呵呵……!”王尘冷笑两声,不再理会小太监,干脆自己去书架上一排一排的查找起来。

    “好大的胆子!”小太监怒了,就算是穿绯袍的文官过来,也要客客气气的请他帮忙,眼前之人太无礼了。

    “你等着,我这就去通报今日在阁内当值的东阁大学士!”小太监只当王尘是个粗鄙不懂礼数的武夫,便准备去搬靠山来教训一下他。

    哪知王尘却根本不理他,仍是继续在书架上仔细寻找他要找的书籍。

    “按理说《永乐大典》不应该摆在如此平常的地方……”王尘找了一阵,根本连书的影子都没找到,心中不由烦闷。

    “是谁在我文渊阁内搞事情啊!”这时突听一个浑厚的声音传进王尘的耳朵。

    “范大人,就是这个人,私闯文渊阁不说,还要逼我们给他找《永乐大典》,那是他一介武夫能随便查阅的东西吗?”一边的小太监添油加醋地向那姓范的官员告状。

    “哦?平时进阁的都是一些文官,武官当真屈指可数,但我们也不能区别对待,只是这位将军,你要找《永乐大典》又是为何?”范姓官员上前向王尘询问道。

    “范大人?你莫非就是范景文范大学士?”王尘突然一拍脑袋,想起了一个人,范景文乃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此时刚刚兼任东阁大学士,在原来的时空中,他本已入阁,但现在似乎发生了一些变数。

    范景文能文能武,做官刚正不阿,其在国事多艰之时厉兵秣马,带兵有度,且在诗文方面也颇有造诣,京师沦陷时,他投井殉国,是位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