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楚兵 > 第638章 与门阀共治天下

楚兵 第638章 与门阀共治天下

    古老的泾河之畔,烈日黄土下。

    一位面色黝黑的老农,挥汗如雨,辛勤的劳作。

    他是佃户的孩子,家徒四壁的他,早早学会了当家。

    好在自幼机灵,学什么都快,干活做事总比别人好。

    同样是打山,他背出的柴薪又多又好,地主老方家很中意他,总是优待他们家。

    老方家的宗族长,是个和善的老头。

    他没事就会去田地逛逛,人也大方,偶尔拿点粟饼给孩子们吃。

    遇到灾年,更是会借佃户租子。

    老宗族长的想法很简单,方家村好了,他们家才能更好。

    若是方家村都破败了,那他们也就离破家不远了。

    老农灵活肯干,后来在方老爷倒腾下,娶了大房丫头,那是个好生养的大屁股女人。

    开枝散叶后,老农一直以老方家为榜样,

    他告诫孩子:思事之变,劳事之勤。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老农一生勤奋,留下了十六亩地,跟家族的传承之道。

    在长达几十年的耕农时光里,老农还总结出了一套精耕细作之法,用以发家致富。

    三个孩子也争气,都继承了他的优点,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后来,方家出了个纨绔子弟。

    此人日日逛柳楼,天天去赌场,身边全是地痞流氓阿谀奉承。

    时日一久,他气死了老方家的宗族长,将六百亩田地,败的干干净净。

    老农的孩子,如今已经颇有富余,他们三兄弟一合计,决心买二百亩方家地。

    后来的日子,那是真的苦。

    初当大富户,老农的孩子,既要应对乡绅县官,还面临地痞恶霸的骚扰。

    可苦心人,天不负。

    最艰难的时候,老农家的三个孩子,在地里挥汗如雨,如牛一样劳作。

    终于,勤勤恳恳的耕读之家,出了小麒麟儿。

    老农的十四孙,不仅继承了家中的坚韧,还在圣人之道,治事之言上,颇有建树。

    而老农后人,也一直秉承着老农的家训,

    更在此基础上,恩泽他人,与佃户多结善缘。

    后来,天下乱了,到处在打仗。

    老农一家颇有威信,遂开粮聚兵,自守一方。

    几年之后,来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威武之师,那个义军首领说。

    天下是天下人的,他要与门阀大族共治天下。

    老农的孙子没有任何犹豫,率领族人,加入了义军。

    大楚天下,这些出类拔萃的宗族还有很多,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

    兢兢业业的宗族永远占大部分。

    可这些人是不会发声的,

    所以朝堂之上,才是诸多魑魅魍魉,害群之马的聚集地。

    恪守家训,造福一方的权贵,才是大楚的基石。

    如今过度残杀他们,那就会造成楚国根基动摇。

    要知道,活不下去的时候,连愚昧的庶民都知道反。

    难道实力、魄力,远远强过庶民的宗族权贵不会反?

    “行了,这祖辈们的故事嘛!商某比你更清楚。”

    “甚至说,朝堂里的老狐狸……能看到这些的,十之七八吧。”

    皇城巍峨,宫殿林立。

    亭台楼阁,美轮美奂。

    养心殿靠着乾政殿,

    从东侧小门,崔中书看见了千步御道上,熙熙攘攘上朝的官员。

    他们朱红官服加身,享受人间富贵。

    三五成群,或交头接耳,或高谈阔论,稀稀散散的进入乾政殿。

    御道广场,三千禁军,挺拔如松,

    帝国虎卫的甲胄,在阳光下,泛着阵阵鳞光,就像那天兵天将,高在云端。

    大楚帝国,兵精粮足,五十万主力军,正值强盛无比之时。

    “崔右相,何必呢?你这样的肱骨之臣,圆滑一下不好?这次皇帝是真的很气愤。”

    “不过右相倒是不怕,毕竟北疆集团,五姓望族还在,就当静心读几天书吧。”

    君子之交淡如水。

    有些话,商师成是不会说的。

    在他看来,崔中书这次的行为,绝对是为国为民,

    但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啊。

    真话又有几个人能听的进,尤其是项济这种起于微末的皇帝。

    楚国现在的情况,干了几十年内政的商师成,还能不知道?

    皇帝已经完成中央集权,口含天宪,一言九鼎,

    他的确是百年内,大楚权威第一的皇帝。

    可项济这个马上皇帝,登基七年,就有六年在打仗。

    赵王时期,西击吴元昊,东灭宋国、伪楚,前后打了两年。

    刘仁基时期,又是三大异族南下,关中河北沦陷。

    如今,好不容易灭蜀灭江南,天下稳定了。

    按道理,确实该休养生息,巩固胜利成果的时候。

    “一般来说,是该这样。可圣武一朝,国力空前强大,就算失败一两次,也影响不了国运。”

    “哎……”说到这里,商师成望了望崔右相,不禁叹息一声,

    “可若是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事,忤逆皇帝,把自己赔进去,那就是天大的不值啊。”

    “要知道,事情没有发生的时候,没人会在意!”

    老而不死是为贼!

    商师成之所以对崔中书苦口婆心,是因为无魔就无佛。

    地位显赫的右相崔中书要是倒了,那他商师成也久不了。

    臣子之道,在于平衡,在于藏拙。

    这也是当年,他明明有机会,却没有斗倒裴温的原因。

    “哼哼!”皇宫青砖道,崔中书笑了,笑的讥讽。

    此刻,他未戴官帽,身上也只有一件朱红锦衣,仙鹤官服已经被皇帝拿了。

    是的,崔中书入狱了。

    也许在卢俊臣、商师成等人看来,

    当朝第一权臣,右相崔中书根本不领皇帝给的台阶,硬是撞上去。

    可他们是洛阳人,没有去过北疆废墟。

    他们没有见过山河破碎的时候,凄凉而死的楚人。

    他们没有见过刀兵加身的恐怖,没有见过人食人的至恶时刻。

    更没有遇到那种亲族一个个死去,就连活着都是奢望时,想要改变却无能为力的哀叹。

    大楚能有今天,是多少英雄豪杰换来的。

    他们只是看见了大楚盛世,只想着在这里面捞好处。

    殊不知,别说大楚衰败后,

    就是现在,都有无数楚人在备受煎熬,

    楚国的江山并没有想象中的稳固。

    “身为楚官,一国之相。焉能不管不顾?”

    宫殿巍峨,皇城走道,

    崔中书目光如炬,遥看盛楚,朗声道,

    “真就是真,假就是假!”

    “若满朝文武不敢真言,虚假敷衍,岂不是在变相灭亡楚国?”

    洛阳大治,中原大治,的确成果斐然。

    可田地分配,摊丁入亩,这些事情很多都是赵王周云完成的。

    其官员基调、细则……等等,从无到有,

    都是圣武元年,圣武二年,由武川卧龙主持操办。

    如今项楚吃到改革的红利,想要趁着大势,早早灭了威胁巨大的周云,

    这从策略上来看,是没有错。

    但大事要一件一件的办,如此操之过急了,应该等几年。

    如今楚帝一统四海,威压宇内。

    楚国太祖之约被毁,蜀王、会稽王身死,

    加之前面,楚国平定中原,废赵王,退异族。

    七年王朝,大事办了四五件,该要停停了。

    如今酷吏横行,皇城司威压官员。

    公卿失权,小吏当道,底层糜烂,处理这些事情,才是当务之急。

    楚国应该埋头苦干,梳理内政,

    从天下择取品行优良之官,才是最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

    “哎呀……崔相啊,崔相!这天下是你的吗?”

    商师成觉得,崔中书这种人很复杂。

    说他忠义吧,他当初背弃了赵王,选择自立门户。

    可说他不忠吧,也讲不过去,至少他这些年,整顿吏治,一心为民。

    所作所为,对得起‘丞相’二字。

    “皇帝都不急,你急也没用。”

    商师成知道崔中书想说什么,但他抬手阻止了,

    走在乾政殿东门前,商师成指着远方满朝文武,无奈叹息道,

    “楚国不少老臣,满腹经纶,韬略过人。但为何这些人,看起来庸碌无为?”

    “因为干了没功,错了死罪啊!这几年,他们对你都很服气。”

    “你敢想敢干,为国为民。所以不少人,暗中都在帮你。”

    临走前,商师成拍了拍崔中书的肩膀,

    他摇了摇头,留下一句忠告。

    “活下去更重要。崔相,商某先行告退了。”

    可正当商师成欲走时,

    阳光下,锐眼被埋在额骨阴影里的崔中书,冷冷的开口了,

    “周云说过,雪崩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

    “张三躲,李四也躲。可大局崩塌,又有谁能躲掉?”

    皇城巍峨,宫殿连绵。

    红墙金瓦,宫廊幽深。

    乾政殿东门,士林之首,商相身后几百步,是雄伟的乾政殿,是高高在上的公卿权贵。

    商师成的前方,却是一个秀才出身的良家子,是一个执着的右丞相。

    圣明皇帝的文魁郎商师成,仰头望天,叹息的摇了摇头。

    有些人,有些事。他做不到,但他很钦佩。

    商师成最后看了一眼那个朱红的身影,

    转头之后,跟着群臣的脚步,前往金銮殿。

    身处乾政殿千步御道,巍峨的宫城之中,

    身覆官袍的商相,就似蚍蜉观天一般,渺小而卑微。

    某一刻,左丞相喃喃自语道,

    “崔中书,但愿你不要成为下一个赵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