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 第360章 第二阶段,战俘问题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第360章 第二阶段,战俘问题

    【1951年10月25日,停战谈判在板门店恢复。

    这算是中美之间关于朝鲜战争的第二阶段谈判。

    中朝方面先后提出根据实际接触线全面调整、就地停战,把实际接触线稍加调整作为军事分界线等新方案。

    还是不长记性强要面子的美方,则要求中朝方面退出包括开城在内的一千五百平方公里土地。

    经过多次斗争,双方于11月27日达成协议,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由实际接触线后退两公里建立非军事区。

    可见狠狠教训过美国一次,打了一个大胜仗之后谈判进行顺利多了。

    但此后在战俘问题上,双方却又一次陷入僵局。

    因为中朝方面提供的联合国军战俘名单约一万两千人,而联合国军提供的中朝战俘名单高达十三万两千人,人数差距巨大。

    这里要着重注意的是,双方提供的是战俘名单,而非联合国军真的俘虏了这么多中朝联军战士。

    因为根据联合国军战后遣返志愿军战俘情况和中国自身统计数据来看,被俘的志愿军人数仅为两万两千人。

    虽然朝鲜人民军的确有大量人员被俘情况,但是否真的有十一万之多,其真实性存疑。

    因为联合国军方面可能出于政治和宣传目的,有意夸大了中朝战俘的数量。

    通过宣称俘虏了大量中朝士兵,来显示其军事胜利成果,鼓舞己方士气,同时对中朝方面施加舆论压力。

    而且联合国军在统计战俘时,很有可能存在将一些平民或其他非战斗人员,有意无意误统计为战俘的情况,导致统计数字虚高,为谈判增加筹码。

    证据就在于战后正式交换战俘时,有三万五千名朝鲜战俘被迫去往了南韩地域,而战俘营中只有九千名朝鲜战俘返回了朝鲜。

    这一数据与联合国军给出的数据出入极大。

    就因为联合国军这种充满水分的战俘名单,使得谈判在战俘问题上停滞不前。

    并且美方指责中朝瞒报战俘人数,尽管中朝提前释放大量战俘有相关照片等证据,但美方仍以此耍无赖,为谈判制造障碍。

    不知道美方是出于什么目的觉得中国有必要瞒报战俘数量。

    可能是为了捏造抹黑中国虐待战俘,致使战俘生命受威胁。

    也可能是单纯统计的自身失踪人数,与中国给出的战俘名单相差太多。

    但要说到虐待战俘,联合国军才是真的无视人权严重虐待战俘。

    在联合国军的战俘营中,美军为了获取情报,往往会对战俘施以各种残酷刑罚,如鞭打、电击、水刑等,给战俘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很多战俘因不堪折磨而死亡,或落下终身残疾。

    另外还有资料显示,美军存在屠杀战俘的行为。

    例如在一些战斗中,当被俘虏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士兵失去利用价值后,美军会将他们集体杀害。

    那些为了坚守情报受酷刑牺牲,以及无端被屠杀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战士们,当然也是中朝人民的英雄,但这样的牺牲方式实在令人极度气愤。

    还有联合国军的补给物资虽然极其充裕,可却不可能用来保障战俘的基本衣食需求。

    按美军规定,每个战俘一天口粮是一磅,五十人分一个罐头,但粮食经层层克扣,盛到战俘碗里仅半小碗,其中70%是带壳大麦,30%是碎大米。

    战俘营内食物严重短缺且质量极差,近乎于羞辱般地将掺杂泥沙和烧焦的,与泔水无异的食物提供给战俘。

    住宿环境也十分恶劣,拥挤、寒冷、潮湿,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导致疾病肆虐,许多战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而与联合国军对待战俘截然相反的,是中国对待战俘的态度。

    尽管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志愿军自身的物资都极度匮乏,仍尽力保障战俘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足够的食物、衣物和住所。

    在冬季,会给战俘发放棉衣、棉鞋等御寒物资,让他们免受寒冷之苦。

    尽管对不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外国人来说,这一举措极其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中国对待战俘的态度。

    不仅仅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了人民而战的政权,也是一个注重人权,将人当人的政权。

    他们的初心就是为了不让人民当牛马,要做人!

    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外,志愿军还设立专门的医疗设施,尽力为受伤和患病的战俘提供及时的治疗。

    更会尊重战俘的人格尊严,不打骂、不侮辱,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

    允许战俘进行宗教活动,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信仰。

    虽然可能会有人对此质疑志愿军强加共产主义精神给战俘。

    但如果了解志愿军“强加”的过程,是通过思想教育,让战俘了解战争的本质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正义立场。

    就会明白这与将思想强加于人有着本质区别,这是使人明白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思索问题的思想觉醒。

    志愿军给战俘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包括文化教育。

    让人称奇的是,1948年美国陆军部在一份陆军军队检查报告中称“一个营90%的人员是文盲”。

    所以这些固有认知中,生活在富裕国家理应文化知识不浅的美军战俘,竟然也有上扫盲识字课的需要,志愿军中懂英文的战士也就成了此间他们的老师。

    另外一个令人称奇的是,志愿军竟然还为战俘们举办过战俘运动会。

    就像志愿军战士的战场生活一样,扫盲、读报、唱歌、运动健身一样,战俘们也获得了在战时进行运动会这种与文明和谐相挂钩的活动。

    有跑步、跳远、跳高、球类运动,还有身为战士颇为热衷的拳击比武和摔跤比赛。

    其中百米赛冠军是二十岁的美国黑人选手约翰·L·托马斯,成绩为10.6秒。

    男子八百米团体接力赛冠军被美军战俘中的黑人小组获得。

    土耳其战俘阿里夫·格克切在摔跤比赛中连胜七场,夺得冠军。

    拳击项目中,美军战俘表现出色,从轻量级到重量级冠军全部被他们包揽。

    也有亚洲选手在战俘运动会中表现极其出彩,男子三千米长跑冠军是韩军战俘朴永博获得,成绩是8分04秒。

    正因为这些注重人权、尊重人格,对战俘也可以友好对待的政策,使得这些战俘感受到了在祖国都少有获得的温暖,以至战争结束后,有数十名美军、英军等战俘拒绝遣返而选择留在中国。

    这样的自愿,与美国强行遣送志愿军战俘战后前往台湾完全不一样。

    总而言之,因为美国在谈判过程中各种作妖,1952年10月8日,“联合国军”代表团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

    而不久后的10月14号,就是上甘岭战役爆发的时间。

    和平谈判终究还是要靠一场战役打出来,一场堪称人间炼狱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