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局救了诸葛亮,刘禅爱死我了 > 第427章 诸葛亮去世

开局救了诸葛亮,刘禅爱死我了 第427章 诸葛亮去世

    夜幕低垂,苍穹之上,一轮弯月宛如银钩,孤零零地高悬于天际,洒下清冷而朦胧的光辉。

    四周万籁俱寂,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按下了静音键,唯有十万将士整齐而轻微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夜色中隐隐回荡,似是大地上涌动的暗流,带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很快,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悄然抵达了半山腰处的慈云观。

    借着月色望去,慈云观气势恢宏,飞檐斗拱在月光下勾勒出神秘而庄严的轮廓,相较于先前的仁霞观,更显高大雄伟,仿佛一头蛰伏在山间的巨兽,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息。

    马忠紧走几步,凑到丞相诸葛亮身旁,压低声音说道:“丞相,白天属下仔细观察过,这慈云观的香火异常鼎盛,前来进香的百姓络绎不绝,远非之前的仁霞观可比。”

    诸葛亮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前方那座神秘的道观。这时,马忠又接着说道:“听闻这慈云观的道士和道姑,不仅精通相术,能为香客看相断运,还时常心怀慈悲,接济那些食不果腹的穷苦百姓。遇到天灾人祸,他们更是会架起粥棚,施粥救人。因此,远近十里八乡的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们为‘活菩萨’。”

    诸葛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沉思片刻后,悄悄地对身旁的传令兵说道:“传令下去,待进入慈云观后,务必约束军士,不得滥杀无辜。只需将观里所有道士、道姑等人全部带回洛阳,押入天牢,交由廷尉审讯。若能顺利完成此任务,便是大功一件。但若有违令者,军法从事,绝不姑息!”

    “得令!”传令兵拱手轻声应道,随后便匆匆转身,去传达丞相的命令。

    在诸葛亮精心布置的重兵包围之下,又趁着夜色发动突然袭击,慈云观内的魈影教教徒们顿时陷入了混乱。

    他们虽奋力抵抗,但终究难以抵挡如潮水般涌来的大军,无一人能够逃脱,除了正在闭关修炼的教主欧阳仁和教主夫人梁霞及一名亲信外,其余人等全部被生擒。

    原来,教主欧阳仁和夫人梁霞深知自己得罪了汉、魏、吴三国,天下虽大,却已无他们的容身之所。

    思来想去,他们决定回到原道观闭关修炼,以为这样便能躲避外界的纷扰与追杀。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闭关之门由巨石封闭,只能从内部打开。欧阳仁只留下一个亲信,每日负责端茶送饭以及传递外界的消息。

    当天夜晚,欧阳仁和梁霞正在静坐修炼,试图在静谧的氛围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修为的提升。

    然而,突然间,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呼喊声、威吓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两人心中一惊,立刻意识到外面出事了,很可能是有人趁夜前来偷袭。

    好在他们早已未雨绸缪,派人挖好了一条通往山外的地道。两人迅速起身,带上那位亲信,沿着狭窄而幽深的地道,匆匆逃走了。

    由于关闭的石门被欧阳仁从内反锁,将士们一时难以打开,捉拿教主欧阳仁和夫人梁霞的事情只好暂时作罢。

    诸葛亮率领大军押解着魈影教的四位堂主和众教徒,浩浩荡荡地回到了洛阳。然而,令马忠和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生擒的众教徒中,竟然没有看到夫人潘雅芸的身影。

    太上皇田英听闻诸葛亮大胜而归,心中大喜,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一路上,旌旗招展,鼓乐齐鸣,场面十分壮观。

    随后,田英又设下盛宴,为丞相庆功。而所有魈影教的教徒则被押入天牢,听候廷尉费袆与马忠的联合审讯。

    在天牢之中,四位堂主此次得以与被擒的金堂堂主古鑫久别重逢。五人相拥在一起,激动得热泪盈眶,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彼此的依靠。

    审讯结束后,马忠私下来到太上皇田英的寝宫,向他汇报审讯的结果。田英听到结果后,惊得瞪大了双眼,瞠目结舌,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原来,之前在天香酒楼的路上向田英射黑箭的刺客,竟是土堂堂主沈坎的心腹沈胤。

    沈胤行刺失败,反被对方杀害的消息传来后,教主欧阳仁勃然大怒,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起来。欧阳仁站起身来,在屋内来回踱步,咬牙切齿地下令换人,再次行刺,并且务必一击即中。

    此次换的人是火堂堂主冯炜的亲信潘雅芸。说起潘雅芸,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原来,潘雅芸年轻时,有一次在外面玩耍,不慎遇到了山贼打劫。山贼们手持利刃,面目狰狞,将潘雅芸团团围住。潘雅芸吓得脸色苍白,双腿发软,几乎瘫倒在地。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恰逢火堂堂主冯炜率领手下人经过。冯炜见状,大喝一声,率领手下的教徒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山贼。

    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冯炜等人终于救出了潘雅芸。但潘雅芸因为惊吓过度,当场昏迷了过去。

    冯炜见状,连忙让手下人砍树就地扎了一副担架,小心翼翼地将潘雅芸抬回了仁霞观。

    在懂医的教主夫人梁霞的精心救治下,潘雅芸才悠悠醒转过来。她缓缓睁开双眼,看到梁霞那慈祥的面容,心中充满了感激。

    从那以后,潘雅芸便从此拜倒在教主夫人梁霞的门下,学习武术和行刺之术。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学业进步极快,很快就成为了刺客中的佼佼者。

    梁霞事务繁忙,见潘雅芸如此出色,便将她分配至火堂堂主冯炜的麾下。潘雅芸不负众望,多次出色地完成了行刺的任务,成为了魈影教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此次因为土堂教徒的失利,教主欧阳仁拿出了杀手锏——卧底在田英身边的刺客潘雅芸。他以为,有了潘雅芸这个“秘密武器”,此次行刺肯定可以顺利得手。

    然而,没成想,丞相诸葛亮早有准备。当潘雅芸行刺时,她刺中的居然是丞相的替身。而在刺杀田英时,由于夫妻情深,潘雅芸心中犹豫不决,迟迟下不了手。

    就在这时,丞相的亲卫队队长孔纯率领着亲卫们匆匆赶来找田英。潘雅芸见状,心中一慌,才不得不匆匆离去。

    得知潘雅芸行刺失败的消息后,教主欧阳仁气得暴跳如雷,他指着火堂堂主冯炜的鼻子破口大骂,并立即下令火堂堂主冯炜向潘雅芸兴师问罪。

    原来,潘雅芸接到了火堂堂主派来的使者的行刺令后,按照魈影教教主的要求,服下了一粒药丸。

    此药丸是教主欧阳仁特地炼制的慢性毒药,如果行刺成功,教主欧阳仁自然会派火堂堂主送解药给她;如果行刺失败,等待她的就是火堂堂主的责骂和毒发身亡的结局。

    潘雅芸毒发时,为了隐瞒火堂堂主冯炜过来兴师问罪的真相,故意引导田英产生算命先生模样的冯炜暗中下毒的猜想。

    好在田英有神医师父董奉留下的九珍还魂丸,这九珍还魂丸乃是世间罕见的灵药,可以延缓潘雅芸的毒性发作。再加上后来田英亲自去师父董奉那里,得到师父的亲手救治,潘雅芸才终于转危为安。

    田英此时才恍然大悟,他皱着眉头,不解地问道:“为什么此次押解回来的教徒中,没有潘雅芸呢?”

    马忠拱手道:“回陛下,这是因为夫人跟随教主夫人梁霞闭关修炼,负责端茶送饭,传递消息。在得知我军攻入慈云观后,她便跟随教主和夫人从暗道中逃走了。”

    田英“哦”了一声后,神色凝重地说道:“兹事体大,没有朕的诏令,切勿向任何人提起此事,否则罪不容赦!”

    马忠拱手答应,随后便退了下去。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很快,太后蒋玲的儿子刘虔长大成人,明年就要举行冠礼了。

    按照皇位继承的原则,刘虔举行冠礼之后,太上皇田英就要将政权移交给亲政的皇帝,自己退居二线,安享晚年。

    然而,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纷纷扬扬的雪花如鹅毛般飘落,整个世界都被银装素裹。

    天气异常寒冷,寒风如刀割般刮在脸上,让人不禁瑟瑟发抖。就在这样的恶劣天气里,丞相诸葛亮突然中风了。

    神医董奉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了丞相府。他神色匆匆,脚步急促,心中充满了担忧。太上皇田英得到消息后,也是一分钟也没耽搁,立即起驾前往丞相府。

    丞相府内气氛异常低沉,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阴霾所笼罩。所有人都面色凝重,眼中满是忧虑和悲伤。见太上皇驾到,他们都纷纷跪倒在地,三呼万岁。

    田英急匆匆地进入丞相的卧室,只见诸葛亮面色晦暗,毫无血色,口角还流着涎水,神色恍惚,仿佛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他看见太上皇田英进来,想抬起手打招呼,试着抬了抬手,但都失败了,只能微微动了动手指。

    田英见状,立即摆手示意无须多礼。神医董奉见田英进来,连忙要向田英行君臣跪拜大礼。

    田英急忙扶起师父,焦急地说道:“师父,无须多礼,丞相的病要紧,目前怎么样了?”

    董奉叹了口气,摇摇头道:“丞相所患之病,是中风的重症,中脏腑。”剩余的话他就不说了,田英心里明白,无须当着丞相的面说出来,那结果必然是不容乐观。

    田英闻言,面色变得异常凝重,他快步上前来到床边,伸出手给丞相把脉。一摸脉,田英就感觉,丞相这是脑出血。

    他的心中一沉,思绪瞬间飘远。如果在现代,遇到这种情况,紧急开颅,清洗血块,缝合血管,再送进重症监护室严密观察,配合中西药物联合治疗,还是有机会康复的。

    但现在是汉代,哪有开颅手术的条件呢?传说中擅长开颅手术的华佗早已去世,师父董奉虽然也是建安三神医之一,但擅长内科用药,外科小手术虽然也不在话下,但开颅这种大手术,师父也没做过。

    田英原本也是内科医生,外科方面并不擅长,看来丞相的病真的是难以救治了。

    丞相诸葛亮虽然病重,但察言观色的功夫甚为老到。他已经从神医董奉和太上皇田英的表情中看出,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就算是神医董奉和田英一起救治,也是无能为力了。

    于是丞相诸葛亮强打精神,用微弱而坚定的声音交代后事。他要求其后事办理一切从简,无须铺张浪费,以免劳民伤财。他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见到皇帝刘虔举行冠礼及亲政,眼中满是遗憾和不舍。

    田英自然明白诸葛亮的心思,诸葛亮担心自己太上皇做久了,皇权在握的感觉太舒服了,一旦还政给皇帝刘虔,自己的失落感可想而知。

    于是田英紧紧握住丞相的手,安慰道:“丞相,您放心,朕一定遵守诺言,在皇帝刘虔冠礼后,按照规定举行盛大的典礼,还政给刘虔。朕必定不会辜负丞相您的期望,定会让这大汉江山繁荣昌盛。”

    诸葛亮闻言这才安心地闭上了双眼。丞相夫人黄月英和女儿诸葛果见状,放声大哭,那哭声悲切而凄凉,仿佛要穿透这冰冷的空气。

    长子诸葛瞻和次子诸葛怀也是泪如雨下,他们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一阵阵凄厉的哭声从丞相府传出,让听闻者无不伤心落泪,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悲伤的情绪所笼罩。

    丞相诸葛亮下葬那天,天降大雪,奇冷无比。街道两旁挤满了送行的百姓,他们有的跪在雪地里,向丞相的灵柩磕头祭奠,额头重重地磕在雪地上,溅起一片片雪花;有的站在路旁焚烧祈祷,那袅袅青烟仿佛是他们对丞相的思念与祝福;有的则默默地流泪,感念丞相的恩德,眼中满是感激与不舍。

    田英坐在玉辇中,望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昔日与丞相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金戈铁马、风云变幻的岁月,仿佛就在眼前。

    不知不觉间,自己已经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中年大叔,而丞相却被无情的岁月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田英扪心自问道。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人们为了权力、名利而奔波忙碌,却常常忽略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丞相一生为了大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田英好像似有所悟,心中暗下了决心,人生不过百年,得意时须尽欢啊!他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光,好好守护这大汉江山,让百姓们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