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松锦大战首逃开始 第582章 四号粥棚
热门推荐:
娱乐:大明厂公的我,成了影帝
大明锦衣卫1
后宫太卷,娘娘咸鱼后躺赢了
八零警花娇又飒,高冷队长心慌了
无双毒士:女帝叫我活阎王!
飞升回来后,我开的农庄爆火了
天帝图
穿越诸天从同福客栈开始
全球贬值一万倍,假千金带飞全家
煮粥非常简单,速度也很快,没过多久,粥棚内外就飘逸出诱人的香味,闻到香味的流民们仿佛不受控制的洪水一般,竟有要将拦着他们的官兵给冲散的势头。
关键时刻,王尘让神火师的士兵朝天开了一轮空枪,铳声才将那些饿疯了的流民给镇住。
接着王尘又让大嗓门们上去开始宣讲:“但凡愿意跟随我大军去工作的,才能上来吃粥,否则免谈!”
王尘也不是什么大善人,犯不着给所有流民施粥,而且他也知道许多流民长期赖在京城外面等着吃救济,早就懒得不愿再下力工作了。
“什么?跟着走才能吃粥?”这下大部分流民都炸锅了,这怎么行,他们可是流民呀,怎么可以不给粥吃?
“凭什么呀!你们家大人有钱为什么不能救济一下我们,一点稀粥而已,就当是给自己积点阴德不行吗?”有流民大声嚷嚷道。
“大家伙,听我的,都不去报名,他那几锅粥莫非还会倒掉不成?就算是倒掉,咱们再捡起来吃也是一样嘛!”也有泼皮无赖叫嚣着。
“不过看那位大人的面相,似乎也不像是大奸大恶之人,要不咱们就跟着走吧,说不定真像他宣传的那样呢?”但也有人动了心。
其实大部分流民心中还是十分有自知之明的,他们知道不可能长期留在京城,一到春耕时候,他们还是要提前回去。
但就算回去,天灾人祸还是躲不过的坎,与其明年继续逃难到京城来,不如就跟着镇国军走,说不定真是条明路呢?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一些胆大之人开始主动举手报名,同意跟随镇国军去工作,他们被官兵放了出来然后每人都得到了一碗粥。
“哇塞!”当粥到手时,每个人都惊呆了,他们发现镇国军施的粥和平时完全不一样!只见有人从地上捡来一小截枯树枝,也不管卫不卫生了,直接往粥里一插。
“看到没,立起来了!”那人将手中的土碗高高举过头顶,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真的呀!树枝立起来了!”人群顿时沸腾。
要知道以往给他们施的粥纯属敷衍了事,碗里清的都能养鱼了,但这回不一样,那些第一批去吃螃蟹的人碗里的粥竟是如此实在!
“不管了,就算是要我去挖煤,也先吃一顿饱饭再说!”不得不说,刚才粥里立树枝的举动取得了巨大的广告效应,流民队伍里霎时间此起彼伏的响起了“愿意”的叫喊声!
“好好好,不要挤,一个一个来!”早有官兵从城门处借来拒马,然后围出了弯弯曲曲的路径出来,就和后世景区检票口的铁栅栏一样,流民们按先后顺序依次排队登记,然后才能领到一碗粥。
“张大山是吧,有艺在身吗?什么都行?”登记的师爷摸着胡须细声问道。
“唔,就吃一碗粥而已,还要问咱会不会什么艺?”张大山一脸老实相,脑袋确实不太灵活。
“有就说,没有就赶紧过去,别挡着后面的人了!”师爷有些不耐烦,后面还有至少一百多人在排队呢。
“回大人,草民会木匠活,可不可以?”张大山连忙回答道。
“会木匠?”师父双眼一亮,语气都客气了三分:“会木匠好呀,咱镇国军就差木匠,这牙牌给你,去四号棚领粥!”
张大山伸手接过一面黑呼呼的木牌,上有应该刻有字,他也认不到,只是四号棚是哪一个呢?
还好,镇国军考虑的十分周到,知道他们大部分人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安排有官兵替他们指路。
此时就有一名官兵指着从西往东数的第四座草棚对张大山道:“就那了,快去,像你这种有艺在身的人,待遇可不一样哦!”
“待遇不同?”张大山一脸狐疑,但还是走向了四号粥棚,才一近跟前,果真发现这里和其他粥棚确实不一样,要查验牙牌。
张大山将手里的黑色牙牌给门口的官兵看了才被放了进去。
刚一进去,张大又震惊了,仅是粥的香味就比别的棚子要浓上许多,当一碗热呼呼的粥端到他手里时,更大的惊喜来了,居然是白米粥!要知道其它棚子都是粟米啊!
现在这个时节,大米怕是要比粟米贵至少三到五倍!关键是现在他碗中的白米粥也稠的能立起筷子!这个老板出手好阔气,值得深交!
张大山进来后,又过了半天,才进来一位年轻人,他也是一脸懵逼的分到了一碗白米粥,震惊之余,他居然激动的流出了两行清泪。
“好了,喝完了就赶快过来重新登记!”这时粥棚的另一头响起了官差的叫喊声。
刚才吃粥前只是初步登记,现在则是详细登记,主要是对张大山的木匠手艺和擅长领域进行了解。
当然现场也不可能进行实操演示,但却有专业人员进行理论考验,将那些吹牛说大话的人先淘汰下来,退到普通工人那一档去,当然那碗白米粥也不会白吃,会扣除他们第一个月的工钱进行处罚。
至于有人说吃了粥就想回去,这种做法当然是行不通的,粥棚前后两个口,一个只进,一个只出,出的那边会有人进行登记后直接带走,根本不给你回去的机会。
张大山回答了几个关于木匠的问题后,面试官还算是满意,给了一个合格的手势,登记人员便在他的履历表上盖了一个红章。
“张师傅恭喜你通过了初步考察,暂定一个月工钱三两银子,可还满意?同时还允许你带上你的直系亲属一同前往工作地。”登记人员微笑着对张大山说道。
“一个月真有三两银子?”他不信,用口说说谁不会。
“来,这是预付工钱一两银子,到了地方后还可以预支一两银子,张师傅你现在还有疑问吗?”
张大山手里拿着一两银子愣了半天,他活了三十多岁,还是第一次摸着真银子啊!
“我这就去把我的家人叫来!”张大山激动的朝流民堆里跑去。
他依稀听到身后,有登记人员在问那名年轻人:“你会识字?那为什么会沦落到流民里面去?”
嘿,看来能来四号粥棚的都不是一般的人啊,张大山一次对自己的木匠身份感到自豪。
关键时刻,王尘让神火师的士兵朝天开了一轮空枪,铳声才将那些饿疯了的流民给镇住。
接着王尘又让大嗓门们上去开始宣讲:“但凡愿意跟随我大军去工作的,才能上来吃粥,否则免谈!”
王尘也不是什么大善人,犯不着给所有流民施粥,而且他也知道许多流民长期赖在京城外面等着吃救济,早就懒得不愿再下力工作了。
“什么?跟着走才能吃粥?”这下大部分流民都炸锅了,这怎么行,他们可是流民呀,怎么可以不给粥吃?
“凭什么呀!你们家大人有钱为什么不能救济一下我们,一点稀粥而已,就当是给自己积点阴德不行吗?”有流民大声嚷嚷道。
“大家伙,听我的,都不去报名,他那几锅粥莫非还会倒掉不成?就算是倒掉,咱们再捡起来吃也是一样嘛!”也有泼皮无赖叫嚣着。
“不过看那位大人的面相,似乎也不像是大奸大恶之人,要不咱们就跟着走吧,说不定真像他宣传的那样呢?”但也有人动了心。
其实大部分流民心中还是十分有自知之明的,他们知道不可能长期留在京城,一到春耕时候,他们还是要提前回去。
但就算回去,天灾人祸还是躲不过的坎,与其明年继续逃难到京城来,不如就跟着镇国军走,说不定真是条明路呢?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一些胆大之人开始主动举手报名,同意跟随镇国军去工作,他们被官兵放了出来然后每人都得到了一碗粥。
“哇塞!”当粥到手时,每个人都惊呆了,他们发现镇国军施的粥和平时完全不一样!只见有人从地上捡来一小截枯树枝,也不管卫不卫生了,直接往粥里一插。
“看到没,立起来了!”那人将手中的土碗高高举过头顶,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真的呀!树枝立起来了!”人群顿时沸腾。
要知道以往给他们施的粥纯属敷衍了事,碗里清的都能养鱼了,但这回不一样,那些第一批去吃螃蟹的人碗里的粥竟是如此实在!
“不管了,就算是要我去挖煤,也先吃一顿饱饭再说!”不得不说,刚才粥里立树枝的举动取得了巨大的广告效应,流民队伍里霎时间此起彼伏的响起了“愿意”的叫喊声!
“好好好,不要挤,一个一个来!”早有官兵从城门处借来拒马,然后围出了弯弯曲曲的路径出来,就和后世景区检票口的铁栅栏一样,流民们按先后顺序依次排队登记,然后才能领到一碗粥。
“张大山是吧,有艺在身吗?什么都行?”登记的师爷摸着胡须细声问道。
“唔,就吃一碗粥而已,还要问咱会不会什么艺?”张大山一脸老实相,脑袋确实不太灵活。
“有就说,没有就赶紧过去,别挡着后面的人了!”师爷有些不耐烦,后面还有至少一百多人在排队呢。
“回大人,草民会木匠活,可不可以?”张大山连忙回答道。
“会木匠?”师父双眼一亮,语气都客气了三分:“会木匠好呀,咱镇国军就差木匠,这牙牌给你,去四号棚领粥!”
张大山伸手接过一面黑呼呼的木牌,上有应该刻有字,他也认不到,只是四号棚是哪一个呢?
还好,镇国军考虑的十分周到,知道他们大部分人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安排有官兵替他们指路。
此时就有一名官兵指着从西往东数的第四座草棚对张大山道:“就那了,快去,像你这种有艺在身的人,待遇可不一样哦!”
“待遇不同?”张大山一脸狐疑,但还是走向了四号粥棚,才一近跟前,果真发现这里和其他粥棚确实不一样,要查验牙牌。
张大山将手里的黑色牙牌给门口的官兵看了才被放了进去。
刚一进去,张大又震惊了,仅是粥的香味就比别的棚子要浓上许多,当一碗热呼呼的粥端到他手里时,更大的惊喜来了,居然是白米粥!要知道其它棚子都是粟米啊!
现在这个时节,大米怕是要比粟米贵至少三到五倍!关键是现在他碗中的白米粥也稠的能立起筷子!这个老板出手好阔气,值得深交!
张大山进来后,又过了半天,才进来一位年轻人,他也是一脸懵逼的分到了一碗白米粥,震惊之余,他居然激动的流出了两行清泪。
“好了,喝完了就赶快过来重新登记!”这时粥棚的另一头响起了官差的叫喊声。
刚才吃粥前只是初步登记,现在则是详细登记,主要是对张大山的木匠手艺和擅长领域进行了解。
当然现场也不可能进行实操演示,但却有专业人员进行理论考验,将那些吹牛说大话的人先淘汰下来,退到普通工人那一档去,当然那碗白米粥也不会白吃,会扣除他们第一个月的工钱进行处罚。
至于有人说吃了粥就想回去,这种做法当然是行不通的,粥棚前后两个口,一个只进,一个只出,出的那边会有人进行登记后直接带走,根本不给你回去的机会。
张大山回答了几个关于木匠的问题后,面试官还算是满意,给了一个合格的手势,登记人员便在他的履历表上盖了一个红章。
“张师傅恭喜你通过了初步考察,暂定一个月工钱三两银子,可还满意?同时还允许你带上你的直系亲属一同前往工作地。”登记人员微笑着对张大山说道。
“一个月真有三两银子?”他不信,用口说说谁不会。
“来,这是预付工钱一两银子,到了地方后还可以预支一两银子,张师傅你现在还有疑问吗?”
张大山手里拿着一两银子愣了半天,他活了三十多岁,还是第一次摸着真银子啊!
“我这就去把我的家人叫来!”张大山激动的朝流民堆里跑去。
他依稀听到身后,有登记人员在问那名年轻人:“你会识字?那为什么会沦落到流民里面去?”
嘿,看来能来四号粥棚的都不是一般的人啊,张大山一次对自己的木匠身份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