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88年:我带九个小姨子努力生活 > 第864章 怎么说?

88年:我带九个小姨子努力生活 第864章 怎么说?

    “苏总,我和李梅,绝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想在以后的生活中,您多高抬贵手,帮我们一把。”

    刘艳悠悠道。

    苏凌风轻笑一声。

    “想要我怎么帮你们?”

    “我和李梅,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攒够钱,回国内开一家全国连锁的饭馆,苏总,我们不求您帮我们实现这个梦想,只想着,如果真等到了那一天,您能动用您的人脉,在我们开设连锁饭馆时,为我们铺下路......”

    刘艳说这话时,很不自信。

    担心惹怒了苏凌风。

    毕竟,她说起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实则是一件,非常高的要求。

    这个年代,可不比后来。

    各方面的监管部门,以及规章制度,都很成熟了。

    在九十年代初期,想在国内做全国的生意,那是难如上青天。

    事情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

    地方部门、地头蛇、同行等等。

    各类琐事层出不穷,往往搅得人身心疲惫,哪有心思,去打理生意。

    需要手眼通天,各层的关系,都能搞得定。

    也就是常说的“黑白两道通吃”。

    她这句“铺路”,显然就是想借用苏凌风的实力,来处理这些事情。

    如果是件很轻松的事,她那在省城做国际旅行社的哥哥刘兴华,就能给她解决了。

    显然,刘兴华搞不定这些事。

    苏凌风听完笑了。

    “看来,你和李梅很有野心啊,不甘于开一家两家饭馆,而是要做起全国的餐饮连锁。”

    从后世穿越来的苏凌风,很佩服二人的勇气。

    而且,两人的商业眼光,还是很不错的。

    如果从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打基础,往全国连锁餐饮的方向去努力。

    等模式成熟、规模成型后,将会成为餐饮界的巨无霸。

    可不要小瞧了餐饮。

    肯德基、德克士、麦当劳、星巴克,这些做成全球连锁的餐饮巨无霸,商业规模让人叹为观止。

    哪怕是国内起步较晚的餐饮品牌,后来也有不少,做成了巨大的规模。

    苏凌风当然知道,这块的潜力。

    之前还想着,让兰兰的弟弟罗虎,去学大厨。

    后面来搞餐饮的连锁。

    先从一家店做起,逐渐慢慢扩张,他来投资。

    成规模后,找职业经理人管理。

    可惜那小子对大厨不感兴趣,倒是喜欢捣鼓家具。

    今年已经打算出师单干了,店址都给他留好了,就在孙集商场。

    先给他开一个小店练练手。

    等他证明了自己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后,再想着让他去县里大卖场开店。

    要知道,柳阳县城小花的大卖场,那是一铺难求。

    只要这小子不坑人,在大卖场这种地段,一定能干得起来。

    要是家具质量过关,深得用户喜爱,他很快就能做大做强。

    罗虎不愿意走餐饮这条路后,苏凌风就没再把全国餐饮的事,给放在心上。

    毕竟他的商业版图,已经铺展开。

    奶粉、鲜奶、酸奶、房产、商业管理,产业规模已足够大。

    多一个全国餐饮的业务不多,少这么一个业务也不少,可有可无。

    而且未来他的事业重心,将会放在金融投资上,不会再大规模去搞实体产业了。

    不过现在刘艳既然提起了这个事,倒是让他又有了兴趣。

    刘艳和李梅把这个事当成了梦想去追求,也就是毕生所努力的方向。

    苏凌风倒是可以顺水推舟,跟她们合作一下。

    “苏总,您见笑了,我们两个背井离乡,来到这么远的地方,开这家餐馆,就是为了多挣些钱,回国之后,能把我们埋藏在心中的梦想种子种下,想做出一番事业来。”

    刘艳认真说道。

    有梦想的人,值得尊重。

    为了梦想而努力的人,哪怕撞的头破血流,苏凌风也从不笑话。

    上一世他是如此,这一世他依然如此。

    正是有无数的人,不甘于平凡,努力追求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甚至为此,深陷泥潭,毁了自己的一生,也会一往无前地去尝试。

    才让这个社会,有所发展,有所突破。

    成功的人,自然配得上掌声和鲜花。

    而那些倒在创业和追梦路上的人,同样值得喝彩。

    苏凌风不是个喜欢喝倒彩的人。

    点了点头。

    “你们现在缺钱,还是缺路子?”

    问刘艳道。

    刘艳讪笑了下,有些不好意思。

    “苏总,两样都缺。”

    “按着你们原来的计划,你们还需要多少年,才能挣够回国开连锁餐饮的起步资金?”

    苏凌风问道。

    “苏总,我们最新一次的计算来看,还需要十年。”

    刘艳的脸上,露出些许的无奈。

    “十年太久了。”

    苏凌风说了句。

    “我们也知道,但,我们比不了苏总您,只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安稳踏实地走,路虽然长了些,也很艰难,我们也坚信,能走到那一天。”

    刘艳说道。

    “你们两个女人,怎么会有这么强的事业心?”

    苏凌风好奇地问了句。

    刘艳和李梅,都是三十五六岁的样子。

    算起来,她们两个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

    在那个年代,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更为严重。

    女人生来,仿佛就是为嫁人准备的。

    十几岁就会匆忙把她们嫁出去。

    后面的日子,则是无休止地生孩子。

    按理说,她们该在家里,相夫教子,生孩子养孩子再生孩子,进入循环的怪圈,直到生不动为止,接着给孩子带孩子......

    怎么会有那么大的事业心,出来闯荡呢?

    而且苏凌风不知道,她们二人为何会离婚?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离婚可是一件会让人说闲话的事,要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

    听到这话,刘艳长叹一口气。

    “苏总,不为别的,只为争口气。”

    “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