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 第519章 白花
她在蛮地的极南的蛮地,发现了一些白色的花。
刘禅愣了。
她还以为自己看错了,赶紧跑过去观察。
没错,竟然是真的。
虽然这些看起来白色的花并不是真正的花,但它们比普通的花要珍贵一万倍。
它们是棉花。
在封建时代,单从重要性来说,可以凭一己之力,单挑麦,稻,大豆,粟,黍等粮食作物加在一起的影响力。
衣和食,永远都是民生最重要的,而棉花,就是衣中之重,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葛,麻和丝绸。
只要有了棉花,刘禅就可以创造出一个真正的盛世。
虽然棉花的保暖效果略微不如动物皮毛,不如鸭绒鹅绒,但作为植物,它的产出比起动物皮毛高了何止百倍。
刘禅本来以为她需要拿下雍凉和关中,奠定对曹魏的实力优势后,才能去攻略西域,引入西域的非洲棉。
没想到亚洲棉已经传到了蛮地了。蛮地也是华夏之地,传入了蛮地,就是传入了华夏了。
刘禅激动得难以言语,忍不住对着这一片棉花地盈盈下拜。
这一拜,只为感谢上苍,给了她拯救华夏无数受冻百姓的机会。
君王应当拜社稷之神,棉花当的起她这一拜。
刘禅想起了后世,黄道婆把棉花的纺织技术带到了中原。
又想起明太祖朱元璋曾经下达政令,规定百姓有五亩之地者,必须种植一亩棉花,十亩地以上加倍,以此类推,在全国推广棉花的种植。
从此以后,华夏的百姓们,每年都种植棉花,除掉税收和田租后,可以存下一斤半斤棉花,积累几年后,可以打一床厚厚的被子,作为女儿的嫁妆,伴随女儿一辈子。即使遇到过不去的难关,也可以把棉被典当,换取一些钱财。
棉花,就是百姓保命的物资。
旁边的人不知道刘禅为何突然下拜,但她是大汉天子,她跪下,所有人都必须跟着她跪下。
等刘禅站起来以后,其他人才跟着平身,旁边孙鲁班问道,
“陛下何故下拜?”
刘禅没有回答,而是问孟获,
“此花是何人所种?还请卿速去寻找主人来见我。”
旁边有蛮人站出来,说道,
“这块地是草民的。”
刘禅问道,
“你知道如何种植吗?”
此人赶紧回答道,
“小民种植此花已经十年,对此花的种植很有经验。”
刘禅大喜,对孟获说道,
“卿可愿为朕在蛮地推广种植此花,等此花在蛮地推广开后,再引入荆州,益州,雍凉,关中。”
刘禅虽然还没有拿下雍凉和关中,但在她心中,雍凉和关中早就是她的囊中之物了。
孟获问道,
“娘娘要大力种植此花?不知此花有何功效?”
刘禅问这块地的主人,
“卿知道此花用途否?”
此人赶紧回答道,
“此花絮可以纺织成布,色泽白亮,虽不如麻布透气,却比麻布更软。”
刘禅一笑,果然,此地乃是极南之地,四季都很温暖,就算是种棉花的人都不知道它有极好的保暖效果,反而觉得做成布不如麻布透气。
刘禅将此事慎重的交给了孟获,虽然推广种植棉花,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是,只要有她的大力推广,也许十年后,二十年后,大汉天下就处处都有棉花了。
如今百姓大部分还是用芦苇,柳絮等物填充衣服。
二十四孝中,有闵损芦衣的故事,说是闵损穿着厚厚的芦花衣服仍然冻得无法握紧缰绳,而弟弟却穿着厚度远远不如闵损的棉衣。
这个故事肯定被人更改过,闵损的时代是不可能有棉衣的,但可以看出,芦花填充衣服再厚也不如棉衣。
晚上,孟获等人都退下了,刘禅身边只有孙鲁班和一众丫鬟,孙鲁班才问刘禅,
“姐姐,你今天拜的花到底是什么?”
刘禅笑着说,
“那是棉花,也就是当年南越进贡给世宗武皇帝的白叠。”
孙鲁班问道,
“就一种织物而已,姐姐为何下拜?”
刘禅说道,
“你不知道,此物保暖极好,比柳絮芦花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填充到衣服里面,可以让人安然度过冬天。”
刘禅自己倒是不会用棉花,棉花再好,又怎么比得上鸟类羽绒或者狐皮貂裘。
她虽然有复兴汉室,救济黎民之心,但也没高尚到要跟百姓同甘共苦的地步,商汤和周文王这样的圣人也做不到吧。
孙鲁班听到世间竟然有这样的物品,愣了一下。她监国多年,也经常处理朝政和国家大事,早就不是个普通的女子了,对天下之事也有极深见解,她比任何人都懂天下有这样的物品对百姓来说是多么大的福音。
虽然这样的物品让人匪夷所思,但刘禅博闻强记,见识极广,孙鲁班是深有体会的,所以她从不怀疑刘禅说的话。
她赶紧问道,
“此物种植条件苛刻吗?”
刘禅笑着说,
“棉花耐旱,喜光,条件也不苛刻。
至于具体的培育,今天那蛮人不是很懂吗?我想他能帮我推广开来的。
五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或者就算我们夫妻二人看不到,只要未来大汉天下的人能够人人穿的上棉衣,我就心满意足了。”
孙鲁班听了刘禅的话,也忍不住朝刘禅拜了一拜,
“人人都说夫君姐姐天生圣人,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圣人都不足以形容姐姐。
姐姐心里,时刻都装着天下和百姓。”
就连春梅等人也忍不住跪下说道,
“陛下至圣至明。”
刘禅赶紧示意她们起来,笑着说,
“我哪里至圣至明了,至少你们现在的恭维就让我很高兴。
真正的至明君主,听到批评就高兴,听到恭维就会恼怒。”
孙鲁班嘻嘻一笑,
“听到批评就高兴,听到恭维就恼怒?
那不是自讨苦吃的傻子吗?”
刘禅和众丫鬟听了都欢笑起来。
……
刘禅一行人,日夜兼程,在十二月初赶到了成都。
关羽带着益州的大小官员,出城迎接刘禅。如今关羽是大将军,益州牧,比当年刘备诸葛亮先后入川后留下关羽在荆州时,地位更加高出了一大截,当年关羽虽说镇守荆州,却没有荆州牧的职位。
除了关羽,益州还有张飞,至于政务,有蒋琬,费祎,董允,邓芝等人。当年在益州追随刘禅的蒋琬,费祎,董允,王平,马忠,邓芝,现在都已经身居高位。
关羽将成都的图册,政务,公文等一一交给刘禅过目。刘禅笑着接下,也没有当场查看,这里的官员,不是她的长辈就是她的亲信,而且个个都是能臣干吏,她没有什么不放心的,等晚上有时间再看看就行了。
随后遣散了官员,只留下关羽和张飞,一起去她的行宫。
成都有刘备的主父宫,还有刘禅当年住在成都的宅子,现在也被改成了行宫。
现在刘备在江陵,两处宫殿都是空着的。
站在自己的行宫外,虽然是没有主人入住的行宫,却依然有宫女在里面工作,都是一些以前就在这个宅子里伺候过刘禅的人,此刻知道刘禅回来,都来宫门外参拜刘禅。
刘禅让她们起来后,回头笑着对关羽和张飞说,
“行宫和主父宫,这两处宫殿空着也是空着,两位叔父何不搬进去住着。”
关羽和张飞吓得赶紧摇头,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关系再好也不能这样。历来只有前朝或者被废诸侯王的王宫,才能修葺降格以后给其他人住。
看到二人神色慌张,刘禅忍不住暗自点头。她为人君已经十年,早已不是那个一无所知的后世学生了,她的内心,同样也是深谙帝王术的皇帝。
作为帝王,给亲近的大臣破格的赏赐,肯定是发自内心的,大臣们都是人精,但凡君主不是发自内心,有半点不情愿,有半分的试探,不但不能有拉近大臣的作用,反而会让大臣离心离德。
但同时,大臣也必须推辞,君主就算发自内心的赏赐,也不是大臣能够接受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君臣相处,比情侣之间还要复杂万倍,情侣没处好不过分手,而君臣有变,轻则丧身,重则灭国。
在刘禅刚来这个世界时,是关羽陪她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助她揽权,助她入军营,教她学武艺,她现在的一切,都离不开关羽的助力。
她将自己的行宫赏赐给关羽,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意愿,但是关羽言辞恳切的推辞,会让她更加的高兴。
见到关羽固辞,刘禅也不再坚持,笑着进入了行宫中。
刘禅愣了。
她还以为自己看错了,赶紧跑过去观察。
没错,竟然是真的。
虽然这些看起来白色的花并不是真正的花,但它们比普通的花要珍贵一万倍。
它们是棉花。
在封建时代,单从重要性来说,可以凭一己之力,单挑麦,稻,大豆,粟,黍等粮食作物加在一起的影响力。
衣和食,永远都是民生最重要的,而棉花,就是衣中之重,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葛,麻和丝绸。
只要有了棉花,刘禅就可以创造出一个真正的盛世。
虽然棉花的保暖效果略微不如动物皮毛,不如鸭绒鹅绒,但作为植物,它的产出比起动物皮毛高了何止百倍。
刘禅本来以为她需要拿下雍凉和关中,奠定对曹魏的实力优势后,才能去攻略西域,引入西域的非洲棉。
没想到亚洲棉已经传到了蛮地了。蛮地也是华夏之地,传入了蛮地,就是传入了华夏了。
刘禅激动得难以言语,忍不住对着这一片棉花地盈盈下拜。
这一拜,只为感谢上苍,给了她拯救华夏无数受冻百姓的机会。
君王应当拜社稷之神,棉花当的起她这一拜。
刘禅想起了后世,黄道婆把棉花的纺织技术带到了中原。
又想起明太祖朱元璋曾经下达政令,规定百姓有五亩之地者,必须种植一亩棉花,十亩地以上加倍,以此类推,在全国推广棉花的种植。
从此以后,华夏的百姓们,每年都种植棉花,除掉税收和田租后,可以存下一斤半斤棉花,积累几年后,可以打一床厚厚的被子,作为女儿的嫁妆,伴随女儿一辈子。即使遇到过不去的难关,也可以把棉被典当,换取一些钱财。
棉花,就是百姓保命的物资。
旁边的人不知道刘禅为何突然下拜,但她是大汉天子,她跪下,所有人都必须跟着她跪下。
等刘禅站起来以后,其他人才跟着平身,旁边孙鲁班问道,
“陛下何故下拜?”
刘禅没有回答,而是问孟获,
“此花是何人所种?还请卿速去寻找主人来见我。”
旁边有蛮人站出来,说道,
“这块地是草民的。”
刘禅问道,
“你知道如何种植吗?”
此人赶紧回答道,
“小民种植此花已经十年,对此花的种植很有经验。”
刘禅大喜,对孟获说道,
“卿可愿为朕在蛮地推广种植此花,等此花在蛮地推广开后,再引入荆州,益州,雍凉,关中。”
刘禅虽然还没有拿下雍凉和关中,但在她心中,雍凉和关中早就是她的囊中之物了。
孟获问道,
“娘娘要大力种植此花?不知此花有何功效?”
刘禅问这块地的主人,
“卿知道此花用途否?”
此人赶紧回答道,
“此花絮可以纺织成布,色泽白亮,虽不如麻布透气,却比麻布更软。”
刘禅一笑,果然,此地乃是极南之地,四季都很温暖,就算是种棉花的人都不知道它有极好的保暖效果,反而觉得做成布不如麻布透气。
刘禅将此事慎重的交给了孟获,虽然推广种植棉花,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是,只要有她的大力推广,也许十年后,二十年后,大汉天下就处处都有棉花了。
如今百姓大部分还是用芦苇,柳絮等物填充衣服。
二十四孝中,有闵损芦衣的故事,说是闵损穿着厚厚的芦花衣服仍然冻得无法握紧缰绳,而弟弟却穿着厚度远远不如闵损的棉衣。
这个故事肯定被人更改过,闵损的时代是不可能有棉衣的,但可以看出,芦花填充衣服再厚也不如棉衣。
晚上,孟获等人都退下了,刘禅身边只有孙鲁班和一众丫鬟,孙鲁班才问刘禅,
“姐姐,你今天拜的花到底是什么?”
刘禅笑着说,
“那是棉花,也就是当年南越进贡给世宗武皇帝的白叠。”
孙鲁班问道,
“就一种织物而已,姐姐为何下拜?”
刘禅说道,
“你不知道,此物保暖极好,比柳絮芦花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填充到衣服里面,可以让人安然度过冬天。”
刘禅自己倒是不会用棉花,棉花再好,又怎么比得上鸟类羽绒或者狐皮貂裘。
她虽然有复兴汉室,救济黎民之心,但也没高尚到要跟百姓同甘共苦的地步,商汤和周文王这样的圣人也做不到吧。
孙鲁班听到世间竟然有这样的物品,愣了一下。她监国多年,也经常处理朝政和国家大事,早就不是个普通的女子了,对天下之事也有极深见解,她比任何人都懂天下有这样的物品对百姓来说是多么大的福音。
虽然这样的物品让人匪夷所思,但刘禅博闻强记,见识极广,孙鲁班是深有体会的,所以她从不怀疑刘禅说的话。
她赶紧问道,
“此物种植条件苛刻吗?”
刘禅笑着说,
“棉花耐旱,喜光,条件也不苛刻。
至于具体的培育,今天那蛮人不是很懂吗?我想他能帮我推广开来的。
五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或者就算我们夫妻二人看不到,只要未来大汉天下的人能够人人穿的上棉衣,我就心满意足了。”
孙鲁班听了刘禅的话,也忍不住朝刘禅拜了一拜,
“人人都说夫君姐姐天生圣人,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圣人都不足以形容姐姐。
姐姐心里,时刻都装着天下和百姓。”
就连春梅等人也忍不住跪下说道,
“陛下至圣至明。”
刘禅赶紧示意她们起来,笑着说,
“我哪里至圣至明了,至少你们现在的恭维就让我很高兴。
真正的至明君主,听到批评就高兴,听到恭维就会恼怒。”
孙鲁班嘻嘻一笑,
“听到批评就高兴,听到恭维就恼怒?
那不是自讨苦吃的傻子吗?”
刘禅和众丫鬟听了都欢笑起来。
……
刘禅一行人,日夜兼程,在十二月初赶到了成都。
关羽带着益州的大小官员,出城迎接刘禅。如今关羽是大将军,益州牧,比当年刘备诸葛亮先后入川后留下关羽在荆州时,地位更加高出了一大截,当年关羽虽说镇守荆州,却没有荆州牧的职位。
除了关羽,益州还有张飞,至于政务,有蒋琬,费祎,董允,邓芝等人。当年在益州追随刘禅的蒋琬,费祎,董允,王平,马忠,邓芝,现在都已经身居高位。
关羽将成都的图册,政务,公文等一一交给刘禅过目。刘禅笑着接下,也没有当场查看,这里的官员,不是她的长辈就是她的亲信,而且个个都是能臣干吏,她没有什么不放心的,等晚上有时间再看看就行了。
随后遣散了官员,只留下关羽和张飞,一起去她的行宫。
成都有刘备的主父宫,还有刘禅当年住在成都的宅子,现在也被改成了行宫。
现在刘备在江陵,两处宫殿都是空着的。
站在自己的行宫外,虽然是没有主人入住的行宫,却依然有宫女在里面工作,都是一些以前就在这个宅子里伺候过刘禅的人,此刻知道刘禅回来,都来宫门外参拜刘禅。
刘禅让她们起来后,回头笑着对关羽和张飞说,
“行宫和主父宫,这两处宫殿空着也是空着,两位叔父何不搬进去住着。”
关羽和张飞吓得赶紧摇头,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关系再好也不能这样。历来只有前朝或者被废诸侯王的王宫,才能修葺降格以后给其他人住。
看到二人神色慌张,刘禅忍不住暗自点头。她为人君已经十年,早已不是那个一无所知的后世学生了,她的内心,同样也是深谙帝王术的皇帝。
作为帝王,给亲近的大臣破格的赏赐,肯定是发自内心的,大臣们都是人精,但凡君主不是发自内心,有半点不情愿,有半分的试探,不但不能有拉近大臣的作用,反而会让大臣离心离德。
但同时,大臣也必须推辞,君主就算发自内心的赏赐,也不是大臣能够接受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君臣相处,比情侣之间还要复杂万倍,情侣没处好不过分手,而君臣有变,轻则丧身,重则灭国。
在刘禅刚来这个世界时,是关羽陪她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助她揽权,助她入军营,教她学武艺,她现在的一切,都离不开关羽的助力。
她将自己的行宫赏赐给关羽,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意愿,但是关羽言辞恳切的推辞,会让她更加的高兴。
见到关羽固辞,刘禅也不再坚持,笑着进入了行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