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 第404章 “跃进”时期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第404章 “跃进”时期

    第四百零四章 “跃进”时期

    【虽然这场运动在年底确实奇迹般的完成了超高指标,当年钢铁产量达到了一千一百零八万吨。

    但是因为过分苛求数量,仅靠正规钢铁厂根本就炼不出那么多的钢铁,于是在“跃进”号召下劳动人民们的土法炼钢也大规模利用起来了。

    这种土法炼铁就是之前就提到过的土高炉。

    人们到处砍树挖矿,用砖头、石头等材料砌成土高炉,在缺乏专业设备和技术的情况下展开了遍布全国的土法炼铁炼钢。

    为了提供足够的钢铁原料,各地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收集废铁废钢运动。

    但是号召地原本是废铁废钢,可相应积极的老百姓却连家中的铁锅、铁盆、铁制农具等金属制品也贡献了出来,作为炼钢的原料投入到土高炉中。

    可是炼钢温度一般要达到一千六百摄氏度左右,土高炉难以达到且无法稳定保持,会使铁中的杂质不能充分氧化去除,炼出来的钢杂质太高,甚至因为经验不成熟,或投入的各种原料成分不一,炼出来的钢可能还不如原本作为原料的铁制品。

    最终导致这一千一百多万吨的钢,实际只有八百万吨成品钢合格,绝大多数土钢土铁的质量太差,根本无法投入实际生产。

    最终这场过于追求纸面数据的运动,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同时大量劳动力投入炼钢,导致农业、轻工业等其他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给国民发展实际带来了严重困难。

    但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原本因为劳动力抽调过多产量必然会缩水的粮食,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还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这里指的粮食大丰收同样是纸面数据,还是真正仅限于纸面的数据。

    例如河南的一个农业社当年宣称小麦亩产达到三千五百三十斤。

    湖北和福建的两个乡甚至放出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斤和花生亩产一万三千二百四十一斤的数据,还登上了报纸。

    这些数字严重脱离实际,违背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

    因为哪怕是时隔六十五年后,全世界亩产最高的超级杂交稻,亩产也最多只有两千六百三十三斤。

    如此浮夸地虚报亩产,正是由于当时冒进攀比的风气盛行,部分人担心被指责为“右倾保守”,便通过虚报粮食亩产这种不实手段来凸显自己的工作成果和政治立场,反而助长了浮夸风,导致数据越来越夸张,中央获得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过于浮夸的数据,中央当然能看出来,但是如果不那么浮夸,但也确实虚报了呢?

    当时信息传播和统计手段相对有限,基础数据统计还是要靠基层进行,不像现在有卫星直接俯瞰,详细数据不好说,但宏观数据中央可以直接粗略统计出来。

    而虚报的数据本身就是相关基层报上来的,自然不能再用一样的,或相近的基层去核查。

    虚报情况如若普遍,数据全面核查又不实际,那中央当然会产生误判。

    基础数据一错,中央的经济和物资调控计划肯定也要跟着出错。

    从而在原本就已经足够严峻的形势下,让危害进一步扩大。

    比如会让决策层认为粮食已经极大丰富,进而做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决策。

    如减少粮食播种面积、调整工农业人口比例、提高粮食征购指标、滋生虚假的粮食丰富造成铺张浪费等等。

    又因为那些虚报的亩产不管再怎么虚报,送上去的粮食肯定要对得上那个数。

    那些虚报的粮食就只能从农民的余粮,甚至是口粮中挤出来。

    这不仅造成了粮食的极大浪费,还使得农民的口粮严重不足,严重加剧了后来的饥荒和经济困难。

    除了粮食虚报之外,其它各种工业品的产出自然也会存在浮夸现象。

    这就导致中央对形势产生进一步误判。

    误以为当前的国民生产力已经有了惊人的发展,可以适配更高形式的生产关系了。

    于是全国农村在号召下,大步朝着人民公社迈进。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农业合作社的几个等级。

    首先是互助组,仅由几户农民组成,组织简单灵活,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资料还是归农民私有。

    从所有制上严格来讲,这不属于合作社,只能算是前身。

    往上一点是初级合作社,小的十几户,大的几十户,社员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

    虽然土地名义上还是归集体社员所有,但因为自主性和所得分配已经归于集体,所以实际上已经属于公有制。

    更大一点的是高级合作社。

    规模更大,一般以自然村或几个相邻的自然村为单位组建,内部建立适应生产需要的劳动组织,基本单位是生产队。

    最高管理机关是社员代表大会,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选出管理委员会管理社务,选出监察委员会监察社务,并选出主任、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已经属于拥有完整组织架构了。

    而最大的则是人民公社了。

    一般由多个高级合作社合并而成,平均每社由原来的二十八个合作社组成,农户四五千户到一两万户,有的甚至是一县一社。

    规模大到工农商学兵一社就是一体。

    既是党的领导机构,同时又是行政管理机构、生产指挥机构、军事机构,集党、政、军、财、文大权于一体,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管理。

    实行的是粮食配给制和工资制。

    各家各户劳动创造的粮食都会归公再统一按量分配,吃的是公共食堂,分工更加明确。

    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还有水库、水坝、道路、水渠等等基础设施的修建。

    在人民公社时期,依靠集体的力量在全国修建了多达八万六千多大、中、小型水库以及配套的水利设施,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中国未来的粮食产量增长和基础建设奠定了基础。

    哪怕历经几十年到了后世,这些工程仍然可以在农村轻易找到,并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

    人多力量大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但是因为规模实在太大,管理很难细致,也正因为太大,将各个高级社整合起来后,其它等级合作社的弊病也会被放大出来。

    在公共食堂里,社员不论家庭劳动力多少、贡献大小,都可以按规定标准就餐,更加趋向于平均主义。

    无疑没有低等级合作社那么高的粮食利用率和精细化管理,粮食消耗比以前要大很多,但是产出却没有高出多少。

    当时间来到1958年底,随着众多隐患因素的积累,那场祸起原因至今说不清道不明的严重灾难,正在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